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知识产权概况及相关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剑波 张徐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6期22-29,共8页
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近20多年来的专利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探讨中药及天然产物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密切关系,提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的论点。
关键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申请 抗氧化剂 抗肿瘤药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LDI-TOF MS肽指纹图谱技术的中药鹿血晶掺伪鉴别研究
2
作者 王慎兴 曹玲 +6 位作者 黄青 马聪玉 潘建斌 赵浩东 施海蔚 狄斌 陈洪渊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本研究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构建了具有物种特异性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特征肽指纹图谱,用于中药鹿血晶的掺伪鉴别。以鹿血晶真品(梅花鹿、马鹿)和常见掺伪品(猪、牛、羊、驴)共6个物种的血晶制品作... 本研究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构建了具有物种特异性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特征肽指纹图谱,用于中药鹿血晶的掺伪鉴别。以鹿血晶真品(梅花鹿、马鹿)和常见掺伪品(猪、牛、羊、驴)共6个物种的血晶制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肽段预测并结合高分辨质谱,筛选出1组能够反映物种差异的特征肽段。采集不同物种来源血晶制品以及不同来源市售中药鹿血晶的特征肽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实现了不同来源血晶制品的快速准确区分。该方法能够实现复杂基质样品中目标特征肽段的灵敏、特异检测,具有高专属性、快速、便捷的优势,为鹿血晶及血晶类中药制品的掺伪鉴别提供了准确的分析手段,也为其他复杂蛋白类制品的快速鉴别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中药鹿血晶 肽指纹图谱 掺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研究药物代谢产物的数据处理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丹 王彩虹 +2 位作者 金滢 王喆 张金兰 《质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0-416,共7页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HRMS)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和高质量准确度的特点,是药物代谢产物分析的有力手段。通过使用HPLC-HRMS产生高分辨质谱数据(高分辨质量数、多级质谱数据、同位素分布),结合多重采集后数据处理技术,可...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HRMS)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和高质量准确度的特点,是药物代谢产物分析的有力手段。通过使用HPLC-HRMS产生高分辨质谱数据(高分辨质量数、多级质谱数据、同位素分布),结合多重采集后数据处理技术,可用于药物代谢产物的快速发现和结构鉴定。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基于HPLC-HRMS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数据挖掘策略及应用,如,提取离子色谱、质量亏损过滤、同位素过滤、本底扣除、产物离子过滤、质谱树状图过滤、SWATH和MSE以及这些技术的联用等。通过合理地使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策略对HPLC-HRMS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进行药物代谢产物的发现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PLC-HRMS) 代谢产物 数据处理策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85-1188,共4页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蛋白质和脂类经非酶糖基化后生成的含多种结构分子的混合物,阻断AGEs的致病途径有望成为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缓解衰老,治疗老年痴呆等的新途径。该文主要综述了体内AGEs的来源,病理生理学机制,及AGEs生成抑制剂...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蛋白质和脂类经非酶糖基化后生成的含多种结构分子的混合物,阻断AGEs的致病途径有望成为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缓解衰老,治疗老年痴呆等的新途径。该文主要综述了体内AGEs的来源,病理生理学机制,及AGEs生成抑制剂,断裂剂及AGEs受体阻断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药物治疗 AGEs断裂剂 AGEs生成抑制剂 AGEs受体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老年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靶点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良 李祎莹 +3 位作者 杨宏艳 李江 徐少锋 王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35-135,共1页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一项紧迫任务.一些传统“活血化瘀”中药证明有明显抗血小板作用,如丹参、葛根素、丁苯肽等.我们对它们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一项紧迫任务.一些传统“活血化瘀”中药证明有明显抗血小板作用,如丹参、葛根素、丁苯肽等.我们对它们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葛根素及丁苯酞前药PHPB对4种诱导剂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lagen)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我们用体外实验及体内给药、体外实验(exvivo)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葛根素抑制诱导剂作用依次为ADP〉〉Col〉凝血酶=AA,丹酚酸B抑制作用分别为ADP〉〉Col〉凝血酶〉AA,而PHPB为ADP〉AA〉Col〉凝血酶.这些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均较强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由于血小板上ADP受体存在两种亚型P2Y1和P2Y12,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上述化合物对通过上述两种受体亚型的作用.已知ADP受体P2Y1亚型激动后引起PLC-Gq-IP3信号通路激活,而P2Y12亚型激活则通过GiAC抑制而减少CAMP,两者均引起血小板内游离钙的增加,抑制任一亚型都可是血小板聚集下降.我们的研究表明.丹酚酸B可相对选择性地抑制P2Y12受体亚型,而葛根素和PHPB则主要抑制P2Y1受体亚型,这些研究有助于开发新一代来源于天然产物的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有效成分 药物靶点 血小板聚集 ADP受体 受体亚型 血小板内游离钙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5年基于炎症相关研究的资助项目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泰 姜威 +1 位作者 王坚成 吴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1-746,共6页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以及各种组织损伤等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是最常见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几乎所有疾病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炎症反应.该文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2010-2015年间基于炎症反应研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以及各种组织损伤等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是最常见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几乎所有疾病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炎症反应.该文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2010-2015年间基于炎症反应研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调控与治疗等资助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抗炎免疫药理学 炎症 资助项目 非可控性炎症 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FC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1999年度受理与资助项目 被引量:1
7
作者 吴镭 杨晓春 李怡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简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 1999年度受理与资助项目并附有受资助项目名单。
关键词 自然科学基金 药物学 药理学 资助项目 NS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溶性天然活性药物的疗效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郭慧慧 王璐璐 +1 位作者 韩燕星 蒋建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9-1090,共2页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已明确证实寄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对机体的健康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癌症、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伴随着机体肠道菌群种类、数量或者代谢行为的显著性变化,而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加速疾...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已明确证实寄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对机体的健康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癌症、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伴随着机体肠道菌群种类、数量或者代谢行为的显著性变化,而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加速疾病的进程。目前已有多种天然活性药物能明显改善甚至治疗以上疾病,但多数天然药物的水溶性较低,进入胃肠道后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很有限,实测的生物利用度都较低,但在临床上却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经大量研究发现,这些未被吸收的药物进入胃肠道后,可作用于肠道内的肠道菌群,从而调节或者恢复机体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以及代谢行为,进而发挥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肠道菌群也可利用自身特有的酶对药物进行代谢,增加水溶性和吸收,增强药物的疗效。本文就以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难溶性天然活性物质为例,进一步阐述天然活性药物疗效与机体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有可能成为以后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活性药物 肠道菌群 疗效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柴胡皂苷b2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萌 施浩 +4 位作者 陈佳俊 吕家乐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L^(-1)孵育24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CORT 400μmol·L^(-1)孵育24 h)和模型+SSb2组(SS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预处理3 h,去上清,然后加入CORT 400μmol·L^(-1)及对应浓度SSb2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检测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SSb212.5μmol·L^(-1)组,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PC12细胞代谢轮廓变化;比色法检测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当CORT浓度为400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6)%(P<0.01);SSb2浓度>50μmol·L^(-1)时,对PC12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LDH释放率显著降低(P<0.01)。③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SSb2能显著回调谷氨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L-酪氨酸、柠檬酸、L-异亮氨酸、乳酸、谷氨酰胺和胆碱9个差异代谢物。对SSb2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富集分析表明,SSb2主要影响5条代谢通路,即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谷氨酸含量(P<0.01)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SSb2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b2 皮质酮 PC12细胞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程璐 陈乃宏 苑玉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3-803,共1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采用的PD治疗药物主要为多巴胺能药物,如美多芭等,其通过补充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来缓解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症状。但多巴胺能药物仅能做到对症治疗,并不能延缓PD的病程发...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采用的PD治疗药物主要为多巴胺能药物,如美多芭等,其通过补充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来缓解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症状。但多巴胺能药物仅能做到对症治疗,并不能延缓PD的病程发展,同时其使用也受到一些不良反应的限制。目前研发PD治疗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是改进已有的多巴胺能药物、针对最新研究发现的新的分子靶标开发新药和通过“老药新用”发掘潜在的治疗药物。其中,大部分的研究关注于新的分子靶标,包括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酯(NADPH)氧化酶、核受体相关1(Nurr1)、腺苷受体A2、尼古丁受体、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s)和葡萄糖脑苷酶(GCase)等,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一些新型化合物已在动物实验及临床水平上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最新研究表明PD与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具有部分相同的病理改变,因此研究也关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的药物能否用于PD的治疗。同时,针对α-突触核蛋白的抗体在动物实验中几乎能够完全清除错误的α-突触核蛋白,提示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治疗PD的有效手段。综上所述,研究通过改进多巴胺能药物、开发新型化合物、以及“老药新用”等策略,PD的治疗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药物 分子靶标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藏药材渣驯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出露与蕴藏区域空间分布研究
11
作者 边巴坚参 单增卓嘎 +2 位作者 次仁 吉腾飞 米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2期59-69,共11页
系统分析西藏自治区出露的藏药材渣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实地调研测取渣驯出露点的地质类型、地貌特点、高程、坡度、分布植被类型及年平均温度6个生态影响因子。利用ArcGIS10.8软件,结合西藏自... 系统分析西藏自治区出露的藏药材渣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实地调研测取渣驯出露点的地质类型、地貌特点、高程、坡度、分布植被类型及年平均温度6个生态影响因子。利用ArcGIS10.8软件,结合西藏自治区的GIS数据,对影响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以预测藏药材渣驯在西藏自治区内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1)西藏自治区内藏药材渣驯资源主要分布于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拉萨市及阿里地区的共计30个县;渣驯出露点多数位于高山峡谷河流区域的悬崖峭壁、岩层缝隙或洞穴中;主要位于古近纪、三叠纪、白垩纪地层中;广泛分布于郎钦藏布、象泉河、马甲藏布河流域等10个流域。(2)GIS技术预测范围成功覆盖了实际采样的6个验证点,证明了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在相关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驯 GIS 藏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秀颖 强桂芬 +1 位作者 张莉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性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采用Sprague 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0 min,再灌注2 h,评价丹酚酸A(1.5、0.5mg.kg-1)静脉给药对在体状态下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利多卡因(5 mg.kg-1)为阳性对...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性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采用Sprague 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0 min,再灌注2 h,评价丹酚酸A(1.5、0.5mg.kg-1)静脉给药对在体状态下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利多卡因(5 mg.kg-1)为阳性对照,各给药组均为结扎前10 min给药。同时评价丹酚酸A对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结果丹酚酸A 1.5 mg.kg-1剂量组静脉给药可降低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从胞体中的漏出。另外,丹酚酸A可防止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提高细胞内ATP水平,降低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和细胞内钙水平。结论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抑制钙离子内流、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心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大鼠 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3
作者 薛立英 高丽 +2 位作者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02-309,共8页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因此将其开发成抗衰老...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因此将其开发成抗衰老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已报道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数量,筛选出可以用作抗衰老研究的中药;同时,以衰老机制为基础,对药食同源中药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药食同源 抗氧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类似物Y53在STZ诱导的糖尿病C57BL/6J小鼠中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峥 王灿 +2 位作者 宋丹青 蒋建东 孔维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6-1242,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类似物假BBR(Y53)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中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 120 mg·kg^(-1)的方法诱发C57BL/6J小鼠的DM。建模成功的动物被分为4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类似物假BBR(Y53)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中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 120 mg·kg^(-1)的方法诱发C57BL/6J小鼠的DM。建模成功的动物被分为4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BBR 50 mg·kg^(-1)、Y5350mg·kg^(-1)或罗格列酮(ROSI)5 mg·kg^(-1)。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收集动物的尿液、全血、血清和肾脏,使用试剂盒检测相关指标。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中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M对照组比较,Y53能够明显降低DM动物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改善多食和多尿等DM症状(P<0.01)。与DM对照组比较,Y53还可明显降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肾指数、血清和肾组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一氧化氮(NO)、以及肾脏胆固醇(CHO)和三酰甘油(TG)含量(P<0.05或P<0.01)。在病理检测中,与DM对照组比较,Y53可明显改善DM小鼠肾组织的形态并抑制肾小球硬化(P<0.001)。另外,与DM对照组比较,Y53还能明显下调DM小鼠肾脏中纤维化相关基因,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2的表达(P<0.01)。该研究中Y53的肾脏保护效果明显优于BBR和ROSI(P<0.05或P<0.01)。结论BBR类似物Y53在STZ诱导的DM小鼠中具有明显的改善肾脏损伤、恢复肾功能的作用,该化合物在未来有可能被开发成为治疗DN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假小檗碱 肾脏保护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一氧化氮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杨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珊 林茂 +1 位作者 王映红 刘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45,共3页
从山杨 (PopulusdavidianaDode.)树皮的氯仿部分得到了 7个黄酮类化合物 ,经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为 :高良姜素 (Galangin)、白杨素 (Chrysin)、7 甲氧基白杨素 (Tectochrysin)、芫花素(Genkwanin)、商陆素 (Ombuin)、乔松素 (Pinocem... 从山杨 (PopulusdavidianaDode.)树皮的氯仿部分得到了 7个黄酮类化合物 ,经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为 :高良姜素 (Galangin)、白杨素 (Chrysin)、7 甲氧基白杨素 (Tectochrysin)、芫花素(Genkwanin)、商陆素 (Ombuin)、乔松素 (Pinocembrin)、3 乙酰基乔松素 (trans 3 acetoxy 5 ,7 dihydrox yflavanone)。商陆素和 3 乙酰基乔松素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高良姜素、7 甲氧基白杨素、商陆素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高良姜素 7-甲氧基白杨素 商陆素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苗苗 苑玉和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81-1483,共3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自噬的关键调节位点。自噬体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内某些聚集蛋白清除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的研究显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采末...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自噬的关键调节位点。自噬体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内某些聚集蛋白清除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的研究显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采末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疾病模型或患者表现出mTOR通路异常,伴随着自噬功能的紊乱,而抑制mTOR的活性可以正向调节自噬。该文对当前mTOR信号转导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 自噬 阿尔采末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花枪刀药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姜北 赵勤实 +3 位作者 林中文 吕扬 郑启泰 孙汉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2-15,共4页
由爵床科枪刀药属植物三花枪刀药 (Hypoestestriflora)的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及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 :尿囊素 (allantoin) (1) ,β 谷甾醇 (2 ) ,胡萝卜甙(3) ,硬脂酸 (4 ) ,黄木灵 (xanthoxyli... 由爵床科枪刀药属植物三花枪刀药 (Hypoestestriflora)的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及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为 :尿囊素 (allantoin) (1) ,β 谷甾醇 (2 ) ,胡萝卜甙(3) ,硬脂酸 (4 ) ,黄木灵 (xanthoxylin) (5 )和无机盐硝酸钾 (6 ) ,这些成分均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花枪刀药 爵床科 化学成分 尿囊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老化小鼠SAMP8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周伟勤 毕明刚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5-568,共4页
快速老化小鼠SAMP8(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prone/8)是一个从普通的遗传群AKR/J系小鼠中通过表型选择培育出的快速老化小鼠,表现为早期增龄性学习记忆缺陷,同时伴有A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研究阿尔采末病(Alzheimer... 快速老化小鼠SAMP8(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prone/8)是一个从普通的遗传群AKR/J系小鼠中通过表型选择培育出的快速老化小鼠,表现为早期增龄性学习记忆缺陷,同时伴有A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研究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同属SAMR1表现为抗快速老化,具有正常的老化特性,常用作正常对照。目前SAMP8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快速学习记忆缺陷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价抗衰老及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药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小鼠 阿尔采末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立英 周玉枝 +2 位作者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2-1082,共1页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已报道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数量,筛选出可以用作抗衰老研究的中药;同时,以自由基学说、端粒酶学说、免疫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和神经内分泌学说为基础,对药食同源中药的抗衰老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调查发现,有52种药食同源中药已考察抗衰老活性,其中抗衰老研究较多的有枸杞子、马齿苋、黄精、葛根、沙棘、山楂、甘草、玉竹、山药和火麻仁等(n>10,n为文献数量),而青果、槐花、香薷、肉豆蔻、砂仁、昆布、小茴香、麦芽、百合、香椽、槐米和鱼腥草等虽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但目前尚未报道其抗衰老研究;目前对于药食同源中药的抗衰老研究大多依据某一机制展开,且多集中于自由基学说,其他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文综述了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为其抗衰老研究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药食同源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酒剂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及其中毒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宏桂 马辰 +2 位作者 巫毅 刘爱茹 张寒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679,共3页
用一种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具有高毒性药酒中乌头碱的含量,基于测定结果确定了该药酒的中毒剂量.同时揭示了该酒剂乌头碱中毒的化学原因.
关键词 乌头碱 中毒剂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