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室采光设计的理论分析方法——设施农业光环境模拟分析研究之一 被引量:64
1
作者 吴毅明 曹永华 +1 位作者 孙忠富 李佑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3-80,共8页
本文提供一种温室采光设计的理论计算方法,可针对不同纬度、不同建设方位、不同透明覆盖材料、采光屋面具有不同骨架结构和几何形状的各类单栋温室,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模拟分析太阳直接辐射透进温室内的时空分布状况,为温室采光优化设... 本文提供一种温室采光设计的理论计算方法,可针对不同纬度、不同建设方位、不同透明覆盖材料、采光屋面具有不同骨架结构和几何形状的各类单栋温室,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模拟分析太阳直接辐射透进温室内的时空分布状况,为温室采光优化设计提供模拟分析手段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采光 设计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中直射光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设施农业光环境模拟分析研究之三 被引量:45
2
作者 孙忠富 吴毅明 +1 位作者 曹永华 李佑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覆盖材料确定时,温室采光屋面的几何形状直接决定着温室的光环境,即温室内的采光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目前较为普及的日光温室。首先,采用数学函数方法,生成各种不同曲率的采光屋面,由此构造出具有不同几何... 在覆盖材料确定时,温室采光屋面的几何形状直接决定着温室的光环境,即温室内的采光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目前较为普及的日光温室。首先,采用数学函数方法,生成各种不同曲率的采光屋面,由此构造出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日光温室。第二,根据已经建立起的温室采光理论,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对其内部的直射光环境进行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评判对比,可筛选出优化的温室采光结构。因此本项研究可为温室结构优化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光透射率 计算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典型日光温室直射光环境的模拟与分析——设施农业光环境模拟分析研究之四 被引量:38
3
作者 孙忠富 李佑祥 +1 位作者 吴毅明 曹永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5-51,共7页
在对日光温室采光结构优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几种典型日光温室的太阳直射光环境,主要从采光量及光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不同的日光温室,采光量及光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仅以采光总量为... 在对日光温室采光结构优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几种典型日光温室的太阳直射光环境,主要从采光量及光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不同的日光温室,采光量及光分布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仅以采光总量为例,获得最多采光量与最少采光量者相差高达41.4%,但在地面上的采光量,二者仅相差3.7%,因此对优化的日光温室结构来说,不仅要对日光温室的采光总量做出评价,其分布特征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结果可对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对其它地区日光温室结构的优化与改进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结构 环境 日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采光辅助设计软件(GRLT)的研制——设施农业光环境模拟分析研究之二 被引量:32
4
作者 曹永华 孙忠富 +1 位作者 吴毅明 李佑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9-77,共9页
本文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制了适合我国不同温室光环境分析的辅助设计软件GRLT。该软件可用于分析太阳直接辐射在温室内的时空分布,并能确定出最佳采光的温室结构。GRLT软件可在MS—DOS3.30以上操作系统支持下,在386、286和IBM—PC/XT... 本文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制了适合我国不同温室光环境分析的辅助设计软件GRLT。该软件可用于分析太阳直接辐射在温室内的时空分布,并能确定出最佳采光的温室结构。GRLT软件可在MS—DOS3.30以上操作系统支持下,在386、286和IBM—PC/XT及其兼容机上运行,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它是温室采光优化设计的一种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采光设计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节水农业中的高新技术重点研究领域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景社 李久生 +5 位作者 李英能 李安国 刘群昌 邢大韦 高本虎 刘文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3,共5页
近年来 ,在先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始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节水农业 ,并获得了成功。进入 2 1世纪 ,我国农业将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短缺 ,同时又必须担负起保障 1 6亿人口食物安全的重任。该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新技术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 近年来 ,在先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始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节水农业 ,并获得了成功。进入 2 1世纪 ,我国农业将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短缺 ,同时又必须担负起保障 1 6亿人口食物安全的重任。该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新技术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提出了我国在 2 1世纪应重点研究的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预测了产业化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 节水农业 21世纪 产业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6
作者 白莉萍 林而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加剧。阐述了CO_2浓度升高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包括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相互影响以及CO_2浓度与水分利用之间相互影响。研究表明随CO_2浓度的升高,作物生产力如生物量、经济产量以... 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加剧。阐述了CO_2浓度升高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包括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相互影响以及CO_2浓度与水分利用之间相互影响。研究表明随CO_2浓度的升高,作物生产力如生物量、经济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将有所提高,但高温对作物生产力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并指出今后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二氧化碳浓度 作物生产力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易旱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芬 姜雁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80,共5页
根据1991~1993年在河南“商丘节水农业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田间试验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抗旱作物品种、农田秸秆覆盖和化学调控等农业节水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关系及其在节水农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在... 根据1991~1993年在河南“商丘节水农业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田间试验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抗旱作物品种、农田秸秆覆盖和化学调控等农业节水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关系及其在节水农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54~0.56kg/mm;实施农田秸秆覆盖,1m土体内较对照多储水169.5m3,节省灌溉用水2100mm/hm3土壤储水有效利用率提高26.9%;应用抑蒸保墒化学药剂,麦田耕层土壤含水量增高4.7%,叶片含水率增加4.9%,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4%~25.5%。充分显示,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环境水资源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本身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半湿润易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易旱区 农业节水技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农业——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政策考虑 被引量:19
8
作者 林而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地限制农业生产,并引起广泛的饥荒,这种预计的灾害情景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这样的争论,即是否要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虽然可以想... 全球气候变化将严重地限制农业生产,并引起广泛的饥荒,这种预计的灾害情景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这样的争论,即是否要大幅度地削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的排放量。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可能影响现在已经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虽然可以想象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已进行的所有研究还都没有发现全球的食物供应会受到严重的威胁。采取适应对策在一些国家可以产生节省成本的后果,但采取适应对策所需的新增成本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农业减缓对策的顺利实施,也取决于能否减少技术转让与扩散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影响 适应对策 减缓对策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和减缓对策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文能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1994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对中国农业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某些减缓排放对策。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约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1-1.5%。在农业氧化亚氮三大排放源中,土壤源占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的7... 本文对中国农业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某些减缓排放对策。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约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1-1.5%。在农业氧化亚氮三大排放源中,土壤源占我国农业氧化亚氮年排放量的72%左右,生物质燃烧和化肥分解各占11%和17%。到2000年和2030年,总排放量将增至0.1280TgN_2o-N/年和0.1443TgN_2O-N/年。文中对生物燃烧和化肥分解二大源提出了减缓对策,并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 减缓对策 一氧化二氮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农业信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忠富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0年第8期3-3,共1页
关键词 工厂化农业 农业信息技术 设施农业 人工智能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信息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减灾中的应用
11
作者 曹永华 《灾害学》 CSCD 1996年第3期5-9,共5页
农业气象灾害减灾对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可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农业气象灾害子系统和减灾对策子系统。农业气象灾害子系统包括灾害的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减灾对策子系统是指减轻灾害的对策措施,可概括为灾前防... 农业气象灾害减灾对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系统可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农业气象灾害子系统和减灾对策子系统。农业气象灾害子系统包括灾害的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减灾对策子系统是指减轻灾害的对策措施,可概括为灾前防御、灾中抗御、灾后补救等。其系统涉及到灾害的监测、预报、防御、抗御、治理、灾情评估和减灾效益的分析等环节。因此,对这样一个系统工程,除总结和继承传统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方法外,还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作物模拟技术等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业气象 气象灾害 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农业气象工程
12
作者 梅旭荣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93-94,共2页
1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科技工程 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生物、水等资源的日益减少,气候资源(光温等)将成为21世纪农业增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实施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科技工程可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提高30%~40%,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1 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科技工程 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生物、水等资源的日益减少,气候资源(光温等)将成为21世纪农业增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实施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科技工程可使我国粮食生产潜力提高30%~40%,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其中提高复种指数和光能利用率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工程 气候资源利用率 农业气象减灾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增加对C_3、C_4作物生理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春乙 郭建平 +3 位作者 王修兰 徐师华 崔读昌 梁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3-817,共5页
通过对 C3小麦、大豆、大白菜和 C4 玉米在不同 CO2 浓度 ( 350× 10 -5、 50 0× 10 -6、 60 0×10 -6、 70 0× 10 -6)条件下的生长模拟实验和生理特性研究表明 ,CO2 浓度增加 ,促使作物光合速率增长 ,光合时间略有延... 通过对 C3小麦、大豆、大白菜和 C4 玉米在不同 CO2 浓度 ( 350× 10 -5、 50 0× 10 -6、 60 0×10 -6、 70 0× 10 -6)条件下的生长模拟实验和生理特性研究表明 ,CO2 浓度增加 ,促使作物光合速率增长 ,光合时间略有延长 ,光补偿点明显下降 ,蒸腾系数减小 ,叶气温差增大 ,叶温升高。 70 0× 10 -6和50 0× 10 -6比 350× 10 -6小麦光合速率分别增长 30 .7%和 11.7% ,大豆增长 63.4 %和 4 2 .7% ,大白菜增长 68.0 %和 39.0 % ,玉米增长 15.7%和 4 .7% ,C3作物比 C4 反应明显 ;蒸腾系数小麦下降 14.3%和 7.7% ,大白菜下降 2 7.1%和 2 3.1% ,玉米下降 16.8%和 1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二氧化碳浓度 光合速率 蒸腾系数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增加对小麦和玉米品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春乙 郭建平 +3 位作者 崔读昌 王修兰 梁红 徐师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31-936,共6页
通过 3种 CO2 浓度 ( 70 0× 10 -6、 50 0× 10 -6、 350× 10 -6)模拟实验表明 :CO2 浓度增加使小麦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增高 ,淀粉含量下降 ,品质得到提高 ;玉米则相反 ,其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随 CO2 ... 通过 3种 CO2 浓度 ( 70 0× 10 -6、 50 0× 10 -6、 350× 10 -6)模拟实验表明 :CO2 浓度增加使小麦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增高 ,淀粉含量下降 ,品质得到提高 ;玉米则相反 ,其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随 CO2 浓度升高而减少 ,淀粉含量略有增高 ,品质有所下降。 70 0× 10 -6的小麦籽粒粗蛋白、赖氨酸、粗脂肪、粗淀粉比 350× 10 -6分别增长 3.0 %、 3.0 %、 8.5%和 - 2 .3% ,玉米增长- 7.5%、 - 10 .5%、 - 3.7%和 0 .6% ;50 0× 10 -6小麦分别增长 4 .4 %、 9.1%、 11.3%和 - 1.7% ;玉米增长 - 5.0 %、 - 5.3%、 - 4 .0 %和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品质 二氧化碳浓度 蛋白质 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46
15
作者 严昌荣 居辉 +1 位作者 彭世琪 郁小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北方旱地区域农田水分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自然降水和农田蒸散量。在区域尺度上 ,农田潜在蒸散量是半干旱偏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 >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量为 5 17mm,最大亏缺量为 96 8mm,最小亏缺量为 16 2... 北方旱地区域农田水分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自然降水和农田蒸散量。在区域尺度上 ,农田潜在蒸散量是半干旱偏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 >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量为 5 17mm,最大亏缺量为 96 8mm,最小亏缺量为 16 2 mm。半干旱区旱地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最大亏缺和最小亏缺量分别为 2 74、6 88和 - 34mm,半湿润偏旱区上述 3个参数分别为 15 7、4 6 9和 - 180 m m。由于降水的时空变化 ,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储存量也产生了区域分异 ,3种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在农作物不同发育期储存量的变化是半湿润偏旱区 >半干旱区 >半干旱偏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特征 北方旱农地区 农田水分 自然降水 农田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木本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其小生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67
16
作者 严昌荣 韩兴国 陈灵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52-1956,共5页
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与其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饱和水汽压亏缺 (VPD)和温度。辽东栎、山杏、大叶白蜡、北京丁香、荆条和核桃楸等植物在整个生长季水分利用效... 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优势种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与其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有很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大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饱和水汽压亏缺 (VPD)和温度。辽东栎、山杏、大叶白蜡、北京丁香、荆条和核桃楸等植物在整个生长季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幅度在 3 .76~ 4 .95 mmol CO2 · mol- 1H2 O之间 ,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 4 .4 2 8± 0 .3 86mmol CO2·mol- 1H2 O,水分利用效率以山杏最高 ,核桃楸最低。在整个生长季中 ,这些植物在早春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生长旺期。另外 ,同种植物生长在干旱瘠薄生境上的水分利用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生境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聚宝 钟兆站 +1 位作者 薛军红 梅旭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8-33,共6页
根据1992~1994年在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寿阳试验区的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表明:微集水处理的降水入渗深度比对照增加;微集水处理的0~200cm土... 根据1992~1994年在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寿阳试验区的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表明:微集水处理的降水入渗深度比对照增加;微集水处理的0~200cm土层的蓄水量,在玉米苗期、需水关键期和成熟收获期均比对照增加;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调控农田蒸散量的作用;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在旱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保墒 玉米 微集水技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高德明 陈丽娟 +1 位作者 胡芬 梅旭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9-536,共8页
以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宗艾村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田、果园、林业和畜牧业等亚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人工辅助能输入、能量产出、能量结构偏差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能量投... 以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宗艾村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田、果园、林业和畜牧业等亚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人工辅助能输入、能量产出、能量结构偏差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能量投入低,尽管利用效率较高,但能量产出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机能投入和人工辅助能总投入很低,低于1979年全国平均水平,但能量产投比较高。增加人工辅助能投入、提高有机能投入比例和降低无机能投入比例,能够提高能量产出和能量利用效率。(2)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的能量结构偏差很大,初级生产所提供的生物能浪费严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协调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关系、提高整个系统能量产出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业 农业生态系 能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 被引量:195
19
作者 杨修 高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32-1940,共9页
对德兴铜矿 1号尾矿库库面纯尾砂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纯尾砂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障碍是土壤因子 ,即土壤组成、结构、水分、养分和毒性。矿区自然植被的次生演替序列为 :次生裸地→草丛→灌丛→针叶林→常绿与落... 对德兴铜矿 1号尾矿库库面纯尾砂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纯尾砂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障碍是土壤因子 ,即土壤组成、结构、水分、养分和毒性。矿区自然植被的次生演替序列为 :次生裸地→草丛→灌丛→针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6个阶段。纯尾砂立地 1 3种试验先锋草种的优劣势比较结果依次顺序为 :水蜡烛 1 .0 6>假俭草 1 .0 5 >苇状羊茅 1 .0 1 >芒草 1 .0 0 =弯叶画眉草 1 .0 0 >狗牙根 0 .98=百喜草 0 .98=香根草 0 .98>象草 0 .87>荩草 0 .85 >矮象草 0 .76>节节草 0 .73 >苏丹草 0 .5 5。水蜡烛、假俭草、苇状羊茅、芒草、弯叶画眉草、狗牙根、百喜草、香根草、象草、荩草、矮象草、节节草被认为是纯尾砂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先锋草种。纯尾砂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途径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演替、土壤生物改良和客土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铜矿 纯尾砂 植被恢复 先锋草种 演替 矿山废弃地 复垦 植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倍增及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诊断与评估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修兰 徐师华 崔读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
模拟实验研究了CO2 浓度倍增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水稻、玉米、大豆 )和蔬菜 (大白菜、黄瓜 )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变暖对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气候条件的影响 ,进行农业诊断和评估 ,并提出应对CO2
关键词 CO2浓度 气候变暖 农业 生产 影响因素 诊断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