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 被引量:105
1
作者 王小亭 刘大为 +38 位作者 于凯江 管向东 马晓春 严静 康焰 艾宇航 胡振杰 隆云 晁彦公 张宏民 张丽娜 尹万红 刘丽霞 武钧 何伟 朱然 许强宏 丁欣 关键 李莉 刘海涛 司向 王敏佳 王艺萍 王晓猛 吕立文 陈文劲 张青 杜鹃 朱炜华 陈秀凯 尚秀玲 黄道政 蔡书翰 崔嵩 张军伟 赵醴 唐朝霞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369-383,共15页
随着重症超声在重症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与理解,已越来越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重症医学专业医生在实施过程中开始面临各种问题,突显了对重症超声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为此,专家组根据多年来应用和推广经验,从基本... 随着重症超声在重症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与理解,已越来越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重症医学专业医生在实施过程中开始面临各种问题,突显了对重症超声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为此,专家组根据多年来应用和推广经验,从基本理念到实施规范,制定了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超声检查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症超声:今天与明天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丽霞 王小亭 +9 位作者 晁彦公 张宏民 尹万红 张丽娜 何伟 武钧 朱然 丁欣 胡振杰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395-399,共5页
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将重症超声引进中国。2013年5月,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hinese Critical Care Ultrasound Study Group,CCUSG)在成都成立,并在全国各地举办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班,推广和普及重症超声理念和应用。重症超声不... 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将重症超声引进中国。2013年5月,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hinese Critical Care Ultrasound Study Group,CCUSG)在成都成立,并在全国各地举办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班,推广和普及重症超声理念和应用。重症超声不同于传统超声,本文将就重症超声特点、在ICU的应用及可持续、创新性发展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超声检查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HMGB1表达与肠黏膜屏障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栾正刚 张成 +2 位作者 葛春林 马晓春 郭仁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肠黏膜屏障损害的关系。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SAP组(n=40... 目的:观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肠黏膜屏障损害的关系。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和SAP组(n=40)。正常对照组麻醉后取材,SAP组分别于建模后3、6、12、24和48h取材。测定血浆D-乳酸、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应用RT-PCR方法检测SAP大鼠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 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AP大鼠肠组织中HMGB1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SAP病情进展,血浆D-乳酸与肠组织MPO水平在24h达最高值,分别为(16.41±4.65)μg/mL和(26.76±3.63)U/g(P<0.01)。SAP 6h时大鼠肠组织HMGB1 mRNA及HMG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于24h达峰值且持续至48h(P<0.01)。结论:SAP大鼠肠组织中HMGB1表达延迟且持续增高。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了SA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屏障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吗?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旭 马晓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危害严重。虽然目前临床研究和尸检结果提高了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最大的争议之一即为重症COVID-19是否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危害严重。虽然目前临床研究和尸检结果提高了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最大的争议之一即为重症COVID-19是否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重症COVID-19符合ARDS柏林标准,但与其他原因导致的ARDS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包括发病晚、部分患者肺顺应性相对正常、高碳酸血症出现较早、肺CT表现和肺凝血活化明显。目前对COVID-19相关ARDS的分型多基于观察性研究,偏倚较大。至今其病理生理过程尚未明确,过早分型可能误导机械通气策略,期待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带来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柏林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右心认知到右心管理:《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被引量:8
5
作者 朱然 王小亭 马晓春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07-410,共4页
《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是一部最早最全面的从重症角度出发进行右心功能管理的共识,该共识从右心病理生理、右心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和右心功能管理3个层面进行阐述,将右心的前后负荷、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其与体循环、肺循环、微循... 《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是一部最早最全面的从重症角度出发进行右心功能管理的共识,该共识从右心病理生理、右心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和右心功能管理3个层面进行阐述,将右心的前后负荷、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其与体循环、肺循环、微循环以及与左心的关系一一清晰梳理,充分强调右心在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理论中的地位,能够指导临床更好地理解、监测和管理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功能 重症 血流动力学 重症超声 肺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与展望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晓春 王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重症医学界对脓毒症的认识,经历了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体现了对该综合征认识的不断加深,从炎症-抗炎反应到综合免疫、代谢、微循环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所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结果。尽管Sepsis 3.0有不完美之处,但其将脓毒... 重症医学界对脓毒症的认识,经历了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体现了对该综合征认识的不断加深,从炎症-抗炎反应到综合免疫、代谢、微循环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所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结果。尽管Sepsis 3.0有不完美之处,但其将脓毒症的认知推进到在感染的刺激下,机体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反应的高度是一种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拯救脓毒症运动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职业满意度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柏兴华 张晓春 苏兰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148-150,共3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职业满意度的现状,明确影响ICU护士职业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进行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ICU护士职业满意度以同事的支持得分最高,为(3.55±0.63)分,ICU护士的... 目的了解ICU护士职业满意度的现状,明确影响ICU护士职业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进行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ICU护士职业满意度以同事的支持得分最高,为(3.55±0.63)分,ICU护士的薪酬满意度[(2.23±0.73)分]及职业发展的满意度[(2.34±0.88)分1得分较低。护士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与职业满意度相关(P〈0.05),其中20-25岁、高学历的护士职业满意度较高,较高工作年限护士满意度较低。结论提高ICU护士的薪酬,加强对ICU护理工作的支持与理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及护士分层使用是提高ICU护士职业满意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职业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RT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丽丹 马晓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6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6例,以行CRRT的患者作为治疗组(10例),同期未行CRRT而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6例)。两组均动态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6例,以行CRRT的患者作为治疗组(10例),同期未行CRRT而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6例)。两组均动态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肌酐、血钾、血钠、血氯、血乳酸等的变化,并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及尿量,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率。结果:CRRT治疗组病情略重于未行CRRT治疗的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治疗组为(19.0±2.4)分,对照组为(17.4±2.1)分。CRRT治疗组存活7例(70.00%),死亡3例(30.00%),对照组存活7例(43.75%),死亡9例(56.29%),两组差异显著(P<0.05)。CRRT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尿量增多,肾功能及生化指标均较对照组得到较好控制。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行CRRT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多粘菌素B纤维(PMX)灌流器吸附内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亮 马晓春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8期451-453,共3页
内毒素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因素,而MODS是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及早干预严重感染患者的内毒素血症状态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内毒素的干... 内毒素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因素,而MODS是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及早干预严重感染患者的内毒素血症状态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内毒素的干预手段有限,其拮抗剂由于价格昂贵及可能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而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多粘菌素B与脂多糖的脂质A部分具有高度亲和力,能吸附除去介质中的内毒素,并能破坏G^-菌外层或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具有抗菌和灭活内毒素的作用。多粘菌素B可以吸附固定到α一氯乙酰胺-甲基聚苯乙烯纤维的氨基上,利用此种灌流器的血液灌流可以直接吸附去除血浆中的内毒素,此治疗手段已经在日本较广泛地应用于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通过对此疗法作用机制进行的研究,从内毒素清除效率、细胞因子的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善、器官功能保护等角度证实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在器官、组织、细胞乃至基因层面逐步揭示了固定多粘菌素B纤维(polymyxin B-immobilizedfiber,PMX)治疗内毒素血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X 内毒素 血液灌流 M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一种微循环疾病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丽霞 王小亭 +10 位作者 晁彦公 张宏民 武钧 尹万红 张丽娜 何伟 朱然 丁欣 张倩 胡振杰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7期595-598,共4页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时肾脏大循环和微循环呈现分离现象,肾脏血流正常甚至增加,而肾脏微循环缺血缺氧,表现为肾脏内血流分流,微循环灌注呈现异质现象,及微循环血流淤滞和梗阻,说明脓毒症AKI是一种微循环疾病,以...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时肾脏大循环和微循环呈现分离现象,肾脏血流正常甚至增加,而肾脏微循环缺血缺氧,表现为肾脏内血流分流,微循环灌注呈现异质现象,及微循环血流淤滞和梗阻,说明脓毒症AKI是一种微循环疾病,以微循环灌注为目标导向的治疗可能是今后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栾正刚 郭仁宣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组和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分别于建模后24 h取材。测定血浆淀粉酶(AMY)...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组和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分别于建模后24 h取材。测定血浆淀粉酶(AMY)、血浆D-乳酸、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P大鼠肠黏膜中HMGB1和occludi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建模后24 h,大鼠AMY、D-乳酸与肠黏膜MPO水平AN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P<0.05),但EP处理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NP组大鼠肠黏膜HMG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P<0.05),EP处理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ANP组较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下降(P<0.05),EP处理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NP大鼠肠黏膜中HMGB1表达增高,可通过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肠黏膜屏障通透性。EP能显著抑制HMGB1表达,使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对ANP肠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源性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然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528-532,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一系列疾病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ARDS可分为肺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两种亚型,前者由于损伤直接作用于肺泡上皮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一系列疾病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ARDS可分为肺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两种亚型,前者由于损伤直接作用于肺泡上皮细胞,造成肺泡膜破坏,影响气血交换;而后者通过全身性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间质渗出,进而出现肺泡塌陷、水肿,呼吸衰竭。各种肺内外危险因素在重症ARDS患者中往往同时存在,影像和呼吸力学等临床特征也未能很好区分肺源性/肺外源性ARDS,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效应还需验证,甚至病死率在肺源性/肺外源性ARDS患者中也并无明显差异。本文对肺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死率进行比较,并针对ARD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与预后需关注之处进行梳理,为临床医生更加全面了解ARDS的发病机制、规范系统地启动ARDS的精准化评估与治疗提供借鉴,从而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源性 肺外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应用速尿应激试验
13
作者 朱然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7期614-616,共3页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重症医学科内常见的综合征,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会显著增加病死率。肾脏损伤时对肾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变得重要,有助于明确患者的预后以及选择恰当的肾脏替代治疗时机。速尿应激试验是一种古老的临床手段,用于处理和...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重症医学科内常见的综合征,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会显著增加病死率。肾脏损伤时对肾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变得重要,有助于明确患者的预后以及选择恰当的肾脏替代治疗时机。速尿应激试验是一种古老的临床手段,用于处理和评估肾脏的功能不全,能够动员肾脏的储备功能,使部分患者免于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但是,速尿应激试验目前在临床的应用尚未规范和标准化,在病人的选择、时机的选择、以及剂量和输注方式的选择上都存在很大的变异,本文回顾了有关速尿应激试验的既往研究,从临床实际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恰当的在重症病人中应用速尿应激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尿应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胡蜂螫伤并发脓毒症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4
作者 伏添 栾正刚 张耀腾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 从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早期易获取的各项指标及常用评分系统中筛选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构建脓毒症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并提前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 目的 从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早期易获取的各项指标及常用评分系统中筛选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构建脓毒症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并提前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时间超过72 h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资料,以发生脓毒症作为预后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筛选出的指标是否为重度胡蜂蛰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最小加权法构建预测评分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测该预测评分模型的效能。结果 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有年龄、蜇伤数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7,95%CI:1.023~1.199,P=0.012)、蜇伤数目(OR=1.630,95%CI:1.018~1.175,P=0.006)的增加、CRP(OR=1.057,95%CI:1.022~1.093,P=0.001)是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构建的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将脓毒症风险分为低危(0~2分)、中危(3~5分)、高危(>5分),三类重度胡蜂蛰伤患者的脓毒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评分模型对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具有优秀的预测能力(AUC=0.954,95%CI:0.916~0.989)。结论 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对重度胡蜂蛰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具有早期预测及评估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危险分层有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胡蜂蛰伤 脓毒症 危险因素 早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