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层及其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文心 李仕成 +11 位作者 刘一鸣 梁如玉 李静 郭建萍 胡凡磊 孙晓麟 李春 刘栩 叶华 邓立宗 李茹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统计及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以受累关节部位、有无系统受累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临床分层,并对各亚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11例RA患者,平均年龄(48.84±15.17)岁,其中女性346例(84.2%)。患者被分为小关节型(74,18.0%)、全关节型(154,37.5%)、系统型(100,24.3%)、重叠型(83,20.2%)4个亚型。小关节型者无中大关节受累,其中35.1%有系统表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较其他亚型低,而IgA及IgG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全关节型者中大关节和小关节均可受累,关节外表现少见,晨僵发生率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亚型,而ESR及CRP水平相对较高;系统型者以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和口、眼干燥症状常见,病情活动指数高;重叠型至少合并另一种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桥本甲状腺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最为常见,与其他亚型相比,女性多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和斑点型ANA为其特征。结论: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可初步将其分为小关节型、全关节型、系统型、重叠型4个亚型,各有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A和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分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精准靶向免疫治疗的关键:T细胞受体抗原筛选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润棣 李贵登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TCR所靶向的抗原信息有助于提高TCR-T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然而,高效、高通量的TCR抗原筛选技术的缺乏限制了TCR-T疗法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TCR抗原筛选技术用于解析TCR及其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信息。本文从抗原定向筛选、TCR定向筛选以及双向筛选三方面对TCR抗原筛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系统介绍其优缺点,展望TCR抗原筛选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未来抗原筛选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受体 抗原 TCR抗原筛选技术 TCR-T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技术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井盛 叶子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05-2716,共12页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单细胞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然而,直接关联单细胞生命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则因技术进展缓慢而受限。随着样品前处理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的进步,单细胞蛋白质组学(single-cell p...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单细胞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然而,直接关联单细胞生命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则因技术进展缓慢而受限。随着样品前处理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的进步,单细胞蛋白质组学(single-cell proteomics,SCP)的分析灵敏度显著提升。本综述深入回顾了SCP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样品前处理方面,针对不同细胞的存在形式,研究者开发了基于声波激发、微流控芯片和激光切割等单细胞分选方法,并逐步从多步法前处理流程统一到一步法,降低了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在质谱技术方面,无标记定量(label-free quantification,LFQ)与基于同位素和同质素标记的方法都得到了充分的探索,各具技术优势与不足。在应用层面,SCP已在胚胎细胞早期发育、干细胞分化、肝脏组织空间异质性等方面揭示了新的生物学发现。最后,总结了当前SCP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检测通量、成本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SCP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蛋白质组学 液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寨卡病毒RNA对急性肝炎和细胞因子风暴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朱婧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2-2182,共1页
急性肝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脓毒症极易引发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RS)的发生。限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尤其是有效控制CRS,对于维持免疫内稳态和保护机体至关重要。近年... 急性肝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脓毒症极易引发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高水平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RS)的发生。限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尤其是有效控制CRS,对于维持免疫内稳态和保护机体至关重要。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蛋白翻译过程参与调控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疾病的发展进程,通过靶向蛋白翻译过程可有效控制CRS的发生。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马烽研究员团队,联合苏州大学戴建锋教授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秦成峰研究员等的一项研究打破了病毒编码基因以蛋白形式发挥功能的传统观念,发现黄病毒家族中寨卡病毒来源的非结构蛋白NS2A能够以RNA的形式抑制蛋白翻译,并进一步在小鼠体内验证了其对急性肝炎和GVHD的控制作用,为CRS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细胞因子 医学研究所 细胞因子风暴 军事医学科学院 寨卡病毒 急性肝炎 中国医学科学院 疾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n1调控肿瘤免疫原性机制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李莫寒 夏琳 马瑜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4,共8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跨膜蛋白IRE1(由Ern1编码)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和成瘤性的影响与机制。方法:挖掘肿瘤公共数据库中ERN1表达水平和患者生存的关联性。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小鼠肿瘤细胞系MCA205和TC-1的Ern1基因,借助CCK-8、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内质网跨膜蛋白IRE1(由Ern1编码)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和成瘤性的影响与机制。方法:挖掘肿瘤公共数据库中ERN1表达水平和患者生存的关联性。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小鼠肿瘤细胞系MCA205和TC-1的Ern1基因,借助CCK-8、流式细胞术、ELISA、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皮下植瘤、预免疫-再刺激等实验分析Ern1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和体内成瘤能力、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比例、衣霉素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抗肿瘤效应T细胞活化的影响,比较Ern1^(-/-)肿瘤在正常小鼠和Ifnar^(-/-)小鼠体内生长速度的差异。结果:对多个癌种而言,肿瘤组织ERN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虽然敲除Ern1不影响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但其在正常小鼠皮下的成瘤能力大幅降低,甚至会自发消退。与野生型相比,Ern1^(-/-)肿瘤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CD4^(+)T细胞浸润减少。衣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后,Ern1^(-/-)细胞死亡更多,虽然其HMGB1释放和钙网蛋白暴露有所减少,但IFN-α/β分泌增多,能更强地激活效应T细胞分泌IFN-γ。与正常小鼠相比,Ifnar^(-/-)免疫缺陷小鼠体内Ern1^(-/-)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加快。结论:Ern1缺失可促进内质网应激肿瘤细胞的Ⅰ型干扰素应答,增强其免疫原性,促进抗肿瘤T细胞分泌IFN-γ,阻碍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折叠蛋白反应 肿瘤免疫原性 干扰素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