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州市土壤盐渍化概况及改良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怀军 刘忠海 +3 位作者 郝建成 李志杰 马卫萍 曲善功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70-72,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州市土壤盐渍化分布概况及主要改良利用技术,对轻度盐渍土实行土壤隔层、抑制地表返盐碱,引黄灌溉、大水压碱,扩大肥源、林农配置等;对重度盐渍土采取生物治理与设施隔盐技术;对盐碱涝洼地采取了台基鱼塘和发展种植养殖...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州市土壤盐渍化分布概况及主要改良利用技术,对轻度盐渍土实行土壤隔层、抑制地表返盐碱,引黄灌溉、大水压碱,扩大肥源、林农配置等;对重度盐渍土采取生物治理与设施隔盐技术;对盐碱涝洼地采取了台基鱼塘和发展种植养殖业,为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分布概况 改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州市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怀军 李志杰 +2 位作者 曲善功 刘忠海 郝建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64-66,共3页
对德州市1982~1998年的土壤肥力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由6.5g/ks提高到11.1g/ks,全氮由0.58g/kg上升至0.69g/kg,二者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含量仍然偏低。土壤碱解氮1988年比1982年降低6.20mg/kg,1998年比1988年略有... 对德州市1982~1998年的土壤肥力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由6.5g/ks提高到11.1g/ks,全氮由0.58g/kg上升至0.69g/kg,二者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含量仍然偏低。土壤碱解氮1988年比1982年降低6.20mg/kg,1998年比1988年略有回升。速效磷增幅较大,由5.10mg/kg增加到14.93mg/kg,土壤速效钾下降明显,由186.01mg/kg减少到98.70mg/kg。部分地块微量元素的缺乏呈上升趋势。在培肥地力上应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和秸秆还田量,化肥在施用上要实行适氮、稳磷、补钾和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大棚土壤过量施肥现象也比较普遍,要注意根据各种蔬菜的需要量实行测土施肥,达到以合理的投入获得较好的产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力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棉田翻压冬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宁东峰 马卫萍 +3 位作者 孙文彦 李志杰 王来清 曹卫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167,共4页
利用尼龙网袋,研究了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翻压于棉花田间15~20 cm土层,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表明,绿肥翻压43 d内干物重显著降低,前3 d腐解速度最快,后降低趋势变缓。翻压4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腐解率达到81.7%,... 利用尼龙网袋,研究了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翻压于棉花田间15~20 cm土层,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表明,绿肥翻压43 d内干物重显著降低,前3 d腐解速度最快,后降低趋势变缓。翻压4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腐解率达到81.7%,77.5%,62.2%;翻压113 d时腐解率分别达到89.6%,89.5%,76.2%。翻压21d内氮释放较快,3个品种氮矿化率都达到60%以上。磷在整个翻压期内释放较为平缓,翻压113 d时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磷矿化率分别达到89.6%,86.5%,75.6%。钾在翻压前期迅速释放,翻压9 d后,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钾的矿化率分别为94.5%,93.2%,91.9%。翻压前21 d,绿肥碳含量显著降低,以后逐渐缓慢,翻压113 d后油菜、毛叶苕子、冬牧70黑麦碳矿化率为93.4%,91.3%,81.9%。在翻压前15 d,冬牧70黑麦C/N呈上升趋势,其他两品种C/N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牧70黑麦 冬油菜 毛叶苕子 腐解规律 养分释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量和氮素对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京考 卢静 +2 位作者 谷思玉 龚振平 温延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78,共5页
为了研究在田间旱作农业条件下主要生长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品种春玉米、同一"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在土壤有效氮量中等,有效磷、钾含量均较高的黑土上进行了连续3年的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3个... 为了研究在田间旱作农业条件下主要生长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品种春玉米、同一"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在土壤有效氮量中等,有效磷、钾含量均较高的黑土上进行了连续3年的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是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氮肥施用量和土壤氮素水平。玉米生育期降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生育期降雨量越大,玉米产量越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只有在生育期降雨大于280mm的情况下,施用氮肥才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低于此值,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磷、钾肥平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24.3%。玉米产量与播前土壤碱解氮之间呈正比,高水平的土壤碱解氮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降雨量 氮素 旱作农业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水分消耗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宁东峰 李志杰 +3 位作者 孙文彦 马卫萍 黄绍文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2-858,共7页
2008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节水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种至拔节期,以消耗0—40 cm土层水分为主,在此期间42 mm降水条件下,不灌冻水处理在拔节前0—40 cm土层达到... 2008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节水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种至拔节期,以消耗0—40 cm土层水分为主,在此期间42 mm降水条件下,不灌冻水处理在拔节前0—40 cm土层达到重度水分亏缺,灌冻水处理只为轻度水分亏缺。前期重度水分亏缺对后期根系吸收深层水分和旗叶光合速率起到显著影响。轻度水分亏缺条件下,气孔导度下降,蒸腾速率随之降低;而光合速率可得以维持,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随灌水次数增加,总耗水量加大,土壤水和降水的消耗比例显著降低。产量、WUE与耗水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但变化趋势不一致,两曲线在耗水量360 mm处相交,为两者理论上最佳结合点。本试验中,冻水+拔节水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753 kg/hm2,比不灌水处理(W 0)提高了40.2%,WUE值为1.9 kg/m3,与W 0处理差异不显著,为本试验的最优节水高产灌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节水灌溉 耗水特性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绿肥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1
6
作者 马卫萍 苏宝新 +4 位作者 李志杰 曹卫东 孙文彦 王来清 宁东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75-79,共5页
200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陵县基地建立绿肥种质资源圃。2008-2009从国内外搜集引进豆科、禾本科、锦葵科、黎科、唇形科、伞形科等6科53份绿肥品种资源,2009年繁育国家种质资源库豆科绿肥品种209份。通过对绿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 200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陵县基地建立绿肥种质资源圃。2008-2009从国内外搜集引进豆科、禾本科、锦葵科、黎科、唇形科、伞形科等6科53份绿肥品种资源,2009年繁育国家种质资源库豆科绿肥品种209份。通过对绿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评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的,适宜黄淮海地区粮棉套种的绿肥品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种质资源 评价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Ⅱ.有机物料与磷肥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5-83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中、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单株玉米籽粒产量平均比化肥磷处理分别提高19.14%、11.29%和37.83%,且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大于化肥磷处理比对应的不施磷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明显提高了化学磷肥的增产效果。2)无论是施用化学磷肥还是有机无机复混磷肥,玉米植株的含磷量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可能是施用磷肥大幅度增产引起的"稀释效应"所致;但施用磷肥处理的植株吸磷量却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3)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具有优化化肥养分利用和提高化学磷肥利用率的效果。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玉米植株吸磷量比化肥磷(P)处理分别提高12.58%、2.82%和33.42%;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化肥磷素表观利用率分别平均比化肥磷处理提高了16.59、1.21和16.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新型肥料 磷肥利用率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水灌溉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宁东峰 李志杰 +3 位作者 孙文彦 马卫萍 黄绍文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2-1318,共7页
2008-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吸氮量与施氮量均呈抛物线关系,... 2008-2009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吸氮量与施氮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施氮量超过N240 kg/hm^2,产量和吸氮量随施氮量增加略有降低。小麦起身期后,0—100 cm土层都有硝态氮分布,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相同土层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硝态氮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降低,N0和N120处理分别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后表现出氮素亏缺;成熟期,土壤表观盈余以残留为主,表观损失量占小部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而氮素残留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N 180-220 kg/hm^2水平可以达到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残留率的较好结合,是限水灌溉下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水灌溉 冬小麦 产量 氮素利用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芜菁地上部和根部硫代葡萄糖苷组分及含量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文彦 何洪巨 +1 位作者 张宏彦 张福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国际标准方法对两个外观和口味差别较大的芜菁品种红圆和白玉地上部和根部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组分与含量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所含硫苷组分相同,均包括6种脂肪族硫苷,即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甲亚砜丁基硫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国际标准方法对两个外观和口味差别较大的芜菁品种红圆和白玉地上部和根部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组分与含量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所含硫苷组分相同,均包括6种脂肪族硫苷,即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甲亚砜丁基硫苷、2-羟基-4-戊烯基硫苷、5-甲亚砜戊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1种芳香族硫苷,即苯乙基硫苷;3种吲哚族硫苷,即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4-甲氧-3-吲哚甲基硫苷和1-甲氧-3-吲哚甲基硫苷。红圆地上部和根部总硫苷含量分别为12.13和11.25μmol.g-1(DW),而白玉地上部总硫苷含量为49.98μmol.g-1(DW),是根部总硫苷含量〔33.43μmol.g-1(DW)〕的1.5倍;白玉地上部与根部总硫苷含量显著高于红圆,主要是由于脂肪族硫苷,尤其是3-丁烯基硫苷含量差异引起的;红圆地上部和根部脂肪族硫苷占总硫苷的比例低于白玉,吲哚族和芳香族硫苷占总硫苷的比例则高于白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硫代葡萄糖苷 地上部 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措施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水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文彦 宁东峰 +3 位作者 李志杰 尹红娟 林治安 赵秉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3,共6页
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处理来研究灌溉次数和时期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籽粒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浇足底墒基础上拔节期灌一水不仅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减低硝态氮淋失风险,而且可获得较好的物理品质(硬度指数... 通过设置不同灌溉处理来研究灌溉次数和时期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籽粒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浇足底墒基础上拔节期灌一水不仅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减低硝态氮淋失风险,而且可获得较好的物理品质(硬度指数、容重)和蛋白质品质(粗蛋白、湿面筋和沉淀值)及最优的粉质仪质量指数、拉伸仪参数和降落数值。在此基础上增加冻水、开花水、灌浆水等处理的产量增加不显著,各项品质指标没有明显改善,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而且显著增加硝态氮淋失风险;因而黄淮海地区最优的节水灌溉模式是浇足底墒基础上拔节至挑旗期灌溉一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冬小麦 产量 品质 水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钾素的释放与供应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李燕婷 袁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7,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间歇淋洗培养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钾素的释放与供应特征。在等化肥钾量投入条件下,与化学钾肥相比,供试的3种有机无机复混钾肥没有显著影响到钾素在石灰性土壤中的释放规律;土壤速效钾含量有...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间歇淋洗培养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钾素的释放与供应特征。在等化肥钾量投入条件下,与化学钾肥相比,供试的3种有机无机复混钾肥没有显著影响到钾素在石灰性土壤中的释放规律;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糖渣系、糠醛渣系和污泥系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化学钾肥处理增加了13.5%、12.7%和1.6%。与化学钾肥处理相比,糖渣系、糠醛渣系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的钾素(K)固定量分别减少了42和3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钾肥 钾素释放 钾素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盐碱土持续利用主要环境因子演变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昌玉 李志杰 +1 位作者 林治安 许建新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8年第2期34-35,共2页
根据在山东禹城市多年土壤肥、水、盐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演变,认为主要环境因子演变经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以水利工程排水抗涝、改良盐碱土为主,配合土壤培肥和耕作措... 根据在山东禹城市多年土壤肥、水、盐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演变,认为主要环境因子演变经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以水利工程排水抗涝、改良盐碱土为主,配合土壤培肥和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是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第二阶段,1985年以来,主要问题是防御土壤返盐,巩固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土壤耕作是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抑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持续利用盐碱土的关键是加强土壤培肥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耕作措施 盐碱土 生态环境 环境因子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排水对抑制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昌玉 李志杰 林治安 《土壤肥料》 CSCD 1997年第3期29-30,共2页
种植作物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绝大多数是作物根系吸水形成,作物蒸腾耗水,一方面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水容量、抗涝能力提高,在同样的土壤上,种植作物的土壤潜水蒸发量是不种植的2.67~6.84倍,另一方面促进土壤表层淋洗、... 种植作物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绝大多数是作物根系吸水形成,作物蒸腾耗水,一方面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水容量、抗涝能力提高,在同样的土壤上,种植作物的土壤潜水蒸发量是不种植的2.67~6.84倍,另一方面促进土壤表层淋洗、脱盐。不种植作物的土壤,5年后土壤盐分由0.440%增加到0.770%,种植作物的土壤,经过5年的耕作土壤盐分由0.432%降低到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排水 潜水蒸发 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作物是抑制土壤盐渍化的关健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昌玉 许建新 +2 位作者 林治安 李志杰 谢承陶 《垦殖与稻作》 1997年第1期27-28,共2页
种植作物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绝大部分是作物根系吸水形成。在同样的土壤上,种植作物的土壤潜水蒸发量是不种植的2.67-6.84倍,从而可以降低潜水埋深。另一方面种植作物促进土壤表层淋洗、脱盐。不种植作物的土壤,5年后土壤盐分由0.... 种植作物条件下,潜水蒸发的绝大部分是作物根系吸水形成。在同样的土壤上,种植作物的土壤潜水蒸发量是不种植的2.67-6.84倍,从而可以降低潜水埋深。另一方面种植作物促进土壤表层淋洗、脱盐。不种植作物的土壤,5年后土壤盐分由0.440%增加到0.770%,种植作物的土壤,经过5年的耕作土壤盐分由0.432%降低到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排水 潜水蒸发 盐渍化 改良盐渍土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左余宝 逄焕成 +2 位作者 李玉义 田昌玉 唐继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4期180-181,共2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节水、高产、高效马铃薯种植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地膜覆盖起垄种植早春马铃薯,通过增施磷钾肥和后期不破膜培土,即达到了控制棵间蒸发和节水的作用,又增加了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节水、高产、高效的三重效果。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技术 种植模式 土壤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植棉技术
16
作者 李志杰 马卫萍 +5 位作者 唐继伟 李亚兵 左余宝 祁士君 刘爱华 李建华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盐碱地 棉花 栽培技术 整地 品种选择 种植密度 施肥 化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混肥平衡施用方法的研究
17
作者 马卫萍 李志杰 +3 位作者 林治安 王来清 宋爱华 李文秀 《垦殖与稻作》 2002年第B04期49-51,共3页
近几年,我国的多元复混肥的生产发展迅速,其产量年际间成倍增加,与之相配套的施肥技术受到科研单位与肥料生产厂家的共同关注。氮磷钾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发展到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阶段。本文基于研究与应用这一现实状况,提供肥料生... 近几年,我国的多元复混肥的生产发展迅速,其产量年际间成倍增加,与之相配套的施肥技术受到科研单位与肥料生产厂家的共同关注。氮磷钾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发展到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阶段。本文基于研究与应用这一现实状况,提供肥料生产厂家如何利用现有科研成果、施肥技术方面的应用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复混肥 施用方法 平衡施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微量元素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硝酸盐累积及其控制措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红娟 孙文彦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1-4,共4页
对蔬菜硝酸盐的累积特性、影响积累的因素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累积 影响因子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保水剂的抗盐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桂玲 左余宝 +2 位作者 宋荟 曾宪竞 李海洋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0期78-79,共2页
为了探讨不同保水剂在不同的盐分梯度下的抗盐性,利用茶袋法对3种类型保水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类的保水剂吸水倍率比聚丙烯酸盐类高,其在蒸馏水中吸水倍数为327.44倍,而聚丙烯酸类保水剂为300倍左右;同时,对3种类型保水... 为了探讨不同保水剂在不同的盐分梯度下的抗盐性,利用茶袋法对3种类型保水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类的保水剂吸水倍率比聚丙烯酸盐类高,其在蒸馏水中吸水倍数为327.44倍,而聚丙烯酸类保水剂为300倍左右;同时,对3种类型保水剂的抗盐性,即在不同矿化度下的吸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开始时,从0~1 g/L,吸水量下降的幅度大,之后吸水倍数缓慢下降。因此,不同的保水剂其抗盐性是不同的,腐殖酸类保水剂比聚丙烯酸盐类效果好。总体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随着盐度的增加,保水剂的吸水倍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保水性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施肥模式及最佳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光辉 李令伟 +3 位作者 孟晓英 刘星华 曲善功 李志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93-94,共2页
田间小区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春播马铃薯在中低等肥力条件下,实行地膜覆盖施肥模式的最佳配方为配方1,即复混肥含氮15%,五氧化二磷10%,氧化钾20%,每666.7m2用量100 kg,一次性作基肥施用。
关键词 春播马铃薯 施肥模式 最佳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