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专家组
1
作者 王红霞 殷咏梅 胡夕春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0-734,共25页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遗传性乳腺癌占5%~10%,BRCA1/2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遗传易感因素。近年来,尽管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改善了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遗传性乳腺癌占5%~10%,BRCA1/2基因突变是最主要的遗传易感因素。近年来,尽管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改善了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突变检测的规范化、精准治疗策略的优化及长期管理的完善等。针对这些临床问题,本共识专家组基于《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及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临床实践特点,对BRCA1/2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检测方法、结果解读、治疗策略和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评估和深入讨论,最终形成《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版)》。主要更新内容包括:①增加BRCA1/2基因突变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的关系,以及BRCAness类型的相关内容;②规范基因检测的应用,如增加临床检测的意义、时机及样本选择、优化BRCA检测人群;③更新治疗策略,如BRCA1/2基因突变的非药物治疗、BRCA1/2基因突变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治疗、BRCA1/2基因突变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PARP抑制剂的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管理;④增加长期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如涵盖随访管理、预防性手术指征、新增基因检测的质量控制与要求、更新基因检测流程、报告内容及解读等。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指导,推动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的精准医疗发展,最终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本共识今后将持续更新以纳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注册,注册号为PREPARE-2025CN1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2基因 治疗 预防 检测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向 田进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9-405,共7页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探索ISNA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研究ISNA的诊治方法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系统综述了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血栓形成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光宇 高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5-868,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影像学、病理诊断、疾病管理、药物研发、手术导航等诸多方面崭露头角。肝脏肿瘤是我国常见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影像学、病理诊断、疾病管理、药物研发、手术导航等诸多方面崭露头角。肝脏肿瘤是我国常见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肿瘤的影像学和病理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方案选择、手术辅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肝脏肿瘤个体化、精准化诊治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肝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