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多因素模型对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拱艳羽 曲虹 +3 位作者 冯思哲 于春泳 杜金伟 蒋金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6,共9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多因素模型对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253例老年脑膜瘤术后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患者作为建模集,2021年11月-2023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多因素模型对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253例老年脑膜瘤术后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患者作为建模集,2021年1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27例老年脑膜瘤术后转入NICU治疗的患者作为验证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建模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CS评分>7分,n=161)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7分,n=92)。使用建模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多因素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准确度。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决策曲线(DCA)评估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多因素模型对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使用验证集进行验证以评估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脑膜瘤WHOⅡ级和Ⅲ级(OR=3.994,95%CI 1.963~8.126)、术后低蛋白血症(OR=2.194,95%CI 1.079~4.462)、术后贫血(OR=2.117,95%CI 1.096~4.089)是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是其保护因素(OR=0.388,95%CI 0.201~0.748,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所构建的多因素模型拟合准确度良好(P=0.161)。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预测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545(95%CI 0.472~0.617)、0.632(95%CI 0.561~0.702),且与预后不良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DCA分析结果显示,阈值概率为0.10~0.90时,多因素模型较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净获益率高。该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预测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810和0.819,其校准曲线提示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脑膜瘤WHOⅡ级和Ⅲ级、术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是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镇痛/镇静药物为其保护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多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信度较高,可用于临床决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多因素模型 老年 脑膜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的数量和位置分布与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金泽 张罗今 +4 位作者 冯捷 李小婉 孙晶爽 杨本强 段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52,共7页
目的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分析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并确定其与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394名经... 目的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分析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并确定其与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394名经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诊为CSV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被纳入研究,评估其CSVD影像学标志物,包括腔隙(lacunar infarcts, LI)、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CMBs、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 PVS)、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 RSSI)和脑萎缩。应用CSVD总负荷评分评估CSVD的总体影响。应用脑微出血解剖评估量表(Microbleed Anatomical Rating Scale, MARS)评估CMBs的位置及数量。分析CMBs的严重程度、位置分布特点与CSVD影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MBs严重程度在年龄、WMH、脑萎缩和CSVD总负荷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P=0.005;P<0.001)。在调整年龄因素后,CMBs的严重程度与CSVD总负荷评分和WMH相关(r=0.441, P<0.001;r=0.380, P<0.001)。CMBs的位置分布与WMH相关,混合型CMBs组的改良Fazekas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脑叶型、单纯深部型和单纯幕下型(P=0.011;P=0.034;P=0.023)。结论 CMBs的严重程度和位置分布与WMH相关,CMBs的严重程度与CSVD总负荷评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脑小血管疾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微出血解剖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降低脂蛋白(a)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薛宇 刘海伟 李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0-857,共8页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在结构上与低密度脂蛋白相似,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可有效降低Lp(a... 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在结构上与低密度脂蛋白相似,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可有效降低Lp(a)的循环水平并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阐述PCSK9抑制剂减少Lp(a)合成和促进其降解的相关机制,分析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铁死亡增强胶质母细胞瘤的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希忠 乔诗宇 +3 位作者 姜曈 阎英 徐莹 吴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4-1291,共8页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脑肿瘤,具有快速生长、广泛浸润、高致死率的特点。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杀伤肿瘤细胞作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重要手段。由于胶质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极低,因此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有效治疗策略。近年来,铁死...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脑肿瘤,具有快速生长、广泛浸润、高致死率的特点。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杀伤肿瘤细胞作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重要手段。由于胶质瘤患者五年生存率极低,因此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有效治疗策略。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揭示了铁死亡的关键过程,包括细胞内铁蓄积、活性氧产生、脂质过氧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和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活性抑制。研究表明,辐射可以通过产生活性氧、抑制抗氧化系统信号轴、耗竭谷胱甘肽、上调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以及诱导自噬来触发铁死亡。在放射治疗中可通过诱导铁超载、破坏抗氧化系统和线粒体功能等途径靶向铁死亡来增强胶质母细胞瘤的辐射敏感性。靶向铁死亡的辐射增敏治疗策略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及其发生机制,分析辐射诱导铁死亡的分子机理,介绍了调控铁死亡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敏感性方面的应用和挑战,可为改善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现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辐射 铁死亡 辐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ALT/AST联合多期CT影像学指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潘均昊 辛建 王春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9-1867,共9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临床相关胰瘘(CR-POP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对CR-POPF患者进行早期预测。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0月2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经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临床相关胰瘘(CR-POP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对CR-POPF患者进行早期预测。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0月2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经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9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R-POPF分为非CR-POPF组(n=120)和CR-POPF组(n=5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POPF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效果,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用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79例患者中59例发生CR-POPF,发生率为33.0%。经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术后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大的ALT/AST(OR=2.221,P=0.004)、主胰管直径≤3 mm(OR=0.276,P=0.022)、较大的腹膜胰颈前距离(OR=1.034,P=0.027)、较小的细胞外体积分数(OR=0.001,P=0.005)。根据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胰十二指肠术后CR-POPF的列线图,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7,敏感度为0.932,特异度为0.725。决策曲线和影响曲线的结果也显示该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术前临床指标联合多期CT共同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RPOPF的模型效能良好,可以在术前对胰瘘高危患者进行早期识别,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危险因素 胰腺瘘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有效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琦 关美娇 +2 位作者 邹彬 郑晶晶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369,共7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5-12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10例,男468例,女242例,年龄≥18岁,ASAⅠ-Ⅳ级。采用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术前抑郁...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5-12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10例,男468例,女242例,年龄≥18岁,ASAⅠ-Ⅳ级。采用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术前抑郁筛查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采集的整个数据集按照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的比例进行划分,其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POD发生率相同。建立6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ogR)、K最邻近法(KNN)、深度神经网络(DNN),基于这6种算法以5折交叉验证的方式对训练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模型的学习训练,通过测试数据集的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基于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模型的有效性,并找出适合本研究数据框架的最佳模型。结果有151例(21.3%)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POD。本研究进行了6个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比较,在使用全部特征作为潜在风险因素的条件下,GBDT的AUC为0.86(95%CI 0.82~0.89),SVM的AUC为0.79(95%CI 0.76~0.83),RF的AUC为0.85(95%CI 0.83~0.87),LogR的AUC为0.67(95%CI 0.63~0.70),KNN的AUC为0.67(95%CI 0.63~0.69),DNN的AUC为0.78(95%CI 0.74~0.82)。结论机器学习算法开发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POD的预测,其中GBDT和RF表现出了较好的机器学习效能,适合于本研究数据框架,更有可能提高POD预测的准确性。特征工程可进行患者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以筛选心脏外科手术发生POD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术后谵妄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及复合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世成 韩宏光 +3 位作者 韩劲松 徐礼胜 季芳 王仕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1-478,共8页
目的基于剂量反应和决策曲线,探讨乳酸(Lac)及复合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PMV)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68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机... 目的基于剂量反应和决策曲线,探讨乳酸(Lac)及复合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PMV)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68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否>24 h,将其分为PMV组(n=107)与非PMV组(n=57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其他临床指标,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PMV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PMV发生风险的复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决策曲线分析(DCA)等方法评估乳酸及复合模型对OPCABG术后PMV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功能NYHA分级、既往心肌梗死史、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3支冠脉狭窄>50%、左主干狭窄>50%、桥血管数、术后即刻乳酸、术前肌酐、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总胆红素(TBil)、术前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P)、术前红细胞宽度(RDW)、术后6 h乳酸、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hs-CRP、术前肌钙蛋白T(TnT)、术前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RDW(OR=1.242,95%CI 1.001~1.539)、术后6 h乳酸(OR=1.370,95%CI 1.171~1.604)、PAP(OR=1.043,95%CI 1.002~1.087)及术前NT-proBNP(OR=2.065,95%CI 1.333~3.200)升高是OPCABG术后发生PM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使用IABP为其保护因素(OR=0.146,95%CI 0.071~0.301,P<0.05)。乳酸和复合模型预测PMV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2(95%CI 0.518~0.646)、0.727(95%CI 0.674~0.781)。术后6 h乳酸与PMV发生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与术后6 h乳酸相比,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复合模型在阈值概率为0.05~0.75时具有更高的净获益率。结论与术后6 h乳酸相比,复合模型预测OPCABG术后PMV的发生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复合模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