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凌云 邱田 +2 位作者 李卓 郭蕾 应建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KRAS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431例NSCLC组织中E...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 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KRAS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431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和KRAS基因2号外显子的12和13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396例原发性NSCLC组织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55.3%(219/396),其中8例发生双突变。女性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65.2%(122/187)、46.9%(98/209)。无吸烟史、腺癌及腺鳞癌患者的突变率较高,分别为57.2%(124/216)、60.3%(199/330)、42.9%(6/14)。鳞癌和其它少见类型癌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1.6%(5/43)和11.1%(1/9)。 EGFR突变类型包括18号外显子点突变(4.0%,9/227)、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44.5%,101/227)、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和点突变(9.7%,22/227)和21号外显子点突变(41.4%,94/227)。 KRAS基因突变率为7.8%(31/396),其中28例突变发生于12密码子,3例发生于13密码子。最多见的突变为碱基G→T的转变,占总突变的64.5%(20/31)。结论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是检测NSCLC中EGFR和KRAS等基因突变的有效方法;女性、无吸烟史的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KRAS 突变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欣 薛丽燕 +2 位作者 郭蕾 温芃 林冬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3-253,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Napsin A、TTF-1、ERCC1、RRM1、EGFR、HER2、ERα、ERβ、PR、Bcl-2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7例肺腺癌石蜡标本构建...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Napsin A、TTF-1、ERCC1、RRM1、EGFR、HER2、ERα、ERβ、PR、Bcl-2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7例肺腺癌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种靶蛋白标记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种蛋白中仅Napsin A蛋白表达与性别有关(P=0.049);Napsin A、PR和EGFR蛋白表达与吸烟有关,TTF-1和ERCC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Napsin A、TTF-1、ERα和PR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TTF-1、Bcl-2和ERCC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10种蛋白表达均与年龄无关,ERβ、HER2和RRM1蛋白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apsin A、TTF-1和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相关;TTF-1蛋白表达与患者无病生存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I期肺腺癌,仅Napsin A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相关,P<0.05;10种蛋白表达均与I期患者无病生存无关(P>0.05)。经多因素生存分析,仅病理分期与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相关(P<0.05);10种蛋白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生存的相关(P>0.05)。结论 Napsin A、TTF-1和ERCC1蛋白可能是提示肺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肺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6
3
作者 许飞 周纯武 +1 位作者 李忱瑞 宋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肝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 囊腺瘤 囊腺癌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4
作者 裴炜 张海增 +3 位作者 石素胜 钟宇新 王翔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97-1099,11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从27岁至74岁,中位年龄53岁,均行手术治疗。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Ⅰ期1例(20%),Ⅱ期4例(80%)。术后随访9~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死亡1例(术后38个月死亡),其余4例仍生存,生存期9~6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例,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及同侧腋下复发,其后全身骨转移;另1例为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后1个月出现切口处复发。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个月。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组织学特点为存在上皮及肌上皮双向分化,主要为肌上皮细胞成分,同时伴有腺管状分化。免疫组化特征为肌上皮细胞对S-100阳性,Actin、SMA、Vimentin也可阳性,腺上皮细胞对CK、EMA、AE1/AE3阳性,而ER、PR、C-erbB2多为阴性。结论:乳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治疗应采取扩大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出现局部复发患者应行根治术,转移以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复发及转移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临床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MRI定量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雁 刘玉清 +4 位作者 周纯武 李槐 欧阳汉 张洵 刘秀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MRI扫描评价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价值。方法  2 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BAI疗前、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测量和计算峰值、最大强化值、最大强化比值、最大斜率... 目的 探讨动态MRI扫描评价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价值。方法  2 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BAI疗前、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测量和计算峰值、最大强化值、最大强化比值、最大斜率等各种参数 ,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AI治疗前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的峰值分别为 880 .5 5± 15 3 .0 4,80 8.2 5± 12 0 .2 6(P <0 .0 5 ) ;最大强化值分别为 40 0 .70± 99.82 ,3 3 6.2 5± 13 9.70 (P =0 .0 5 ) ;最大强化比值分别为 1.86± 0 .2 6,1.78± 0 .3 3 (P >0 .0 5 ) ;最大斜率分别为 2 2 .3 9± 8.18,2 0 .5 2± 9.13 (P >0 .0 5 )。BAI治疗前、后肿瘤组织MVD分别为 15 .91± 10 .73、2 3 .86± 7.77(P =0 .2 67) ;BAI治疗后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BAI治疗后VEGF表达与最大强化值和最大斜率呈负相关 (P <0 .0 5 ) ,其余各参数及其BAI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与MVD和VEGF无相关性。结论 动态增强MRI的部分参数可以用来定量分析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微循环的影响 ,但其与MVD及VEGF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MRI定量分析 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p-Stat3和Survivin表达的病理学意义及术前指标预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6
作者 岳汶 王晓军 +7 位作者 马苗苗 张丹丹 潘凤 聂佳琪 李晓宁 崔海康 杨兰 张文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6-822,共7页
目的探讨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建立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33例行胃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信息并随访。制作石蜡组织芯片,使用... 目的探讨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建立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33例行胃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信息并随访。制作石蜡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描述多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使用R Studio软件中survival和rms程序包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p-Stat3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ALT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Survivin、ALT和AST为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最优组合。结论p-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对胃癌诊断具有辅助作用;p-Stat3、Survivin和ALT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并具有预测价值;Survivin、ALT和AST组合的模型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价值较大,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STAT3 Survivin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外原发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7
作者 刘宏艳 邹霜梅 +1 位作者 应建明 吕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胃肠道外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vmphoma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近10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胃肠道外原发M... 目的:观察分析胃肠道外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vmphoma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近10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胃肠道外原发MALT淋巴瘤29例,肺11例,甲状腺7例,腮腺4例,睾丸2例,乳腺1例,眼附属器1例,扁桃体1例,肝脏1例,舌根1例,随访1~101个月(26例随访>12个月);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发病部位、组织学特征、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29例MALT淋巴瘤中位发病年龄55岁(29~80岁),男女之比为1:3,首发症状多为局部肿块;9例(31%)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HBV感染可能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相关性(P<0.05)。2)组织学上,27例(93.1%)具有MALT淋巴瘤的典型组织学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4例伴有浆细胞样分化,10例伴大细胞转化;3例行IGH/IGK基因重排检测的结果为B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3)ⅠE期、ⅡE期、ⅣE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00%和69%,ⅠE期和ⅡE期的生存率高于ⅣE期(P<0.05)。不同的原发部位、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形态学差异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结论:胃肠道外MALT淋巴瘤是一类病因机制尚未明确的惰性淋巴瘤,其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HBV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相关;不同的原发部位、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形态学差异对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T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耿僡临 石素胜 宣立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小圆形恶性肿瘤细胞浸润,细胞核染色质较深,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4例Myogenin... 目的探讨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小圆形恶性肿瘤细胞浸润,细胞核染色质较深,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4例Myogenin、desmin均阳性,3例Myo D1阳性,1例PR弱阳性,CK、ER、GCDFP-15、GATA-3均阴性。结论乳腺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罕见,与乳腺原发性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可结合病史、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性肿瘤 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突变的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智慧 吴希兰 +6 位作者 应建明 李峻岭 邱田 郭会芹 赵焕 山灵 凌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9-20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否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针吸取悬浮液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细胞学悬浮液标本,Real-t...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需要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基因是否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细针吸取悬浮液标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KRAS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细胞学悬浮液标本,Real-time PCR法检测EGFR 18-21号外显子,KRAS 2号外显子12、13密码子突变。结果检测85例肺癌转移淋巴结针吸标本,EGFR突变率37.3%,KRAS突变率7.2%。19例组织切片标本,与细胞学结果一致(kappa=1.0)。13例有EGFR突变,临床分期IV期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2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6.7%);8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66.7%);3例最佳稳定疾病(stable disease,SD)(25.0%)。结论细针吸取标本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标本取材容易、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针吸取细胞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例复合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扬 惠周光 +1 位作者 杨琳 李峻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1-16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复合型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C-SCL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其相关报道仍较少,本研究探讨C-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其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间80例病理证实的C-SCL... 背景与目的复合型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C-SCL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但其相关报道仍较少,本研究探讨C-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其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间80例病理证实的C-SCLC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结果全组的OS为0.3个月-81.4个月,中位OS为26.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治疗前卡氏评分、肿瘤直径、分期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TNM分期是独立的影响OS的因素(P=0.015)。全组多数患者(75.0%)采取综合模式治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采用SCLC的化疗方案或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CL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混合性癌,治疗应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晓莉 应建明 +3 位作者 郑闪 程书钧 高燕宁 孙耘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67-568,共2页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腺癌 人乳头瘤 病毒感染 P53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Ezrin、MMP-14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苗杰 许欣 +1 位作者 徐国萍 马沛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观察Ezrin、MMP-14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40例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和198例胃癌组织中Ezrin、MMP-14蛋白的表达。结果 Ezrin、MMP-14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 目的观察Ezrin、MMP-14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40例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和198例胃癌组织中Ezrin、MMP-14蛋白的表达。结果 Ezrin、MMP-14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依次增高。Ezrin和MMP-14在正常胃组织、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27.5%、76.3%和10%、32.5%、81.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zrin、MMP-14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P<0.01)。Ezrin在食管胃连接部的表达高于胃部胃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rin与MMP-14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Ezrin和MMP-14在胃癌中均高表达,且Ezrin和MMP-14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ZRIN MMP-1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制作骨骼组织切片的新脱钙液 被引量:8
13
作者 魏国联 沈贵华 孙耘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骨骼组织 切片 脱钙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和DNA图像定量分析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香菊 潘秦镜 +2 位作者 沈桂华 刘秀云 孙耘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1-583,共3页
分析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与DNA图像定量分析(DNAimagecytometry,DNA-ICM)结合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9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做石蜡包埋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 分析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与DNA图像定量分析(DNAimagecytometry,DNA-ICM)结合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9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做石蜡包埋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ThinPrep薄片DNA-ICM分析。结果:109例浆膜腔积液中,最终诊断为79例癌性积液和25例良性积液,104例最终诊断病例中,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及DNA-ICM的敏感性分别为88.6%和82.3%,两者结合敏感性高达96.2%。结论: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与DNA-ICM结合能有效提高对癌细胞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癌细抱 免疫细胞化学 DNA图像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涛 张保宁 +2 位作者 刘琳 杨红鹰 陈盛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示踪剂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活检时出现假阴性的原因 ,探索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方法 :从 1 999年 5月~ 2 0 0 3年 7月进行乳腺癌SLN活检 75例 ,术前注射99m锝标记的右旋糖酐 ( 99mTC DX...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示踪剂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活检时出现假阴性的原因 ,探索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方法 :从 1 999年 5月~ 2 0 0 3年 7月进行乳腺癌SLN活检 75例 ,术前注射99m锝标记的右旋糖酐 ( 99mTC DX) ,术中应用γ探测仪进行SLN探测 ,术后将SLN单独送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SLN活检的成功率为 96 % ,灵敏度为 92 % ,特异度为 1 0 0 % ,假阴性率为 8% ,假阳性率为 0 ,准确性为 97.2 % ,阳性结果预测值为 1 0 0 % ,阴性结果预测值为 95.9% ,尤登指数 (正确指数 )为 0 .92。假阴性与适应证的选择、解剖变异、术前活检和放疗、内乳SLN的出现、多灶性病变、病理学检查不彻底、探测技术不熟练有关。结论 :严格掌握SLN适应证 ,严格按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探测 ,术中仔细认真 ,术后对SLN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同位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中c-erbB-2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晓莉 张学兵 +2 位作者 万云霞 马建辉 孙耘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研究c erbB 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用鼠抗人c erbB 2胞内段单克隆抗体 (CB11)和鼠抗人c erbB 2胞外段单克隆抗体 (9G6 10 )检测 77例肾细胞癌及相应... 目的 研究c erbB 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用鼠抗人c erbB 2胞内段单克隆抗体 (CB11)和鼠抗人c erbB 2胞外段单克隆抗体 (9G6 10 )检测 77例肾细胞癌及相应癌旁肾组织c erbB 2蛋白表达。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10例新鲜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c erbB 2mRNA的表达。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c erbB 2的表达分别为 6 8 2 %、93 1%及 75 0 %。结果  77例肾癌组织CB11和9G6 10的阳性率分别为 6 1% (4 7/77)和 4 5 5 % (35 /77) ;二者联合检测总阳性率为 77 9% (6 0 /77)。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c erbB 2的表达分别为 6 8 9%、92 9%及 75 %。RT PCR检测新鲜肾癌组织c erbB 2mRNA的阳性率为10 0 % (10 /10 )。结论 肾癌中c erbB 2蛋白及c erbB 2mRNA均过表达。不同的肾癌病理类型c erbB 2蛋白表达不同 ,颗粒细胞癌表达最高。c erbB 2在肾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均过表达 ,说明可能在病变的早期c erbB 2已经发生改变。c er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蛋白 过表达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癌组织 临床分期 阳性率 透明细胞癌 RNA 颗粒细胞 肾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血管畸形的CT表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敏 杨琳 张宏图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纵隔血管畸形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对纵隔血管畸形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畸形影像表现。由影像科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表现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3... 目的:分析纵隔血管畸形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对纵隔血管畸形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畸形影像表现。由影像科及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将影像表现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位于前纵隔3例,后纵隔1例。1例胸片未显示病变,3例胸片表现为单侧纵隔肿块,均未见钙化灶。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1例,增强2例。2例平扫密度均匀,边缘规整,1例显示多发静脉石。1例增强扫描表现为多个结节融合,未见明确强化;1例病变边缘见斑片状强化;1例分别经双侧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先后行两次增强扫描: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动脉期肿物内未见强化,延迟期肿物中心见团块状强化;第二天再行左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动脉期肿物中心见团块状强化;多平面图像重组清楚显示肿物的引流静脉来源于左头臂静脉发出的分支。结论:纵隔血管畸形多位于前纵隔,静脉石具有特征性,增强CT扫描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假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智 吴玉鹏 +1 位作者 王明荣 张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男性假两性畸形 精原细胞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洪文 张秀珍 +4 位作者 李晓光 张宏图 黄曼妮 李楠 吴令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6-62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5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9例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阴道异常出血,2例患... 目的:分析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5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9例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阴道异常出血,2例患者为肿物脱出阴道。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46.67岁(19~69岁)。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3例、Ⅲ规3例、Ⅳ期2例。本组8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2例早期患者经综合治疗分别随访36、72个月无瘤生存,2例Ⅳ期患者经放疗和化疗后进展,确诊3个月后死亡。Ⅰ、Ⅱ、Ⅲ、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2、32、28、3个月。结论: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一种浸润性强、进展快、由恶性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的罕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远处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骨骼肌的间变性大细胞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晓莉 应建明 孙耘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常规制片和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1例 (14岁 )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果 :肿瘤细胞CD30、ALK 1、CD4 5RO和CD4 5阳性 ;而CD2 0、EMA、S 10 ... 目的 :探讨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常规制片和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1例 (14岁 )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结果 :肿瘤细胞CD30、ALK 1、CD4 5RO和CD4 5阳性 ;而CD2 0、EMA、S 10 0蛋白、desmin和CD6 8阴性。结论 :本例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骨骼肌原发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非常少见 ,诊断时应先排除其它肿瘤和其它部位淋巴瘤累及骨骼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肿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