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源IL-6通过上调肿瘤细胞中LIF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玮柏 曹娟 +3 位作者 郭秀 林欣萍 董春玲 李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6-953,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来源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Cal27细胞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及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OSCC Cal2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R...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来源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Cal27细胞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及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OSCC Cal2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用普通培养基孵育,实验组细胞用Cal27细胞上清液孵育得到TAMs,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中IL-6 mRNA表达水平及IL-6水平。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5μg·L^(-1) Tocilizumab),对照组直接加入TAMs上清液,实验组提前用IL-6受体(IL-6R)抑制剂Tocilizumab干预后加入TAMs上清液,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Cal2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Cal27细胞中LI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qPCR法和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Raw264.7细胞比较,实验组TAMs中IL-6 mRNA表达水平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l27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l27细胞中L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TAMs来源的IL-6通过上调肿瘤细胞中LIF表达进而促进OSCC Cal2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齿修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睿 原露露 高玉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303-30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和义齿修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阐述了国内外相关测评工具的发展过程,以及应用现状等内容,旨在为临床正确选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为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义齿修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本文介绍了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和义齿修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阐述了国内外相关测评工具的发展过程,以及应用现状等内容,旨在为临床正确选择评估工具提供依据,为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义齿修复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修复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物浦口腔康复问卷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睿 高玉琴 原露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1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汉化利物浦口腔康复问卷(LORQv3),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严格遵循Brislin问卷翻译-回译模型对LORQv3问卷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LORQv3。使用该问卷对257例义齿修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中文版LORQv3的信度和效度。结果:经过汉化后,... 目的:汉化利物浦口腔康复问卷(LORQv3),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严格遵循Brislin问卷翻译-回译模型对LORQv3问卷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LORQv3。使用该问卷对257例义齿修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中文版LORQv3的信度和效度。结果:经过汉化后,形成了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中文版LORQv3。该问卷由39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有16个条目,为该问卷的计分项,涉及口腔功能、面部外观和社交3个方面;第2部分有23个条目,不计入问卷总分,为该问卷的描述项,涉及社交以及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中文版LORQv3的I-CVI为0.83~1.00,S-CVI为0.978,第1部分计分项与中文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总分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7(P<0.001)。中文版LORQv3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6~0.886,分半信度为0.648~0.856,重测信度为0.949。结论:中文版LORQv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我国义齿修复患者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物浦口腔康复问卷 义齿修复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诊疗的思考:口腔正畸应用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小玢 关慧娟 冯翠娟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7期26-28,32,共4页
以口腔正畸应用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临床问题为切入点,探索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治疗模式与方法。介绍了唇腭裂序列治疗的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序列治疗,应不断完善序列治疗流程。总结了我国序列治疗的理论与经验,实现满足患者诊治需要具有现... 以口腔正畸应用于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临床问题为切入点,探索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治疗模式与方法。介绍了唇腭裂序列治疗的规范化诊疗与个体化序列治疗,应不断完善序列治疗流程。总结了我国序列治疗的理论与经验,实现满足患者诊治需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模式。从唇腭裂患者家庭心理与社会层面的人文关怀出发,分析唇腭裂患者及其家庭的特殊性,研究唇腭裂患者家属的心理模式及健康教育需求,以患者家庭为核心同时兼顾患者的发育和心理需求,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期不断完善临床思维与方法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序列治疗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沉默热休克蛋白27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曹娟 李玮柏 +2 位作者 郭秀 李波 董春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977,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NC-siRNA)]和实验组[转染HSP27小干扰RNA(HSP27-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NC-siRNA)]和实验组[转染HSP27小干扰RNA(HSP27-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CAL27细胞siRNA干扰效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CAL27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数,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CAL27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LA27细胞中HSP2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L27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AL27细胞中N-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靶向沉默HSP27可以导致OSCC CAL2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可能与抑制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27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系统与种植体周围骨改建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东远 陈思宇 +1 位作者 吴琳 刘笑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67,共6页
免疫微环境在种植体周围骨改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骨生成和骨吸收均有重要影响。然而,种植体植入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种植体材料会以不同方式激活补体系统。本文总结了补体系统及其激活途径、补... 免疫微环境在种植体周围骨改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骨生成和骨吸收均有重要影响。然而,种植体植入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种植体材料会以不同方式激活补体系统。本文总结了补体系统及其激活途径、补体系统对骨改建的影响、种植体植入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种植体材料对补体系统激活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通过靶向调控种植体周围补体微环境、促进骨改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骨生成 骨吸收 种植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脂多糖诱导炎性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迁徙和吞噬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雨萌 王越 +1 位作者 刘笑涵 吴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9,33,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脂多糖(LPS)活化和未经活化的RAW264.7细胞迁徙和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活化模型;通过CCK-8法研究LIPUS对不同环境下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LIPUS对RAW...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脂多糖(LPS)活化和未经活化的RAW264.7细胞迁徙和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活化模型;通过CCK-8法研究LIPUS对不同环境下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LIPUS对RAW264.7巨噬细胞迁徙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LPS作为趋化因素时RAW264.7细胞趋化迁徙能力的变化情况,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FITC荧光强度以探究巨噬细胞吞噬pHrodo Green标记的大肠埃希菌生物颗粒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活化RAW264.7炎症模型,筛选LPS浓度为100 ng/mL;LIPUS抑制未活化的RAW264.7巨噬细胞向划痕区域内迁徙和未活化巨噬细胞的趋化迁徙;但在当前参数下LIPUS不影响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吞噬能力。结论LIPUS抑制经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迁徙,但不影响其吞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脂多糖 巨噬细胞 迁徙 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后形成牙本质微裂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梓 薛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 运用micro-CT比较T-Flex、Reciproc Blue (RB)、ProTaper Gold (PTG)和ProTaper Universal(PTU) 4种机用镍钛锉在体外根管预备后牙本质微裂形成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用根管弯曲度不大于10°的新鲜离体双根管前磨牙32颗建立体外... 目的 运用micro-CT比较T-Flex、Reciproc Blue (RB)、ProTaper Gold (PTG)和ProTaper Universal(PTU) 4种机用镍钛锉在体外根管预备后牙本质微裂形成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用根管弯曲度不大于10°的新鲜离体双根管前磨牙32颗建立体外根管预备模型。根据所用镍钛系统将其随机分为T-Flex、RB、PTG、PTU组(n=8)。设置micro-CT体素大小为17.18μm,扫描分析预备前后牙根横断面图像(n=56 940),观察牙本质微裂的存在。各组结果以存在裂纹的断层图像的数量及百分比来表示,McNemar检验用于比较预备前后牙本质裂纹的存在是否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结果 总体有11.04%的图像显示有牙本质微裂(n=6 288)。T-Flex、 RB、 PTG和PTU组在预备后观察到具有牙本质微裂截面的比例各自为9.82%、 10.79%、 12.27%和11.25%。所有在预备后断层图像上发现的牙本质裂纹在相应的预备前图像中均已存在。使用上述镍钛系统预备前磨牙根管未出现新的微裂纹。结论 未经根管预备的离体牙中预先即存在牙本质微裂纹;T-Flex、RB、PTG和PTU 4种机用镍钛器械对前磨牙直根管进行根管预备均不会导致新的牙本质微裂纹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预备 牙本质微裂 镍钛器械 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宝红 庞鸿娟 +6 位作者 李雪菁 江鹭鹭 邹丽妍 邓春富 张翀 王丹宁 田思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牙颌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46名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并记录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牙颌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46名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并记录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来评估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64±36)月,种植体存留率是93.44%,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1.32±1.13)mm。不同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探诊出血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牙龈增生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增生多见于杆卡组。机械并发症主要有固位帽松动、固位力不足、基台磨损和螺丝松动。患者对覆盖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不同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种植覆盖义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抗栓药物患者门诊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0
作者 潘剑 薛洋 +8 位作者 赵吉宏 周青 邹多宏 陈松龄 韩冰 崔念晖 刘显 王了 胡开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5-263,共9页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这类患者需要服用抗栓药物对血栓形成进行防治,但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其出血风险随之增加。拔牙手术是口腔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尽管目前普...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这类患者需要服用抗栓药物对血栓形成进行防治,但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其出血风险随之增加。拔牙手术是口腔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尽管目前普遍认为口服抗栓药物的患者行拔牙手术时无需停药,但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依旧困惑着大部分口腔外科医师,一些潜在的出血危险因素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了提高口腔外科医师对口服抗栓药物拔牙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力,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健康,相关专家起草本共识,从术前出血风险评估、术中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等方面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栓药物 拔牙术 围手术期管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7
11
作者 祝颂松 王旭东 +12 位作者 杨学文 王晓霞 田磊 刘曙光 郑广森 唐正龙 吴国民 李志勇 白晓峰 黄旋平 黄立 习伟宏 朱耀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7-254,共8页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为此,国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对SSRO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处置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同行对SSRO并发症的认识,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正颌外科 并发症 专家共识 牙颌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涂层促进3D打印个性化钛种植体骨愈合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延 于晴 +4 位作者 房睿 阎旭 丛芳 王文茉 张桂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探讨微弧氧化涂层对3D打印个性化钛种植体体内骨愈合的效果。基于CT影像技术获得目标牙牙根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构建与牙根形态一致的个性化钛种植体,通过电子束熔融技术进行3D打印制造种植体。在个性化钛种植体表面制备... 探讨微弧氧化涂层对3D打印个性化钛种植体体内骨愈合的效果。基于CT影像技术获得目标牙牙根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构建与牙根形态一致的个性化钛种植体,通过电子束熔融技术进行3D打印制造种植体。在个性化钛种植体表面制备微弧氧化涂层(微弧氧化涂层组),并设置对照组(个性化钛种植体表面未制备微弧氧化涂层)。拔除比格犬双侧下颌第四前臼齿,即刻植入个性化种植体,观察术后种植体骨愈合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微弧氧化涂层组种植体表面更加粗糙,元素含量更加丰富;种植体周围骨质更丰富,与种植体结合更紧密。因此认为,电子束熔融3D打印技术可制作出与目标牙形态完全一致的钛种植体,微弧氧化涂层可促进3D打印个性化钛种植体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涂层 个性化钛种植体 3D打印 骨愈合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维华 汪俊 +16 位作者 陈旭 王小竞 赵玮 宋光泰 吴礼安 蒋备战 张琼 王军 李宇 赵宁 谭家莉 李煌 舒睿 周陈晨 傅蕾 陈学鹏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牙合]、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牙合]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牙列 错[牙合]畸形 间隙管理 早期矫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颂 李波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 目的:分析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活动,并以正常人为对照,探讨GAgP患者咀嚼肌肌电表现及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量并记录正常组和牙周炎组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在下颌不同位置时肌电值。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肌电值分析,获得连续肌电值的平均值,计算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比较两组咀嚼肌肌电值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在最大紧咬时,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组的TA、MM、DA和SCM的肌电值均大于正常组;在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TA、MM肌电值均小于正常组(P<0.001);在下颌姿势位时,牙周炎TA、MM、DA和SCM均有微小肌电活动,其中TA>MM>DA;最大紧咬时TA>MM;前伸运动时DA>MM>TA;后退位时DA>MM,TA>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最大紧咬时,牙周炎组较正常组左右侧TA和MM肌电值不对称指数高,并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gP患者因牙周组织受损而降低了咀嚼功能,存在咀嚼活动不平衡及肌肉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咀嚼肌 肌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辅助诊断牙隐裂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洁 张洪晓 +1 位作者 付朗远 蒋西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基于牙根尖X线片建立计算机人工智能诊断模型,辅助口腔医生对牙隐裂进行有效诊断。方法收集182例患者的牙根尖影像数据。其中,确诊牙隐裂77例,未确诊105例。通过蟒蛇编程从牙根尖X线片中提取影像特征,采用套索算法(LASSO)对特征进... 目的基于牙根尖X线片建立计算机人工智能诊断模型,辅助口腔医生对牙隐裂进行有效诊断。方法收集182例患者的牙根尖影像数据。其中,确诊牙隐裂77例,未确诊105例。通过蟒蛇编程从牙根尖X线片中提取影像特征,采用套索算法(LASSO)对特征进行筛选,并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判断牙齿是否患有牙隐裂。结果筛选出3个高维度纹理特征,机器学习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805、0.727和0.815。结论基于牙根尖X线片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对牙隐裂进行比较有效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折 机器学习 计算机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M15表达水平与头颈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张岚 刘法昱 吴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PRDM15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HNSCC及癌旁组织样品中PRDM15的表达。分析PRDM15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PRDM15蛋白在HNSCC癌组织中高... 目的探讨PRDM15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HNSCC及癌旁组织样品中PRDM15的表达。分析PRDM15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PRDM15蛋白在HNSCC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低表达PRDM15的HNSCC患者相比,PRDM15高表达的HNSCC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结论PRDM15可能成为HNSCC患者一个潜在的新的预后和治疗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M15 头颈鳞状细胞癌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雷双 庾靖君 唐晓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黏附、侵入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进入远隔组织器官内,以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阿尔兹海默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黏附、侵入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进入远隔组织器官内,以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阿尔兹海默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致病性及其作用机制均有不同。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不同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拓宽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全身性疾病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管内皮细胞 肾小球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迎帆 张丹 侯志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评价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TM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松弛型咬合板治疗,2组患者仅晚间戴用咬合板3个月... 目的评价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TM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松弛型咬合板治疗,2组患者仅晚间戴用咬合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张口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咀嚼能力和美观度的满意率。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指数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张口度提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咀嚼能力满意率、美观度满意率、总体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TMD患者,可提升患者的咀嚼能力、美观度与治疗总满意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咬合板 安氏Ⅱ类2分类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被引量:10
19
作者 薛筱霏 方芷昱 +3 位作者 荆志慧 李欣 王宏岩 潘春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1-98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和单纯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水平,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30例符合牙周炎新分类Ⅲ期和Ⅳ期的患者,选取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作为指数牙... 目的通过比较内窥镜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和单纯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水平,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30例符合牙周炎新分类Ⅲ期和Ⅳ期的患者,选取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作为指数牙,全口洁治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患者,112颗指数牙)采用单纯SRP治疗,实验组(15例患者,116颗指数牙)采用内窥镜下SRP治疗,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指数牙的牙周状况,并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ALP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中切牙和第一磨牙龈沟液AL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传统牙周基础治疗和内窥镜下牙周基础治疗均可有效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内窥镜辅助下治疗更适用于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或对手术极度恐惧而不能进行牙周手术治疗的患者。另外,内窥镜辅助下牙周基础治疗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导致的组织细胞破坏而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内窥镜 龈下刮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7L-Cu抗菌不锈钢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靖雯 杨泽 +1 位作者 杨柯 张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317L-Cu抗菌不锈钢(317L-Cu SS)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黏附、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抗菌不锈钢材料的细胞毒性;同时观察不同浓度Cu^(2+)对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检测L-929细胞在普通医用不锈钢(317L SS)、317L... 目的探讨317L-Cu抗菌不锈钢(317L-Cu SS)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增殖、黏附、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价抗菌不锈钢材料的细胞毒性;同时观察不同浓度Cu^(2+)对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检测L-929细胞在普通医用不锈钢(317L SS)、317L-Cu SS、医用纯钛(Ti)及纯铜(Cu)材料浸提液中培养24 h、48 h、72 h时的光密度(OD)值,判断细胞毒性级别;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染色法检测L929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结果317L-Cu SS组24 h、72 h OD值、细胞黏附数量均低于Ti组而高于317L SS组(均P<0.05)。317L-Cu SS组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Cu组细胞毒性分级为3级或4级;与317L SS组比较,317L-Cu S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而与阴性对照组、Ti组比较,317L-Cu SS组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纯铜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结论317L-Cu抗菌不锈钢对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等生物学行为无明显不良影响,生物相容性良好,而纯铜材料细胞毒性明显,Cu^(2+)的细胞毒性呈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不锈钢 生物材料 小鼠 成纤维细胞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