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曾琳 何明军 +2 位作者 吴怡 顾雅坤 李榕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以草本药用植物杜若、过江藤、夏枯草、皱果苋、罗勒和山香的成熟种子为材料,探讨了含水量和冷冻方法对种子超低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液氮超低温冷冻后,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适宜的含水量下... 以草本药用植物杜若、过江藤、夏枯草、皱果苋、罗勒和山香的成熟种子为材料,探讨了含水量和冷冻方法对种子超低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液氮超低温冷冻后,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适宜的含水量下,种子经过超低温冷冻后其发芽率甚至高于对照组。3种冷冻方法中,玻璃化冷冻法更适合过江藤和山香种子的超低温保存,缓慢冷冻法更适合皱果苋、杜若和夏枯草种子的超低温保存,直接冷冻法适合于杜若和罗勒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所以,液氮超低温冷冻法保存杜若等6种草本药用植物种子是可行的;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前后夏枯草、山香和罗勒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草本药用植物 玻璃化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晖 陈京锐 +3 位作者 韦素娟 蒋子肖 刘洋洋 LEE Shiou Yih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利用及保护沉香资源,该文基于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沉香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国内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份,海外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系统调查沉香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国内外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从表型性状、DNA分子标记、DNA指纹鉴定技术、核基因组水平等4个方面综述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从DNA指纹图谱、核质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DNA条形码组合其他分子鉴定方法等3个方面总结沉香属植物分子鉴定研究的现状,提出沉香属植物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沉香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遗传多样性 基因资源 分子标记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孟慧 杨云 陈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共3页
研究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选择海南降香檀种子30个批次样本进行分选,以及对净度、优良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确定种子质量分级标准。降香檀种子优良度、生活力和千粒重是5项种子分级指标中的主要标准,其他... 研究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选择海南降香檀种子30个批次样本进行分选,以及对净度、优良度、千粒重、生活力、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确定种子质量分级标准。降香檀种子优良度、生活力和千粒重是5项种子分级指标中的主要标准,其他指标作为参考。种子优良度为95%,生活力为84.2%,千粒重在131.4 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一级种子;种子优良度为70%,生活力为70.1%,千粒重在128.1 g以上的种子被列为二级种子。建立了海南降香檀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檀 种子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芳香植物纯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孟慧 刘洋洋 杨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22-24,共3页
采用DPPH+FRAP法对薰衣草、肉豆蔻、沉香、降香4种芳香植物水蒸馏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纯露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薰衣草纯露、肉豆蔻纯露、沉香纯露、降香纯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8.217%、52.098%、9.016%和8.525%;FRAP值... 采用DPPH+FRAP法对薰衣草、肉豆蔻、沉香、降香4种芳香植物水蒸馏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纯露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薰衣草纯露、肉豆蔻纯露、沉香纯露、降香纯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8.217%、52.098%、9.016%和8.525%;FRAP值分别为458.3μmol·L-1、422.1μmol·L-1、56.1μmol·L-1和50.1μmol·L-1;薰衣草纯露、肉豆蔻纯露的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沉香纯露、降香纯露,可以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纯露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梦利 王小英 +3 位作者 冯剑 郑希龙 林天东 刘洋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26-1532,共7页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 为建立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药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明确了海巴戟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规定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不得少于6.0%、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得低于0.017%、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6.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0.0%。本研究制定的黎药海巴戟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黎药 质量标准 东莨菪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沉香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培卫 张玉秀 +1 位作者 杨云 陈波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5-571,共7页
为比较沉香属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六种沉香属植物在海南省兴隆南药园种植,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撕片法对其成熟叶片的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叶片的上下表皮,叶脉和叶横切面等12项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比较沉香属不同种植物间的叶片形态解剖特征,将不同来源的六种沉香属植物在海南省兴隆南药园种植,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撕片法对其成熟叶片的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叶片的上下表皮,叶脉和叶横切面等12项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六种沉香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基本一致,均为典型的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现出典型的旱生形态特点。表皮细胞单层,气孔微下陷,仅分布在下表皮,上下表皮上零星分布着表皮毛。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1~2层排列紧密地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间分布着大量的长方晶体,海绵组织内有一层排列较整齐,染色较深的异细胞组成的下皮层。主脉维管束双韧型,呈圆环状,内含大量异细胞。方差分析表明,除栅海比外,叶片厚度、叶脉条数、主脉厚度等其余11项数量指标在六种植物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这六种植物聚成3类,Aquilaria sinensis(白木香),A.crassna和A.banaensis聚为一类,A.baillonii和A.malaccensis聚为一类;A.yunnanensis(云南沉香)单独为一类。该研究结果为沉香属植物的物种鉴定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同时对沉香属植物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属 比较解剖学 叶片 沉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余翠翠 魏建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01-1710,共10页
植物在应对不同环境胁迫时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萜类化合物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的一类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很多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如免... 植物在应对不同环境胁迫时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萜类化合物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的一类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很多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保肝等。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环境温度、紫外线辐射、光照、干旱、臭氧及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等环境因素对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究植物萜类化合物受环境因子影响产生应激反应的一般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萜类化合物 环境因子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红树植物黄槿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蒋圆婷 刘杨 +1 位作者 陈德力 梁寒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泛热带的半红树植物,具有清热止咳、解毒消肿等功效。黄槿内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结构,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结构新奇的活性分子。目前,从黄槿内生菌中分离... 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泛热带的半红树植物,具有清热止咳、解毒消肿等功效。黄槿内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结构,且其代谢产物中含有结构新奇的活性分子。目前,从黄槿内生菌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内生菌种类,包括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团青霉菌(Penicillium commune)、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镰刀属(Fusarium sp.)真菌等。其内生菌代谢产物,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核苷类、蒽醌类、多取代苯类和三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槿内生菌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综述了近二十年黄槿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及其代谢产物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半红树植物黄槿及其内生菌的药用价值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槿 内生菌 多样性 代谢产物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兰 冯剑 +2 位作者 黄梦利 孙晓玉 刘洋洋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建立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土人参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土人参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具有专... 为建立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土人参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土人参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具有专属性的薄层鉴别方法;规定土人参药材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8.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8.0%、多糖含量不得少于9.0%。本研究可为建立土人参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人参 质量标准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方习用药材胡椒根的质量标准研究
10
作者 张晓娟 候文成 +3 位作者 冯剑 林华铭 黄梦利 刘洋洋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84-89,共6页
建立胡椒根药材的质量标准,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质量控制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相关指导原则,通过性状描述、显微观察法和薄层色谱法对胡椒根药材进行定性分析,测定胡椒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建立胡椒根药材的质量标准,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质量控制依据。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相关指导原则,通过性状描述、显微观察法和薄层色谱法对胡椒根药材进行定性分析,测定胡椒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胡椒碱进行含量测定。胡椒根药材横切片显微结构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快速简便,能够准确鉴别有效成分胡椒碱;胡椒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均符合相关要求,建立的HPLC法经方法学考察后可以定量分析出各个产地的胡椒碱含量。本研究为胡椒根药材及其产品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根 胡椒碱 质量标准 地方习用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黄檀心材形成研究进展
11
作者 温馨 耿鑫 +3 位作者 张赛 李国琼 孟慧 张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73-78,共6页
降香黄檀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心材应用广、用量大。然而,由于降香黄檀心材形成所需时间较长,短时间内难以产生大量心材资源,市场上出现降香黄檀心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调控心材的形成成为提高降香黄檀可持续利用价值的关键。为此... 降香黄檀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心材应用广、用量大。然而,由于降香黄檀心材形成所需时间较长,短时间内难以产生大量心材资源,市场上出现降香黄檀心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调控心材的形成成为提高降香黄檀可持续利用价值的关键。为此,介绍了心材形成机理,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关于降香黄檀心材形成过程及人工诱导的研究报道,旨在为深入研究降香黄檀心材形成机理、制定有效提高降香黄檀心材产量和质量的人工诱导策略提供参考,促进降香黄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心材 形成机理 形成过程 人工诱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慧 张玉音 +2 位作者 窦桦 张赵麒 陈旭玉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7-933,共7页
为明确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BMXYB1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 为明确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BMXYB1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氮源为硝酸钾,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0 g·L^(-1)戊唑醇和250 g·L^(-1)丙环唑对该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7731和0.4512 mg·L^(-1)。本研究结果为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型白木香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卢丽兰 甘炳春 +2 位作者 魏建和 许明会 王旭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208,共7页
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探讨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叶片氮、磷、钾比例约为1∶0.081∶0.356。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 采用田间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探讨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叶片氮、磷、钾比例约为1∶0.081∶0.356。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0.45%和21.73%;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了36.86%。正常结果树(低产组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0.15%和19.49%;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氮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11.61%。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磷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0.71%和13.64%;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17.02%。正常结果槟榔(低产组)叶片平均磷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0.87%和18.48%;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磷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8.5%。高产组槟榔叶片平均钾含量比中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分别高17.24%和25.00%;而比低产组槟榔叶片的高31.96%。正常结果槟榔(低产组)叶片平均钾含量比黄化组(轻)和黄化组(重)的分别高15.15%和19.42%;黄化组(轻)槟榔叶片平均钾含量比黄化组(重)的高5.03%。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有所差异,随着树龄增加,高产组槟榔叶片氮、磷、钾含量比较低产组的高。槟榔叶片氮含量最高,钾次之,磷最低。氮磷钾含量对槟榔产量提高有很大影响,槟榔黄化病可能引起叶片中N、P、K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产量水平 生长年限 黄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南药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云 张争 +4 位作者 孟慧 高志晖 陈怀琼 魏建和 冯锦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分别采用SDS-酸酚法、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通过比较发现,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的效果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好。利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OD260/OD280介于1.8~... 分别采用SDS-酸酚法、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通过比较发现,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的效果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好。利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的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OD260/OD280介于1.8~2.0之间。成功建立了白木香愈伤组织总RNA快速提取方法,可为其他药用植物总RNA提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南药 白木香 愈伤组织 R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槟榔黄化病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亚奎 战晴晴 +2 位作者 杨新全 卢丽兰 甘炳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5,23,共3页
黄化病是槟榔上的重要病害,作者对海南主要槟榔产区该病发生危害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区平均发病率为23.81%,坡地的发病率大于平地和低洼地,发病时间越长产量降低越多。
关键词 槟榔 黄化病 发生 产量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槟榔红脉穗螟危害情况调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亚奎 甘炳春 +3 位作者 杨新全 黄良明 刘丽风 何明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1,共2页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花果期的主要害虫,对槟榔产量影响较大。对海南主要槟榔产区红脉穗螟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槟榔平均单株受害率16.89%,在坡地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平地和水田地;三亚、保亭和陵水地区的危害程度...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花果期的主要害虫,对槟榔产量影响较大。对海南主要槟榔产区红脉穗螟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槟榔平均单株受害率16.89%,在坡地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平地和水田地;三亚、保亭和陵水地区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北部的琼海、万宁和屯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脉穗螟 发生危害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物农药对槟榔红脉穗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亚奎 甘炳春 +3 位作者 杨新全 黄良明 刘丽风 何明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7-118,121,共3页
2种生物农药对槟榔红脉穗螟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红脉穗螟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50~675 g/hm22、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360 g/... 2种生物农药对槟榔红脉穗螟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红脉穗螟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50~675 g/hm22、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360 g/hm2对槟榔红脉穗螟的防治效果均在90.59%以上,可以替代化学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槟榔 红脉穗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玉秀 刘培卫 +2 位作者 甘炳春 孟慧 杨云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制定肉豆蔻种子质量标准。方法:对24个批次的肉豆蔻种子样本进行检测,测量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制定肉豆蔻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以成熟度、含水量、千粒重和生活力作为种子分级的主要... 目的:制定肉豆蔻种子质量标准。方法:对24个批次的肉豆蔻种子样本进行检测,测量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制定肉豆蔻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以成熟度、含水量、千粒重和生活力作为种子分级的主要指标,将肉豆蔻种子分为2个等级。结论:建立了肉豆蔻种子的分级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 种子 质量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孟慧 张争 +1 位作者 杨云 陈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117,共4页
目的:确定白木香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36个批次的白木香种子样本进行分选,测定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通过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确定白木香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白木香种子被分... 目的:确定白木香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对不同产地36个批次的白木香种子样本进行分选,测定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通过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逐步聚类分析,确定白木香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白木香种子被分为2个等级,其中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的种子认定为合格种子。其中,种子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和千粒重为影响白木香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余指标作为参考指标。结论:建立了白木香种子的分级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种子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洋洋 陈德力 +2 位作者 郑威 余章昕 魏建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9-794,共6页
对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白木香形成的沉香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液相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沉香中得到10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2-phenylethyl)chromone(1)、6-methoxy-2-(2-phe... 对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白木香形成的沉香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液相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沉香中得到10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2-phenylethyl)chromone(1)、6-methoxy-2-(2-phenylethyl)chromone(2)、5-hydroxy-6-methoxy-2-(2-phenylethyl)chromone(3)、6,7-dimethoxy-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4)、7-Hydroxy-6-methoxy-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5)、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6)、6,7-dimethoxy-2-[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7)、6,7-dimethoxy-2-(2-phenyl ethyl)chromone(8)、6,8-dihydroxy-2-[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9)、6-hydroxy-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10)。结合脂多糖介导RAW264.7细胞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2~4和10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5.31±0.75,5.57±0.62,0.57±0.02,3.78±0.64μM。化合物5为首次从白木香产沉香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通体结香技术所产沉香中所得,为其品质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体结香技术 2-(2-苯乙基)色酮 沉香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