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LoVo细胞源外泌体通过传递pEGFR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
1
作者 程雅洁 周雪彤 +1 位作者 王瑞 方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9-1240,共1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小鼠体内基质胶塞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探讨LoVo-Exos促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LoVo-Exos携带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进入受体细胞。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分析EGFR-ERK通路关键信号蛋白及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情况,并观察敲减EGFR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protein kinase,ERK)抑制剂处理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LoVo-Exos内化进入HUVEC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显著促进HUVEC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小鼠皮下基质胶塞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促进血管样结构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激活EGFR-ERK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分析LoVo-Exos对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的影响,发现LoVo-Exos能够促进HUVEC细胞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分泌,敲减EGFR后LoVo-Exos中pEGFR水平降低,其对IL-8分泌的促进作用降低,且该促进作用能够被MEK1/2抑制剂U0126抑制。结论LoVo-Exos能够在体内外促进血管生成,其可能机制为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通过EGFR-ERK途径上调IL-8分泌水平,从而促进HUVEC血管生成能力,为癌症的转移提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血管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毛珂君 聂宏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肺部疾病作为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与重工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死亡率极高。近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够自主归巢至疾病损伤部位、修复受损组织并参与调节全身炎症和免疫反应,在临床上有较好... 肺部疾病作为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与重工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死亡率极高。近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能够自主归巢至疾病损伤部位、修复受损组织并参与调节全身炎症和免疫反应,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膜囊泡,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间通讯参与生物系统中的各种活动,分泌至细胞外环境的外泌体也会影响宿主免疫系统。而MSCs外泌体作为MSCs旁分泌过程中的一种介质,携带有蛋白质、脂质、m RNA和microRNA等生物活性物质,比基于细胞的治疗有更高的安全性,其潜在的医学价值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中MSCs外泌体在常见肺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将为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及微小RNAs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妍宏 聂宏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9-222,共4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是各种不同病因的肺间质疾病的最后共同结果。其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且随着病情和肺部损伤的加重,患者呼吸功能不断恶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复制...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是各种不同病因的肺间质疾病的最后共同结果。其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且随着病情和肺部损伤的加重,患者呼吸功能不断恶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近年研究发现其与微小RNAs在治疗肺部疾病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干细胞及微小RNAs与肺纤维化治疗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干细胞及微小RNAs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作用机制,此综述结果将为预防和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干细胞 微小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转运参与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琳 聂宏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5,共3页
肺纤维化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且随着病情和肺部损伤的加重,患者呼吸功能不断恶化,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很短。迄今为止,作为肺心病、肺水肿等肺部常见疾病的最终结局,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研究表明肺纤... 肺纤维化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且随着病情和肺部损伤的加重,患者呼吸功能不断恶化,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很短。迄今为止,作为肺心病、肺水肿等肺部常见疾病的最终结局,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研究表明肺纤维化的发病与多种离子通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上皮钠通道的表达上调,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子的基因突变,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异常等。因此,明确各种离子通道在肺纤维化的形成中的表达能够更好地了解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其未来的临床解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上皮钠通道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Fe_3O_4纳米颗粒标记人羊膜上皮细胞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殿宝 李莹 +3 位作者 苏航 王竟 施萍 庞希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索使用PEI-Fe_3O_4纳米颗粒标记人羊膜上皮细胞(h AEC)。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PEI-Fe_3O_4纳米颗粒。使用纳米颗粒标记原代培养的h AEC,普鲁士蓝染色评价其标记效率,台盼蓝染色法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 目的探索使用PEI-Fe_3O_4纳米颗粒标记人羊膜上皮细胞(h AEC)。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PEI-Fe_3O_4纳米颗粒。使用纳米颗粒标记原代培养的h AEC,普鲁士蓝染色评价其标记效率,台盼蓝染色法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毒性。结果 PEI-Fe_3O_4纳米颗粒呈紧凑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3 nm,水动力学半径为17.56 nm,zeta电位为+34.5 m V。浓度大于20μg/ml的纳米颗粒对h AEC的标记效率达到91%。50(t=16.37,P<0.0001;t=10.39,P<0.0001)、100μg/ml(t=29.89,P<0.0001;t=16.86,P<0.0001)纳米颗粒浓度下的h AEC存活率和细胞活力均明显低于未标记时。结论 PEI-Fe_3O_4纳米颗粒可用于标记h AEC,在其工作浓度下未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I-Fe3O4纳米颗粒 人羊膜上皮细胞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自噬的变化及分子调节机制
6
作者 李晓婷 聂宏光 樊建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3-609,共7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不同时间心肌损伤及机体自我保护机制自噬的的动态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CI/R模型。按照再灌注时间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后CI/R大鼠分为6、12、24和48 h组。采用活性氧(ROS)、...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不同时间心肌损伤及机体自我保护机制自噬的的动态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CI/R模型。按照再灌注时间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后CI/R大鼠分为6、12、24和48 h组。采用活性氧(ROS)、活性氮(RNS)检测指标评估心肌氧化应激损伤。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体结构,检测心肌自噬、自噬流以及自噬调控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CI/R后心肌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心肌细胞内自噬体增加,在12 h达高峰,自噬流在CI/R前12 h内被破坏,心肌内自噬调节蛋白Beclin 1、mTOR、AMPK在CI/R后48 h表达增加,其表达趋势与自噬变化基本一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噬在大鼠CI/R所致心肌损伤中起保护作用,Beclin 1介导的自噬/凋亡互反馈通路及mTOR介导的mTOR/自噬互反馈通路在调节自噬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Beclin 1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REST基因TALEN质粒的快速构建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殿宝 赵峰 +4 位作者 张涛 林学文 王瑞 施萍 庞希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3-886,890,共5页
目的针对人REST基因设计并构建特异性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质粒,快速获得具有较高突变效率的TALEN。方法根据REST的序列信息设计TALEN靶位,使用单元组装的方法快速构建TALEN质粒,在293T细胞中进行活性检测并计算突变效率... 目的针对人REST基因设计并构建特异性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质粒,快速获得具有较高突变效率的TALEN。方法根据REST的序列信息设计TALEN靶位,使用单元组装的方法快速构建TALEN质粒,在293T细胞中进行活性检测并计算突变效率。结果针对REST设计并成功构建5个TALEN质粒,组成6对TALEN并实现基因打靶,其中L1和R3组合的突变效率达到60.9%。结论成功获得了靶向人REST基因的高效TALEN,为进一步研究REST的基因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 质粒构建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