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柯萨奇病毒A组6型和B组1型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侯婧涵 段素琴 +9 位作者 徐鸿界 孙文亭 李明学 李艳艳 靳玮华 陈丽雄 刘权 赵远 杨凤梅 和占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PBS方式造模。监测记录15 d内临床指标、生理指标、排毒情况,并在感染后第7天(D7)选取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病毒抗原与核酸检测。结果单独和混合感染的实验组地鼠均出现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WBC、NEUT、LYMPH结果提示病毒感染血象特征;咽拭子、粪便、血液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两种病毒核酸;粪便样品中能分离出两种病毒;脑等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表现及CVA6和CVB1病毒抗原蛋白和核酸的阳性共定位。结论经鼻腔同时滴注CVA6和CVB1混合液能够成功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复制出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疱疹、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病理损伤等,结果显示混合感染组相较于单独感染组病情更为严重,表现为临床症状加重、病毒复制增高以及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本研究为开展人类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金黄地鼠 混合感染 动物模型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柯萨奇病毒B组1型 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树鼩与人工饲养树鼩消化道不同部位微生物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艳艳 杨凤梅 +7 位作者 王俊斌 陈丽雄 段素琴 杨亚平 刘雨 和占龙 马进 赵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5,共10页
目的以树鼩为研究模型,探讨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不同肠段的菌群组成。方法分别收集3只健康野生及人工繁育树鼩七个胃肠段样本,提取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不... 目的以树鼩为研究模型,探讨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不同肠段的菌群组成。方法分别收集3只健康野生及人工繁育树鼩七个胃肠段样本,提取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分析比较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不同肠段Alpha指数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生组与人工繁育组树鼩在盲肠和胃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与人工繁育组各肠段微生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门水平上,野生组直肠、结肠、盲肠及胃四个部位中Firmicu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组(P<0.05);人工繁育组直肠、结肠、盲肠及回肠内Spirochae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直肠内Bacteroidetes菌门的平均占比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组(P<0.05);属水平上,野生组明显高于人工繁育组的主要菌属为:回肠、空肠和胃内的Weissella菌属,直肠内的Bacteroides菌属以及回肠段内的Lactococcus菌属;人工繁育组明显高于野生组的主要菌属为:直肠、结肠、盲肠及回肠内的Brachyspira属,盲肠和胃内的Prevotella9菌属,盲肠和空肠内的Streptococcus属以及回肠中的Lactobacillus菌属。不同肠段菌群功能基因预测显示两组共有5个解剖部位17个基因类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树鼩与人工繁育树鼩各肠段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各肠段细菌功能差异较大,且与其生理功能、饮食结构有一定关联;在肠道菌群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粪便样品微生物的组成是否能够完全代表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树鼩 16SrRNA测序 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恒河猴心肌损伤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艳 杨凤梅 +5 位作者 王俊斌 陈丽雄 靳玮华 和占龙 杨飞 赵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5,93,共7页
目的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恒河猴心肌损伤模型方法的初步探索。方法选用11只恒河猴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模型组每次注射ISO剂量分别为4.6 mg/kg、3.2 mg/kg,每天2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每天1次。分别于注射后第1、3、5... 目的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恒河猴心肌损伤模型方法的初步探索。方法选用11只恒河猴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模型组每次注射ISO剂量分别为4.6 mg/kg、3.2 mg/kg,每天2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每天1次。分别于注射后第1、3、5、7天及第2、3、4、5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查:左室舒张末期的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d),收缩末期的室间隔厚度(IVSTs)、左室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s)、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左心室质量(LVM);心电仪检查心电图变化;同时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在给药1周内,AST、ALT、LDH、CK、CK-MB、PLR、NLR明显升高;IVSTd、IVSTs、LVPWTd、LVPWTs、LVEDD、LVESD增加,EF、FS降低。与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心电结果显示给药后至第5周持续出现T波、ST段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皮下注射ISO可诱导恒河猴心肌损伤,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血液学的综合指标可作为恒河猴无创心脏损伤模型的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恒河猴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柯萨奇B2病毒感染恒河猴模型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段素琴 杨亚平 +5 位作者 杨凤梅 李艳艳 刘权 赵远 马绍辉 和占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60,共9页
目的通过对人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恒河猴婴猴的感染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为人柯萨奇B2病毒恒河猴感染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法及技术支持,为后续开展其感染机制、病理生理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方式感染3~4... 目的通过对人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恒河猴婴猴的感染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为人柯萨奇B2病毒恒河猴感染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法及技术支持,为后续开展其感染机制、病理生理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方式感染3~4月龄的恒河猴婴猴,观察记录恒河猴临床症、体温;采集血液检测生理生化指标;血样和疱疹检测病毒;疱疹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恒河猴感染后2~5 d出现手、足、口疱疹;动物出现精神沉郁、活动及饮食量减少的情况;体温呈现稽留热曲线图;疱疹液和血样中都可检测到柯萨奇B2病毒;血常规检测出现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粒细胞数量增加、嗜酸性细胞增加、嗜碱性细胞减少的情况。血液生化检测发现肝功、肾功、心肌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疱疹组织病理学显示恒河猴疱疹呈鳞状上皮增厚,表面角化过度,局部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脓肿形成。结论人柯萨奇B2病毒感染婴猴后出现一系列较为特征的手足口疱疹、临床症状、生理生化、病毒血症等情况,表明经口腔感染方式恒河猴婴猴可以成功构建柯萨奇B2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检测方法和技术是可行的,为后续建立开展恒河猴柯萨奇B2病毒感染模型、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人柯萨奇B2病毒 恒河猴模型 口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在甲基苯丙胺诱导SH-SY5Y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根梦 李娟 +5 位作者 洪仕君 薛凤麟 何永旺 周一卿 曾晓锋 李利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7-583,共7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SH-SY5Y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不同浓度的METH(0.5、1.0、1.5、2.0、2.5、3.0 mmol·L^(-1))处理SY5Y细胞...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SH-SY5Y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不同浓度的METH(0.5、1.0、1.5、2.0、2.5、3.0 mmol·L^(-1))处理SY5Y细胞,并在6、12、24、48 h观察SY5Y细胞自噬的情况,确定自噬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提前1 h给予1mmol·L^(-1)天麻素进行干预,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Ⅱ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天麻素干预前后LC3-Ⅱ、Beclin-1以及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METH浓度(0~3.0 mmol·L^(-1))的增加,SY5Y细胞逐渐变圆、突起逐渐变短、消失,同时部分细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结构形成,细胞间隙逐渐增宽,最终细胞呈漂浮状态。随着METH浓度的增加,SY5Y细胞LC3-Ⅱ表达水平逐渐增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天麻素+METH组LC3-Ⅱ的表达水平比METH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METH组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mTOR和Akt差异无显著性,p-mTOR、p-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给予天麻素干预后,与METH组相比,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而mTOR、p-mTOR、Akt、p-Akt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METH可诱导SY5Y细胞自噬,天麻素可减弱METH诱导的SY5Y细胞自噬,这一作用与天麻素调控Akt和m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SH-SY5Y细胞 天麻素 自噬 神经毒性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的动物福利措施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匡德宣 孙晓梅 +4 位作者 江勤芳 仝品芬 陆彩霞 高家红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树鼩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和基因组等方面近似于人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部分来自野生,实验树鼩尚无国家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树... 树鼩在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新陈代谢和基因组等方面近似于人类,被广泛应用于生理学、病理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迄今为止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树鼩大部分来自野生,实验树鼩尚无国家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树鼩引种、驯化、饲养、繁殖、质量控制及福利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树鼩繁殖率和成活率,本文从兽医公共卫生及实验动物科学的角度,对野生树鼩的捕捉、运输、检疫、饲养及繁育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技术操作和福利要求作一简述,为从事树鼩工作的有关人员及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动物福利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肺中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艳艳 禹文海 +8 位作者 杨凤梅 刘权 陈丽雄 王俊斌 马进 徐鸿界 杨亚平 赵远 和占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对死亡的恒河猴肺脏炎症组织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确诊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指导疾病诊疗、预防和临床用药。方法解剖柜条件下解剖死亡猴,分别采集肉眼病变明显和正常肺组织,用灭菌接种环在肺切面部位采样,接种... 目的对死亡的恒河猴肺脏炎症组织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确诊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指导疾病诊疗、预防和临床用药。方法解剖柜条件下解剖死亡猴,分别采集肉眼病变明显和正常肺组织,用灭菌接种环在肺切面部位采样,接种在SS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时间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进行生化鉴定和8种药敏试验。结果菌落呈白色或乳白色、圆形、湿润、不透明,进一步分离培养,经梅里埃微生物生化鉴定,确定该细菌为阴沟肠杆菌,ID:99.9%,T:0.71,ID编码:35074753311;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中等敏感;对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敏感。动物实验表明该分离菌对实验小鼠具有致病性。结论该恒河猴肺部感染阴沟肠杆菌,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药物可作为治疗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恒河猴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感染树鼩模型中腹部横切手术及肝门静脉注射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匡德宣 殷安国 +5 位作者 孙晓梅 王文广 李晓飞 仝品芬 陆彩霞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8-71,F0003,共5页
目的采用腹部横切手术及肝门静脉注射法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迅速足量注射接种到树鼩体内肝脏,提高HCV对树鼩的感染率。方法采用横切打开树鼩腹腔,找到肝门静脉,进行肝门静脉注射接种HCV,手术后1周进行采血、ALT检测、... 目的采用腹部横切手术及肝门静脉注射法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迅速足量注射接种到树鼩体内肝脏,提高HCV对树鼩的感染率。方法采用横切打开树鼩腹腔,找到肝门静脉,进行肝门静脉注射接种HCV,手术后1周进行采血、ALT检测、HCV病毒载量检测、肝脏病理检测及HCV-RNA抗原检测。结果横切手术及肝门静脉注射20只树鼩,手术后经护理恢复,树鼩伤口恢复良好,手术成功率及肝门静脉注射准确率均达100%,保证HCV完全快速进入树鼩肝脏。有60%(12/20)树鼩出现一过性的病毒血症或间歇性病毒血症,感染树鼩的病毒载量最高可达到1x105拷贝/mL,肝功能中ALT指标最高可达到192μ/L,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肝组织能检测到HCV-RNA抗原。结论腹部横切具有充分暴露肝门静脉、操作方便、符合解剖生理、组织创伤较小、伤口易于愈合等优点,适用于肝门静脉注射,同时提高了感染率,该技术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HCV感染树鼩奠定基础,对于其它相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具有一定借鉴经验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横切手术 肝门静脉注射 HCV树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临床肺炎死亡树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家红 仝品芬 +2 位作者 孙晓梅 江勤芳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1-83,I0004,共4页
目的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鼩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解剖死亡树鼩,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 目的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鼩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解剖死亡树鼩,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步分离和菌落生长情况的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和9种药敏试验,初步确定树鼩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结果样本革兰氏染色见到大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为0.2μm×2~6μm。营养琼脂培养6例样品中均仅见1株旺盛生长的细菌,进一步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抗酸染色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和染色结果与样本涂片相同,经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定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G为低度敏感。结论 6例树鼩死亡原因均为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树鼩该类病例用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IL-2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晓燕 徐娟 +5 位作者 王文广 殷安国 李晓飞 孙晓梅 夏雪山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6-40,49,共6页
目的建立检测树鼩IL-2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以经ConA诱导培养的树鼩淋巴细胞总RNA为材料,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出树鼩IL-2基因,以构建的树鼩IL-2基因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灵敏度检测。结... 目的建立检测树鼩IL-2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以经ConA诱导培养的树鼩淋巴细胞总RNA为材料,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出树鼩IL-2基因,以构建的树鼩IL-2基因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建立了树鼩IL-2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法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可达102~109拷贝/ul。结论成功建立了树鼩IL-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为探讨IL-2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IL-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树鼩多巴胺神经元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娟 曾晓锋 +2 位作者 杨根梦 仝品芬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86,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树鼩多巴胺神经元,为进一步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异常疾病研究的细胞模型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神经元专用培养基添加B27和Glutamax的培养液对新生树鼩多巴胺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树鼩多巴胺神经元,为进一步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异常疾病研究的细胞模型打下基础。方法应用神经元专用培养基添加B27和Glutamax的培养液对新生树鼩多巴胺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树鼩原代多巴胺神经元,免疫荧光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阳性神经元达到(88.49±2.4)%。结论使用本方法可以培养出高纯度的树鼩多巴胺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神经元 原代培养 树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雨笛 谭芳 +7 位作者 严志凌 李盈甫 戴书颖 周紫云 张新文 刘舒媛 史荔 姚宇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3,共7页
背景与目的:CD44分子是众多肿瘤细胞的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该研究探讨CD4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背景与目的:CD44分子是众多肿瘤细胞的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该研究探讨CD4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采用TagMan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在497例宫颈癌患者和500例健康对照个体以及483例NSCLC患者和471例健康对照个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CD44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和P=0.004);这两个位点基因型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P=0.020);其中rs13347位点等位基因C在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风险因素(OR=1.250,95%CI:1.035~1.509),rs8193位点等位基因C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SCLC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68,95%CI:0.641~0.92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3347C-rs8193T和rs13347T-rs8193C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22);该结果说明单倍型rs13347C-rs8193T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NSCLC发生的风险性因素(OR=1.316,95%CI:1.096~1.579)。结论: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而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NSCLC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肿瘤 CD44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云南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权 刘雨 +5 位作者 李艳艳 杨凤梅 马进 和占龙 禹文海 赵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引进食蟹猴肠道微生物检测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为引进的实验猴微生物检测和如何开展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肛拭子采集食蟹猴粪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 目的通过对引进食蟹猴肠道微生物检测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为引进的实验猴微生物检测和如何开展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肛拭子采集食蟹猴粪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 60只食蟹猴中有8只分离到可疑细菌,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表明该群体食蟹猴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率为13. 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赛肟,头孢哌酮、头孢唑啉、青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钠、呋喃妥因等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四环素、低度敏感、对杆菌肽、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和呋喃唑酮产生耐药性;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到的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结论食蟹猴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相对较高,该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可在临床中作为首选药物来进行疾病的治疗。该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对食蟹猴群体有潜在的危害性,在平时饲养管理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奇异变形杆菌 分离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尾静脉注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永旺 李娟 +6 位作者 黄俭 周一卿 赵祥月 杨根梦 李桢 李娜 曾晓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介绍树鼩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提高尾静脉注射给药成功率。方法采用帆布手套套取和文件夹夹紧手套的方法固定树鼩,左手固定树鼩尾巴,右手持1 m 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药物。结果本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 目的介绍树鼩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提高尾静脉注射给药成功率。方法采用帆布手套套取和文件夹夹紧手套的方法固定树鼩,左手固定树鼩尾巴,右手持1 m 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药物。结果本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果好、动物依从性好、给药成功率高。结论本方法与其他的尾静脉注射方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可单人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实验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物美价廉;显著提高了树鼩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尾静脉注射 单人操作 实验技能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