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继承 尹昌斌 周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64-1567,共4页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证了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选择的必要性,并...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的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证了河南省产业链延伸型循环农业选择的必要性,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剖析,结合鹤壁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提出了明确政府和市场责任边界、开发推广有效技术和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循环农业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循环农业 产业链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美云 任天志 +4 位作者 赵明 李少昆 王晓波 李立娟 陈长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6-1323,共8页
随着畜牧业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节粮型"草食牲畜的高效舍饲畜牧业已向农区转移。为建立与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饲料生产技术体系,2004—2005年在热量资源限制的两熟北缘区北京地区进行了双季青贮玉米周年... 随着畜牧业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节粮型"草食牲畜的高效舍饲畜牧业已向农区转移。为建立与农区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饲料生产技术体系,2004—2005年在热量资源限制的两熟北缘区北京地区进行了双季青贮玉米周年高产技术探索,对双季青贮玉米与冬小麦-夏玉米和单季春玉米不同模式的物质积累量和生育过程的光、温、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进行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双季青贮地膜玉米-玉米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冬小麦-夏玉米,其全年干物质生产率提高10.3%,能量提高12%,总辐射利用效率提高12.5%,热量资源生产效率提高22.5%,水分生产效率增加36.3%。与单季春玉米模式相比,在干物质生产率、能量、总辐射利用效率、光能生产效率上更具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通过利用全年两季C4玉米的高光效,早春覆膜栽培以及两季品种有效配置,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两熟区的自然资源,而且为该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型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青贮玉米 物质与能量生产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07年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温晓亮 米健 朱立志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9-18,共10页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 对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中1990—2007年的中国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和分层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下降趋势;人口学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健康、婚姻、教育和工作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相对收入和社会失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提高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增加绝对收入的同时,缩小社会的相对收入和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相对收入 绝对收入 社会失范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静 周静平 +4 位作者 李存军 王迎春 淮贺举 胡海棠 史磊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在分析全国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农业生态敏感性、 农业生态恢复力和农业生态干扰性为准则, 构建9个-级指标和1 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相关统计年鉴、 气象、 遥感等数据, 利用主成分分... 在分析全国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农业生态敏感性、 农业生态恢复力和农业生态干扰性为准则, 构建9个-级指标和1 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相关统计年鉴、 气象、 遥感等数据,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赋权评价农业生态系统脆弱区的空间分布和各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生态脆弱性程度.结果表明,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农业生态系统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占 5 1 . 9 7 %, 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占 4 8 . 0 3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优化发展区中农业生态系统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占9 3 . 9 2 %, 适度发展区中轻度和中度脆弱区占7 9 . 9 3 %, 保护发展区中重度和极度脆弱区占 8 5 . 2 7 %, 总体来说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排序为保护发展区 〉适度发展区 〉优化发展区, 二级分区排序为青藏区 〉西北及长城沿线区 〉黄淮海区 〉西南区 〉长江中下游区 〉华南区 〉东北区.研究结果对于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选择不同的发展策略,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脆弱性 指标体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侯智惠 赵澍 +3 位作者 梅连杰 高晓霞 薛玉梅 敦惠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因子、成果转化因子、经济基础因子、人力投入因子是影响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加强...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因子、成果转化因子、经济基础因子、人力投入因子是影响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参与科技创新与推广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内蒙古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业科技 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农业应用科技行动倡议
6
作者 孙坦 周国民 +3 位作者 赵瑞雪 孙志国 崔运鹏 钱建平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0年第2期3-3,共1页
2016年12月15日,区块链被写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论述,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 2016年12月15日,区块链被写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论述,要求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明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它具备去(弱)中心化、集体维护、开放透明、不可篡改、可匿名等特性。区块链充分利用了经济学、密码学、计算机、互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将他们精妙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产生信任的机器,区块链带来的将是一场信用革命。目前区块链已经从金融领域扩展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资产交易 物联网 信息化规划 技术自主创新 智能制造 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汤秋香 翟丽梅 +4 位作者 雷宝坤 刘宏斌 任天志 郑洁 刘培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3-2170,共8页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kgN.hm-2和1472.7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田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模式 农田养分平衡 土壤养分残留 洱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农田氮、磷流失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汤秋香 任天志 +5 位作者 雷宝坤 翟丽梅 胡万里 张继宗 林涛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8-615,共8页
为明确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客观评价环境污染风险。试验在洱海北部地区沿弥苴河和罗时江流域的7个乡镇进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调查不同轮作模式、轮作周期内田面水和沟... 为明确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客观评价环境污染风险。试验在洱海北部地区沿弥苴河和罗时江流域的7个乡镇进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调查不同轮作模式、轮作周期内田面水和沟渠水的氮、磷含量变化情况,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磷污染的负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田面水中,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素的流失差异显著且以水溶态为主,可溶性氮浓度以大蒜-水稻模式最高,油菜-水稻模式最低,其它轮作模式居中分布;降雨径流氮流失量以大蒜-水稻模式最高。磷素流失总量偏低,且以泥沙结合态为主,轮作模式间无显著差异。田面水质劣于沟渠水,田面水对沟渠水存在不同程度增荷作用;农田水对沟渠水总氮和总磷的增荷率分别为73%和82%,其中追肥是导致农田水对沟渠水增荷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大蒜-水稻是洱海流域农田氮、磷流失风险最高的种植模式;蚕豆-水稻比大蒜-水稻模式减少氮素流失风险38%。因此,应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安排种植结构,为洱海流域种植结构调整、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田 轮作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用量对紫云英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苏伟 鲁剑巍 +2 位作者 刘威 曹卫东 鲁明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60...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施用效应及养分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13个施肥处理紫云英鲜草平均增产21.1t·hm-2,平均产量为不施肥处理的2.35倍;分别固定磷(P2O560kg·hm-2)、钾(K2O60kg·hm-2)肥,氮(N75kg·hm-2)、钾(K2O60kg·hm-2)肥和氮(N75kg·hm-2)、磷(P2O560kg·hm-2)肥用量,在施N0~112.5kg·hm-2、P2O50~90kg·hm-2和K2O0~90kg·hm-2范围内,紫云英产量随相应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N、P、K各养分施用的最高增产率分别为65.0%、27.8%和44.5%;从养分效率看,中量水平的氮(N75.0kg·hm-2)、磷(P2O560kg·hm-2)和低量水平的钾(K2O30kg·hm-2)增产效果最好;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中量水平的养分用量(N75.0kg·hm-2、P2O560kg·hm-2和K2O60kg·hm-2)有利于各养分效果的发挥。结果说明,施肥对紫云英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肥用量和配比是影响紫云英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3414”肥效试验设计 施肥效应 肥料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明田 曲辉辉 +2 位作者 杨晓光 张晓煜 李茂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2-92,共11页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分别为0.48,0.56,0.63,0.64,0.70,0.72,0.74,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最低值仅为0.35,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且多数低于0.4;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成都平原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水稻和油菜-玉米-红薯;遂宁等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巴中等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防旱避灾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满足度 保证指数 防旱避灾 种植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的功效及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录久 刘荣乐 +3 位作者 陈防 王家嘉 李东平 王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656-14657,14696,共3页
综述世界生姜生产和出口概况,总结生姜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姜的提取物和保健作用研究现状,提出生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生姜 功效和利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8
12
作者 黄凤玲 张琳 +1 位作者 李先德 蔡典雄 《农业展望》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多年以来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单产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还有提高的潜力。当前,国家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与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在面积、单产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优...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多年以来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单产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还有提高的潜力。当前,国家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与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在面积、单产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优势明显,这均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等为基础,分析了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产业 生产 加工 消费 贸易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和财 李全新 张振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4期158-162,共5页
葡萄酒产业链是由葡萄种植者、葡萄酒生产者、消费者、资源回收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以产区生态为条件,以葡萄种植为基础,以葡萄酒生产及其副产物资源利用为保证,使产业链条中一个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为另一个产品的... 葡萄酒产业链是由葡萄种植者、葡萄酒生产者、消费者、资源回收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以产区生态为条件,以葡萄种植为基础,以葡萄酒生产及其副产物资源利用为保证,使产业链条中一个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废物为另一个产品的生产原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体现了生态的统一性和资源的耦合性,形成了高效生态产业链。本文阐述了葡萄酒产业所具有生态产业链的特征,系统分析了葡萄酒产业链条中资源投入、新资源产出及其循环利用情况,重点对葡萄酒皮渣酿制白兰地、榨取葡萄籽油、提取葡萄红色素、多酚类产品、酿醋、配置饲料和基肥等产业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以期转变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生态产业链 特征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集中清洁资源化处理散养奶牛粪便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云南大理奶牛养殖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亚茹 王娜娜 +2 位作者 耿飙 罗良国 刘红斌 《农业展望》 2017年第2期61-66,72,共7页
合理确定环保实践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和难点。以云南大理奶牛养殖为例,基于"谁污染,谁付费;谁保护,谁受偿"原则,运用机会成本法和条件价值法估算出大理散养户适度集中清洁资源化处理奶牛粪便的生态补偿... 合理确定环保实践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和难点。以云南大理奶牛养殖为例,基于"谁污染,谁付费;谁保护,谁受偿"原则,运用机会成本法和条件价值法估算出大理散养户适度集中清洁资源化处理奶牛粪便的生态补偿标准。机会成本法以政府为补偿主体,奶农为受偿客体;条件价值法奶农是补偿主体,政府或企业为受偿客体。结果表明,政府为鼓励奶农使用"清洁生产技术"的补贴标准是每年635.1元/户;受访奶农每户愿意或期望为村镇牛粪收集池的建设分担支付的成本费用介于224.0~413.2元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标准 条件价值法 机会成本法 奶牛散养 奶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法制度研究的典范——评李明德著《美国知识产权法》(第二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菊丹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96,共7页
李明德教授所著《美国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是一本关于美国知识产权法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将美国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及其实践发展有序地展示在读者面前,通过构建"权利客体—权利内容—权利救济"的... 李明德教授所著《美国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是一本关于美国知识产权法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将美国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及其实践发展有序地展示在读者面前,通过构建"权利客体—权利内容—权利救济"的分析逻辑,将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具体知识产权制度,从冗长的法律条文和纷繁复杂的判例中清晰出来,为读者全面系统地勾勒了美国知识产权法的图景。坚持回到问题的起点,坚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法律的发展,坚持用丰富的案例展现法律的生命与活力,是这部《美国知识产权法》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知识产权法 制度研究 判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冬种绿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9
16
作者 杨曾平 高菊生 +4 位作者 郑圣先 聂军 徐明岗 谢坚 廖育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3,共8页
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区长期冬种绿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下土壤健康的微生物指标功能。研究分析了26年冬种不同绿... 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区长期冬种绿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下土壤健康的微生物指标功能。研究分析了26年冬种不同绿肥的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及其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处理相比,长期冬种绿肥翻压处理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呼吸、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都有所提高,代谢熵(qCO2)降低,以长期冬种紫云英翻压处理效果最明显。微生物种群数量、SMBC、脲酶、脱氢酶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速效氮(AN)、缓效钾(SLK)和速效钾(AK)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TOC,TN,AN,SLK,AK,微生物种群数量,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长期冬种绿肥翻压能明显地改善红壤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与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绿肥 水稻土 微生物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反硝化损失与N2O排放特征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秀斌 梁国庆 +3 位作者 周卫 孙静文 裴雪霞 夏文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4,共7页
在田间条件下,应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优化施肥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反硝化和N_2O的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反硝化速率和N_2O排放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均与土壤水分和无机氮浓度... 在田间条件下,应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优化施肥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反硝化和N_2O的排放特征。研究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反硝化速率和N_2O排放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均与土壤水分和无机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小麦季和玉米季的反硝化损失量及N_2O排放量均表现出随施肥量的降低而降低,夏玉米季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_2O排放量均高于小麦季。小麦季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_2O排放量习惯施肥处理是氮肥减量后移处理的1.62和1.67倍,玉米季分别为2.01和2.00倍。氮肥减量后移可能是通过改变土壤无机氮浓度而降低反硝化损失量和N_2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优化施用 反硝化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冬种绿肥对双季稻种植下红壤性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77
18
作者 杨曾平 徐明岗 +4 位作者 聂军 郑圣先 高菊生 谢坚 廖育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7,102,共7页
利用非线性评价模型对28a双季稻种植下连续冬种绿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量化,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分析了28a冬种不同绿肥的红壤性水稻土质量的变化情况,选择土壤容重(BD)、最大持水量(MW... 利用非线性评价模型对28a双季稻种植下连续冬种绿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量化,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分析了28a冬种不同绿肥的红壤性水稻土质量的变化情况,选择土壤容重(BD)、最大持水量(MWHC)、孔隙度(POR)、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MNWD)、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效养分、土壤有机质(SO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酶和作物生产力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并根据不同指标所具有的功能归纳为:抗物理退化,养分供应和贮藏,抗生物化学退化和保持作物生产力的能力,以这4项功能为基础划分土壤质量指数(SQI)。冬种绿肥处理条件下土壤抗物理退化、土壤养分供应和贮藏、抗生物化学退化和保持作物生产力的功能都明显强于冬闲处理。稻-稻-黑麦草(R-R-RG)处理土壤抗物理退化功能最强;稻-稻-紫云英(R-R-MV)处理土壤养分供应和贮藏功能最强;抗生物化学退化功能,R-R-MV处理和稻-稻-油菜(R-R-RP)处理最强;R-R-RP处理保持作物生产力功能最强。4个处理的SQI等级范围为0.552(稻-稻-冬闲(R-R-WF)处理)到0.632(R-R-MV处理),R-R-MV处理的SQI值和土壤功能等级最高,3个冬种绿肥处理都明显高于冬闲处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能明显地改善红壤性水稻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指数 长期试验 绿肥 红壤性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土壤氨挥发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秀斌 周卫 +3 位作者 梁国庆 裴雪霞 夏文建 孙静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4-351,共8页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4 d内,冬小麦和夏玉米两个生长季氨挥发损失总量及其损失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玉米季氨挥...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肥料氮素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4 d内,冬小麦和夏玉米两个生长季氨挥发损失总量及其损失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玉米季氨挥发损失高于小麦季。习惯施肥小麦季和玉米季氨挥发总量是氮肥减量后移的2.28和2.03倍,而氮肥减量后移处理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降低氨挥发损失的理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优化施肥 土壤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理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志华 徐爱国 +2 位作者 陈怀锅 修文彦 张认连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1,共4页
从绿色食品基本理念、科学内涵和工作特点来看,绿色食品目前已经具备了全程质量控制的基础。随着社会公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升级,有必要对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该体系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从农产品全... 从绿色食品基本理念、科学内涵和工作特点来看,绿色食品目前已经具备了全程质量控制的基础。随着社会公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升级,有必要对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该体系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从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定义出发,总结提炼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内涵,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将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划分为以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等为内容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和以制度设计、法律依据、产业基础和管理体系为内容的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以江苏省水产类绿色食品企业的全程质量控制的生产实践,分析了现有的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理论探索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