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存蛋白与口腔疾病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倩 潘亚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生存蛋白(survivin)具有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和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双重功能,可干扰细胞的增殖与程序性死亡,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近年来,生存蛋白与口腔疾病间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就生存蛋白及其与口腔肿瘤、牙周病和唾液腺发育... 生存蛋白(survivin)具有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和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双重功能,可干扰细胞的增殖与程序性死亡,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近年来,生存蛋白与口腔疾病间的关系备受瞩目,本文就生存蛋白及其与口腔肿瘤、牙周病和唾液腺发育间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蛋白 有丝分裂 程序性细胞死亡 口腔肿瘤 牙周病 唾液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和激酶抑制蛋白及其与口腔疾病
2
作者 刘俊超 潘亚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细胞周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是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主要分子。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CIP)和激酶抑制蛋白(KIP)由P21、P27和P57三... 细胞周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是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主要分子。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CIP)和激酶抑制蛋白(KIP)由P21、P27和P57三种蛋白质构成,参与细胞周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抑制多种CDK的活性。口腔疾病的大多数组织破坏是由病变刺激因素诱导宿主细胞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异常改变所引起的,而CIP和KIP表达降低或缺失则导致牙龈结合上皮组织明显增厚,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肿瘤细胞增殖失控;因此,CIP和KIP在调控牙龈上皮细胞增殖和维持牙周组织的正常功能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表达水平和活性可作为预测口腔白斑恶变与否,肿瘤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就CIP和KIP的组成和功能,CIP和KIP与口腔疾病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激酶抑制蛋白 细胞周期 程序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寇育荣 李倩 +2 位作者 王宏岩 潘春玲 潘亚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尿病(DM)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5名2型DM伴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在基线及治疗后2周、4周、3个月和6个月检测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等牙周临床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代... 目的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糖尿病(DM)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5名2型DM伴牙周炎患者接受牙周非手术治疗,在基线及治疗后2周、4周、3个月和6个月检测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等牙周临床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代谢指标,同时采用PCR检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等牙周致病菌。结果 25例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牙周临床指数均较基线时有明显改善(P<0.05),P.gingivalis等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显著下降(P<0.05),尤其fimAⅠb型和Ⅱ型P.gingivalis的检出率在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HbA1c治疗后无显著改善(P>0.05),但血糖升高者的P.gingivalis检出率显著高于血糖降低者的P.gingivalis检出率(P<0.05),并且fimAⅡ型P.gingivalis仅能在血糖升高者的龈下菌斑中检出。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减少2型DM患者龈下菌群中牙周致病菌的数量,改善牙周状态,2型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P.gingivalis,尤其是fimAⅡ型P.gingivalis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牙龈卟啉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GTR联合植骨术中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吕欣欣 寇育荣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材料治疗骨内缺损是目前临床上能获满意效果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GTR联合植骨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后6个月的观察评... 目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联合植骨材料治疗骨内缺损是目前临床上能获满意效果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GTR联合植骨术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后6个月的观察评估此项手术技术应用于临床是否具有稳定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例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垂直吸收的患牙,共计60个位点,随机分为实验组(PRF+GTR联合植骨术组)和对照组(单纯GTR联合植骨术组)各30个位点。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拍摄CBCT确定术区骨密度,同时记录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并进行比较。在此期间,测量术前、术后1、2周、1、3、6个月时的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KTW),观察其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CAL、BI的均值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CAL的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角化龈宽度变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骨密度值的变化,两组差别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RF的应用有利于提高GTR联合植骨术的临床疗效,在恢复牙周附着丧失方面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植骨术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赛斯坦纳菌在2型糖尿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马丽 张建全 潘亚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福赛斯坦纳菌(T.forsythensi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牙周状况下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探讨T.forsythensis在慢性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60例不同牙周状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龈下集合菌斑,采用酚-氯仿法... 目的观察福赛斯坦纳菌(T.forsythensi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牙周状况下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探讨T.forsythensis在慢性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60例不同牙周状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龈下集合菌斑,采用酚-氯仿法提取细菌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T.forsythensis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T.forsythensis与牙周及全身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160例糖尿病患者中,T.forsythensis在牙周健康组未检出,在轻度牙周炎组检出率为47.82%,中度牙周炎组为48.71%,重度牙周炎组为67.39%。重度牙周炎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与T.forsythensis独立相关的因素有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和糖尿病病程,OR值分别为1.947、0.873。结论 T.forsythensis在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与口腔卫生状况、牙周破坏程度及糖尿病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福赛斯坦纳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