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临沭花生焦斑菌株多菌灵抗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晏立英 雷永 +2 位作者 万丽云 程柯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从山东临沭花生田表现焦斑病症状的花生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对该地及其他地方采集的焦斑病病原菌进行r DNA-ITS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测定多菌灵和其他杀菌剂对焦斑病菌的抑制能力,比较了不同焦斑病菌分离物在PS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结果表... 从山东临沭花生田表现焦斑病症状的花生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对该地及其他地方采集的焦斑病病原菌进行r DNA-ITS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测定多菌灵和其他杀菌剂对焦斑病菌的抑制能力,比较了不同焦斑病菌分离物在PS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焦斑症状的病原菌为落花生小光壳菌(Leptosphaerulina arachidicola)。12株临沭分离物中3株对多菌灵具有抗药性,抗药性比例达25%。在PSA平板上,33.33~1 666.7mg/L的多菌灵对临沭多菌灵抗性分离物的抑菌率为9.4%~14.2%,3 333.3mg/L的多菌灵对抗性菌的抑菌率为45.2%。多菌灵抗性菌对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30%醚菌酯和70%代森联同样具有抗药性,但是对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戊唑醇悬浮剂、25%代森锰锌+8%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丙环唑乳油等敏感。在PSA培养基上培养12d,临沭多菌灵抗性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呈直线,与其他多菌灵敏感菌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焦斑菌 多菌灵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与ITS-RFLP的花生白绢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宋万朵 晏立英 +5 位作者 雷永 淮东欣 康彦平 王志慧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4-730,共7页
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ITS-RFLP技术,对采自我国12个省市的39个花生白绢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筛选出的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69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6条,平均多态... 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ITS-RFLP技术,对采自我国12个省市的39个花生白绢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筛选出的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69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6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8.9%,UPGMA聚类分析将这些菌株分为4个类群。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HpaⅡ和MboⅠ作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PCR扩增产物产生的谱带,利用ITS-RFLP分析遗传多样性,将39个菌株划分为7个组群。ISSR和ITS-RFLP的结果均表明花生白绢病菌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但其遗传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Sclerotium rolfsii ISSR ITS-R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温室接种技术的建立和苗期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15
3
作者 晏立英 宋万朵 +7 位作者 张芳 雷永 万丽云 淮东欣 康彦平 任小平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92,共6页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比贴茎法更易操作;不同量(1~5粒)的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接种花生幼苗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以接种4粒燕麦粒病害发展速度最快;15~35d苗龄的花生幼苗接种带菌燕麦粒后,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建立的接种技术白绢病发病快,发病率达到100%,最大病情指数为89.2。利用该技术在温室内对19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苗期白绢病抗病性鉴定,大部分材料中感或高感,仅中花16表现相对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接种技术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康宁木霉对花生菌核病的生防机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康彦平 晏立英 +4 位作者 雷永 万丽云 淮东欣 王志慧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2-847,共6页
从黑龙江双城大田花生茎秆中采集的核盘菌菌核中分离得到1株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现该木霉菌对花生核盘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木霉菌菌落可覆盖整个核盘菌菌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抑制核盘菌菌核... 从黑龙江双城大田花生茎秆中采集的核盘菌菌核中分离得到1株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现该木霉菌对花生核盘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木霉菌菌落可覆盖整个核盘菌菌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抑制核盘菌菌核的产生或分解已形成的菌核。显微观察发现该木霉菌丝可沿着核盘菌菌丝生长或侵入、缠绕在核盘菌菌丝上,抑制核盘菌菌丝的生长,最终使核盘菌菌丝消解、断裂。拟康宁木霉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核盘菌的生长。因此,拟康宁木霉菌株TM对花生菌核病的主要生防机制是在重寄生过程中产生抗菌类代谢产物协同作用消解花生核盘菌菌丝,抑制菌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盘菌 拟康宁木霉 生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晏立英 宋亚辉 +8 位作者 倪皖莉 蒋相国 雷永 康彦平 万丽云 淮东欣 任小平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48,共5页
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合肥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 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合肥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年份3个试验点花生叶斑病均发生严重;在3个试验点杀菌剂处理小区花生叶斑病的扩展速度均慢于对照小区,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小于该试验点的对照小区。与常规药剂多菌灵相比,喷施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在石家庄试验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1%和1%,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13%、9%和15%、10%;在襄阳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的防效提高10%~34%,比多菌灵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加9%~17%和9%~18%;在合肥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防效提高6%~10%,但荚果和籽仁产量不及多菌灵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斑病 杀菌剂 田间防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苗期干旱处理后转录和代谢通路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万丽云 苏威 +7 位作者 李蓓 雷永 晏立英 康彦平 淮东欣 陈玉宁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解析花生耐旱性的调控基础,本研究通过对10个不同的花生材料苗期进行干旱-复水实验,筛选抗感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探讨了干旱条件下不同花生材料抵御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非洲的花生材料Waliyar Tiga耐旱性最强,其... 为解析花生耐旱性的调控基础,本研究通过对10个不同的花生材料苗期进行干旱-复水实验,筛选抗感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探讨了干旱条件下不同花生材料抵御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非洲的花生材料Waliyar Tiga耐旱性最强,其次是k Q044抗青、中花16和早花生,干旱敏感的材料为狮头企、山花13、ICGV86745以及丰花2号;耐旱及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存在显著差异,耐旱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35.0%,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15.26%。早花生和中花16的根冠比最大。转录组结果表明抗感材料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和植物代谢途径;通过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耐旱材料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素应答途径基因的表达明显弱于敏感材料。生理和转录组的结果表明耐旱材料利用发达的根系系统、能量代谢的提升、次生代谢的加强和生长的抑制四个方面共同应对干旱胁迫。抗旱材料中花16和Waliyar Tiga在干旱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的能力,中花16的根冠比显著大于Waliyar Tiga,但其耐旱性不及Waliyar Tiga,推测可能源于其较大的叶面积导致更多的叶面水分散失,从而使其耐旱能力低于Waliyar Ti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耐旱 转录组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绢病菌在花生品种间致病力分化和广谱抗性品种筛选
7
作者 于东洋 宋万朵 +8 位作者 康彦平 王前前 雷永 王志慧 陈玉宁 淮东欣 王欣 晏立英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8-1265,共8页
为探讨白绢病菌菌株在花生品种间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强、中和弱致病力菌株田间接种不同抗病性花生品种后考察发病严重度。结果表明,白绢病菌株接种后14 d为最佳调查时间;强致病力菌株ZY2、SQ1和弱致病力菌株GP3-1在所测试的10个花生... 为探讨白绢病菌菌株在花生品种间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强、中和弱致病力菌株田间接种不同抗病性花生品种后考察发病严重度。结果表明,白绢病菌株接种后14 d为最佳调查时间;强致病力菌株ZY2、SQ1和弱致病力菌株GP3-1在所测试的10个花生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中等致病力菌株(HA、H1-3和BL1-1)在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弱致病力菌株GP3-1对各品种的致病力较弱;强致病力菌株能导致供试品种抗性的丧失;中等致病力菌株在抗感品种间的致病力存在分化。本实验筛选出1份对中等致病力菌株存在广谱抗性的花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菌 田间接种 致病力分化 广谱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