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牙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玉楼 谢江春 +1 位作者 赵震锦 张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 目的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对照组尖牙不加力。分别在戴矫治器前,戴矫治器后1、24、48、72和168h时收集两组尖牙远中颊面龈沟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在加力24h后IL-1β和TNF-α水平开始升高,72h达到最高,168h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保持在基线水平。48h和72h实验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实验组TNF-α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齿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水平发生动态变化,表明这两种生物活性因子早期即参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正畸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手术的计算机辅助模拟以及预测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娜 郑颖 +4 位作者 牛磊 郭咏娟 白璐 刘帆 刘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预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去代偿后的侧貌照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 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预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去代偿后的侧貌照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移动来模拟正颌手术,预测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将术后6个月以上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选取19项测量参数,将术前预测值和术后实际值进行配对t检验,并评价患者性别以及骨段移动距离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评价该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硬组织相关的11个测量项目,其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相关的8个测量项目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仅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段水平向移动大于8mm组和4-6mm组、6-8mm组相比,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段垂直向移动-2-0mm、0-2mm和2-4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骨段水平向移动2-4mm组与4-6mm组之间,以及垂直向移动-2-0mm与0-2mm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inceph8.0系统对正颌手术术后硬组织侧貌的预测准确,对软组织的预测稍显不足,尤其是上唇长。预测结果不受性别影响。下颌骨段后退大于8mm的患者,上唇长的预测准确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侧貌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伏牙正畸牵引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震锦 宛莉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有效的正畸牵引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包括38颗埋伏牙,对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颗埋伏牙中4颗后牙未进行处理,2颗牙齿自行萌出,7颗牙齿拔除,25颗进行固定正畸配合闭合牵引助萌术进行牵引(其中4颗...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有效的正畸牵引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包括38颗埋伏牙,对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颗埋伏牙中4颗后牙未进行处理,2颗牙齿自行萌出,7颗牙齿拔除,25颗进行固定正畸配合闭合牵引助萌术进行牵引(其中4颗尚处于牵引过程中;1颗失败;20颗萌出,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明确诊断,设计合理的矫治方案,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以及大小合适的牵引力和支抗,能够有效的牵引埋伏牙,取得良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畸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奕 郭亚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0-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mTOR和p70 S6K表达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实验侧牙周组织较对照侧有明显改建,牙槽骨由致密变得疏松,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变得紊乱,牙槽骨的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出现了破骨细胞及骨陷窝。RT-PCR结果显示,加力3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m RNA表达增强,7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兔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TOR和p70 S6K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力 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阎秀林 张扬 +1 位作者 刘奕 王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以期寻找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64例矫治已经结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 目的:通过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以期寻找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64例矫治已经结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结果: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平均值为0.93mm。t检验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性别、拔牙与否和安氏分类的类型无关,相关分析结果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疗程、方丝弓戴用的时间、根尖垂直向位移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各相关因子的预测和评估的效率较低。结论: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数量较小,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根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心理康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学鹏 孙跃东 刘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青少年患者 心理康复 正畸患者 心理干预 固定矫治器 正畸治疗 抑郁症状 治疗前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周膜血管构筑及正畸力作用下的即时改变 被引量:8
7
作者 何泰伦 邓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1,55,T004,共5页
将狗一侧下颌前磨牙施以200g近中水平向正畸力,作用时间为2h,另一侧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将甲醛墨汁和树脂灌注液经双侧颈外动脉插管和下牙槽动脉插管灌入牙周膜血管。用光镜和实时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墨汁切片,用扫描... 将狗一侧下颌前磨牙施以200g近中水平向正畸力,作用时间为2h,另一侧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将甲醛墨汁和树脂灌注液经双侧颈外动脉插管和下牙槽动脉插管灌入牙周膜血管。用光镜和实时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墨汁切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周膜微血管铸型。结果显示,牙周膜微血管系统中有形态特殊的血管吻合支和毛细血管襻;在牙周膜与牙龈、牙髓、牙槽骨和邻牙牙周膜之间存在广泛的交通支,形成一个有机的牙周血运网络系统;一些微静脉在穿出Volkman's管前形成“储水池”样膨大结构。借助于扫描电镜,可以从微血管铸型上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压迹的特征来判别微动脉和微静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牵张区牙周膜微血管体密度大于对照组对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微血管 转动中心 口腔正畸 牙周膜 P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及其底物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奕 杨鸣良 +1 位作者 张扬 于秉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及其底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提取RNA ,通过RT_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mTOR及其底物p70S6激酶 (p70S6k)的α1 、α2 、β1 、β2 不同亚型及起始因子 4E结合蛋白 1(4EBP1)...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及其底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提取RNA ,通过RT_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mTOR及其底物p70S6激酶 (p70S6k)的α1 、α2 、β1 、β2 不同亚型及起始因子 4E结合蛋白 1(4EB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RT_PCR与Western印迹的结果一致。随着肿瘤恶性度的提高 ,mTOR、p70S6K的表达明显增加 ,而 4EBP1的表达则下降。结论 mTOR及其底物表达水平的强弱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它可能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靶向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 P70 S6激酶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帽颏兜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侯志明 赵玉书 邓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头帽颏兜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的效果。方法 :使用头帽颏兜 ,双侧共施加 70 0~ 10 0 0g的矫治力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患者 136例 ,通过治疗前后模型 ,计算每一患者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变化的距离。分析 4个年龄组患者的下颌... 目的 :探讨头帽颏兜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的效果。方法 :使用头帽颏兜 ,双侧共施加 70 0~ 10 0 0g的矫治力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患者 136例 ,通过治疗前后模型 ,计算每一患者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变化的距离。分析 4个年龄组患者的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变化的距离、疗程及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变化的速度。结果 :C1、C2 、C3 组患者 (3~ 11岁 )疗效明显 ,C1组患者 (3~ 5岁 )疗程最短。结论 :应用头帽颏兜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帽颏兜 骨型 前牙反He畸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在不同牙合位状态下颅面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阎秀林 郭慧萍 +1 位作者 白秋野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在不同牙合位模拟咀嚼肌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无论在正中牙合位、最大张口位还是最大前伸位,颅面上颌复合体的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关节窝和颧弓根部,在下颌骨主要集中在下颌升支前缘与下颌体交界处的唇侧和舌侧骨板。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高角病例颅面复合体形态的改变是机体代偿性适应的结果,与该畸形的复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安氏Ⅲ类错[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蛋白G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11
作者 田玉楼 刘洁 张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 lin G2)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yc lin G2的表达,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改变。结果:...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 lin G2)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yc lin G2的表达,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改变。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高、中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cyc lin G2的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5%(19/20)、84.6%(11/13)、80%(12/15)和36.4%(4/11),差异显著(P<0.05);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321.36±25.41、927.15±10.37、854.72±12.86和327.11±13.57,差异显著(P<0.05)。结论:cy-c lin G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提示肿瘤恶性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2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磁场对大鼠三叉神经节中SP-mRNA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新 秦科 +1 位作者 吕永利 廉法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静磁场对大鼠三叉神经节中SP_mRNA的影响。方法 将 4 4只 6~ 7周的大鼠置于静磁场中 ,在 1、2、6、1 2和 2 4h时分别将动物处死 ,取其三叉神经节 ,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SP_mRNA在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在静磁场作用下三叉神... 目的 探讨静磁场对大鼠三叉神经节中SP_mRNA的影响。方法 将 4 4只 6~ 7周的大鼠置于静磁场中 ,在 1、2、6、1 2和 2 4h时分别将动物处死 ,取其三叉神经节 ,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SP_mRNA在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在静磁场作用下三叉神经节中SP_mRNA的表达呈上调变化 ,2h时达峰值 ,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大鼠 三叉神经节 SP-mRNA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在成骨过程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常新 侯志明 +2 位作者 柴田恭明 塚崎智雄 山口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在成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从而了解骨形成的进程,为正畸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用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骨折模型,并从新生的C57BL/6J小鼠头盖骨提取初级成骨细胞,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目的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在成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从而了解骨形成的进程,为正畸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用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骨折模型,并从新生的C57BL/6J小鼠头盖骨提取初级成骨细胞,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Northern blot法及Real Time PCR(定量PCR)法对骨形成过程进行体内体外形态学及ALP、OC表达的分析。结果骨折后ALP和OC的表达逐渐增加,第10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体外初级成骨细胞培养发现ALP和OC的表达于第14天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但至21 d时,两者仍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结论ALP和OC在新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无止境的增加,其表达随成骨细胞的不断分化而逐渐增加并随成熟骨细胞的增多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在牙周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楠 戚琳 +1 位作者 刘欢叶 张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6-1018,共3页
微小分子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s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广泛和普遍的作用,参与了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生物体发生发育等生物学过程.目前对于miRNA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方面,对于口腔牙周领域的研究... 微小分子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s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广泛和普遍的作用,参与了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生物体发生发育等生物学过程.目前对于miRNA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方面,对于口腔牙周领域的研究甚少,本文根据miRNAs与牙周组织研究的最新进展,就其在牙周炎症性疾病以及成骨、破骨分化中的异常表达及可能机制方面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牙周炎 成骨分化 破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软组织侧貌美观程度与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侯志明 代昕 +1 位作者 伊哲 肖文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1,57,共3页
目的:筛选与侧貌美观相关的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方法:选择采用一般矫治治疗结束后患者117名,利用其头颅侧位X线片制作成剪影图,由16名正畸医师和63名非专业人员对其侧貌进行审美评价,从中选择评分前20名和后20名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1... 目的:筛选与侧貌美观相关的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方法:选择采用一般矫治治疗结束后患者117名,利用其头颅侧位X线片制作成剪影图,由16名正畸医师和63名非专业人员对其侧貌进行审美评价,从中选择评分前20名和后20名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10项硬组织指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与美貌有显著相关性的硬组织指标。结果:10项头影测量硬组织指标中仅PU1-A距与患者的侧貌美观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558),U1-AP距的值越大,面部可能表现得越丑陋,U1-AP距的值越小,面部可能表现得越美观。结论:采用一般矫治治疗错畸形时,应重视上颌切牙相对于面部突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貌美观:头影测量 错(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阎秀林 郝玉全 丁伟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2-854,共3页
目的分析常用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恒牙期208名患者的数码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和面部正侧位照片进行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评判,并以此为标准对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分... 目的分析常用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恒牙期208名患者的数码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和面部正侧位照片进行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评判,并以此为标准对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分别在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畸形中进行分析,并对以上4项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在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畸形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APDI的变异系数较小,其余3项的变异系数波动较大。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4项测量指标均具有高相关性。结论ANB角、APDI值、Wits值和A点凸度4项测量指标在评价骨性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畸形时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APDI值的可靠性更好,并提示多项测量指标均指示为同一类错畸形时,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上颌骨 下颌骨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合时间对微螺钉种植体-骨结合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宛莉娜 赵震锦 +2 位作者 陈钰文 张扬 邢庆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愈合时间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各部位(颈段、中段、尖端)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微螺钉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方式。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3只,每只犬每侧上颌颊侧骨板植入4枚种植钉,共24枚,分别进行即刻负载或愈合...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不同愈合时间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各部位(颈段、中段、尖端)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微螺钉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结合方式。方法成年雄性杂种犬3只,每只犬每侧上颌颊侧骨板植入4枚种植钉,共24枚,分别进行即刻负载或愈合4周和8周后加载200 g牵引力,加载8周时处死动物并取材。常规制备标本,采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颈部即刻加载时以纤维结合;经过一段愈合期逐渐转向骨性结合。中部及尖端以骨性结合为主。结论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颈部,愈合期是影响界面结合方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支抗 愈合期 不同部位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相关因子在骨再建过程中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常新 侯志明 +2 位作者 柴田恭明 塚崎智雄 山口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5,169,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在骨再建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骨折模型,用RT-PCR法对骨形成过程中TNF-α、 RANKL和TRAP的表达进行时程分析。结...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在骨再建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用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骨折模型,用RT-PCR法对骨形成过程中TNF-α、 RANKL和TRAP的表达进行时程分析。结果骨折后TNF-α、RANKL、TRAP的表达均上调,但峰值在不同的时间点出现。TNF-α在骨折后2 d达峰值,BANKL的峰值出现在骨折5 d后,而TRAP的表达在骨折后10 d达到峰值。结论骨的再建也有破骨细胞相关因子的参与,它有赖于成骨和破骨的精确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核因子-kB受体激动剂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骨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矫治力对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奕 毕玮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用12只日本大耳白兔(体质量2.0kg左右),雌雄不限,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按照3,5,7,14d随机分组,每组3只,上颌右侧戴矫...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S6蛋白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用12只日本大耳白兔(体质量2.0kg左右),雌雄不限,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按照3,5,7,14d随机分组,每组3只,上颌右侧戴矫治器组为实验组,左侧未戴矫治器组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牙周组织中mTOR及p70S6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戴矫治器3d后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S6K表达增强,7d达高峰,14d后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矫治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mTOR及p70S6K表达均明显增强,导致牙周组织发生一系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s6蛋白激酶 牙周组织改建 矫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处理对医用镍钛合金表面亲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强 那莹 +2 位作者 冯翠娟 战德松 张扬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处理对镍钛合金表面亲水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2组,即经体积分数30%的过氧化氢氧化处理后的镍钛合金组和未经氧化处理过的镍钛合金组,二者皆分别滴加去离子水和α-溴萘液滴,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行静态接触角测量。结果镍钛合... 目的研究氧化处理对镍钛合金表面亲水性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2组,即经体积分数30%的过氧化氢氧化处理后的镍钛合金组和未经氧化处理过的镍钛合金组,二者皆分别滴加去离子水和α-溴萘液滴,采用接触角测量仪行静态接触角测量。结果镍钛合金经表面氧化处理后,水与其表面的接触角和界面张力变小,合金的表面张力增加,表面润湿性、表面能以及合金与水之间的界面能等物理性能均向着有利于提高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方向改善。结论氧化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镍钛合金表面热力学性质,表面润湿性、表面能以及合金与血液之间的界面能等物理性能均向着有利于提高材料血液相容性能的方向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表面氧化 接触角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