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Altemeier手术联合括约肌成形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大路 任笑云 +2 位作者 孟琦 殷红专 苏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Altemeier手术联合括约肌成形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科室结直肠肛门病病房18例直肠脱垂患者(男8例,女10例),实施改良Altemeier手术联合括约肌成形术。采用肛门形... 目的探讨改良Altemeier手术联合括约肌成形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科室结直肠肛门病病房18例直肠脱垂患者(男8例,女10例),实施改良Altemeier手术联合括约肌成形术。采用肛门形态、肛门测压以及Wexner问卷评分指标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患者术后肛门形态明显好转、患者主观满意,随访期间无直肠脱垂复发;患者术后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术前(P<0.01);患者术后便秘和肛门失禁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改良Altemeier手术联合括约肌成形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术后肛门直肠功能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直肠脱垂 Altemeier手术 括约肌成形术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航宇 鞠培新 +1 位作者 钟鑫平 刘金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s2O3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率;以Westernblot法检测JNK、p-JNK、Caspase-3及PARP蛋白在As2O...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s2O3对人类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率;以Westernblot法检测JNK、p-JNK、Caspase-3及PARP蛋白在As2O3作用下及SP600125阻断JNK信号转导通路情况下的表达。结果:As2O3对体外生长的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blot结果显示,As2O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伴随着Caspase-3和PARP的活化;AS2O3作用于HepG2细胞10min后p-JNK蛋白表达开始增加,20min达到高峰,30min开始减少,总JNK蛋白的含量无明显改变,JNK的激活早于细胞凋亡;用SP600125预处理HepG2细胞株后,可以明显减少Caspase-3和PARP的活化。结论:As2O3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细胞凋亡通过Caspase-3途径实现。JN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As2O3诱导的HepG2凋亡反应,并位于Cas-pase-3的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肝癌 MTT法 WESTERN BLO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鑫 王宝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17例,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导致胃排空障碍发生的...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17例,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导致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并发症如胰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与胃排空障碍发生有关,胃排空障碍会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多数患者经对症保守治疗均可好转。结论术后胰瘘、腹腔感染与胃排空障碍关系密切,常同时出现,可能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排空障碍 危险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ux-en-Y胃旁路术缓解2型糖尿病GK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耿东华 周勇 +2 位作者 刘源 王勇 刘金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Roux-en-Y胃旁路术(RYGB)后GK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缓解的机制。方法 10只GK大鼠行RYGB(RYGB组),10只GK大鼠(GK组)和10只Wistar大鼠(WIS组)行假手术,检测RYGB手术前后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检测手术前后大... 目的研究Roux-en-Y胃旁路术(RYGB)后GK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缓解的机制。方法 10只GK大鼠行RYGB(RYGB组),10只GK大鼠(GK组)和10只Wistar大鼠(WIS组)行假手术,检测RYGB手术前后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浆脂联素、肝细胞脂联素受体2、肝细胞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变化。结果术前RYGB组与GK组大鼠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RYGB组术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与WIS组比较,RYGB组大鼠肝细胞的AMPKα2 mRNA水平上调1.81倍(P<0.05),IRS-2 mRNA水平上调3.24倍(P<0.05)。结论 RYGB后脂联素升高,通过脂联素受体作用于AMPK信号通路,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肝糖原异生,并通过上调IRS-2达到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X-EN-Y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测温法在乳房疾病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燕燕 李小艳 +3 位作者 申晶 王宁 王景 王丹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0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乳房疾病手术患者腹股沟测温与腋窝测温和口腔测温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乳房疾病手术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手术前对其测量腹股沟温和腋温;手术后对其进行腹股沟温和口温的测量。结果患者腹股沟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乳房疾病手术患者腹股沟测温与腋窝测温和口腔测温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乳房疾病手术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手术前对其测量腹股沟温和腋温;手术后对其进行腹股沟温和口温的测量。结果患者腹股沟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腹股沟温与口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股沟温测量值与口温测量值存在相关关系(r=0.971,P〈0.01),腹股沟温与口温测量值差值总体平均数95%置信区间为0.335~0.401。腋窝与腹股沟测温患者接受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与腹股沟测温患者接受程度比较,患者更容易接受腹股沟测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房疾病手术后的患者,腹股沟测温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疾病 手术后 体温 腹股沟 腋窝 口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手术治疗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崔东旭 孙韶龙 +2 位作者 许维雪 刘宝林 戴显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1-293,共3页
背景与目的:肝门胆管癌的预后较差,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其预后,目前可借鉴的资料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手术治疗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3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的22例获得... 背景与目的:肝门胆管癌的预后较差,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其预后,目前可借鉴的资料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手术治疗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3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的22例获得有效临床随访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患者年龄、血生化指标、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33例患者的肝门胆管癌均得到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3.0%。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患者22例,最长随访54个月,1年生存率为92.3%,2年生存率为73.8%,3年生存率为36.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4)、血清总胆红素(P=0.012)、手术时间(P=0.021)、术中出血量(P=0.004)是影响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手术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大佳 张志波 白玉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至6月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再入院...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至6月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再入院原因、再入院时间等。结果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共326例,男271例(83.1%),女55例(16.9%),手术时平均月龄(2.53±1.32)个月。其中51例出院后非计划再次入院,再入院率15.64%,再入院总次数为64次,其中10例多次入院。出院后再入院时间分布情况:1个月内再入院28例(54.9%);1个月至1年再入院12例(23.5%),1至3年再入院11例(21.57%)。再入院主要原因分布情况:巨结肠术后小肠炎56例次(87.5%)、肠梗阻6例次(9.4%),电解质紊乱2例次(3.1%)。其中2例(0.6%)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3个月因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1例术后3年因巨结肠复发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及结肠翻转术。按入院时间划分,2017年及之前手术248例保留肌鞘较长,再入院45例(18.1%);2018年至2020年78例保留短肌鞘,再入院6例(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27)。结论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是导致巨结肠手术后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再次入院时间大多在术后1个月内。术后增加随访频率可能会减少术后早期再入院的发生。此外,术中保留肌鞘较短可减少术后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病人再入院 再手术 小肠结肠炎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产时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大佳 张志波 +1 位作者 白玉作 刘彩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患儿产时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0例先天性腹壁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腹裂12例,脐膨出58例;其中产时手术34例(为产时手术组),非产时手...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患儿产时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0例先天性腹壁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腹裂12例,脐膨出58例;其中产时手术34例(为产时手术组),非产时手术36例(为非产时手术组)。比较两组分期手术情况、应用补片、输血与外源输血、呼吸机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低血糖、肝功能损伤、中心静脉相关感染、抗生素使用、静脉营养时间、进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产时手术组无一例外源性输血,非产时手术组8例外源性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手术组分期手术3例,非产时手术组分期手术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两组各有1例应用补片修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术后切口感染:产时手术组1例,非产时手术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术后肝功能损伤:产时手术组1例,非产时手术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产时手术组无一例中心静脉相关感染,非产时手术组有2例发生中心静脉相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两组呼吸机支持人数比例、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开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手术组有1例患儿放弃治疗,治愈率97.06%(33/34);非产时手术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治愈率97.22%(3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3年,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均在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正常,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手术。结论产时手术和非产时手术治疗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产时手术患儿无需外源性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腹壁/外科学 胎儿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迪 殷红专(综述) 苏琪(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1-205,共5页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LNM)是结直肠癌不常见的转移模式。由于其发病率相比肝转移和肺转移低,相关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结直肠...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ara-aort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ALNM)是结直肠癌不常见的转移模式。由于其发病率相比肝转移和肺转移低,相关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结直肠癌PALNM的诊断及治疗尚存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ALND)术可以为判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无转移提供病理依据,也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虽然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或)肺转移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对于结直肠癌合并PALNM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仍未明确。是否进行PALND,需要权衡其安全性、有效性、复发率与其所带来的生存获益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就有关结直肠癌PALNM的研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oinpoint回归分析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流行趋势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玥 孟楠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548,共3页
目的基于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我国成人过去10年间肥胖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化流行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2015年的4次横断面调查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通过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男性和女性肥胖人群长期变化趋势,利... 目的基于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我国成人过去10年间肥胖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化流行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2015年的4次横断面调查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通过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男性和女性肥胖人群长期变化趋势,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描述长期变化趋势。结果2006-2015年男性超重率从29.4%增长到36.5%,APC(95%CI)为2.5%(0.8%~4.3%)(P<0.05);女性超重率也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28.3%增到2015年的33.3%,APC(95%CI)为1.9%(0.6%~3.2%),男性与女性AP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5%vs 1.9%,P=0.391)。另外,2006-2015年男性肥胖率呈线性增长趋势(从7.3%增长到14.5%),APC(95%CI)为8.2%(4.5%~12.1%)(P<0.05);女性肥胖率也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9.4%增长到2015年的14.6%[APC(95%CI)为5.2%(2.1%~8.4%),P<0.05];进一步比较分析男性和女性的APC,不同性别间没有统计学差异(8.2%vs 5.2%,P=0.131)。结论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在逐年增长,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我们都应该采取积极整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趋势 超重 肥胖 Joinpoin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钯放射性支架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及对抑癌基因的影响和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贵金 纪大伟 +8 位作者 顾玺 王柳 赵晓丹 潘春来 李安 许书河 高沁怡 姜维国 郭启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103钯(103pd)放射性支架对p53抑癌基因在辐射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中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12只裸鼠随机分2组,每组6只,在裸鼠胆管癌内分别植入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胆管支架,术后30 d取出胆管癌标本进行HE染色和p53基因原位杂交,... 目的探讨103钯(103pd)放射性支架对p53抑癌基因在辐射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中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12只裸鼠随机分2组,每组6只,在裸鼠胆管癌内分别植入103pd放射性支架和普通胆管支架,术后30 d取出胆管癌标本进行HE染色和p53基因原位杂交,DAB染色p53基因表达阳性者细胞质呈棕黄色,胆管癌细胞凋亡染色细胞核中有棕黄色浓染的为阳性细胞。结果103pd放射性支架组胆管癌细胞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9.63%,而普通支架组为21.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3pd放射性支架组胆管癌凋亡细胞数明显大于普通支架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3pd放射性支架可以激活p53基因,使其功能提高,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细胞凋亡 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淋巴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卜献民 戴显伟 +1 位作者 徐进 李明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的腹膜后巨大肿物14例,通过综合分析术前情况,探讨术中手术方法选择,评价术后效果,总结腹膜后巨大淋巴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意义。对于术前未明确诊断的腹膜后巨大肿物,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的腹膜后巨大肿物14例,通过综合分析术前情况,探讨术中手术方法选择,评价术后效果,总结腹膜后巨大淋巴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意义。对于术前未明确诊断的腹膜后巨大肿物,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术中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防止副损伤;术后淋巴瘤的诊断明确后,应行进一步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痛、呕吐、胸腹腔肿物
13
作者 王维林 宋丹 +5 位作者 白玉作 周新 李心元 曲日斌 张可仞 吕良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6-68,共3页
患儿,男,13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年余入院。腹痛以剑下为主,呈阵发性,呕吐物为咖啡样液体。曾因缺铁性贫血服铁剂治疗,无好转。
关键词 呕吐物 腹腔肿物 腹痛 上腹部疼痛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阵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溢 李可 +3 位作者 范玲 肖适崎 陈瑜 孙向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1-45,共5页
目的总结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采取干预性措施减轻患者口渴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数据库、指南网、协会网站、相关原始数据库中有关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文献,检索时限... 目的总结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采取干预性措施减轻患者口渴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数据库、指南网、协会网站、相关原始数据库中有关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文献,检索时限自2011年8月至2022年8月。完成质量评价后结合专业知识逐条提取相关证据。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包括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6篇随机对照试验,从6个方面共总结21条证据。结论总结的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需要重视重症患者口渴的需求,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口渴 非药物干预 人工唾液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9天、腹部不适伴腹部包块
15
作者 张晓伦 叶辉 +3 位作者 李龙 李跃荣 白东升 王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65-66,共2页
病例摘要患儿,男,13岁,因发热9d就诊,体温最高为38.7℃,无咳嗽、腹痛,无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先后行血常规检查3次,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血色素水平逐渐下降,由106g/L降至97g/L、88g/L,CRP为54mg/L。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7d,效果不明显住... 病例摘要患儿,男,13岁,因发热9d就诊,体温最高为38.7℃,无咳嗽、腹痛,无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先后行血常规检查3次,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血色素水平逐渐下降,由106g/L降至97g/L、88g/L,CRP为54mg/L。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7d,效果不明显住院。患儿既往有一过性腹部不适,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准确具体位置,无恶心、呕吐及血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不适 腹部包块 发热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 病例摘要 关节肿痛 感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