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邹晓霞 李玉娥 +2 位作者 高清竹 万运帆 石生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8-1358,共11页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的减排管理措施,主要从农业活动、农村生活和生物质能源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各措施的减排效果和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农业活动的水肥管理是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地域和管理流程上的差异,对措施的减排效果尚存在争议;农村生活中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采取恰当的减排措施不但可以减少GHG排放,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环境卫生条件;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很大发展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缓解能源危机,减少GHG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在农业领域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有助于国家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GHG排放,减轻环境压力,转换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农村生活 增加碳汇 生物质能源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寿光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铬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树辉 李莲芳 +2 位作者 曾希柏 白玲玉 王道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39-1545,共7页
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趋势,按照基本等距离采样的原则,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设施菜地中铬含量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 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趋势,按照基本等距离采样的原则,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设施菜地中铬含量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业土壤中铬含量均值为51.17mg·kg-1,与山东省土壤铬背景值66.0mg·kg-1比较,发现其中9.7%的样本含量超过背景值,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GB15618—1995);将4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发现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最高,达53.04mg·kg-1;其后依次为普通农田、露天菜地和对照。同时,研究区域内土壤铬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外周高中间低的趋势。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局部区域设施土壤铬的年累积速率达2.18mg·kg-1·a-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含铬量较高有机肥的大量施用等有关。总体来说,研究区域内农田铬含量处于土壤标准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设施菜地中铬累积的现象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利用方式 土壤 累积 设施菜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现状、问题和建议 被引量:36
3
作者 彭斯震 何霄嘉 +3 位作者 张九天 马欣 孙傅 刘少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共7页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适应政策的现状,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包含117项国家和部门层面适应相关的政策、31个省级适应行动方案和21个省级适应规划。其中,虽然专门适应政策较少,但与气候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政策中,越来越多的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适应政策主流化趋势明显;地方适应政策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现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政策原则、目标和优先领域等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其次,剖析了我国现有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国家和部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不够完善,具体的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适应政策决策因素考虑得仍不够完整;适应政策监督不足,适应成效评估较弱。二是随着政策中心下移,地方政府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以及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能力存在明显局限。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科学基础仍相当薄弱。最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提出了从提高适应战略地位到加强适应决策机制,从夯实适应研究基础到完善适应相关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政策 现状、问题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血吸虫病传播的范围与强度预估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坤 潘婕 +3 位作者 杨国静 李石柱 许吟隆 周晓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4期248-253,共6页
旨在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的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1991—2005年),2050年和2070年时段A2、B... 旨在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的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1991—2005年),2050年和2070年时段A2、B2情景下血吸虫病分布范围的北界线出现北移,在中国东部尤其是江苏和安徽省境内北移明显。2050年时段,A2、B2情景下的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分布相似。长江、洞庭湖及鄱阳湖周围的血吸虫传播指数明显上升,以洞庭湖周围与湖北省内的长江沿线区域上升更加明显。2070年时段,A2情景下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的北移趋势明显大于B2情景,进入到山东省境内。血吸虫传播指数进一步增加,A2情景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2情景。总之,在未考虑将来的适应措施与其他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前提下,A2、B2情景下的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分布和传播指数都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A2情景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程度大于B2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传播范围 传播强度 血吸虫病 预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寿光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铅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莲芳 曾希柏 +1 位作者 白玲玉 李树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60-1965,共6页
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地统计学和ICP-MS等方法,研究了基于GIS分析的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土壤中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农业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田中铅的平均含量为(17.97±1.22)mg.kg-1,与1990年山东省土壤... 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地统计学和ICP-MS等方法,研究了基于GIS分析的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土壤中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农业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田中铅的平均含量为(17.97±1.22)mg.kg-1,与1990年山东省土壤背景值比较,有8.59%的样本出现了累积趋势,而以国家土壤质量Ⅱ级标准(GB 15618—1995)为基础进行分析则尚未发现超标样本;研究区域内4种主要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下土壤的铅含量最高,达(19.83±5.34)mg.kg-1,其后依次为露天菜地、设施菜地和对照土壤;研究区域内土壤铅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以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较高,且有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设施种植条件下,土壤铅含量有随设施年限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年累积速率为0.40 mg.kg-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含铅量较高的有机肥大量施用有关。总体来说,目前研究区域土壤中铅含量尚处于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仍需要注意其累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壤 设施菜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铜和锌的累积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莲芳 曾希柏 白玲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372-4380,共9页
通过对山东寿光表层农业土壤(0~20cm)铜和锌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铜和锌含量的差异,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累积特征。从研究区域采集来自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小麦/玉米/棉花地和自然土壤等4类当地主要农业利用方... 通过对山东寿光表层农业土壤(0~20cm)铜和锌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铜和锌含量的差异,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累积特征。从研究区域采集来自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小麦/玉米/棉花地和自然土壤等4类当地主要农业利用方式的土壤(n=127),样点覆盖寿光整个农业生产区域。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业土壤的铜含量均值为26.43mg·kg^-1,极差69.11 mg·kg^-1,锌含量均值为80.50mg·kg^-1,极差210.8 mg·kg^-1。不同农业利用方式的土壤铜锌含量从高至低的顺序均为: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小麦/玉米/棉花地〉自然土壤,不同农业土壤铜锌含量均出现了明显累积趋势,其中,以设施菜地的累积问题最为突出,其铜锌含量分别为33.91、124.2mg·kg^-1,显著高于其它农业利用土壤类型,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从研究区域铜锌含量的空间分布看,当地农业土壤铜锌含量均表现为北部、南部区域较低、中部地带较高的趋势;在集约化种植模式下,设施菜地铜锌含量随着设施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其累积速率分别为1.49mg.kg-.1a-1和2.59mg.kg-.1a-1,这可能与铜锌含量相对较高的有机肥大量施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铜含量 锌含量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尺度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047-4056,共10页
区域农业系统协调是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以数理统计学上的方差、平均数和变异系数原理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的理论体系,其突出优点是既考虑指标间集中性,同时又考虑了离散性,评... 区域农业系统协调是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以数理统计学上的方差、平均数和变异系数原理为基础,构建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的理论体系,其突出优点是既考虑指标间集中性,同时又考虑了离散性,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区域农业系统协调理论包括协调度概念、功效函数、功效系数、协调函数、协调度、协调度变化区间和协调等级等,核心是协调度与协调等级。区域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改进专家调查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共筛选出29个评价指标。选取1990~2003年资料,对国家尺度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呈现上升发展趋势,1997年从失调转向协调,2000年从弱度协调转向低度协调,总体呈现好转状态。经济子系统的协调等级从1990年的极度失调1级逐渐上升到2003年的高度协调9级。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在1990~2000年,从1级上升至8级协调等级,2001年下降6级,2002和2003两年上升至7级。生态子系统的协调等级由1990年的为中度失调3级,上升到2003年低度协调7级。1990~1992年,系统失调是由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均处于失调状态;1993~1996年,系统失调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处于失调状态,生态子系统是弱度协调;1997~2003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系统转入协调状态,其中经济子系统贡献最大,成为决定系统协调度高低的主要原因,此时生态和社会子系统对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发展农村经济,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推动国家尺度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尺度 区域农业系统 协调度 功效系数 协调等级 改良专家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灾害脆弱性与农村贫困灰色关联分析——以宁夏地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姜江 马建勇 许吟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308-5309,5437,共3页
考虑农业灾害脆弱性的地域差异,以我国宁夏地区为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农业灾害脆弱性影响因子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联度,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宁夏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因子,并给出了开展宁夏地区农业灾害脆弱性与扶贫工作的几... 考虑农业灾害脆弱性的地域差异,以我国宁夏地区为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农业灾害脆弱性影响因子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联度,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宁夏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因子,并给出了开展宁夏地区农业灾害脆弱性与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脆弱性 贫困 灰色关联分析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世琦 张庆忠 +1 位作者 张爱平 杨正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025-1030,共6页
本文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内涵与层次结构,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角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农牧结合自净体系、沼气生态农业自净体系、立体农业自净体系、现代农业高效清洁生产自净体系以及环境保护... 本文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内涵与层次结构,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角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农牧结合自净体系、沼气生态农业自净体系、立体农业自净体系、现代农业高效清洁生产自净体系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自净体系等5种典型农业生态自净体系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农业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在农业污染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自净能力 土壤 畜牧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许吟隆 张颖娴 +2 位作者 林万涛 徐宾 肖子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7-675,共9页
利用ECMWF 1979-1993年的再分析数据(ERA15)作为边界条件,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模拟“三江源”地区的月均降水与台站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表明,PRECIS模拟的降水值偏... 利用ECMWF 1979-1993年的再分析数据(ERA15)作为边界条件,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模拟“三江源”地区的月均降水与台站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表明,PRECIS模拟的降水值偏大,但总体上能够模拟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模拟结果与同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模拟出“三江源”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特征和空间差异,但模拟值总体偏大。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SRESA2、B2情景下2071~2100年(2080s时段)“三江源”地区增温明显,两种情景下年均升温分别可达4℃和2.8℃,降水略有增加;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分别可达4.4℃和3.2℃,降水增加的比例也最大;夏季“三江源”地区的升温达到4.2℃和3℃以上,但有些地区的降水呈减少趋势。夏季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的升高会加剧“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干的趋势,导致源区水源补给不足。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江河源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避免源区气候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模式对宁夏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侃 许吟隆 +1 位作者 陈晓光 陈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9-637,共9页
利用多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只考虑温室气体效应的IS92a GG情景和同时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和硫化物气溶胶辐射效应的IS92a GS情景以及SRES A2、B2情景下宁夏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可能变化,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利用多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只考虑温室气体效应的IS92a GG情景和同时考虑温室气体效应和硫化物气溶胶辐射效应的IS92a GS情景以及SRES A2、B2情景下宁夏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可能变化,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GCM对宁夏气候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整体上讲,GCM对地面气温的模拟值偏低,对降水量的模拟值偏高,其中ECHAM4和HadCM3对宁夏基准时段地面气温和降水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比较接近。各GCM模拟值的平均结果显示,4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1世纪宁夏区域气温持续升高,至21世纪末宁夏升温幅度可达4~6℃,与全国平均的增温幅度大致相当;与升温趋势相应的是降水量的增加,但降水变化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至21世纪末宁夏的降水变化幅度可达10%~40%。各个GCM模拟的宁夏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各模式在不同情景下模拟结果的差异很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全球气候模式 排放情景 地面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欣 李玉娥 +3 位作者 何霄嘉 王文涛 刘硕 高清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7-361,共5页
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 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弱化《公约》下承担的历史责任,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是损失与危害谈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在2013年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19)上损失与危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坚持损失与危害议题的本质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坚决抵制责任转嫁;损失与危害谈判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部分发展中大国承担出资义务是不公平的要求;确保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具备活动组织、资金来源、效果评估与报告等一系列核心职能,以争取损失与危害议题谈判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谈判 损失与危害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玉娥 马欣 +3 位作者 高清竹 万运帆 刘硕 秦晓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综述了近两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关于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进展,分析了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各利益集团的立场,结合《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在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谈判对策... 综述了近两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关于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进展,分析了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各利益集团的立场,结合《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在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谈判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谈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应委员会职能谈判焦点解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欣 李玉娥 +2 位作者 仲平 王文涛 刘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建立适应委员会是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公约》下现有机构的职能分析和已开展的适应行动的回顾,提出适应委员会需赋予适应规划、政策制定...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建立适应委员会是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公约》下现有机构的职能分析和已开展的适应行动的回顾,提出适应委员会需赋予适应规划、政策制定、资金需求评估、项目实施、协调区域中心等关键职能。针对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坚持以下三点:将适应委员会建立在《公约》之下,提高适应委员会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适应委员会中占多数席位;适应委员会与资金和技术机制直接联系,落实开展具体适应活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谈判 适应委员会 焦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排放(REDD)的各方观点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3
15
作者 毕欣欣 李玉娥 +2 位作者 高清竹 万运帆 秦晓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议题。从该公约的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1)以来,各缔约国就此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除在方法学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外,在激励机制和毁林纳入清洁...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议题。从该公约的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1)以来,各缔约国就此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除在方法学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外,在激励机制和毁林纳入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否上也存在分歧,巴西、中美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基金的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却更倾向于CDM市场机制。结合中国森林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在此议题上可能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谈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少毁林及森林退化排放(REDD) 激励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 方法学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物质对HPGe γ谱仪测定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勇 耿肖臣 +1 位作者 于寒青 万国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9-1254,共6页
为评价不同标准物质效率刻度对环境放射性核素测定准确性的影响,应用具有无源效率刻度(LabSOCS)功能的高纯锗(HPGe)γ谱仪,比较用褐土、黄壤、黄土和紫色土4种土类与供测试土壤栗钙土作为标准物质进行效率刻度获得的210Pb和137Cs比活度... 为评价不同标准物质效率刻度对环境放射性核素测定准确性的影响,应用具有无源效率刻度(LabSOCS)功能的高纯锗(HPGe)γ谱仪,比较用褐土、黄壤、黄土和紫色土4种土类与供测试土壤栗钙土作为标准物质进行效率刻度获得的210Pb和137Cs比活度之间的差异。选用的5种土类为标准物质对测试土壤中210Pb测定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这是由于标准物质中能够显著影响210Pb测定结果的一组元素Si、Fe和Na,尤其是Fe含量相对于测试土壤存在很大差异(相对差异在94%~166%之间)。不同标准物质对土壤中137Cs测定准确性的影响较小,这是由于不同标准物质中与137Cs比活度显著偏相关(P<0.01)的O和Na含量差异较小(小于10%)。结果表明:标准物质对137Cs测定影响不大,选择与测定样品的化学元素相近的标准物质进行效率刻度,可以提高环境样品中210Pb测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 高纯锗Γ谱仪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佳波 曾希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06-211,共6页
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能够溶解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尽管目前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中DOM的研究尚不完善,对其性质、组成和分类方法等问题的看法还没有达成一致,但现有研究结果已经表明DOM是一种十分活跃的重要... 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能够溶解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尽管目前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中DOM的研究尚不完善,对其性质、组成和分类方法等问题的看法还没有达成一致,但现有研究结果已经表明DOM是一种十分活跃的重要化学组分。DOM进入土壤后将发生吸附、解吸、迁移、转化等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而对土壤及环境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一方面,DOM可以与土壤胶体结合,形成有机无机结合体,从而改善土壤性质,DOM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分解产生养分离子,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DOM也可能亲合土壤中原来与土壤胶体结合的养分,使之与DOM一起进入土壤溶液,从而增加土壤中养分离子被淋失的风险,并造成土壤养分的损失以及水体的富营养化,DOM还有可能活化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并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向地下水迁移。由于其对土壤和环境的多种效应,水溶性有机物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化学行为 环境影响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土壤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厚度对实验室无源效率刻度技术测定^(137)Cs和^(210)Pb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勇 耿肖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评价样品厚度对实验室无源效率刻度(LabSOCS)测定环境放射性核素的影响,用LabSOCS技术对不同黄土样品厚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际测定对比。模拟计算的137Cs和210Pb的探测效率均随样品厚度呈对数函数关系下降(P<0.001),当样品厚度从5... 为评价样品厚度对实验室无源效率刻度(LabSOCS)测定环境放射性核素的影响,用LabSOCS技术对不同黄土样品厚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际测定对比。模拟计算的137Cs和210Pb的探测效率均随样品厚度呈对数函数关系下降(P<0.001),当样品厚度从5 mm增至80 mm时,对137Cs和210Pb的探测效率分别减少68%和83%。样品厚度对LabSOCS技术测定137Cs和210Pb比活度的影响均不明显,但对137Cs的分析误差有明显的影响,对210Pb分析误差的影响较小,15 mm是影响LabSOCS技术测定137Cs和210Pb分析误差的临界样品厚度。这一结论对于提高LabSOCS技术测定土壤样品中137Cs和210Pb的分析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无源效率刻度 137Cs 210Pb 分析误差 样品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在食品中农药多残留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6
19
作者 刘亚伟 董一威 +5 位作者 孙宝利 范中南 白薇 王亚男 黄金丽 汪群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5-289,共5页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一项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而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前处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QuEChERS方法由于具有快速、简单、廉价、有效、可靠、安全的特点成为一种备...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一项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而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前处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QuEChERS方法由于具有快速、简单、廉价、有效、可靠、安全的特点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本文就QuEChERS方法在水果、蔬菜、粮谷、动物食品等农药多残留控制检测的应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对以后的发展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食品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寿光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状况及其变化 被引量:45
20
作者 曾希柏 白玲玉 +1 位作者 李莲芳 苏世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37-3746,共10页
通过对山东省寿光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相关性质的比较,探讨了农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状况,并分析了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有机质、全量氮磷含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比... 通过对山东省寿光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相关性质的比较,探讨了农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状况,并分析了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有机质、全量氮磷含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比较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以设施菜地增加幅度最大,分别达120%、160%和364%,但全钾含量的增加幅度很小、仅为17.5%;不同利用方式比较,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露天菜地、小麦/玉米地及棉花地,而全钾含量则低于小麦/玉米地和棉花地;从养分含量的分级结果看,设施菜地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含量主要分布于>20g.kg-1、>1.2g.kg-1、>1.0g.kg-1、20~25g.kg-1的级别中;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含量变化间有显著相关性,且均可用Y=a+bX+cX2的形式来表示,即随种植年限增加,有机质与氮磷含量首先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并分别在第9.6年、8.9年和11.4年时达到最高值,之后则有随种植年限延长而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光 不同利用方式 有机质 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