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蔬菜宜机化育苗技术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王天一 尚庆茂 《蔬菜》 2025年第9期145-150,共6页
机械装备是现代蔬菜育苗技术体系的关键组成,与育苗技术深度融合是促进机械装备高效应用、提高蔬菜育苗效益的必然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现代蔬菜育苗工艺流程,重点阐述了播种、灌溉施肥、嫁接、移栽等环节的宜机化育苗技术,分析了当前... 机械装备是现代蔬菜育苗技术体系的关键组成,与育苗技术深度融合是促进机械装备高效应用、提高蔬菜育苗效益的必然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现代蔬菜育苗工艺流程,重点阐述了播种、灌溉施肥、嫁接、移栽等环节的宜机化育苗技术,分析了当前蔬菜育苗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机械设备研发、育苗标准化体系、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并相应提出提高科技创新与研发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技术推广体系等对策,以期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促进蔬菜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穴盘育苗 宜机化 播种机 嫁接机 移栽机 农机农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蔬菜生产和农田环境的影响
2
作者 闫妍 韩荧 +1 位作者 项生 王磊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0期9-13,51,共6页
传统聚乙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墒、除草等功能,在蔬菜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及未对使用后地膜进行有效回收,土壤中地膜残留量逐年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传统聚乙烯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阻断土壤毛... 传统聚乙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墒、除草等功能,在蔬菜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及未对使用后地膜进行有效回收,土壤中地膜残留量逐年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传统聚乙烯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阻断土壤毛管,截断水、气运移和交换通道,改变土壤孔隙度,破坏土壤结构;在蔬菜根系附近会产生包裹、阻碍等效应,抑制根系生长,进而降低植株地上部生长和叶片代谢水平,最终造成产量下降,制约了蔬菜的可持续生产;同时土壤中的残膜随耕作与时间推移老化裂解为微/纳米塑料,进入植株和动物体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生物降解地膜有效缓解了这一危机,既具备增温保墒等功能,又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有效缓解白色污染,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技术尚不成熟,降解性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降解速率难以控制,且成本较高难以推广,仍面临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地膜 生物降解 土壤微塑料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ZF517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卫鑫辰 刘易 +6 位作者 杨茹薇 段广荣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22,共12页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近年来在我国主要产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且缺乏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为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为靶标,筛选到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生防菌...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近年来在我国主要产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且缺乏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为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为靶标,筛选到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生防菌株ZF5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谱分析显示,菌株ZF517对6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较高的拮抗效果。生防性状检测表明,ZF517能产生蛋白酶和嗜铁素,并含有Surfactin、Macrolactin、Fengycin、Difficidin、Bacillibactin、Bacillaene、Bacilysin和Iturin的合成基因。此外,ZF517的发酵液可抑制疮痂链霉菌菌丝的生长。经萝卜幼苗法验证,ZF517发酵液可显著抑制疮痂链霉菌对萝卜幼苗的侵染,其防效达到63.9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达58.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0%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综上,菌株ZF517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马铃薯疮痂病 脂肽类物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GOLDEN基因调控大白菜金黄色内叶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超 章时藩 +5 位作者 李菲 张慧 孙日飞 刘伟 李国亮 张淑江 《蔬菜》 2025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金黄心大白菜和橘红心大白菜都富含类胡萝卜素,颜色亮丽,广受欢迎,因此,内叶颜色成为大白菜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但是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金黄心和橘红心大白菜构建回交群体,并通过开发金黄心性状的BrGOLDEN基因和... 金黄心大白菜和橘红心大白菜都富含类胡萝卜素,颜色亮丽,广受欢迎,因此,内叶颜色成为大白菜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但是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金黄心和橘红心大白菜构建回交群体,并通过开发金黄心性状的BrGOLDEN基因和橘红心性状的Bror基因性状的分子标记,对BrGOLDEN和Bror的互作规律进行初步的分析;对成熟期金黄心大白菜和浅黄心大白菜的内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了解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对BrGOLDEN启动子进行克隆并分析关键顺式作用元件,同时利用5'截短启动子克隆及GUS染色探究BrGOLDEN启动子的核心功能区域。遗传规律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显性基因BrGOLDEN与隐性基因Bror非独立遗传,Bror基因对BrGOLDEN基因表现为上位效应,即BrGOLDEN基因与Bror同时存在时,仅表现橘红心表型。转录组数据显示:金黄心大白菜中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前体合成途径及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基本都比浅黄心大白菜高;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合成八氢番茄红素聚合酶(PSY)、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的基因表达量基本都高于途径上其他的基因,表明BrGOLDEN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起始和结束的相关基因来控制金黄心大白菜合成更多的类胡萝卜素。启动子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启动强度上,不同缺失长度的启动子表现不同,并且BrGOLDEN基因启动子的核心作用元件可能在-1111 bp到-601 bp;在该区间内存在着参与水杨酸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对厌氧诱导必不可少的顺式调节元件以及参与干旱诱导的MYB结合位点,说明该区间可能存在着一些转录因子在上游调控BrGOLDEN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不同类型的大白菜内叶类胡萝卜素的差异积累。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究BrGOLDEN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类胡萝卜素 金黄心 橘红心 调控机制 遗传规律 分子标记 生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脱羧勒克菌ZF523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植物促生能力研究
5
作者 刘阳 王巧 +5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范腾飞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9-958,共10页
通过筛选高效促生菌株,分析菌株促生应用潜力,为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优良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筛选土壤中具有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能力的微生物,并定量复筛高产IAA的菌株。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 通过筛选高效促生菌株,分析菌株促生应用潜力,为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优良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筛选土壤中具有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能力的微生物,并定量复筛高产IAA的菌株。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对促生菌进行鉴定,分析菌株在固氮、产嗜铁素、溶磷和解钾能力等方面的促生潜力。进一步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来探究菌株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经筛选获得15株具有较高合成IAA能力菌株,其中ZF523的IAA产量最高(98.71μg/mL)。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ZF523鉴定为非脱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其具有较强的固氮、产嗜铁素、溶磷和解钾能力。非脱羧勒克菌ZF523灌根处理显著增加黄瓜、玉米和小麦幼苗的株高和根长。盆栽试验显示,与清水对照(CK)相比,非脱羧勒克菌ZF523处理白菜株高和鲜重增加25.98%和40.96%,对黄瓜的株高和鲜重的增长率达17.01%和16.12%。田间试验表明,非脱羧勒克菌处理可有效提高乌塌菜、苦苣、奶油生菜、芹菜和娃娃菜的株高和鲜重等生长指标。表明菌株ZF523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潜力,是良好的促生菌生物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脱羧勒克菌 分子生物学鉴定 促生特性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生姜品种的筛选与综合评价研究
6
作者 辛佩轩 谢坤豪 +5 位作者 闫妍 李衍素 贺超兴 王君 张毅 石玉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9期83-88,110,共7页
为筛选适宜山东种植的高品质生姜品种,本研究以潍坊主栽品种缅姜为对照,对引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0个生姜品种测定了产量及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总黄酮、粗纤维、干物质、挥发油、6-姜酚和姜黄素等10项品质指标,并用模... 为筛选适宜山东种植的高品质生姜品种,本研究以潍坊主栽品种缅姜为对照,对引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0个生姜品种测定了产量及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总黄酮、粗纤维、干物质、挥发油、6-姜酚和姜黄素等10项品质指标,并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产量数据筛选高品质优良品种。结果表明,山农一号和平顶四号表现出优质、高产,适宜在山东地区推广种植;马楼姜的综合品质最好,可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枣阳姜、三明金姜和五峰姜的6-姜酚含量较高,三明金姜和长汀小黄姜的姜黄素含量较高,福建白姜的挥发油含量较高,可以用来生产功能性食品或营养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品种筛选 模糊层次分析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ZF510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覃诗扬 陆凌晨 +5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王远宏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细菌性软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ZF510。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F510为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onghuensis,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有合成IAA能力、嗜铁能力、溶磷能力。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ZF510对巴西果胶杆菌、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等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黄瓜蔓枯病菌、茄匍柄霉3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510的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44.56%。综上所述,菌株ZF510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假单胞菌 白菜软腐病 巴西果胶杆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御假单胞ZF509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子璇 李俊辉 +6 位作者 杜公福 石延霞 谢学文 柴阿丽 范腾飞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0-700,共11页
为了筛选对瓜类果斑病(acterial fruit blotch,BFB)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黑龙江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ZF50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Biolog测... 为了筛选对瓜类果斑病(acterial fruit blotch,BFB)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黑龙江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ZF50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ZF509为防御假单胞Pseudomonas protegens。经抑菌谱分析,菌株ZF509对4种病原细菌、8种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经酶活检测和抑菌物质分析,ZF509具有溶磷能力,可分泌蛋白酶,合成生物膜,产生氢氰酸,具备2-羟基、2,4-DAPG、藤黄绿脓菌素以及吡咯菌素4种抑菌物质的合成编码基因。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ZF509的处理果斑病发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效可达73.4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噻霉酮处理。综上所述,菌株ZF509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假单胞菌 果斑病 防治效果 抑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节杆菌S17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促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先锋 孙钰晨 +4 位作者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筛选出具有促生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河北、山东等地采集土样,分离筛选具有高产IAA能力的促生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对潜在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促生菌株对黄瓜种子出芽及在... 为筛选出具有促生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河北、山东等地采集土样,分离筛选具有高产IAA能力的促生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对潜在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促生菌株对黄瓜种子出芽及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中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并鉴定出1株对黄瓜幼苗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的细菌,滋养节杆菌ArthrobacterpascensS17。在DF+培养基中滋养节杆菌S17可大量合成IAA,其合成的IAA含量最高为128.54μg/mL。使用滋养节杆菌S17灌根处理,对黄瓜幼苗株高的增长率达到35.99%、对黄瓜幼苗叶面积的增长率达到26.90%,黄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滋生节杆菌S17对黄瓜促生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节杆菌 鉴定 促生 种子处理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对茄子、南瓜、辣椒穴盘苗胚轴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锋 张顺顺 尚庆茂 《蔬菜》 2024年第9期39-49,共11页
为探究根际促生菌对蔬菜幼苗胚轴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茄子品种“京茄9号”、南瓜品种“超人”、辣椒品种“京旋1号”和解淀粉芽孢杆菌(L-S60、LPL-117、L-H15)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 为探究根际促生菌对蔬菜幼苗胚轴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茄子品种“京茄9号”、南瓜品种“超人”、辣椒品种“京旋1号”和解淀粉芽孢杆菌(L-S60、LPL-117、L-H15)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根际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后蔬菜穴盘苗胚轴和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接种3个根际促生菌均能改变蔬菜幼苗胚轴和根际细菌特征序列的种类。α多样性分析表明,根际接种L-S60后降低了南瓜胚轴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辣椒根际微生物的Chao1指数、Obserbed otus指数、Shannon指数;根际接种LPL-117后提高了茄子胚轴微生物的Chao1指数、Obserbed otus指数,降低了辣椒根际微生物的Chao1指数、Obserbed otus指数、Shannon指数;根际接种L-H15后降低了辣椒根际微生物的Chao1指数、Obserbed otus指数、Shannon指数。β多样性分析表明,在主成分1(PC1)上3种蔬菜接种3个根际促生菌后的胚轴和根际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分别有明显区分。说明根际接种根际促生菌可影响蔬菜穴盘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3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可施用于蔬菜穴盘苗根际,用于改善幼苗根际的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茄子 南瓜 辣椒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技术 引物序列 物种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马铃薯匀浆常规成分快速分析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陈晶 张延国 +4 位作者 高苹 刘中笑 许晓敏 吕军 徐东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5,共7页
本研究以新鲜马铃薯匀浆为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和化学检测方法建立了马铃薯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这5种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旨在为马铃薯营养品质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选取新鲜马铃... 本研究以新鲜马铃薯匀浆为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和化学检测方法建立了马铃薯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这5种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旨在为马铃薯营养品质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选取新鲜马铃薯块茎的匀浆532份作为定标集、135份作为验证集,使用NIRS DS2500型光谱分析仪对其进行扫描,同时采用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方法测定其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的含量,通过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建立了这5种成分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优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马铃薯中蛋白质、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预测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837、0.961、0.907、0.941和0.969,均超过0.80,可以用于实际预测,其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的预测模型可以用于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马铃薯匀浆 营养品质 改良偏最小二乘法 定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ZF522的分离鉴定及对生姜根腐病防治效果
12
作者 李森 李磊 +6 位作者 刘世程 段广荣 陈朱侃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谢学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2,共8页
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生姜根腐病严重危害着生姜生产,给生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生姜的茎基部类的病害难以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又容易残留,对根茎类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防控产品。本试验从生... 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生姜根腐病严重危害着生姜生产,给生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生姜的茎基部类的病害难以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又容易残留,对根茎类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防控产品。本试验从生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芽胞杆菌,通过对生姜根腐病的离体筛选,筛选出1株离体防效可以达到57.67%的生防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ZF522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条件下,生防菌株ZF522对生姜根腐病的防效达到50.84%。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菌株ZF522含有srf A、fen A、itu A、ituC、bymA、bymC等有抑菌作用的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这些基因与报道过的抗菌脂肽物质均是密切相关的。综上所述,菌株ZF522对生姜根腐病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生姜根腐病 拮抗菌 菌株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番茄的营养品质差异性分析
13
作者 赵一明 徐丹 +5 位作者 林志豪 陈晶 吕军 许晓敏 徐东辉 刘广洋 《中国果菜》 2025年第5期24-31,共8页
研究不同品种番茄的品质差异可为优化种植管理、提升营养价值及指导市场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山东寿光地区采集的32个不同品种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总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成分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 研究不同品种番茄的品质差异可为优化种植管理、提升营养价值及指导市场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山东寿光地区采集的32个不同品种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总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成分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评估法等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的差异性。结论表明,中型口感番茄与可溶性糖成分的关系密切,樱桃番茄与蛋白质、总酸、维生素C含量联系紧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份不同品种番茄形成了三个主要簇,但在某些特定品质成分上也存在着交叉,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品种间存在中间形态或者品质交叉。通过隶属函数评估法对所有品种进行了客观分析评价,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因此,本研究结果揭示了32种番茄品种的品质差异,为番茄的品种选育、产品优化和市场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营养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对切花菊生物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可鑫 赵鑫 +3 位作者 葛红 杨树华 贾瑞冬 寇亚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7-788,共12页
【目的】切花菊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过量和施肥方式不当的问题,通过比较4种施肥处理对切花菊形态指标、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最适切花菊生产的施肥体系,为切花菊减肥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切花菊‘白扇’为试材,设置分... 【目的】切花菊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过量和施肥方式不当的问题,通过比较4种施肥处理对切花菊形态指标、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最适切花菊生产的施肥体系,为切花菊减肥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切花菊‘白扇’为试材,设置分别在智能水肥一体化机设备和施肥罐机器下,追施水溶肥7次(S1、S2)和追施4次(T1、T2)4个处理,每次追肥量相同(75 kg/hm^(2))。在定植后35、62和85天,调查切花菊农艺指标、花部性状、植株氮磷钾含量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结果】与施肥罐机器施肥(S2、T2处理)相比,定植62天时,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机设备施肥(S1、T1处理)提高了切花菊的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和地下干重,T1处理的效果又好于S1处理;定植85天时,T1处理切花菊株高高于S2和T2处理,花径和出花率与S1和S2处理无显著差异。定植35天时,T1处理的植株钾含量高于其他3个处理;定植62天时,T1处理植株茎叶中磷、钾含量高于其他3个处理;定植85天时,T1处理植株根中的磷、钾含量均最高。T1处理也增加了定植62和85天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论】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机设备条件下,将追施肥次数由7次减至4次,施肥量由525 kg/hm^(2)降低到375 kg/hm^(2),改善了切花菊‘白扇’的农艺性状和花部性状,促进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使用施肥罐机器的减肥增效效果不明显。因此,切花菊生产中应推广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机设备,以实现减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水肥一体化设备 施肥罐 追肥次数 化肥减量 鲜花品质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百合食药用功能指标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迎东 王伟东 +6 位作者 张睿琪 冯秀丽 白一光 杨盼盼 周俐宏 李雪艳 胡新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4,共9页
百合(Lilium spp.)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 L.)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的统称,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多糖、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和淀粉、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抑郁、止咳等多种药理功能。受品种少、种... 百合(Lilium spp.)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 L.)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的统称,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多糖、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和淀粉、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抑郁、止咳等多种药理功能。受品种少、种源退化、重茬障碍等因素制约,现有食药用百合产能无法满足消费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品种。选择百合原生种、药用百合杂交后代和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检测百合鳞茎多糖、总皂苷、总酚、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生物活性成分和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淀粉、游离氨基酸、粗蛋白、总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含量,以卷丹和兰州百合为对照,开展百合食药用指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花卷丹多糖含量达到281.58 mg·g^(-1)Dw,多项指标优于或接近卷丹和兰州百合,具有开发成食药用百合新品种的潜力;卷丹杂交后代辽宁晨曦多糖含量244.97 mg·g^(-1)Dw,粗蛋白含量130.94 mg·g^(-1)Dw,适合作为提取百合多糖和加工高蛋白食品的原料;栽培品种穿梭和伯格菲的淀粉、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含量等单项指标较为突出,适合作为提取单类营养物质的原料;凌源产兰州百合与大连产兰州百合5项指标差异极显著,可见产地环境条件能够对百合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食用 药用 检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生防菌ZF515分离鉴定及防效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丽霞 李磊 +6 位作者 丁常宗 杨静静 石延霞 柴阿丽 范腾飞 李宝聚 谢学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0-678,共9页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治作物病害且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从黄瓜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121株芽胞杆菌。采用盆栽试验方... 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一种能够有效防治作物病害且环境友好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防菌株,从黄瓜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121株芽胞杆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筛选获得8株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使用这8株生防菌在不同地区大棚内进行田间试验,确定生防菌株ZF515对黄瓜霜霉病具有稳定防效,防效高达71.47%。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ZF515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采用平板对峙法明确ZF515菌株对8种不同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菌株ZF515对黄瓜霜霉病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黄瓜霜霉病 拮抗菌 菌株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YM1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卫鑫辰 王巧 +5 位作者 石彬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8-1098,共11页
黄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发生严重且难防难控,以筛选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生防微生物为目的,本研究在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对巴西果胶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YM12。... 黄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发生严重且难防难控,以筛选具有高效抑菌作用的生防微生物为目的,本研究在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对巴西果胶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YM1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抗生素合成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菌株YM12具有产生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与藤黄绿脓菌素pyoluteorin的能力;其他生防性状分析表明,YM12具有溶磷能力,还可产生蛋白酶及嗜铁素。经抑菌谱分析,菌株YM12能够抑制5种病原细菌及3种病原真菌的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M12对黄瓜软腐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62.84%,优于对照药剂春雷霉素。综上,菌株YM12是目前首次报道的对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黄瓜软腐病 抑菌活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衣甘蓝SSR指纹图谱构建及不同遗传类群的SRK单元型分布
18
作者 冯一了 陈文迪 +10 位作者 张斌 任文静 韩风庆 陈立 方智远 杨丽梅 庄木 吕红豪 王勇 季家磊 张扬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95-1906,共12页
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由S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控制自交不亲和性,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植物。本研究利用20对SSR引物首次构建了20个羽衣甘蓝自交系的指纹图谱,20对SSR引物共鉴定到65... 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由S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控制自交不亲和性,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植物。本研究利用20对SSR引物首次构建了20个羽衣甘蓝自交系的指纹图谱,20对SSR引物共鉴定到6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含有3.25个变异。等权重算术平均聚类法(UPGMA)将20个自交系聚类为3个遗传类群:OK1、OK2和OK3。其中遗传类群OK1的叶形为紧凑皱叶或披散皱叶,波浪状叶缘,叶色以红紫色为主;遗传类群OK2的叶形为光滑叶,波浪状或裂叶叶缘,叶色为白色外叶;遗传类群OK3的叶形为光滑叶,波浪状或裂叶叶缘,叶色以红紫色为主。利用SRK基因激酶区的特异性引物分析发现,20个羽衣甘蓝自交系中共有9个SRK单元型,分别是8个ClassⅠ型SRK单元型(SRK7、SRK13、SRK14、SRK16、SRK23、SRK36、SRK45和SRK51)和1个ClassⅡ型SRK单元型(SRK15)。遗传类群OK1主要为SRK15单元型(50%),其次为SRK23单元型(20%);遗传类群OK2主要为SRK15、SRK16单元型(均为40%);遗传类群OK3主要为SRK23单元型(40%)。亲和指数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遗传类群内部或遗传类群间自交系杂交的亲和关系,杂交组合配制的过程中应兼顾遗传类群和SRK单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衣甘蓝 SSR指纹图谱 自交不亲和 SRK单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种子红色荧光标记鉴定转基因番茄后代
19
作者 章力 魏凯 +9 位作者 李珊珊 宁宇 路菲菲 王孝宣 国艳梅 刘磊 李鑫 杜永臣 李君明 黄泽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转基因技术有助于番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其中转基因后代的筛选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工作量大的环节。本研究基于番茄油体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和番茄基因表达数据库SGN-TEA搜索结果,克隆了一个种子特异且高水平表达的油体蛋白基因SlOL... 转基因技术有助于番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其中转基因后代的筛选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工作量大的环节。本研究基于番茄油体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和番茄基因表达数据库SGN-TEA搜索结果,克隆了一个种子特异且高水平表达的油体蛋白基因SlOLE1(Solyc06g034040)。利用无缝克隆的方法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TagRFP的编码区序列插入到SlOLE1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前,形成一个嵌合基因SlOLE1-TagRFP。将嵌合基因插入到pBI121双元载体,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SlOLE1-TagRFP,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品种‘Money Maker’,T_(0)代植株的自交种子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明亮红色荧光或无荧光。PCR分子标记进一步验证发现,红色荧光种子萌发的幼苗均存在TagRFP序列,表明在种子阶段检测红色荧光筛选转基因番茄后代的准确率为100%。由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SlOLE1-TagRFP嵌合基因,可以通过种子红色荧光可视化分析,简单快速、低成本地鉴定转基因番茄后代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子 红色荧光蛋白 油体蛋白 转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CsLOX6和CsHPL2基因提高植株耐盐性和耐旱性
20
作者 王聪 李强 +3 位作者 柴琳 王恒 余宏军 蒋卫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65-175,共11页
探究CsLOX6基因和CsHPL2基因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以及对干旱和盐胁迫抗性的影响,以野生型拟南芥(WT)、转基因型拟南芥(OE-CsLOX6、OE-CsHPL2)、突变体型拟南芥(TB-Atlox5)为材料,通过表型观察、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等... 探究CsLOX6基因和CsHPL2基因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以及对干旱和盐胁迫抗性的影响,以野生型拟南芥(WT)、转基因型拟南芥(OE-CsLOX6、OE-CsHPL2)、突变体型拟南芥(TB-Atlox5)为材料,通过表型观察、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等方法评估4种拟南芥的耐旱性、耐盐性。结果表明,OE-CsLOX6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长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植株,地下部鲜重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植株;OE-CsHPL2的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和根长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植株。OE-CsLOX6、OE-CsHPL2和WT的代谢物含量存在较大差异,OE-CsLOX6和WT有6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有6个上调,58个下调;OE-CsHPL2和WT有6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有9个上调,54个下调。过表达CsLOX6基因和CsHPL2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抗性。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OE-CsLOX6、OE-CsHPL2的丙二醛含量要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膜质过氧化程度低,SOD、POD和CAT活性要明显高于野生型,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叶片长势明显优于野生型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异源过表达 CsLOX6基因 CsHPL2基因 耐盐性 耐旱性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