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超声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勇 何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I0002-I0003,共2页
超声医学是集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在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声学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及超声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并且凭借无创、便捷和高效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器官的临床诊断... 超声医学是集医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在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声学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及超声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并且凭借无创、便捷和高效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器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目前已形成一门成熟的影像学科。我国的超声医学起源于1958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周永昌等与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姚锦钟共同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超声诊断仪,首次将A型超声用于疾病诊断,受到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超声医学得以发展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超声医学 声学造影 介入超声 超声诊断仪 计算机科学 超声仪器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改善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2
作者 李红梅 张一民 +4 位作者 王勇 张育荣 贾潇 于晶晶 桑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2,共8页
背景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基础化疗药物之一,但化疗常伴随着体质改变如体脂增加和心肺功能下降,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运动改善以上毒副作用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应用运动处... 背景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基础化疗药物之一,但化疗常伴随着体质改变如体脂增加和心肺功能下降,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运动改善以上毒副作用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应用运动处方改善乳腺癌患者以上化疗毒副作用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探究有氧运动改善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体质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及有氧运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44例成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23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提供个性化运动指导。运动组患者在化疗住院期间在康复师监督下进行锻炼,在家时通过患者自我监督和试验人员远程监督进行个性化运动干预。在化疗前后收集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体质和生活质量,记录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次数、严重程度及运动相关不良事件。以化疗前数据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体质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研究干预、随访过程中共流失4例,最终纳入40例患者(运动组21例,对照组19例)。运动干预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运动干预期间,患者平均依从性为81.8%;每次运动时长的平均依从性为91.9%;运动强度平均依从性为92.5%。化疗后,运动组体脂重、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低于对照组,惯用手握力、相对峰值摄氧量(VO_(2)peak)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运动组患者功能性障碍发生率(7/20)低于对照组(12/16)(χ^(2)=5.707,P=0.017)。化疗后运动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得分低于对照组,功能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对照组生理状况分数(P<0.001)、运动组功能状况分数(P=0.017)高于化疗前。对照组和运动组患者分别共接受了84例次和94例次蒽环类药物化疗,对照组分别发生了84例次胃肠道反应和71次骨髓抑制,运动组分别发生了54例次胃肠道反应和45例次骨髓抑制,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且有监督的有氧运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运动疗法 化疗反应 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 体质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间质瘤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孟嘉 曾维根 +4 位作者 王勇 龚萱桐 韩洁 王博 崔宁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超声造影、CT、MRI、肠镜检查结果等。按照间质瘤危险...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腔内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超声造影、CT、MRI、肠镜检查结果等。按照间质瘤危险度分级将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4个级别,分析不同级别超声造影检查特点,并比较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直肠间质瘤的准确率。结果共1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4.0(50.5,65.25)岁。极低/低危组6例,中/高危组6例。肿瘤最大直径0.8~11.2 cm,腔内超声表现为向肠腔外生长的类圆形(7例,58.3%)或分叶状(5例,41.7%)低回声肿块,边界多较清晰(11例,91.7%),内部回声多不均匀(11例,91.7%),较大者可见囊变区(5例,41.7%),内部血流信号多较丰富(11例,91.7%)。超声造影增强时相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显著增强[上升时间(8.10±4.03)s],并于动脉期或静脉期达峰[达峰时间(25.54±12.16)s],随后造影剂逐渐缓慢退出;中/高危组5例(83.3%)患者造影剂呈不均匀分布、向心性增强,且存在造影剂未灌注区;而极低/低危组仅1例(16.7%)造影剂呈不均匀分布或存在造影剂未灌注区,且6例(100%)均为弥漫性增强。与CT(60.0%)、MRI(66.7%)、肠镜(0)相比,腔内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100%)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结论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可很好地显示肿瘤起源和血管灌注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直肠间质瘤,且对直肠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直肠 超声造影 腔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在良性甲状腺囊性结节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雨康 牛丽娟 +1 位作者 刘隽颖 李正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随着超声技术等检查方法的发展和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因手术创伤、并发症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等因素,微创治疗逐渐被推荐应用。国外大量研究认为,对于单纯囊性和囊实性甲状腺良性病... 随着超声技术等检查方法的发展和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因手术创伤、并发症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等因素,微创治疗逐渐被推荐应用。国外大量研究认为,对于单纯囊性和囊实性甲状腺良性病变较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为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现回顾近年来国外有关经皮无水酒精对囊性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研究,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无水酒精注射 甲状腺囊性结节 超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