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金微针射频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评估
1
作者 李小燕 郭伟 +3 位作者 孙波 李琛 聂磊 许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8-342,共5页
凹陷性瘢痕是痤疮常见并发症,与炎症反应、处理不当、伤口愈合以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皮下分离术、磨削术、组织填充、激光术、化学焕肤术及微针等都能用于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1-2]。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是面部... 凹陷性瘢痕是痤疮常见并发症,与炎症反应、处理不当、伤口愈合以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皮下分离术、磨削术、组织填充、激光术、化学焕肤术及微针等都能用于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1-2]。剥脱性CO_(2)点阵激光是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最有效的方法,治疗时疼痛、术后皮肤损伤大、感染风险高、红斑持续、色素沉着及愈合时间长[1],限制了其广泛使用,尤其在有色皮肤人群中[1-3]。因此,寻找创伤小、疗效好及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科开展了黄金微针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与滚轮微针联合PRP和单用滚轮微针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比较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微针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痤疮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皮肤来源肥大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颖 张悦 +1 位作者 彭戈 韩秀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分离并诱导培养胎鼠皮肤来源肥大细胞。方法分离14~16 d胎鼠皮肤细胞并加入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3(IL-3)和重组小鼠干细胞因子共同诱导其中的肥大细胞分化成熟。细胞培养14 d后,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成熟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 目的分离并诱导培养胎鼠皮肤来源肥大细胞。方法分离14~16 d胎鼠皮肤细胞并加入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3(IL-3)和重组小鼠干细胞因子共同诱导其中的肥大细胞分化成熟。细胞培养14 d后,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成熟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或类胰蛋白酶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判断肥大细胞纯度,流式细胞术检测Ig E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和CD117进一步鉴定肥大细胞纯度。结果培养14 d并纯化后,细胞经甲苯胺蓝及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颗粒,FcεR I+CD117+细胞达97%。结论成功从胎鼠皮肤分离并获得大量高纯度成熟的肥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胎鼠皮肤 诱导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特应性皮炎儿童FLG基因突变检测
3
作者 吕娅妮 许静 +1 位作者 狄正鸿 高兴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FLG基因突变与中国北方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59名年龄为6个月~12岁临床确诊的AD患者和169名健康人中E2422X、S2554X、S2889X、S3296X和R4307X这5个FLG突变位点... 目的探讨FLG基因突变与中国北方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59名年龄为6个月~12岁临床确诊的AD患者和169名健康人中E2422X、S2554X、S2889X、S3296X和R4307X这5个FLG突变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 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出FLG阳性突变结果。结论 FLG突变和本组AD患者的发病无关。FLG突变可能存在地域和种族人群的差异,但阴性结果也可能和样本量过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FLG基因 突变 皮肤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活性地龙肽的制备及其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傅炜昕 董占双 +4 位作者 李铁英 许静 纪晓莉 贾秀坤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提取低分子量免疫活性地龙肽,并就其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进行体外研究。方法:采用粗分离、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地龙肽;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地龙肽T(分子... 目的:提取低分子量免疫活性地龙肽,并就其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进行体外研究。方法:采用粗分离、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地龙肽;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地龙肽T(分子量8000~20000,含有7种蛋白)。用离子交换层析又将地龙肽T分为A、B两部分,地龙肽A由5种蛋白组成,其中有4种分子量在13000以下;地龙肽B仅由一种蛋白构成,分子量约11000;地龙肽A和T可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地龙肽A、B和T皆可减弱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NK细胞的杀伤率。结论:地龙肽T、A单独应用即可以增强NK细胞的活性,并与IL-2具有协同作用;地龙肽T、A和B还可以拮抗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肽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60例脂溢性皮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狄正鸿 许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54,共2页
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们于2011--2012年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德国三共制药)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商品名普特彼,安斯泰来制药)治疗成人面部脂溢性皮炎,取得良好疗效,观察... 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皮肤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们于2011--2012年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德国三共制药)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商品名普特彼,安斯泰来制药)治疗成人面部脂溢性皮炎,取得良好疗效,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磺酸粘多糖 他克莫司 皮炎 脂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4表达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常晶 张悦 +1 位作者 张丽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2-414,共3页
特应性皮炎(AD)又名异位性湿疹、体质性痒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皮肤屏障异常及多种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易感病毒的寄居,可以诱发... 特应性皮炎(AD)又名异位性湿疹、体质性痒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皮肤屏障异常及多种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易感病毒的寄居,可以诱发或加重AD,但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TOLL样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皮炎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英军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6,共1页
2005年9月-2007年9月笔者对110例慢性湿疹、皮炎患者采用依巴斯汀(商品名:开思亭,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工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同时与100例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外敷治疗儿童甲营养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岩 马光辉 +1 位作者 刘丽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甲营养不良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甲损害,导致指(趾)甲变薄,浑浊,变形,易碎,甲板表面失去光泽、粗糙.常有纵嵴及甲剥离。真菌镜检阴性。临床多见于后天性甲营养障碍,许多全身性皮肤病可影响其营养及发育,有时甲改变有助于一些全... 甲营养不良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甲损害,导致指(趾)甲变薄,浑浊,变形,易碎,甲板表面失去光泽、粗糙.常有纵嵴及甲剥离。真菌镜检阴性。临床多见于后天性甲营养障碍,许多全身性皮肤病可影响其营养及发育,有时甲改变有助于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磺酸粘多糖软膏 儿童 甲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SPINK5基因重组过表达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损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狄正鸿 许静 +3 位作者 侯殿东 纪莲 刘晓梅 孙鲁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SPINK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携带小鼠SPINK5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与携带腺病毒基因组的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产生重组腺病毒。采用卵清蛋白,通过腹... 目的构建表达小鼠SPINK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携带小鼠SPINK5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与携带腺病毒基因组的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产生重组腺病毒。采用卵清蛋白,通过腹腔,皮下注射系统致敏结合皮肤局部外涂局部致敏Balb/c小鼠,建立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将携带SPINK5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注射至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损内,观测其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效应。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SPINK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及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该病毒载体注射于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皮损内,治疗2周可明显减轻皮损处潮红,水肿及炎性反应。皮损处病理检测显示,与模型对照相比较,皮损厚度,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结论SPINK5基因治疗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SPINK5基因产物局部外用有望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K5基因 重组腺病毒栽体 特应性皮炎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HLA-DR、LFA-1、ICAM-1、CD4和CD8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静 狄正鸿 +2 位作者 郭英军 张士发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LFA-1+及ICAM-1+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及LFA-1+、ICAM-1+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人白细胞DR抗原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分化群抗原4 分化群抗原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细胞癌中MMP-2、TIMP-4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狄正鸿 崔乐 +1 位作者 周卓 许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2,111,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MMP-2和TIMP-4在15例BCC及1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CC癌旁间质M...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MMP-2和TIMP-4在15例BCC及1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CC癌旁间质MMP-2表达较正常皮肤真皮增高(t=6.71,P<0.01),癌旁间质TIMP-4表达较正常皮肤真皮增高(t=8.65,P<0.01),癌旁间质TIMP-4/MMP-2比值较正常皮肤真皮增高(t=2.52,P<0.05)。部分BCC癌细胞有MMP-2表达,未见癌细胞有TIMP-4明显表达。正常人皮肤表皮无MMP-2和TIMP-4表达,正常人皮肤真皮仅见MMP-2和TIMP-4的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论MMP-2的表达可能与基底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有关;TIMP-4可能抑制MMP-2的活性,从而抑制BCC的侵袭和转移;TIMP-4/MMP-2比值升高可能是抑制BCC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1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悦 韩秀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4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84%(68/124)的患儿起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紫癜性肾炎组中63.83%(30/47)的患儿出现皮肤紫癜反复,非紫癜性肾炎组中28.57%(22/77)...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4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84%(68/124)的患儿起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紫癜性肾炎组中63.83%(30/47)的患儿出现皮肤紫癜反复,非紫癜性肾炎组中28.57%(22/77)的患儿出现皮肤紫癜反复,差异显著(P<0.05)。同时具有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的患儿肾脏受累发生率高于单纯皮肤紫癜患儿(P<0.05)。67.35%的患儿血清IgA升高,39.39%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皮肤紫癜反复出现的HSP患儿及同时具有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和关节症状的HSP患儿肾脏受累几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佳明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80-780,共1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因全身出脱红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余,于2006年12月来我院就诊,1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屈侧出现红斑、匠疹,渐累及全身,且出现水疱、脓疱、结痂,自觉瘙痒.除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外,未进行其... 1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因全身出脱红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余,于2006年12月来我院就诊,1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屈侧出现红斑、匠疹,渐累及全身,且出现水疱、脓疱、结痂,自觉瘙痒.除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外,未进行其他治疗,既往健康,否认家族成员有相似疾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疹 苔藓样 痘疮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特应性皮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戈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被认为是目前除避免变应原外惟一可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病程的对因治疗措施。近年来关于SIT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临床应用也逐渐增多。该文就近年来SIT在A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给药方法、病例选择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被认为是目前除避免变应原外惟一可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病程的对因治疗措施。近年来关于SIT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临床应用也逐渐增多。该文就近年来SIT在A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给药方法、病例选择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特异性 特应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能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许静 郭英军 +5 位作者 狄正鸿 崔乐 畅晓元 张悦 程岩峰 韩秀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给予治疗组美能注射液1~2mg·kg-1·d-1(最大剂量2mg/kg·d-1);疗程10~14d。结果: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给予治疗组美能注射液1~2mg·kg-1·d-1(最大剂量2mg/kg·d-1);疗程10~14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美能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过敏性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斑秃患者与HLA-A、HLA-B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姜海燕 翟宁 +6 位作者 李剑平 陈阳 秦玉孝 张悦 程岩峰 杨帆 韩秀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HLA-A、HLA-B等位基因与斑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ABTypeTM SSO技术检测44例斑秃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的HLA-A、HLA-B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HLA-A*11(χ2=6.08,P<0.05)、HLA-B*13(χ2=29.80,P<0.01)、HLA-B*40(χ2=8.04,P<... 目的探讨HLA-A、HLA-B等位基因与斑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ABTypeTM SSO技术检测44例斑秃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的HLA-A、HLA-B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HLA-A*11(χ2=6.08,P<0.05)、HLA-B*13(χ2=29.80,P<0.01)、HLA-B*40(χ2=8.04,P<0.01)、HLA-B*46(χ2=5.86,P<0.05)和HLA-B*51(χ2=8.82,P<0.01)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结论 HLA-A*11、HLA-B*13、HLA-B*40、HLA-B*46和HLA-B*51可能是斑秃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HLA-A HLA—B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湿疹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17
作者 张丽 张悦 +4 位作者 王晓琴 常晶 程岩峰 杨帆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67,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7岁。因双小腿胫前丘疹伴瘙痒20余年,右小腿胫前外侧巨大溃疡伴疼痛2年,于2013年11月3日来我院就诊。2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胫前出现散在丘疹、斑丘疹,自觉瘙痒,后丘疹逐渐增多,面积渐扩大,部分丘...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7岁。因双小腿胫前丘疹伴瘙痒20余年,右小腿胫前外侧巨大溃疡伴疼痛2年,于2013年11月3日来我院就诊。2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胫前出现散在丘疹、斑丘疹,自觉瘙痒,后丘疹逐渐增多,面积渐扩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曾于多家医院就诊.先后以“湿疹”、“慢性皮炎”等为诊断给予相应治疗(具体不详),均未见明显好转,后皮疹渐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慢性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岁及以下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春 张悦 +1 位作者 张铎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与某些遗传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并发。儿童AD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很多...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与某些遗传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并发。儿童AD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很多国家发生率已〉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临床特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底动脉环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宏 刘橙雨 王雁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人脑底动脉环结构并分型。方法对沈阳维康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头部MRA检查图像2 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脑底动脉实际存在情况,按前后环分别分型。结果根据大脑前动脉起源及有无前交通支,将... 目的运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人脑底动脉环结构并分型。方法对沈阳维康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头部MRA检查图像2 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脑底动脉实际存在情况,按前后环分别分型。结果根据大脑前动脉起源及有无前交通支,将前环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Ⅱ型又分为ⅡR型和ⅡL型2个亚型。根据有无后交通支,将后环分为Ⅰ、Ⅱ、Ⅲ型,再根据大脑后动脉的起源将Ⅰ型分成4个亚型(IB、IC、IRC、ILC),Ⅱ型分成8个亚型(ⅡBR、ⅡBL、ⅡCR、ⅡCL、ⅡRCR、ⅡRCL、ⅡLCR、ⅡLCL),Ⅲ型分成4个亚型(ⅢB、ⅢC、ⅢRC、ⅢLC)。结论人脑底动脉各型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各自的血供来源及交通代偿特点。当前后环均为Ⅲ型时,脑底动脉形成完整的环状结构,即Willis环,其存在率约为10.7%。掌握个体类型的不同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分型 WILLIS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方法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鹏月 韩秀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银屑病是由T细胞、树突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传统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应用生物制剂。近年来,多种高效生物制剂可用来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细胞调节剂及靶向药等。生物制剂具有安... 银屑病是由T细胞、树突细胞和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传统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应用生物制剂。近年来,多种高效生物制剂可用来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细胞调节剂及靶向药等。生物制剂具有安全、有效、作用迅速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国内关于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应用较少,该文对银屑病生物制剂的疗效、用法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生物制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