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与LBL教学法在医学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付淼 王世伟 刘尚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88,共2页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同步开展。实验教学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传统教学方法(即lecture based learnin...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同步开展。实验教学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传统教学方法(即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中,实验教学注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验证,重验证轻设计,很难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教学 LBL教学法 医学院校 计算机程序设计 PBL 应用 传统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留学生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丽 王金岩 +2 位作者 王庆辉 冯辉 孙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4-2407,共4页
如何调整、优化线上教学方法,探索新型、适合我国留学生授课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留学生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根据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针对时差严重影响授课质量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如何调整、优化线上教学方法,探索新型、适合我国留学生授课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留学生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根据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的特点,针对时差严重影响授课质量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与优化,采用教师主讲+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讨论反馈的模式,进行医学免疫学课程线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本次教学改革充分激活了留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益于留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习模式,很好地克服了留学生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时差问题,弥补了线上听课效果差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留学生 线上教学 时差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外实验验证荔枝核提取物预防运动诱导的肌肉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晓鹏 董丹 +2 位作者 谭博轩 闵冬雨 王政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1-382,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GEO数据库挖掘及体内、外实验探讨荔枝核提取物(Litchi Semen Extract,LZH)预防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GEO数据库挖掘及体内、外实验探讨荔枝核提取物(Litchi Semen Extract,LZH)预防运动诱发的肌肉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和血清中骨骼肌损伤指标物含量检测荔枝核提取物预防EIMD的效果。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及文献搜寻荔枝核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找到有效成分对应的靶点,与从GEO数据库中得到的EIMD靶点取交集。交集后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筛选,最后进行富集分析。采用离心运动诱导的EIMD小鼠模型和过氧化氢诱导的C2C12细胞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体内外实验验证。结果:体内实验表明荔枝核提取物干预后,骨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P<0.05)、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P<0.001)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P<0.01)显著降低。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荔枝核提取物主要有14种活性成分,对应367个靶点;GEO数据库得到有关EIMD的1015个靶点;两者交集得到37个交集靶点;富集分析得出p53介导的细胞周期阻滞为主要验证对象。体内实验表明,荔枝核提取物干预后p53(P<0.01)、p21(P<0.001)、BCL2-Associated X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Bax)(P<0.05)表达显著降低,Cyclin D1(P<0.05)、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P<0.05)表达显著增加;体外实验表明荔枝核提取物低、高剂量预处理显著降低C2C12细胞凋亡(P<0.001)、p53(P<0.05)、p21(P<0.01,P<0.001)的表达,提高Cyclin D1(P<0.05,P<0.001)的蛋白表达。结论:荔枝核提取物可以减轻EIMD,其作用机制与激活骨骼肌细胞G1期停滞和减轻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该结果提示荔枝核提取物可以作为一种预防EIMD的营养补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提取物 运动诱导的肌肉损伤 网络药理学 GEO数据库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4
作者 孙鲁宁 张海鹏 +1 位作者 赵成海 于艳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2-624,共3页
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开展PBL教学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方法:在大学三年级本科生中抽取1个大班作为试验班,其余3个大班作为对照班,在试验... 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在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开展PBL教学的可能方法和途径。方法:在大学三年级本科生中抽取1个大班作为试验班,其余3个大班作为对照班,在试验班中采用全程PBL教学,将病理生理学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并划分为6个单元,分别由3位指导教师承担不同单元的教学。每个单元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交叉,均以1-2个病历为主要内容,每个病历中均隐藏着所涉及的学习要点的全部内容,学生通过小班讨论、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以及教师总结等几个环节,归纳、总结出该单元的学习要点,以备进一步学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PBL教学试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考同一份卷的方法比较PBL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差别。结果:采用PBL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梅毒疫情时空分布 被引量:31
5
作者 关鹏 曹爽 +4 位作者 黄德生 吴伟 易晓丹 毕雪 周宝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分析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梅毒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2005—2011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未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网络报告的梅毒疫情数据和人口信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导入GeoDa 0.95i和SaTScan 9.... 目的分析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梅毒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2005—2011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未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网络报告的梅毒疫情数据和人口信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导入GeoDa 0.95i和SaTScan 9.1.1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确定梅毒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报告的梅毒总病例数为1 841 217例,年发病率为20.07/10万。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梅毒病例时空呈明显聚集性分布。除2011年,2005—2010年全局型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提示,2005—2009年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处于(高,高)区域,2006—2008年重庆处于(高,低)区域,2011年中国大陆所有地区均未处于(高,高)区域。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1个一级聚类区域和5个二级聚类区域。一级聚类区域位于2009—2011年的上海、浙江地区;5个二级聚类区域分别为2009—2011年的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2009—2011年的新疆地区,2010—2011年的辽宁、吉林地区,2011年的甘肃、宁夏、陕西、四川、重庆、山西及内蒙古地区,2008—2010年的北京、天津地区。结论梅毒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各时空聚集区将为我国制定梅毒防控策略和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性传播疾病 地理信息系统 时空分析 流行病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机能学实验中动物伦理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巍 董园园 +1 位作者 王丹 赵成海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2期301-303,共3页
医学生机能学实验过程中存在动物实验前的饲养环境较差、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操作不规范、不注重麻醉技术的学习、实验后对动物随意处置等伦理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尊重动物的权利与关注动物福利的思想,从学校... 医学生机能学实验过程中存在动物实验前的饲养环境较差、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操作不规范、不注重麻醉技术的学习、实验后对动物随意处置等伦理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尊重动物的权利与关注动物福利的思想,从学校积极重视支持、课程设置、规范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提高动物实验教学教师的动物伦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就加强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思考:国内医学院校普遍需要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医学生善待生命的医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机能学实验 动物伦理 动物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LoVo细胞源外泌体通过传递pEGFR促进血管生成的研究
7
作者 程雅洁 周雪彤 +1 位作者 王瑞 方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9-1240,共1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 目的探讨大肠癌LoVo细胞来源的外泌体(LoVo-Exos)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血管生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LoVo-Exos,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内化进入受体HUVEC细胞,体外管状形成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小鼠体内基质胶塞实验,分析LoVo-Exo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探讨LoVo-Exos促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LoVo-Exos携带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进入受体细胞。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分析EGFR-ERK通路关键信号蛋白及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情况,并观察敲减EGFR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protein kinase,ERK)抑制剂处理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LoVo-Exos内化进入HUVEC内皮细胞;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显著促进HUVEC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小鼠皮下基质胶塞实验显示,LoVo-Exos能够促进血管样结构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激活EGFR-ERK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分析LoVo-Exos对下游血管生成核心分子表达的影响,发现LoVo-Exos能够促进HUVEC细胞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分泌,敲减EGFR后LoVo-Exos中pEGFR水平降低,其对IL-8分泌的促进作用降低,且该促进作用能够被MEK1/2抑制剂U0126抑制。结论LoVo-Exos能够在体内外促进血管生成,其可能机制为LoVo-Exos递送pEGFR到HUVEC中,通过EGFR-ERK途径上调IL-8分泌水平,从而促进HUVEC血管生成能力,为癌症的转移提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血管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相关遗传标记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桂凤 武盈玉 +2 位作者 张学 金春莲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寻找中国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PCR技术对50名正常无关个体和22 名来自3 个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成员,进行了13q12 区的D13S120,D13S141 以及17q21 区的... 目的:寻找中国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PCR技术对50名正常无关个体和22 名来自3 个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成员,进行了13q12 区的D13S120,D13S141 以及17q21 区的ad-CA遗传标记基因型分析,对此3 个标记的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D13S120 和ad-CA标记的杂合度较高,PIC为0.66 和0.73,13q12区的D13S141 的PIC< 0.25。结论:D13S120和ad-CA 标记是中国人群开展LGMD产前诊断的有价值的遗传标记,D13S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型 肌营养不良 遗传标记 多态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PAH基因外显子6,12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红杰 张学 +1 位作者 金春元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2-334,346,共4页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人中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6,12 中的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 gradientgele... 目的:检测中国北方人中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6,12 中的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 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 PCR-DGGE)及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突变。结果:中国北方人34 例PKU 患者外周血DNA 中鉴定PAH 基因外显子6,12 中的3种突变:Y204C,Q232Q 和R413P,其频率分别为5.9% (4/68),4.4% (3/68),5.9% (4/68)。结论:本实验提示Q232Q 可能为中国北方人中较常见的一种新突变,并可能为协助苯丙酮尿症的诊断提供方便手段。同时证实了DGGE法不仅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突变检测技术,而且作为一种鉴定已知点突变及通过连锁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的简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氯酸羟化酶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108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胃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丹妮 张佳骥 马建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4-607,61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10-1082(IL-10-108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发表的有关IL-10-108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 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10-1082(IL-10-108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发表的有关IL-10-108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合并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纳入IL-10-1082 A/G多态性相关文献15篇,累计病例2 327例,对照3 447例,并得到IL-10基因的多态位点1082等位基因G的OR值(95%CI)为1.66(1.33~2.07)。结论 IL-10-1082 G/A遗传位点与中国人群胃癌发病危险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NP IL-10—1082 中国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雪莲 安春丽 姜晶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在本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就几年来教学经验谈些体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 实验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中首例Ⅰ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继春 Matsuoka Hiroyuki +2 位作者 Hirai Makoto 牟玲 罗恩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0-411,415,共3页
目的探索中国东北地区的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变异情况。方法采用Fujii方法筛选G6PD缺陷个体,从滤纸片上洗脱DNA,PCR扩增各外显子,通过DNA测序检测突变点。结果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例D6PD缺陷患者,其基因突变型为1339G>A,为G6PD... 目的探索中国东北地区的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变异情况。方法采用Fujii方法筛选G6PD缺陷个体,从滤纸片上洗脱DNA,PCR扩增各外显子,通过DNA测序检测突变点。结果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例D6PD缺陷患者,其基因突变型为1339G>A,为G6PD Santiago de Cuba。在东北地区其他血液样品中未发现G6PD缺陷个体(0/414)。结论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例G6PD Santiago de Cuba突变个体,这是中国人群中首例Ⅰ类G6PD缺陷(极重度G6PD缺陷)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中国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 Santiago DE CUBA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医学免疫学教学差异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丽 冯辉 单风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80-81,共2页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到中国留学产生兴趣,留学生进入我国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象日益普遍,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结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授课的实际情况,对中外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到中国留学产生兴趣,留学生进入我国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象日益普遍,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结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授课的实际情况,对中外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设置、内容分布和教学方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外的免疫学课程设置、教案及教学法均不同程度比我国具有先进之处,值得学习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教育质量 医学免疫学 教学大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医学免疫学PBL授课效果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妍 许亮子 单风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6-1558,共3页
上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试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称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它是指在医学教学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试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称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它是指在医学教学中,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该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教师只起到导向作用[1]。其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进行自主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育改革 授课效果 PBL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划分强度一致测度的多模医学图像配准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军 何叶松 +1 位作者 谢国明 严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5,共2页
以划分强度一致(PIU)测度,运用刚体变换的方法,结合Powell优化算法实现了MR/CT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头部MR/CT医学图像的配准。
关键词 医学图像配准 灰度映射 PIU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内部问责制——以莫纳什大学为个案 被引量:2
16
作者 荣军 李作章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3,共5页
内部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重要组成方面,也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保证其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问责,高校不仅可以对自身有更清晰地认识,从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方案和政策,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而且可以阻止外部... 内部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重要组成方面,也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保证其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问责,高校不仅可以对自身有更清晰地认识,从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方案和政策,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而且可以阻止外部对高校进行过多地干预,保护学校的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高等教育 问责制度 内部问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光锐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情感因素对英语听力学习者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大学生英语听力中负面情感因素制约了听力水平的提升。本文运用情感过滤假设说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情感教学实验。笔者将强化学生心理调适、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 情感因素对英语听力学习者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大学生英语听力中负面情感因素制约了听力水平的提升。本文运用情感过滤假设说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情感教学实验。笔者将强化学生心理调适、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开展师生认知与情感互动等融为一体,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听力兴趣。经问卷调查、访谈与听力成绩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有效地控制和化解了负面情感,增强了听力学习动机,其积极情感因素与听力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此项研究对于高校二语听力教学与学习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过滤 心理调节 情境教学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杜莉莉 孙韬 +4 位作者 张铠遵 刘映辰 陈泊宇 韩璐遥 吕金珠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现代医学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遭遇瓶颈。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现代医学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遭遇瓶颈。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展现巨大潜力,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及分泌抗菌物质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进行组织修复,其免疫调节功能既可以促进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也可以抑制炎症风暴减轻组织损伤。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临床应用规范,输入体内后归巢率及存活率低,可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及肿瘤形成等。深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阐明其治疗机制并精准利用其治疗优势,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开发出更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 免疫调节 损伤修复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医学师资队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9
作者 刘玉梅 谢光麟 柏树令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58,80,共2页
关键词 21世纪 医学教育 师资建设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精神引导下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 被引量:6
20
作者 庞维 赵阳 +3 位作者 祁赞梅 冯辉 孙逊 李胜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8-1221,共4页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文化体系,可以作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持和文化内涵。医学免疫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其中融入红医元素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红医人才。
关键词 红医精神 课程思政 医学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