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许莹 赵心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2-1087,共6页
本文系统性综述了大语言模型(LLMs)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LLMs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及发展历程,然后从影像诊断、疾病临床分期、报告生成、科研辅助、影像医学考试与教育、健康宣教与患者沟通等六个方... 本文系统性综述了大语言模型(LLMs)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LLMs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及发展历程,然后从影像诊断、疾病临床分期、报告生成、科研辅助、影像医学考试与教育、健康宣教与患者沟通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LLMs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LLMs在影像诊断、结构化报告生成、临床决策支持、科研工作开展、影像医学教育、医患沟通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在直接影像诊断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最后,本文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进行展望,为LLMs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医学影像学 人工智能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学影像科管理发展与进步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现代医学影像科在医院的地位医学影像学及影像科已经由原来的放射科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普通X线、CT、MRI、PET—CT、同位素、超声以及介入治疗在内的,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综合的现代医学影像科室。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三... 现代医学影像科在医院的地位医学影像学及影像科已经由原来的放射科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普通X线、CT、MRI、PET—CT、同位素、超声以及介入治疗在内的,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综合的现代医学影像科室。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三级医院)分别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医院 全面质量管理 组织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帆 袁军辉 +7 位作者 方少伯 张孝先 郭兰伟 陈天东 张宏凯 曲金荣 张仁知 陈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 目的观察T1 mapping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无创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43例浸润性乳腺癌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示TIL水平分为高水平组(TIL≥10%,n=73)与低水平组(TIL<10%,n=70)。记录临床-病理信息,观察乳腺癌病灶MRI特征,测量其平均T1值(T1 mean)、ADC值(ADC mean)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回归模型绘制列线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相比低水平组,高水平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占比较高(P<0.05),病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光整占比较高(P均<0.05),而瘤周水肿占比较低(P<0.05)。组间病灶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组T1 mean、ADC mean均高于低水平组(P均<0.05)。强化模式、T1 mean及ADC mean均为乳腺癌TIL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联合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预测TIL水平的AUC为0.848,高于单一病灶强化模式(AUC=0.569;Z=5.384,P<0.05)及T1 mean(AUC=0.662;Z=3.876,P<0.05)而与ADC mean(AUC=0.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8,P=0.11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临床应用价值较好。结论T1 mapping联合DWI可于术前有效预测乳腺癌TI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MRI技术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凡 林蒙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集成MRI是一种新的定量成像技术,它可以在单次采集中获得多种对比加权图像,不仅减少了整体扫描时间,也能测量组织的弛豫时间及质子密度,进而用于组织定量分析。近年来集成MRI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进行脑组织分割及髓鞘体积测量,但... 集成MRI是一种新的定量成像技术,它可以在单次采集中获得多种对比加权图像,不仅减少了整体扫描时间,也能测量组织的弛豫时间及质子密度,进而用于组织定量分析。近年来集成MRI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进行脑组织分割及髓鞘体积测量,但其在全身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集成MRI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MRI 磁共振成像 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MRI直方图特征联合淋巴结短径在诊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5
作者 魏浩然 杨凡 +5 位作者 李晓璐 余小多 李琳 赵燕风 林蒙 赵心明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直方图特征联合淋巴结短径在诊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s metastasis,L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名初诊NPC...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直方图特征联合淋巴结短径在诊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s metastasis,LNM)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名初诊NPC患者、共377个短径≥4 mm的颈部淋巴结(LNM组297个,非LNM组80个),按7∶3的比例进行随机分层分组,划分为训练集(LNM组208个,非LNM组56个)和测试集(LNM组:89个,非LNM组:24个)。获得每个淋巴结SyMRI的T1、T2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直方图参数及淋巴结短径。比较各直方图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参数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SCC),将诊断效能较高(AUC≥0.617)且相关性较低(SCC<0.8)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SyMRI模型。通过ROC曲线、AUC及DeLong检验评估SyMRI模型、短径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在诊断颈部淋巴结中的表现,并构建列线图及校准曲线。结果T1-10th、T1-方差、PD-10th和PD-最小值被用来构建SyMRI模型,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95及0.903,高于短径模型(AUC分别为0.824及0.797),P值均<0.05。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分别为0.941(训练集)及0.938(测试集),优于SyMRI及短径模型(P值均<0.05)。结论SyMRI的直方图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鼻咽癌转移性与非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并且与淋巴结短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集成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叶间胸膜下近肺门肺结节的前瞻性单臂研究
6
作者 吴雯丽 宋庆平 +4 位作者 耿东晓 赵燕风 陈海泉 于秋凤 姜峰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2-4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准确定位肺结节是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下外科手术治疗位于叶间胸膜下近肺门特殊位置肺结节的策略并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23年5月—2024年11月在聊城市肿瘤防治院行肺... 背景与目的:准确定位肺结节是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镜下外科手术治疗位于叶间胸膜下近肺门特殊位置肺结节的策略并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23年5月—2024年11月在聊城市肿瘤防治院行肺结节外科手术的患者,对于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予以排除。本研究获聊城市肿瘤防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EC-20240112-1020)且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是前瞻性单臂研究,对纳入的患者采取CT引导下经叶间胸膜穿刺定位肺结节的非常规穿刺定位方式,进而对其行楔形切除术,评价术前CT引导下定位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验证此类手术方式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23例,年龄38~69岁,平均(56.0±8.5)岁。对28例患者合计28个结节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定位全部成功(100.0%),无需要紧急处理的并发症。胸腔镜手术平均时间为(15.6±4.0) min;术中出血(20.9±14.3)mL,术后引流(214.3±62.2) mL,漏气0例,中转开胸手术0例;住院平均时间为(5.4±0.9)d。肺结节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患者有3例,其中肺组织纤维化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恶性有25例,其中原位腺癌5例,微浸润性腺癌16例,浸润性腺癌4例。结论:通过CT引导下经过叶间胸膜定位肺结节并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既可保证手术切除的准确性,最大可能地切除肿瘤,同时又避免了肺段或者肺叶切除造成正常肺组织损失,安全快捷,对于此类特殊位置肺结节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楔形切除术 CT引导 过叶间裂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余小多 林蒙 +2 位作者 胡满仓 欧阳汉 周纯武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评估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原发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用Mann-WhitneyU法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目的评估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原发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用Mann-WhitneyU法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5例)、(良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1例为双侧)、皮质腺瘤(21例)、原发恶性肿瘤(包括7例皮质癌及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及髓脂肪瘤(7例)的ADC值依次为:(1.948±0.357)×10-3mm2/s)、(1.666±0.547)×10-3mm2/s、(1.434±0.430)×10-3mm2/s、(0.951±0.144)×10-3mm2/s及(0.764±0.209)×10-3mm2/s。除外髓脂肪瘤,以ADC值≤1.08×10-3mm2/s为阈值,诊断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异度为87.50%、灵敏度为85.29%、准确率为85.71%。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与神经节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及皮质腺瘤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6及0.001),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与髓脂肪瘤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MR扩散加权成像可应用于肾上腺原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而ADC值能够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肾上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脏恶性肿瘤 被引量:20
8
作者 余小多 林蒙 +1 位作者 欧阳汉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8-542,共5页
目的评估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鉴别肾脏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评估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鉴别肾脏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脏恶性肿瘤及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分别为(1.653±0.598)×10-3mm2/s、(2.305±0.2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ADC值<2.0×10-3mm2/s为阈值,诊断肾脏恶性肿瘤的特异度为93.94%、敏感度为71.21%、准确率为82.58%。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透明细胞癌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4),Ⅰ级与Ⅱ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3.0T MR DWI可用于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定量分析ADC值可能有助于鉴别肾脏恶性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肾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结肠成像术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检出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媛 周纯武 +4 位作者 张红梅 蒋力明 姜军 王爽 马霄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术(CTC)在检出结直肠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进行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DCBE)检查、结肠镜检查,将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获取CTC图像,将所得CTC、DCBE的检查结...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术(CTC)在检出结直肠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进行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DCBE)检查、结肠镜检查,将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获取CTC图像,将所得CTC、DCBE的检查结果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C检出病变的敏感度96.49%、特异度90.91%、准确率95.59%。DCBE检出病变的敏感度91.23%、特异度72.73%、准确率88.24%。两种检查对病变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6,P=0.319)。CTC检查直径≤5.0mm病变的敏感度80.95%、特异度86.96%、准确率84.09%。DCBE对直径≤5.0mm病变检出的敏感度57.14%、特异度69.56%、准确率63.64%。两种检查对直径≤5.0mm病变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422)。CTC检查直径5.1~9.9mm病变的敏感度91.67%、特异度100%、准确率94.12%;DCBE检出直径5.1~9.9mm病变的敏感度75.00%、特异度80.00%、准确率76.47%。两种检查对直径5.1~9.9mm病变检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1,P=0.374)。CTC、DCBE检出直径≥10.0mm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为100%。结论CTC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检出的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肿瘤的MR检查与诊断思路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燕风 欧阳汉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6期456-464,共9页
肝脏肿瘤病变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MR影像学有较为独特的信号改变及强化特点。该文总结MRI检查技术要点,对常见肿瘤病变的信号特征、强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理清肝脏肿瘤病变的诊断思路,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类决策树辅助盆腔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伴卵巢恶性肿瘤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晓娟 陈雁 +4 位作者 李楠 周丽娜 杨守鑫 欧阳汉 赵心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81-685,共5页
目的采用分类决策树方法,探索盆腔MRI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其中伴卵巢恶性肿瘤者(EC-OMT组)58例,不伴者(EC组)7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盆腔... 目的采用分类决策树方法,探索盆腔MRI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其中伴卵巢恶性肿瘤者(EC-OMT组)58例,不伴者(EC组)7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盆腔MRI征象,计算盆腔MRI对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决策树模型筛选有效的术前诊断指标。结果 EC-OMT组子宫内膜病变浸润肌层深度超过EC组,其侵犯宫颈和宫角、发生腹盆腔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的比例以及附件区发现肿物的比例均大于E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间宫旁受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vs 0.40%,P=0.26)。盆腔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51.72%(30/58),特异度为99.87%(742/743)。经决策树模型筛选出3项有诊断意义的指标:宫角受累、附件区肿物及血清CA125,诊断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9.66%(52/58)。结论采用分类决策树方法对盆腔MRI和相关临床信息建立决策树模型,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影像诊断与分型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丽娟 张红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6-10,共5页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Siewert分型的提出为AEG手术治疗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AE...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Siewert分型的提出为AEG手术治疗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AEG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不仅能够检出AEG,还可对其进行分型与分期评估,有利于指导制订规范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将从Siewert分型及其特征、AEG影像学诊断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分型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X线片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子伊 汤奕 +6 位作者 滕泽 李宏锋 彭芸 操江峰 高天姿 张恒 韩鸿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8-373,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胸部X线片建立的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所医院共900例CAP患儿,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CAP各300例,对每例选取1幅胸部正位片。收集公开数据集GWCMCx中的585... 目的观察基于胸部X线片建立的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所医院共900例CAP患儿,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及支原体CAP各300例,对每例选取1幅胸部正位片。收集公开数据集GWCMCx中的5856幅儿童胸部正位片,分别来自4273例CAP患儿和1583例胸部无明显异常患儿。按8∶2比例将全部6756幅胸片分为训练集(n=5359)与验证集(n=1397)。建立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病原学诊断儿童CAP模型,设计二分类及三分类诊断算法并进行联邦部署训练;与DenseNet模型对比,观察所获学习系统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CAP的效能。结果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模型针对全部数据诊断CAP的准确率为97.0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基于来自医院的数据,本系统根据单一影像学数据及临床-影像学数据实现病原学诊断儿童CAP的AUC分别为0.858及0.836,均高于DenseNet模型的0.740(P均<0.05)。结论基于胸部X线片的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系统可用于病原学诊断儿童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儿童 X线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成像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文文 欧阳汉 +5 位作者 周纯武 张红梅 宋颖 包福男 刘侃 徐晓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三维成像(DBT)与MR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临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FFDM、DBT及MRI检... 目的:通过对比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数字乳腺三维成像(DBT)与MRI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临床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FFDM、DBT及MR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边缘、有无钙化等,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EER)、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评价单纯的FFDM、DBT、MRI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结果:25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病灶112例,恶性病灶141例。FFDM、DBT及MRI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6、0.897、0.884;诊断其敏感度分别为84.2%、92.3%、95.6%;特异度分别为82.5%、85.5%、84.5%。DBT及MRI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大于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BT与MRI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及MRI较FFDM检查能够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DBT和MRI对乳腺病灶的检出及诊断效能相近,但DBT更为经济适用,且禁忌证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三维成像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MRI在鼻咽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倩 邹丽艳 +5 位作者 刘周 李丽 肖嘉辉 王鸣宇 王思远 罗德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鼻咽部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50例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APT图像以及临床、病理资料。由2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APT图像对病灶的显...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鼻咽部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50例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APT图像以及临床、病理资料。由2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APT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二者的评价结果使用Kendall’s Tau-b分析其一致性。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和鼻甲在APT值上的一致性以及同层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组织以及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鼻甲APT值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类型鼻咽癌APT值的差异。结果关于APT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分析,2名放射诊断医生的评价一致性为0.844。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和鼻甲的AP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5、0.765、0.443和0.544。鼻咽癌病灶与正常鼻咽和腮腺组织的AP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38与P=0.664、0.933),但鼻咽癌病灶的APT值明显高于左右侧颞肌和小脑组织(P<0.001),但低于鼻甲组织(P<0.001)。分化型鼻咽癌的APT值为1.97%±0.89%,未分化型鼻咽癌的APT值为1.95%±0.82%,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4)。结论研究结果表明APT成像对于鼻咽部的病灶显示效果满意,并证实了该成像方式在鼻咽部具有技术可行性,能够对于该区域不同组织类型的APT效应进行精确定量,为APT成像应用于鼻咽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头颈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疗效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玉陶 蒋力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具有高度异质性,其发病部位广泛且生物学行为复杂等特点,使临床治疗决策具有挑战性,对于不同治疗方式肿瘤的反应也存在差异,仅基于形态学特征评估NENs治疗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实体瘤疗效评价标...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具有高度异质性,其发病部位广泛且生物学行为复杂等特点,使临床治疗决策具有挑战性,对于不同治疗方式肿瘤的反应也存在差异,仅基于形态学特征评估NENs治疗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应用于NENs的优势及限度,并对具有前景的新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疗效评估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生长速率 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在鼻咽癌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凡 林蒙 张红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223,共6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以及颈部淋巴结大小和位置来确定患者治疗方案,但仍有约10%~3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以及颈部淋巴结大小和位置来确定患者治疗方案,但仍有约10%~30%患者在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目前,多功能MRI技术展现出了比常规MRI技术更好的预后预测性能,但由于常规MRI检查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以及普及性广的特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不可忽视。且近年来,多项研究细致探究了NPC颅底结构侵犯情况(如颅底骨质侵犯,软组织浸润等)以及转移淋巴结的其他形态学特征(如包膜外侵,淋巴结坏死等)在NPC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且将某些常规MRI特征加入目前第八版分期能够显著提高预测性能。因此,本研究就常规MRI[如T2WI、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WI,CE-T1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多维度原发灶和淋巴结特征在NPC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预后评估 诱导化疗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例学习的断层影像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联合教学模式探索
18
作者 赵青 刘伟 +2 位作者 张红梅 赵心明 周纯武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病例学习的断层影像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联合教学模式对医学生教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临床八年制试点班学生与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比例分配至联合教学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基于病例学习的断层影像⁃局部解剖... 目的探索基于病例学习的断层影像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联合教学模式对医学生教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临床八年制试点班学生与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比例分配至联合教学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基于病例学习的断层影像⁃局部解剖学课程联合教学和传统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均进行理论考核和课程评价。结果共入选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八年制试点班学生39人、影像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29人。其中联合教学组34人(临床医学八年制20人,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14人)、对照组34人(临床医学八年制19人,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15人)。联合教学组学生平均理论考核成绩,及在“课程可提高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度”“课程可提高解剖学课程学习兴趣”“课程可提高影像学知识的认知度”“课程可提高临床综合能力”4个维度的课程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联合教学组临床医学八年制、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平均理论考核成绩均更高,且联合教学可显著提升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影像认知和临床综合能力,而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解剖学知识掌握与临床应用方面的获益更加显著。结论基于病例学习的断层影像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联合教学模式可促进不同学制医学生的解剖学知识掌握、影像学认知及临床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 联合教学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脂肪良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雁 朱正 +3 位作者 戴景蕊 欧阳汉 郝玉芝 周纯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良性少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男6例,女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良性肾脏少脂肪AML的超声、CT及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CT增强。12例行M... 目的:观察良性少脂肪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男6例,女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良性肾脏少脂肪AML的超声、CT及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CT增强。12例行MR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MR平扫。结果:病灶呈扁圆形或不规则形10例(50%),与肾脏交界面平直者9例(45%);15例(75%)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其中7例(46.7%)呈限制性生长或"蘑菇"征。9例(75%)CT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全部病灶T2WI信号稍低于肾实质,信号完全均匀4例(30.8%),夹杂微小点片状稍高信号9例(69.2%);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5例(41.7%)反相位信号点状或片状减低。双期CT和动态MRI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均匀或筛网状强化。12例(60%)病灶呈高回声,18例(90%)回声均匀。3例(15%)病灶内见扩张或粗大迂曲走行的血管。结论:良性肾脏少脂肪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征:形态不规则或非膨胀性生长、稍高回声、CT平扫呈稍高密度、T2WI呈均匀稍低信号或夹杂少许点片状稍高信号、均匀或筛网状持续性强化、女性多见、病灶内偶可见迂曲扩张血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脂肪瘤 血管肌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邢古生 王爽 +2 位作者 欧阳汉 马霄虹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及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疑似HCC患者接受CT及MR检查,39例确诊为HCC,共59个病灶。CT采用平扫加三期增强,MR采用LA-VA技术双动脉期、双门脉期、双静脉期及延迟...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及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疑似HCC患者接受CT及MR检查,39例确诊为HCC,共59个病灶。CT采用平扫加三期增强,MR采用LA-VA技术双动脉期、双门脉期、双静脉期及延迟期共7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观测数据行Alternative-free-response ROC(AF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z),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8120±0.0118,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9093±0.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cm的HCC病灶组,CT和MR增强扫描的平均灵敏度分别为63.89%和80.55%。在1~3cm组和〉3cm组,CT和MR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病灶中,CT多期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低于MR动态增强扫描(83.62%vs8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阳性预测值(PPV)也低于MR扫描(93.07%vs9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HCC病灶方面,MR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小于1cm病灶,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