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2017年版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0
1
作者 殷晓鸣 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86-488,共3页
d临床指南是基于临床科学证据,对特定临床状况下的病人提出的最佳治疗建议([1])。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从2000年开始制定一系列泌尿外科疾病的指南,并且每年进行更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泌尿外... d临床指南是基于临床科学证据,对特定临床状况下的病人提出的最佳治疗建议([1])。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从2000年开始制定一系列泌尿外科疾病的指南,并且每年进行更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泌尿外科医生制定最佳治疗策略,帮助年轻医师对疾病进行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2017年3月EAU更新了《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 诊疗指南 临床科学证据 泌尿外科疾病 解读 最佳治疗 临床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谭书韬 吴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双J管置入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保守治疗无效的38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双J管... 目的探讨双J管置入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保守治疗无效的38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双J管组(n=21)和输尿管镜组(n=17)。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治疗总费用、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双J管组成功17例(81.0%)。输尿管镜组成功15例(88.2%)。双J管组并发症发生率(14.3%)较输尿管镜组(11.8%)高。双J管组在手术时间、花费及住院时间方面均较输尿管镜组低(P<0.05)。成功施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无需进一步治疗,双J管组则需要在孕妇分娩后进一步处理结石。结论输尿管镜手术和置入双J管均为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输尿管镜手术成功率高,可直接处理结石,而置入双J管简便、快捷,在某些情况具有一定优势。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妊娠期 双J管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尿失禁的常见病因和外科干预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屹 刘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儿童尿失禁是儿童常见疾病。它涉及一系列广泛疾病,不但可能引起上尿路损伤、远期肾功能受损,有时还会影响患儿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有助于改善这些患儿的预后,目前评估外科治疗疗效的证据等级多为Ⅲ级,外科治疗儿... 儿童尿失禁是儿童常见疾病。它涉及一系列广泛疾病,不但可能引起上尿路损伤、远期肾功能受损,有时还会影响患儿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有助于改善这些患儿的预后,目前评估外科治疗疗效的证据等级多为Ⅲ级,外科治疗儿童尿失禁仍然存在挑战,本文着重对儿童尿失禁的常见病因和外科干预原则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病因学 尿失禁/外科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并发症的认识与思考
4
作者 刘鑫 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上尿路梗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然而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仍然充满了挑战。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外科医师应在更精准把握手...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上尿路梗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然而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仍然充满了挑战。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外科医师应在更精准把握手术指征、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手术并发症上提高认识,从而使患儿从手术治疗中最大化获益。本文阐述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并发症的类型、病因、预防和处理,并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崔军 宋永胜 +1 位作者 张辉 单立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4-866,共3页
背景与目的:榄香烯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观察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88例,均为单发浅表性膀胱癌(T_(is)、T_a和T_1),... 背景与目的:榄香烯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观察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88例,均为单发浅表性膀胱癌(T_(is)、T_a和T_1),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榄香烯、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及羟基喜树碱行膀胱内灌注,观察3组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榄香烯组平均随访29.7个月,复发率为11.1%;MMC组平均随访28.4个月,复发率为26.7%;羟基喜树碱组平均随访31.5个月,复发率为21.5%。术后应用榄香烯膀胱内灌注治疗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明显低于MMC及羟基喜树碱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榄香烯 膀胱内灌注 丝裂霉素C 羟基喜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喻慧心 张旖骁 +1 位作者 常青 赵玉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3-647,共5页
慢性肾脏病发病隐匿且早期诊断手段有限,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病程中晚期,病死率较高。疾病预测模型在慢性肾脏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疾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能够早期识别高风险群体,为及时干预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疾病预后模... 慢性肾脏病发病隐匿且早期诊断手段有限,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病程中晚期,病死率较高。疾病预测模型在慢性肾脏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疾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能够早期识别高风险群体,为及时干预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疾病预后模型能够精确评估患者未来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优化管理策略。本文对疾病预测模型在慢性肾脏病发生与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提升疾病早期诊断率、优化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中的潜力,旨在有效防治慢性肾脏病、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疾病预测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输尿管完全梗阻后肾脏病理及足细胞表型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雪馨 王常林 +1 位作者 孙荣国 杨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鼠输尿管完全梗阻后肾脏病理和足细胞表型改变的时序变化,寻找输尿管梗阻后肾脏发生不可逆损伤的时相。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动物模型,梗阻后不同时间点取出肾脏,经HE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肾脏病理及足细胞表型的... 目的观察鼠输尿管完全梗阻后肾脏病理和足细胞表型改变的时序变化,寻找输尿管梗阻后肾脏发生不可逆损伤的时相。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动物模型,梗阻后不同时间点取出肾脏,经HE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肾脏病理及足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大体观察,梗阻24h后出现肾盂扩张,梗阻3d后出现肾皮质变薄。组织学观察,梗阻12h后出现一部分近曲小管扩张,小管上皮细胞呈水样变性肿胀,在梗阻3d后出现大量小管上皮细胞变形肿胀。免疫荧光双标法,梗阻24h后有少量足细胞、巨噬细胞同时被2种抗体标记,2d后足细胞呈减少趋势,而巨噬细胞逐渐增多。结论输尿管梗阻后在肾脏病理改变早于肾脏发生形态学改变的发生,输尿管梗阻后24h发生足细胞表型的改变,与肾脏肾盂出现明显扩张的时间相近,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脏病理改变逐渐加重,足细胞转化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足细胞表型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肾输尿管癌的腔内治疗(附6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剑 宋永胜 费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肾输尿管癌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4月6例术前经彩超、IVP、膀胱镜及逆行肾盂造影、尿脱落细胞、CT、MRI、输尿管镜等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癌,经输尿管镜及肾镜切除肿瘤及周围1 cm正常组织,术后均留置双J管4~... 目的探讨孤立肾输尿管癌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4月6例术前经彩超、IVP、膀胱镜及逆行肾盂造影、尿脱落细胞、CT、MRI、输尿管镜等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癌,经输尿管镜及肾镜切除肿瘤及周围1 cm正常组织,术后均留置双J管4~6周。结果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副损伤;手术时间20~30 min,平均25 min;处理肿瘤时间控制在20 min内。6例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1例下段肿瘤术后7个月原位复发,再次经输尿管镜下切除,术后病理仍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G1级;1例下段及上段肿瘤术后4个月复发,部位为中段,再次经输尿管镜下切除,术后病理为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G2级;4例术后3个月复查输尿管镜见输尿管黏膜光滑,形态正常,肾积水全部消失,多次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阴性,术后6个月,1年IVP、MR水成像检查提示未发现异常,且无肾积水。结论孤立肾患者早期原发输尿管癌的腔内治疗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肾 输尿管癌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儿童功能性排尿失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牛之彬 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神经电刺激对严重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对收治的28例6~15岁传统治疗无效的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其中女...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神经电刺激对严重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对收治的28例6~15岁传统治疗无效的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其中女童12例,男童16例。主要症状为日间遗尿(89.2%),尿急迫(82.1%),夜间遗尿(39.4%)。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膀胱过度活动和逼尿肌括约肌协调障碍分别占92.9%和71%。在治疗前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无创会阴表面电极进行生物反馈结合神经电刺激疗法对上述患儿进行治疗,一个疗程2周,共20次。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指导患儿进行如厕和盆底训练。结果末次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日遗尿患儿治愈率40%,好转率46.4%;夜间遗尿患儿治愈率18%,好转率54.5%。治疗12个月后随访结果:日遗尿患儿治愈率56.5%,好转率39.2%,夜间遗尿患儿治愈率和好转率均为36.4%。结论短期高频度针对盆底功能训练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学龄期重症DV无创、有效,可考虑对该疗法的疗效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治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尿失调 生物反馈训练 神经电刺激 盆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琼 王贻兵 杨腾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究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组织DEK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2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6例健康... 目的探究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组织DEK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2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6例健康者(对照组)尿中的DEK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癌组织中DE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P<0.05);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DEK的阳性表达率(86%)高于浸润性(55%,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DEK相对表达量(0.834)明显高于对照组(0.242,P<0.05);以对照组尿液中DEK的相对表达量作为标准,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可达82.1%。结论 DEK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癌组织和尿液中呈现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有密切关系。癌症早期DEK蛋白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症晚期。组织中和尿液中DEK表达认为是潜在的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DEK蛋白 癌组织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吸除术治疗1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分析
11
作者 谢剑伟 殷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1-573,共3页
本文报道并分析了1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吸除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安全有效,该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富脂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关键词 腹腔镜下吸除术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祝兴旺 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7-478,共2页
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USCC)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见个案报道,据统计约占原发性输尿管癌的4.8%~7.8%.其中70%为男性。本病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极高,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诸多问题。我院2005年6月-2006年3月收治2例原发... 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USCC)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见个案报道,据统计约占原发性输尿管癌的4.8%~7.8%.其中70%为男性。本病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极高,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诸多问题。我院2005年6月-2006年3月收治2例原发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占同期收治原发输尿管癌患者的7.4%(2/27)。现结合临床资料与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预后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会阴部“脓肿”为首发表现的男性原发性尿道癌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2-853,共2页
回顾性分析以会阴部"脓肿"为首发表现的5例男性尿道癌患者资料,指出早期诊断及手术是治疗原发性尿道癌的关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会阴部不明性质包块意义重大。
关键词 尿道癌 会阴部脓肿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多重对照校正的SPECT正常人控尿脑区研究
14
作者 尹雅芙 殷波 +6 位作者 李雪娜 秀毛範至 沖崎貴琢 佐滕顺一 油野民雄 李亚明 周久贸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57-459,共3页
目的:应用99Tcm-HMPAO SPECT和NEUROSTAT(Neurological Statistical Image Analysis Software)软件包分析无多重对照校正条件下正常人的控尿脑激活区。方法:对15例右利手的健康男性自愿者(24~45岁)进行了SPECT扫描,每位自愿者均在排空... 目的:应用99Tcm-HMPAO SPECT和NEUROSTAT(Neurological Statistical Image Analysis Software)软件包分析无多重对照校正条件下正常人的控尿脑激活区。方法:对15例右利手的健康男性自愿者(24~45岁)进行了SPECT扫描,每位自愿者均在排空膀胱的静息状态和膀胱充满尿液的控尿状态下接受两次扫描。控尿图像是由两次采集的数据相减而获得的。图像分析采用NEUROSTAT分析软件包,无多重对照校正P<0.005。结果:无多重对照校正P<0.005条件下,与静息状态相比,控尿状态下额叶、颞叶、前扣带回、扣带回、丘脑、岛叶、顶叶、枕叶等皮质及皮质下的广泛区域均呈现放射性升高趋势。结论:应用SPECT显像和脑功能影像分析软件NEUROSTAT研究发现,在无多重对照校正条件下,正常健康男性控尿的大脑控制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广泛区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15
作者 殷波 宋永胜 +3 位作者 王永辉 张辉 单立平 吴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8-459,4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超声检查和静脉尿路影(IVU)检查。结果:72例中诊断为结石性上尿路梗阻14例,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58例。72例中有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超声检查和静脉尿路影(IVU)检查。结果:72例中诊断为结石性上尿路梗阻14例,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58例。72例中有67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多层螺旋CT诊断结石性上尿路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优于超声和IVU检查(P<0.01);诊断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100%,亦优于超声和IVU检查(P<0.01)。结论:对上尿路梗阻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的检查以判断梗阻原因,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治疗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16
作者 杨屹 刘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01-907,共7页
随着小儿泌尿外科和肾内科医师对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认识的深入,国内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整体治疗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转归个体差异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根据风险分层采取个体化评估与处理措施。如何监测... 随着小儿泌尿外科和肾内科医师对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认识的深入,国内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整体治疗模式也发生了转变。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转归个体差异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根据风险分层采取个体化评估与处理措施。如何监测及预防发热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如何评估肾瘢痕发生的风险、预防终末期肾病,如何在干预治疗与保守治疗之间权衡利弊,是当前临床医师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时面临的难点,也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作者多年临床诊疗体会,对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治疗中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输尿管反流 治疗 尿路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临床决策规则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终末期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凡皓 于红 殷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 分析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TURP的2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94)和正常体温组(n=196),... 目的 分析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TURP的2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94)和正常体温组(n=19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评估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灌洗液量、术中保温措施是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8 (95%CI:0.861~0.935)。结论 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灌洗液量、术中保温措施与TURP术中低体温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TURP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低体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凡皓 于红 殷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8-401,419,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TURBT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0例患者接受静脉自控镇痛,3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TURBT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0例患者接受静脉自控镇痛,3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R-VAS)疼痛评分、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M-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指标(术后镇痛药物追加次数、按压镇痛泵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膀胱刺激征、心动过缓)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后T1~T4时间点R-VAS疼痛评分和M-VAS疼痛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各时间点2组比较,R-VAS疼痛评分、M-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比较,术后镇痛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TURBT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2种镇痛方式在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期膀胱造瘘术后造瘘管拔除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剑伟 殷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同期膀胱造瘘术后造瘘管拔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3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同期膀胱造瘘术后造瘘管拔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3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造瘘管拔除结果分为拔管组和未拔管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查影响造瘘管拔除的相关因素,同时通过构建操作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诺曼图,预测造瘘管拔除的可能性。结果93例患者中,59例(63.44%)成功拔除造瘘管。术后口服α1-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前列腺体积、病程和逼尿肌压力是影响术后膀胱造瘘管拔除的相关因素。术后服用α1-受体阻滞剂、前列腺体积及膀胱逼尿肌压力是拔除造瘘管的保护性因素,病程是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逼尿肌减弱患者,术前应综合考虑其各项指标,并利用诺曼图提前预测造瘘管拔除的概率,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膀胱逼尿肌 膀胱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下裂不同组织额外覆盖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旭 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71-576,共6页
目的比较尿道下裂手术中有无额外覆盖及不同软组织覆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额外覆盖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由本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150例,依据有无额外覆盖材料分为... 目的比较尿道下裂手术中有无额外覆盖及不同软组织覆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最佳额外覆盖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由本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150例,依据有无额外覆盖材料分为额外覆盖组(n=90)和无额外覆盖组(n=60);根据术中探查尿道口位置分为近端型尿道下裂组(n=115)及远端型尿道下裂组(n=35);根据覆盖组织分为鞘膜覆盖组(n=30)、肉膜覆盖组(n=42)以及阴囊中隔筋膜覆盖组(n=18)。结果额外覆盖组和无额外覆盖组首次手术的年龄、平均龟头直径、阴茎拉伸长度、阴茎脱套后腹曲角度、尿道缺损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 0. 05)。150例中,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 33%。额外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 33%(12/90),无额外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 33%(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578,P=0. 001);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8. 89%(8/90),无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33. 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 036,P=0. 001)。115例近端尿道下裂中,其中79例使用了额外覆盖材料,10例(12. 65%)术后发生了并发症,36例未使用额外覆盖材料,16例(44. 44%)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 28,P=0. 01)。同时,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7. 59%(6/79),无额外覆盖组尿道瘘发生率为36. 1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58,P=0. 01)。肉膜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 52%(4/42),睾丸鞘膜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阴囊中缝筋膜覆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 78%(5/18),三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4. 07,P=0. 13);肉膜覆盖组、睾丸鞘膜覆盖组和阴囊中缝筋膜覆盖组三组患儿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分别为9. 52%、0. 00%和2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0,P=0. 03)。结论额外覆盖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尿道瘘的发生率,和其他覆盖组织比较睾丸鞘膜可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尿道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瘘 外科皮瓣 再手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