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PCNA及p16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华 吴烨秋 +4 位作者 王兰 董明 王梅先 张忠 袁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P C R 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结果:136 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正常胃粘膜 P C N A 指数为(978±365)% ,p16 蛋白阳性率为 100% ;胃良性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P C R 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结果:136 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正常胃粘膜 P C N A 指数为(978±365)% ,p16 蛋白阳性率为 100% ;胃良性病变 H P阴性组 P C N A 指数为(1394±734)% ,p16 蛋白阳性率为953% ;胃良性病变 H P阳性组 P C N A 指数为(2071±1126)% ,p16 蛋白阳性率为 821% 。 H P阳性组与 H P阴性组比较, P C N A 指数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 001),p16 蛋白阳性率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 H P阳性组 P C N A 指数增加,p16 蛋白表达减弱, H P感染可能抑制了抑癌基因p16 的活性,刺激了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 H 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抑癌基因 P16 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基因在胃癌及癌前状态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2
作者 付浩 袁媛 +6 位作者 孙秀菊 王兰 马明超 李福才 赵彦艳 王吉民 孙开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IL-8基因与癌前状态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2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IL-8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3例不同胃粘膜标本IL-8蛋白表达,其中包括29例正常胃粘膜、54例浅表性胃炎、33例胃溃疡、57例萎... 目的:探讨IL-8基因与癌前状态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2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IL-8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3例不同胃粘膜标本IL-8蛋白表达,其中包括29例正常胃粘膜、54例浅表性胃炎、33例胃溃疡、57例萎缩性胃炎、40例异型增生、70例胃癌。结果:1)胃癌组织中IL-8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2)正常胃粘膜、癌前状态与胃癌组织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胃癌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癌前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及胃癌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29.6%、45.5%、57.5%、71.9%、88.6%),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异型增生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萎缩性胃炎与异型增生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浅表性胃炎(P<0.01或P<0.05);萎缩性胃炎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异型增生。结论:IL-8基因在癌前状态及胃癌中高表达,IL-8基因表达增强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并与癌前状态的进展有关。IL-8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胃癌 癌前状态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华 戴文颖 +2 位作者 王兰 董明 袁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4-325,331,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与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TRAP ELISA方法 ,检测 94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其中正常胃粘膜 10例 ,浅表性胃炎 2 1例 ,萎缩性胃炎 33例 ,不典型增生7例 ,胃癌 2 3例。胃粘膜病变...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与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TRAP ELISA方法 ,检测 94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其中正常胃粘膜 10例 ,浅表性胃炎 2 1例 ,萎缩性胃炎 33例 ,不典型增生7例 ,胃癌 2 3例。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 4 1例 ,HP阴性 2 0例。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强 ;HP阳性胃粘膜病变组与HP阴性胃粘膜病变组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可使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 ,促进细胞增殖。HP相关性胃疾病增殖特性与胃癌的增殖特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幽门螺杆菌 胃疾病 细胞增殖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忠 袁媛 +4 位作者 董明 高华 吴烨秋 王兰 王梅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 H P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利用 D N A 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对正常胃粘膜、 H P阳性和 H P阴性胃良性病变及胃癌等130 例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揭示 H P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利用 D N A 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对正常胃粘膜、 H P阳性和 H P阴性胃良性病变及胃癌等130 例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 H P阳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而 H P阳性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凋亡指数降低;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 H 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递减。结论: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形成的过程中, H P可能在前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后期呈现抑制细胞凋亡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疾病 胃粘膜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及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忠 袁媛 +3 位作者 高华 董明 王兰 张荫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利用DNEL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对 10 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 ,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Hp阴性和Hp阳性胃癌前各阶段病变及胃癌组织 ,进行细胞凋亡和增殖状态以及P5 3基因表...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利用DNEL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对 10 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 ,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Hp阴性和Hp阳性胃癌前各阶段病变及胃癌组织 ,进行细胞凋亡和增殖状态以及P5 3基因表达的分析。结果 :在正常胃粘膜 ,凋亡细胞散布于表层上皮 ,增殖细胞局限于粘膜腺体颈部 ,P5 3蛋白未见表达 ;在胃癌组织 ,凋亡细胞仅占 1 6 2 % ,增殖细胞则占 41 99% ,P5 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在肠上皮化生阶段 ,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1) ;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高于Hp阴性组 ,Hp阳性组的增殖指数和P5 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P <0 0 5 )。而在异型增生阶段 ,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低于阴性组 ,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1)和高于阴性组。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 36 % (± 1 95 % )、2 31% (± 1 10 % )、1 34 % (± 0 6 9% ) ,呈明显递减 (P <0 0 1) ;增殖指数分别为 19 11% (±6 79% )、33 89% (± 11 6 5 % )、48 2 7% (± 15 6 7% ) ,呈明显递增 (P <0 0 5或 0 0 1)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癌前病变 P53基因 胃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