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6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中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5期6-7,共2页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6月,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我所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所区占地面积6.8万多平方米,试验用房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前身是东北行...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6月,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我所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所区占地面积6.8万多平方米,试验用房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前身是东北行政委员会家畜防治所。1949年改名为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研究所,1957年划归刚组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兽医研究所 哈尔滨市 动物传染病 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中 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文化名城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奖著作
2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5期7-7,共1页
1、《畜禽病毒图谱》(李成等),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中国新闻出版署,1990)。 2、《家畜传染病学》(哈兽研所),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国新闻出版署,1992)。
关键词 兽医研究所 哈尔滨 科技图书 中国新闻 出版署 家畜传染病学 畜禽病 百科全书 二等奖 展览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五十年的研究员名单
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5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兽医研究所 五十年 哈尔滨 研究员 西川 庭训 白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郝景锋 李国江 +4 位作者 付连军 王奔 尹柏双 崔永镇 白志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94,共3页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畜禽内部组织、器官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它是以动物解剖...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畜禽内部组织、器官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它是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动物病理学、动物生物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改革 科学 兽医 动物医学专业 非传染性疾病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鸭2种饲养方式环境指标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张伟 于海波 +2 位作者 张筱磊 李昌文 夏长友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31-35,共5页
该文比较SPF鸭2种饲养方式环境指标的差异,为SPF鸭的保种及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将120只成年SPF鸭分为隔离器组和屏障笼具组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放置在饲养隔离器和屏障设施内的普通笼具中饲养,采集2组饲养环境的... 该文比较SPF鸭2种饲养方式环境指标的差异,为SPF鸭的保种及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将120只成年SPF鸭分为隔离器组和屏障笼具组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放置在饲养隔离器和屏障设施内的普通笼具中饲养,采集2组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尘埃粒子浓度、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指标。结果显示,隔离器组最大温差、风速平均值、PM0.5平均值、PM1.0平均值、PM5.0平均值、氨气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屏障笼具组(P<0.05);2组的硫化氢检测值均为0。通过对最大温差、最大湿度差、风速、尘埃粒子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的比较说明,屏障笼具组内环境质量更好,更适合SPF鸭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鸭 环境质量 环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病毒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彭永刚 李爽 +1 位作者 李娜 张宇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8期49-52,共4页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循环降解途径,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在病毒感染中,自噬作为细胞的重要抗病毒机制,能够将胞质中的病毒粒子或病毒组分降解,并通过协调病毒感染后的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维持细胞稳态。然而,一些病毒已经进...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循环降解途径,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在病毒感染中,自噬作为细胞的重要抗病毒机制,能够将胞质中的病毒粒子或病毒组分降解,并通过协调病毒感染后的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维持细胞稳态。然而,一些病毒已经进化出拮抗或者操控自噬的机制,以逃避宿主的监视与清除,保证自身的复制和持续性感染。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来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为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制、开发相应的病毒防控技术和抗病毒制剂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自噬 免疫逃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宏全 姜成刚 +6 位作者 文莉莉 范宇琴 刘英豪 都兰 王靖飞 赵东明 何希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将100ng/mL脂多糖(LPS)+50ng/mL IFN-γ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成为M1型巨噬细胞(M1组),用50 ng/mL IL-4诱导PAM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PAM作为对照组。24 ... 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将100ng/mL脂多糖(LPS)+50ng/mL IFN-γ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成为M1型巨噬细胞(M1组),用50 ng/mL IL-4诱导PAM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PAM作为对照组。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1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及M2型细胞因子IL-10及其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1(Y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Luminex细胞多因子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6、IL-12、IL-18和M2型细胞因子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NO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M1型巨噬细胞代谢物NO的含量及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0+细胞的占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1组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mRNA的转录和蛋白分泌水平、IL-1α的分泌水平、NO的含量及CD80+细胞的占比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组。M2组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Arg-1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分泌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未检测到IL-18和IL-1RA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将ASFV Pig/HLJ/2018株以MOI 1感染PAM,不同时间后(0、12 h、24 h、36 h及48 h)分别按照上述各方法检测PAM中各细胞因子及极化标志物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分泌水平,分析ASFV感染后巨噬细胞表型的极化方向。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SFV感染后PAM中M1型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IL-6的转录水平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AM中M2型细胞因子IL-10及Arg-1的转录水平先升后降,并分别于感染后48h与12 h达到峰值,后者随后下降;Ym-1与PPAR的转录水平均在感染后24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ASFV感染后PAM中部分细胞因子蛋白的分泌水平与其转录水平的变化趋势类似;NO含量显著和极显著升高,CD80+细胞占比显著升高直至达到峰值;Arg-1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除了感染后48 h),在感染后36 h达到峰值后下降。上述结果表明,ASFV感染后PAM同时向M1型及M2型极化,M1型极化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持续存在,而M2型极化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SFV感染对宿主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宿主如何响应ASFV感染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肺泡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8
作者 张超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4期20-20,共1页
本文主要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这两个方面阐述了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存在的重要价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读书氛围是当代畜牧兽医研究所必须要有的学习氛围,畜牧兽医科研事业的... 本文主要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这两个方面阐述了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存在的重要价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读书氛围是当代畜牧兽医研究所必须要有的学习氛围,畜牧兽医科研事业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高质量的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研究生教育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管理新理念
9
作者 张超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2期22-23,共2页
本文从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所处的历史沿革和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面临的实际困境和当下运转现状,阐明新时代图书馆馆员必须运用新理念来管理图书馆,不断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借助网络平台,让图书馆不断焕发生机... 本文从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所处的历史沿革和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畜牧兽医研究所图书馆面临的实际困境和当下运转现状,阐明新时代图书馆馆员必须运用新理念来管理图书馆,不断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借助网络平台,让图书馆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兽医研究所 图书馆 新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定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ACSL4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
10
作者 权金强 张越 +5 位作者 高彩霞 袁浩楠 夏长友 赵生国 李昌文 于海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为揭示ACSL4基因在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金定鸭为研究对象,克隆金定鸭ACSL4基因cDNA全长,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同时,qRT-PCR检测该基因在金定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金定鸭AC... 【目的】为揭示ACSL4基因在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金定鸭为研究对象,克隆金定鸭ACSL4基因cDNA全长,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同时,qRT-PCR检测该基因在金定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金定鸭ACSL4基因CDS序列全长2136 bp,编码711个氨基酸,存在多个开放阅读框(ORF)。ACSL4蛋白分子量为79178.18 kD,分子式为C3539H5666N932O1031S44;丙氨酸(Ala)含量最高,占比为6.2%,其亲水性为-0.197,脂肪系数为89.97。通过预测发现ACSL4蛋白在205氨基酸序列处存在5个糖基化位点,并且该蛋白包含4种二级结构,在整个蛋白质中占比分别为α螺旋(39.38%)、延伸链(17.30%)和无规卷曲(43.32%)。基于ACSL4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金定鸭与原鸡、鹅等禽类动物的遗传距离近,与大鼠和小鼠的遗传距离最远。qRT-PCR结果显示,ACSL4基因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肝脏、心脏、脾脏、肾脏、胸肌、腹脂、腹肌和卵巢,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低。【结论】通过解析ACSL4基因的功能,为金定鸭的遗传育种及肉品质改良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定鸭 脂肪酸代谢 ACSL4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编辑chNHE1基因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抗性研究
11
作者 王震 陈运通 +5 位作者 魏天悦 陈洪岩 王旭光 高玉龙 夏长友 孟庆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鸡Na^(+)/H^(+)离子交换蛋白-1(chNHE1)是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细胞受体,是ALV-J感染的细胞靶点。为了探索鸡抗禽白血病的育种目标,试验构建了定点编辑chNHE1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并对编辑后细胞抗ALV-J感染能力进行评价... 鸡Na^(+)/H^(+)离子交换蛋白-1(chNHE1)是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细胞受体,是ALV-J感染的细胞靶点。为了探索鸡抗禽白血病的育种目标,试验构建了定点编辑chNHE1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并对编辑后细胞抗ALV-J感染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使用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介导的ssODNs同源重组方案可以在chNHE1中引入突变,其中36%单克隆细胞株存在W38缺失;T37缺失的细胞对ALV-J感染具备极显著的抗性;W38缺失的细胞对ALV-J感染具有完全抗性,同时具有E35A替换、P36缺失、T37缺失的细胞对ALV-J感染也具有完全抗性。研究表明,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编辑鸡DF-1细胞,W38缺失或E35A替换P36、T37缺失都可以使DF-1对ALV-J感染具有抗性,该方案为培育抗ALV-J感染的基因编辑鸡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鸡Na^(+)/H^(+)交换蛋白-1 腺病毒载体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盖塔病毒Ⅲ型变异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12
作者 许浒 冯子萱 +16 位作者 龚帮俊 张思钰 李超 李金昊 郭镇洋 张雪莉 石佳豪 宋紫雨 彭金美 王倩 周国辉 汤艳东 安同庆 蔡雪辉 冷超粮 张洪亮 田志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盖塔病毒(GETV)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泛太平洋国家的蚊媒RNA病毒,其感染宿主众多,对猪致病力强。2024年7月至8月,河南省和湖北省的8个规模化养猪场2个月内集中出现哺乳仔猪发烧、腹泻和死亡等临床症状,仔猪发病率约为10%~20%,死亡率高... 盖塔病毒(GETV)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泛太平洋国家的蚊媒RNA病毒,其感染宿主众多,对猪致病力强。2024年7月至8月,河南省和湖北省的8个规模化养猪场2个月内集中出现哺乳仔猪发烧、腹泻和死亡等临床症状,仔猪发病率约为10%~20%,死亡率高达100%。为探究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在8个猪场分别采集猪肺脏、脾脏、肠道组织,每个猪场合为1个样品,共8份临床样品。采用RT-qPCR和qPCR方法鉴定各疑似病原,结果显示8份样品中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V3和猪伪狂犬病毒(PRV)均为阴性。进一步利用RT-PCR在8份样品中扩增出GETV的Nsp3和E2基因,8份样品均为GETV阳性,确定本次疫情由GETV引起。测序获得8份样品的Nsp3和E2基因序列,选取其中1株(HN1)分8段扩增各基因序列,利用SeqMan拼接获得HN1株全基因组序列。参照GenBank中Group Ⅰ-Group Ⅳ型GETV代表株的E2基因、Nsp3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本研究鉴定的GETV与各型GETV代表株E2序列的相似性;利用MEGA7.0构建上述GETV E2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HN1株)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各型GETV Nsp3氨基酸突变特征。E2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的各株GETV之间E2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均达100%,同时与Group Ⅲ型代表株GETVV1株E2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较高(98.5%~98.6%)。基于E2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的GETV均属于Group Ⅲ型(Ⅲ型),形成了一个独立分支,将其命名为GETV Ⅲ型变异株。Nsp3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GETV Ⅲ型变异株与其他GETV相比在S^(329)、T/I^(381)和G^(503)处存在3个特征性氨基酸突变,可以作为鉴别GETV Ⅲ型变异株的分子特征,且特征性氨基酸突变均位于Nsp3的高变结构域(HVD)内,可能与GETV Ⅲ型变异株毒力增强有关。本研究首次鉴定了GETV Ⅲ型变异株,并首次报道GETV Ⅲ型变异株在我国河南省和湖北省引起疫病的集中暴发,对了解我国GETV流行现状以及对其感染的防控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塔病毒 Ⅲ型变异株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禽呼肠孤病毒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13
作者 刘京路 高立 +6 位作者 王有望 祁小乐 张雪利 包珂岩 高玉龙 王笑梅 朱平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T⁃core颗粒的塔状突起蛋白λC存在明显结构差异,显示其在病毒转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病毒转录态核心颗粒中,作者发现σA蛋白与双链RNA存在较强结合,并确认了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同时,分析了ARV病毒内部转录酶复合体RdRP以及基因组三维结构,获得了处于转录过程中ARV病毒核心颗粒内部基因组的三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冷冻电镜 塔状突起 RDRP 双链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皂苷Bc对伪狂犬病病毒体外复制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高柯欣 李艳华 +5 位作者 张艳禾 汤艳东 安同庆 蔡雪辉 周双海 王淑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552,共8页
为研究大豆皂苷Bc(SS-Bc)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SS-Bc对Vero E6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253.6μg/m L,同时测定了SS-Bc对PRV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61μg/m L。根据上述结果,将不同浓度... 为研究大豆皂苷Bc(SS-Bc)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SS-Bc对Vero E6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253.6μg/m L,同时测定了SS-Bc对PRV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61μg/m L。根据上述结果,将不同浓度的SS-Bc(15μg/mL、30μg/mL、60μg/mL)与PRV-GFP(MOI 0.01)共处理Vero E6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含绿色荧光的细胞数量,结合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强度,并采用Reed-Muech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滴度(TCID_(50));进一步采用不同浓度的SS-Bc(30μg/mL、60μg/mL)分别与不同MOI的PRV-GFP(MOI0.05、MOI 0.1及MOI 0.5)共处理Vero E6细胞,24 h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SS-Bc处理组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值和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60μg/mL时效果最佳;即使在较高MOI PRV感染下,SS-Bc仍极显著抑制该病毒的增殖(P<0.01)。为了确定SS-Bc的最佳给药方式,本实验于PRV-GFP(MOI 0.01)感染后不同时间,以SS-Bc(60μg/mL)处理Vero E6细胞24 h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所有药物处理组的CPE数量、相对荧光强度值和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均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其中PRV感染后1 h和3 h给药时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更佳。进一步体外模拟病毒感染各阶段,将SSBc(60μg/mL)与PRV-GFP(MOI 0.1和1)以不同方式处理后接种Vero E6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病毒吸附、内化及复制阶段gB基因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在释放阶段测定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分析SS-Bc对PRV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SS-Bc在PRV的吸附和复制阶段均显著降低了gB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但SS-Bc在病毒的内化和释放阶段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SS-Bc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PRV的增殖,主要作用于病毒的吸附和复制阶段;且无论在病毒接种前、同时或接种后给药,SS-Bc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其中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给药效果更佳。本研究为SS-Bc作为潜在的抗PRV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SS-Bc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苷Bc 伪狂犬病病毒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MARCH1抗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15
作者 于长清 彭永刚 +5 位作者 张贺 李明翔 徐超 张斌 先元华 汤艳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E3泛素连接酶对细胞内蛋白质命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宿主细胞E3泛素连接酶MARCH1蛋白是RING家族成员,在调控宿主细胞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结果表明,MARCH1在宿主细胞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角色。其抗病毒感染主要... E3泛素连接酶对细胞内蛋白质命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宿主细胞E3泛素连接酶MARCH1蛋白是RING家族成员,在调控宿主细胞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结果表明,MARCH1在宿主细胞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角色。其抗病毒感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方面,MARCH1通过诱导病毒蛋白质发生泛素化并靶向细胞内途径降解;另一方面,MARCH1可将病毒囊膜糖蛋白滞留在细胞内,进而阻断病毒的组装和感染循环。本文将对宿主MARCH1分子的两种抗病毒感染模式进行阐述,为后续抗病毒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CH1 天然免疫 抗病毒 囊膜糖蛋白 弗林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赵志国 田井满 +4 位作者 李明慧 白晓利 宋兴栋 李雁冰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2023年5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的监测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命名为A/chicken/Jiangsu/S1/2023(H5N6)株,简称CK/JS/S1/2023(H5N6)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的分段PCR扩增与测... 2023年5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的监测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命名为A/chicken/Jiangsu/S1/2023(H5N6)株,简称CK/JS/S1/2023(H5N6)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的分段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各基因节段编码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各基因节段的遗传演化分析,采用Simplot软件分析该病毒全基因组的重配事件,采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分析该病毒的抗原性。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LRERRRKR↓GLF,符合HPAIV的分子特征。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HA蛋白受体结合区域出现S^(133)A和T^(156)A增强病毒与人型受体(α2,6)结合能力的突变;NA蛋白颈部出现了aa59~aa69的缺失;PB1蛋白的D622G、M1蛋白的^(I43)M和T^(215)A及NS1蛋白的I106M,这些位点的突变均可以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基因属于2.3.4.4b亚分支,NA基因及5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均属于欧亚分支,NS基因属于等位基因A分支(Allele A)。基因重配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是由野鸟源的H5N8和家鸭源的H5N6、H4N6和H3N2AIV形成的一株多元重配病毒。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2.3.4.4b亚分支H5-Re14疫苗株抗原性相匹配。将该病毒以10~1EID_(50)/50μL~10~6EID_(50)/50μL剂量经鼻腔感染小鼠,通过小鼠的存活率和各脏器病毒滴度分析该病毒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均出现精神沉郁、被毛凌乱、体质量下降等症状,感染该病毒后第4 d开始出现死亡。经计算该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LD_(50))为1.5 log_(10)EID_(50),呈高致病性(MLD_(50)<3 log_(10)EID_(50))。该病毒不经提前适应即可在小鼠的多脏器中有效复制,其在肺脏中的病毒滴度最高,达到7.25 log_(10)EID_(50)/m L。本研究通过对H5N6亚型HPAIV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为2.3.4.4b亚分支H5亚型HPAI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6亚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分子特征 遗传演化 抗原性 哺乳动物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晓阳 王晓钧 刘荻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包括马疱疹病毒1型(EHV-1)、马疱疹病毒3型(EHV-3)、马疱疹病毒4型(EHV-4)、马疱疹病毒6型(EHV-6)、马疱疹病毒8型(EHV-8)和马疱疹病毒9型(EHV-9)。这些病毒均可引起马属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 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包括马疱疹病毒1型(EHV-1)、马疱疹病毒3型(EHV-3)、马疱疹病毒4型(EHV-4)、马疱疹病毒6型(EHV-6)、马疱疹病毒8型(EHV-8)和马疱疹病毒9型(EHV-9)。这些病毒均可引起马属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可造成流产和死亡,给马属动物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EHV-1,EHV-4和EHV-8是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的代表性病毒,也是马属动物传染病临床病例中常见的疱疹病毒,从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预防与控制及生物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整理归纳,同时总结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可为更好开展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 α亚科疱疹病毒 临床症状 预防控制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源白介素受体拮抗因子的表达及其体外抗炎机制的研究
18
作者 李柄霖 李佳欣 +2 位作者 郭兴 林跃智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白介素受体拮抗因子(IL-1Ra)是细胞因子IL-1家族的主要成员,也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为评估马源IL-1Ra在马属动物中的抗炎潜力,本研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GEX-6p-1-IL-1Ra,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不同温度下经IPTG诱... 白介素受体拮抗因子(IL-1Ra)是细胞因子IL-1家族的主要成员,也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为评估马源IL-1Ra在马属动物中的抗炎潜力,本研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GEX-6p-1-IL-1Ra,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不同温度下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GST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后通过SDS-PAGE检测重组IL-1Ra蛋白(rIL-1Ra)的表达及纯化效果。结果显示,在16℃、25℃、37℃诱导后,均在43 ku处出现目的条带,且纯化后的目的条带单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rIL-1Ra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单荧光素酶试验检测不同浓度rIL-1Ra在各时间点对IL-1β激活的NF-κB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活性的影响(由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荧光值的比值确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rIL-1Ra对NF-κB信号通路中P65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rIL-1Ra对LPS诱导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IL-1Ra作用的马巨噬细胞凋亡比例均约2%,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证明不同浓度r IL-1Ra对马巨噬细胞的凋亡无影响。单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作用4 h后,与IL-1β+PBS组相比,IL-1β+rIL-1Ra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荧光值的比值均极显著降低(P<0.0001),且当rIL-1Ra浓度≥1.4 ng/m L时,与IL-1β+PBS组相比,IL-1β+rIL-1Ra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荧光值的比值均显著和极显著降低(P<0.05、P<0.001、P<0.0001)。IFA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加入IL-1β后细胞核内的红色荧光强度提高并聚集,且随着IL-1β剂量的增加荧光逐渐增强。但IL-1β+rIL-1Ra组细胞核中的荧光减弱并逐渐消失。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LPS刺激后细胞中IL-6、IL-1β、TNF-α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P<0.001、P<0.0001)。但在LPS作用后4 h~8 h加入不同浓度(250 ng/m L~2000 ng/m L)rIL-1Ra的细胞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显著和极显著降低(P<0.05、P<0.001、P<0.0001)。上述结果表明,马源rIL-1Ra对马巨噬细胞的凋亡无影响,能够有效拮抗IL-1β的活性,抑制IL-1β诱导P65蛋白的核易位,并抑制LPS诱导的马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本研究为马属动物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参考依据,同时为后续优化rIL-1Ra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源IL-1Ra 马属动物 抗炎作用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式病毒宿主限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梁海冰 周冰倩 +1 位作者 杜承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4,共8页
套式病毒,即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1]。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2022年最新发布的病毒分类,套式病毒目包括8亚目,14科,27亚科,48属,79亚... 套式病毒,即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1]。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2022年最新发布的病毒分类,套式病毒目包括8亚目,14科,27亚科,48属,79亚属,多达130种病毒[2],套式病毒成员众多,其中被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成员为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和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套式病毒 动脉炎病毒科 宿主限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类白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20
作者 王可欣 Weldu Tesfagaber +7 位作者 王婉 尹丽 孔惠 张振江 李芳 高彩霞 步志高 赵东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猪I类白细胞抗原(SLA I)是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相关蛋白,是启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的核心分子。在机体内,SLA I负责将内源性抗原肽递呈至细胞膜表面,由CD8+T细胞识别,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为了制备SLA I的单克隆抗体... 猪I类白细胞抗原(SLA I)是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相关蛋白,是启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的核心分子。在机体内,SLA I负责将内源性抗原肽递呈至细胞膜表面,由CD8+T细胞识别,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为了制备SLA I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SLA I-1*04:01等位基因胞外区序列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序列连接,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MBP-SLA I。经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MBP-SLA I免疫BALB/c小鼠3次,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对血清抗体效价在1:10 000以上的小鼠进一步冲击免疫后,分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ELISA方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3次克隆纯化,最终筛选得到稳定分泌SLA 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Ab-1A11。经ELISA检测纯化后的MAb-1A11效价可达1:3 200,经小鼠MAb抗体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其重链为IgG2b,轻链为κ。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该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MAb-1A11能够识别猪肺泡巨噬细胞(PAM)表达的内源性SLA I,在42 ku处出特异性条带,而对HEK293T细胞中表达的同源物人白细胞抗原无交叉识别作用。利用MAb-1A11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HLJ/18-6GD株感染的PAM中SLA 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ASFV感染时间的延长,SLA I表达水平出现轻微下降。本研究制备了SLA I的MAb,并初步将其应用于ASFV感染机制的研究中,为深入了解SLA I所受调控的机制提供了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抗原I 单克隆抗体 WESTERNBLOT 非洲猪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