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免疫脂质体导向紫杉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方瑾 王芸庆 宋今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8-200,共3页
采用新型偶联剂SATA,将抗人体大肠癌的单克隆抗体与载有紫杉醇的脂质体偶联制成免疫脂质体。检测结果显示,脂质体稳定性良好,4℃存放10d,内含物无明显渗漏。制成免疫脂质体后,单抗免疫活性不丧失。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新型偶联剂SATA,将抗人体大肠癌的单克隆抗体与载有紫杉醇的脂质体偶联制成免疫脂质体。检测结果显示,脂质体稳定性良好,4℃存放10d,内含物无明显渗漏。制成免疫脂质体后,单抗免疫活性不丧失。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紫杉醇免疫脂质体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靶向专一性,对人大肠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优于普通脂质体和游离药物,IC50分别为两者的6.70和88.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免疫脂质体 紫杉醇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诱导的人大肠癌细胞成熟分化中的表型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丰 吴一迪 +1 位作者 王芸庆 宋今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物纤维成分之一丁酸钠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 MTT、流式细胞仪、光镜及电镜技术 ,观察经丁酸钠诱导后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系 Clone- A细胞生长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丁酸钠诱导后 ,Clone- A细胞生长... 目的 :探讨食物纤维成分之一丁酸钠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 MTT、流式细胞仪、光镜及电镜技术 ,观察经丁酸钠诱导后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系 Clone- A细胞生长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丁酸钠诱导后 ,Clone- A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G0 / G1 期细胞百分比增加 ,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 ,细胞增殖指数下降 ,诱导后 Clone- A细胞变长 ,出现胞浆突起 ,由圆形、不规则形变为扁平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同时 ,丁酸钠作用 2 d后 ,细胞表面伸出丝状伪足 ,4d后明显变长。胞浆内质网、高尔基体数量及密度增加 ,内质网聚集核周围并铺展于胞质内 ,形态趋于正常。结论 :丁酸钠能够抑制低分化人大肠癌细胞生长 ,诱导其成熟分化 ,使其一些恶性表型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大肠癌 分化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负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SD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霍双枝 施萍 庞希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4,I0005-I0009,共9页
目的观察人羊膜(HAM)负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对SD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HAM的上皮细胞,将hAMSCs接种于HAM上培养,然后贴覆于大鼠创面,观察创面大体变化,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愈合情况,并... 目的观察人羊膜(HAM)负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对SD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HAM的上皮细胞,将hAMSCs接种于HAM上培养,然后贴覆于大鼠创面,观察创面大体变化,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创面愈合情况,并与单纯羊膜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AM负载hAMSCs组大鼠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8.3±0.9)d,明显快于对照组的(26.4±0.7)d(P<0.01)和单纯羊膜组的(21.5±1.2)d(P<0.05);术后11 d和14 d,HAM负载hAMSCs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1.5±7.2)%和(94.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3.2)%和(74.3±4.3)%及单纯羊膜组的(68.5±4.5)%和(86.8±4.8)%(P均<0.01)。皮肤切片HE染色结果证实,HAM负载hAMSCs组大鼠的伤口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单纯羊膜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14 d,HAM负载hAMSCs组大鼠皮肤CK19阳性表皮干细胞数为48.2±3.2,明显高于单纯羊膜组的37.7±3.1(P<0.05)和对照组的29.6±2.4(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颗粒表达数为64.5±4.5,也明显高于单纯羊膜组的52.6±3.8(P<0.05)和对照组的40.7±3.1(P<0.01)。结论 HAM负载hAMSCs可能是通过促进表皮干细胞和毛细血管再生,促进皮肤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修复 角蛋白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哲 刘晓玉 +1 位作者 张殿宝 王秋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DSCs)促进创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DSCs,实验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低浓度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效应组和高浓度AGE-BSA效应组。采用WS...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DSCs)促进创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DSCs,实验分为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低浓度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效应组和高浓度AGE-BSA效应组。采用WST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应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BSA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VEGF、HGF和IG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AGEs能损伤hADSCs的促进创伤修复功能,因而能够影响hADSCs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影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彩虹 施萍 庞希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影响体外培养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迁移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AMSCs分为对照组(未处理)、EGF组、抑制剂AG1478+EGF组、抑制剂LY294002+EGF组和抑制剂U0126+EGF组5组,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各组hAM...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影响体外培养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迁移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AMSCs分为对照组(未处理)、EGF组、抑制剂AG1478+EGF组、抑制剂LY294002+EGF组和抑制剂U0126+EGF组5组,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各组hAMSCs的迁移能力,W estern blot检测各组磷酸化EGFR(P-EGFR)、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ERK1/2(P-ERK1/2)及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RNA-Seq技术对EGF组和对照组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EGF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61),抑制剂AG1478+EGF组(P=0.0113)、抑制剂LY294002+EGF组(P=0.0169)和抑制剂U0126+EGF组(P=0.0293)明显低于EGF组。EGF可增加hAMSCs的P-EGFR、P-AKT和P-ERK1/2及MMP-2的表达,但P-AKT和P-ERK表达的增加可被AG1478和LY294002抑制。对EGF组和对照组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结果表明,EGF组细胞中发生转录上调的基因主要参与转录调节、蛋白质修饰、凋亡抑制等生命过程,其中与MAPK信号通路有关的基因为DUSP5、IL1B、DUSP6、NGF和HSPA2。结论 EGF引起的hAMSCs迁移可能是通过PI3K/AKT、ERK信号通路介导的,需要MMP-2的表达,及其参与转录调节、蛋白质修饰和凋亡抑制等基因的协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磷脂酰肌醇激酶-3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_(229)细胞经诱导后蛋白激酶C及抑制剂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红梅 于秉治 +1 位作者 王芸庆 宋今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6,共5页
检测以维甲酸(RA)、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诱导2d、佛波酯(PMA)诱导6h的人大肠癌细胞CCL(229)的蛋白激酶C(PKC)及其抑制剂活性.结果显示:诱导后PKC总活性升高(P<... 检测以维甲酸(RA)、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诱导2d、佛波酯(PMA)诱导6h的人大肠癌细胞CCL(229)的蛋白激酶C(PKC)及其抑制剂活性.结果显示:诱导后PKC总活性升高(P<0.05);RA、1,25(OH)2VD3诱导引起细胞质PKC活性增加,PMA诱导后细胞膜PKC比率(细胞膜活性/总活性)显著升高(P<0.01);诱导后PKC抑制剂活性均降低,其中1,25(OH)2VD3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PMA引起PKC从细胞质向细胞膜转移,不同药物诱导后PKC及其抑制剂活性出现不同的相对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癌细胞 蛋白激酶C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高糖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哲 刘晓玉 +3 位作者 张殿宝 王喜良 林学文 王秋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5-620,共6页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在保护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对抗高糖引起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应用免疫荧光对3~5代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90、CD105进行表型鉴定.将hADSCs分为正常糖对照组(CO...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在保护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对抗高糖引起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应用免疫荧光对3~5代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90、CD105进行表型鉴定.将hADSCs分为正常糖对照组(CON组)、高糖组(GLU组)、普罗布考+高糖组(PRO+GLU组)、抑制剂SB203580+高糖组(SB+GLU组)、普罗布考组(PRO组)、抑制剂SB203580组(SB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38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GLU组hADSCs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比例、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GLU组比较,PRO+GLU组和SB+GLU组hADSCs细胞细胞增殖活性都明显增加(P<0.05),凋亡细胞比例、ROS水平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GLU组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普罗布考预处理能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p-p38MAPK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普罗布考能帮助hADSCs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p38MAPK通路参与高糖对hADSCs的损伤作用;普罗布考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的激活保护hADSCs对抗高糖诱导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补考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P38MAPK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Cdc42活性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大也 梁彬 李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Cdc42属于GTP酶家族成员,参与细胞骨架调节和细胞发育,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所知甚少。以爪蟾卵母细胞为模型,GFP-wGBD(Cdc42活性探针)和罗丹明-微管蛋白作为荧光标记物,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Cdc42活性变化。结... Cdc42属于GTP酶家族成员,参与细胞骨架调节和细胞发育,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所知甚少。以爪蟾卵母细胞为模型,GFP-wGBD(Cdc42活性探针)和罗丹明-微管蛋白作为荧光标记物,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Cdc42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卵母细胞中,极体释放数分钟前,纺锤体上方和周边可见微弱的Cdc42活性,2 min^4 min内,活性逐渐增强,随后收缩环形成,胞质分裂发生。胞质分裂完成后,Cdc42活性消失。结果提示Cdc42活性可能与爪蟾卵母细胞胞质分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42 胞质分裂 卵母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癌细胞内质网分子伴侣Grp94基因近3′端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澄 陈誉华 宋今丹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PCR及RT-PCR方法结合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首次确定了与Grp94cDNA2231~2500碱基片段对应的Grp94基因序列上有内含子.含有内含子的扩增片段长约708bP.对三种癌细胞系进行了PCR和RT-PCR反应,电泳结果显示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 采用PCR及RT-PCR方法结合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首次确定了与Grp94cDNA2231~2500碱基片段对应的Grp94基因序列上有内含子.含有内含子的扩增片段长约708bP.对三种癌细胞系进行了PCR和RT-PCR反应,电泳结果显示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Grp94基因3'端精细结构及其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的改变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细胞 内质网 分子伴侣 GRP9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蟾p21活化激酶2参与卵母细胞胞质分裂过程不依赖于Cdc42
10
作者 程大也 梁彬 李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研究p21活化激酶2(p21-activated kinase2,PAK2)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以爪蟾卵母细胞为模型,分别向爪蟾卵母细胞显微注射PAK2-N端(PAK2-N-terminal,PAK2-NT)和PAK2-N端突变体(PAK2-N-terminal mutation,PAK2-NTm)mRNA,荧光显微... 研究p21活化激酶2(p21-activated kinase2,PAK2)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以爪蟾卵母细胞为模型,分别向爪蟾卵母细胞显微注射PAK2-N端(PAK2-N-terminal,PAK2-NT)和PAK2-N端突变体(PAK2-N-terminal mutation,PAK2-NTm)mRNA,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胚泡破裂发生.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时间延迟摄影法观察正常卵母细胞、PAK2-NTmRNA注射组和PAK2-NTm mRNA注射组卵母细胞胞质分裂、极体形成及与Cdc42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PAK2-NTmRNA和PAK2-NTm mRNA注射组的卵母细胞与正常卵母细胞胚泡破裂发生相似,但PAK2-NTmRNA和PAK2-NTm mRNA注射组未见胞质分裂和极体形成.结果提示,PAK2参与卵母细胞胞质分裂和极体形成可能不依赖于Cdc42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 爪蟾 卵母细胞 胞质分裂 极体 CDC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红细胞磷脂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研究
11
作者 庞希宁 宋今丹 王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与磷脂过氧化的关系。方法: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血红细胞磷脂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活力和脂溶性荧光色素(MFP)含量。结果:通过对17例AGN患儿和15例健康人研究表明:AGN急性期PHGPx活力...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与磷脂过氧化的关系。方法: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血红细胞磷脂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活力和脂溶性荧光色素(MFP)含量。结果:通过对17例AGN患儿和15例健康人研究表明:AGN急性期PHGPx活力明显降低,LSFP含量增加,恢复期二者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GN存在磷脂过氧化改变,并且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球肾炎 磷脂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脂溶性荧光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细胞膜抗原和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12
作者 冯树 宋今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0-20,共1页
上皮细胞膜抗原和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冯树宋今丹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已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研究中。层粘连蛋白(LN)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对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及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调... 上皮细胞膜抗原和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冯树宋今丹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已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研究中。层粘连蛋白(LN)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对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及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用免疫组化法对6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上皮细胞膜抗原 层粘连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重编程:调节关键基因获得需要细胞
13
作者 庞希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9-695,共7页
细胞重编程是在一定条件下成体细胞的记忆被擦除,重新程序化产生新的表型和功能,导致细胞命运发生改变,主要发生在不涉及基因组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水平,即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程序(时空和差异),对其进行重新编程而改变细胞的分化方... 细胞重编程是在一定条件下成体细胞的记忆被擦除,重新程序化产生新的表型和功能,导致细胞命运发生改变,主要发生在不涉及基因组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水平,即通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程序(时空和差异),对其进行重新编程而改变细胞的分化方向,获得所需要的细胞。对于细胞重编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掌握机体细胞的发生发育机制,为解决再生医学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人类未来将从许多分化的细胞获得更多所需要的另外一些分化细胞,这对细胞分化机制和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细胞重编程的分类、影响因素、方法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重编程 基因表达 去分化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关系
14
作者 刘斌 李宏图 +3 位作者 张涛 孟凡彪 刘晓玉 庞希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2-706,799,共6页
目的分析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以及NRSF调控的基因在β-巯基乙醇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探讨NRSF在大鼠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及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机制。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无血清的D... 目的分析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以及NRSF调控的基因在β-巯基乙醇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探讨NRSF在大鼠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及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机制。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和二甲基亚砜诱导大鼠MSCs分化成神经元,再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NRSF以及NRSF调控的基因在诱导前后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β-巯基乙醇、无血清DMEM培养液和二甲基亚砜的诱导方案可以将MSCs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实时定量PCR检测NRSF基因表达显著下调,NRSF的靶基因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三型受体、突触相关蛋白25、L1细胞黏附分子、神经元钙结合蛋白受体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调。结论MSCs的神经元分化与NRSF下调及其调控的神经元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有关。NRSF很可能是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关键基因,抑制NRSF表达可能是促进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 分化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探针传感器的构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誉华 宋今丹 李大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7-531,共5页
依据石英振子的晶体谐振频率是其表面沉积物的函数,建立了简便、特异、敏感性达100pg,并能对受检样品相对定量的核酸杂交检测新方法,即压电晶体式核酸探针传感器,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快速。
关键词 核酸杂交 生物传感器 核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丁酸钠诱导人大肠癌新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一些改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丰 吴一迪 +1 位作者 王芸庆 宋今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丁酸钠诱导的人大肠癌分化相关基因的改进方法。方法 :实验过程中针对某些关键因素如引物设计及 PCR参数的优化、PCR扩增产物显示方法、差异片段的鉴定及再证实等方面进行摸索和改进 ,总结出较为... 目的 :探讨应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丁酸钠诱导的人大肠癌分化相关基因的改进方法。方法 :实验过程中针对某些关键因素如引物设计及 PCR参数的优化、PCR扩增产物显示方法、差异片段的鉴定及再证实等方面进行摸索和改进 ,总结出较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结果 :获得的差异片段经克隆测序并与 Gene Bank比较 ,其中的一个可能是新的基因 ,另一个与鼠 SOCS家族同源。结论 :经改进的方法 ,具有工作量小、实验周期短、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本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差异显示技术 丁酸钠 大肠癌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相关抗原LEA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慧 宋今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LE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0例大肠癌组织和100例大肠非癌组织LEA与CEA的表达。结果:LE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对高分化腺癌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P<0.01),CEA单抗对高、中、低分... 目的:探讨LE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0例大肠癌组织和100例大肠非癌组织LEA与CEA的表达。结果:LE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对高分化腺癌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P<0.01),CEA单抗对高、中、低分化腺癌选择性相似(P>0.05),LEA在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LEA在正常粘膜标记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EA(P<0.05)。结论:LEA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LEA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相关抗原 LE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双链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宏图 刘晓玉 庞希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0-764,803,共6页
目的构建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RE-1/NRSE)双链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RE-1/NRSE序列合成靶序列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Ⅰ和XhoⅠ双酶切后的pGC-LV载体连接产生L-smRE-1/NRSE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和测序对阳性克隆进... 目的构建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RE-1/NRSE)双链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根据RE-1/NRSE序列合成靶序列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Ⅰ和XhoⅠ双酶切后的pGC-LV载体连接产生L-smRE-1/NRSE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和测序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用L-smRE-1/NRSE和包装质粒pHelper 1.0、pHelper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293T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并计算病毒滴度,初步观察其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构建出了RE-1/NRSE双链RNA的慢病毒载体L-smNRSE/RE-1。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4×108TU/ml。慢病毒颗粒能稳定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当感染复数为80时,感染效率达100%。结论成功构建了RE-1/NRSE ds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抑制性沉默元件 双链RNA 慢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凋亡引入肿瘤的进程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亚勤 赵梅芬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8期21-22,共2页
细胞凋亡被引入肿瘤研究的实践,使人们走出对细胞无限增殖的困惑,开始关注增殖与凋亡的平衡,从而找出一条攻克肿瘤的新途径,这是认识的一次飞跃。而进一步发展凋亡理论,确切地完全阐明凋亡机制,建立起理性的肿瘤凋亡基因疗法,用... 细胞凋亡被引入肿瘤研究的实践,使人们走出对细胞无限增殖的困惑,开始关注增殖与凋亡的平衡,从而找出一条攻克肿瘤的新途径,这是认识的一次飞跃。而进一步发展凋亡理论,确切地完全阐明凋亡机制,建立起理性的肿瘤凋亡基因疗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将是认识的一次更大飞跃。鉴于这一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基础医学理论和肿瘤临床密切合作、合力攻关,才能加速其进程,攻克这一危害人类的凶险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肿瘤 认识论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学特性的关系
20
作者 冯树 杨军 宋今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研究 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人大肠癌分化、侵袭和转移间的关系。 方法 :链酶卵白素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检测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增强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的进展相关 (P <... 目的 :研究 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人大肠癌分化、侵袭和转移间的关系。 方法 :链酶卵白素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法检测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增强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的进展相关 (P <0 .0 5 ) ,随着侵袭深度的加深 ,癌组织中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表达增强 (P <0 .0 5 )。该酶在低分化大肠癌中的表达强于高分化大肠癌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力成正相关 ,其免疫组化染色可能成为诊断大肠癌侵袭力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大肠癌 肿瘤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