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颂 李波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同位置时肌电值。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肌电值分析,获得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计算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比较两组咀嚼肌肌电值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在最大紧咬时,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组的TA、MM、DA和SCM的肌电值均大于正常组;在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TA、MM肌电值均小于正常组(P<0.001);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TA、MM、DA和SCM均有微小肌电活动,其中TA>MM>DA;最大紧咬时TA>MM;前伸运动时DA>MM>TA;后退位时DA>MM,TA>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较正常组左右侧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gP患者因牙周组织受损而降低了咀嚼功能,存在咀嚼活动不平衡及肌肉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咀嚼肌 肌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筱霏 方芷昱 +3 位作者 荆志慧 李欣 王宏岩 潘春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1-98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和单纯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水平,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30例符合牙周炎新分类Ⅲ期和Ⅳ期的患者,选取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作为指数牙... 目的通过比较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和单纯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水平,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30例符合牙周炎新分类Ⅲ期和Ⅳ期的患者,选取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作为指数牙,全口洁治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者,112颗指数牙)采用单纯SRP治疗,实验组(15例患者,116颗指数牙)采用内窥镜下SRP治疗,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指数牙的牙周状况,并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ALP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中切牙和第一磨牙龈沟液AL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传统牙周基础治疗和内窥镜下牙周基础治疗均可有效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内窥镜辅助下治疗更适用于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或对手术极度恐惧而不能进行牙周手术治疗的患者。另外,内窥镜辅助下牙周基础治疗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导致的组织细胞破坏而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内窥镜 龈下刮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磨牙根尖脓肿经邻牙根分叉引流致邻牙牙周脓肿1例报道
3
作者 王苇如 刘妮 +3 位作者 刘莹曼 王佳琪 马娇娇 寇育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报道1例下颌磨牙根尖脓肿经邻牙根分叉引流导致邻牙牙周脓肿的病例。通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并参考X线影像,最终确定病变来源,明确诊断,经对症处理和根尖周手术、牙周清创术等治疗,最终彻底消除根尖周脓肿及牙周脓肿。
关键词 根尖脓肿 根尖周炎 牙周膜引流 牙周脓肿 非牙周炎相关的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雷双 庾靖君 唐晓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黏附、侵入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进入远隔组织器官内,以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阿尔兹海默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黏附、侵入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进入远隔组织器官内,以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阿尔兹海默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致病性及其作用机制均有不同。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拓宽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全身性疾病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管内皮细胞 肾小球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