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邹晓霞 李玉娥 +2 位作者 高清竹 万运帆 石生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8-1358,共11页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的减排管理措施,主要从农业活动、农村生活和生物质能源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各措施的减排效果和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农业活动的水肥管理是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地域和管理流程上的差异,对措施的减排效果尚存在争议;农村生活中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采取恰当的减排措施不但可以减少GHG排放,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环境卫生条件;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很大发展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缓解能源危机,减少GHG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在农业领域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有助于国家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GHG排放,减轻环境压力,转换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农村生活 增加碳汇 生物质能源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现状、问题和建议 被引量:36
2
作者 彭斯震 何霄嘉 +3 位作者 张九天 马欣 孙傅 刘少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共7页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适应政策的现状,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包含117项国家和部门层面适应相关的政策、31个省级适应行动方案和21个省级适应规划。其中,虽然专门适应政策较少,但与气候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政策中,越来越多的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适应政策主流化趋势明显;地方适应政策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现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政策原则、目标和优先领域等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其次,剖析了我国现有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国家和部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不够完善,具体的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适应政策决策因素考虑得仍不够完整;适应政策监督不足,适应成效评估较弱。二是随着政策中心下移,地方政府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以及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能力存在明显局限。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科学基础仍相当薄弱。最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提出了从提高适应战略地位到加强适应决策机制,从夯实适应研究基础到完善适应相关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政策 现状、问题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欣 李玉娥 +3 位作者 何霄嘉 王文涛 刘硕 高清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7-361,共5页
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 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弱化《公约》下承担的历史责任,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是损失与危害谈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在2013年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19)上损失与危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坚持损失与危害议题的本质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坚决抵制责任转嫁;损失与危害谈判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部分发展中大国承担出资义务是不公平的要求;确保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具备活动组织、资金来源、效果评估与报告等一系列核心职能,以争取损失与危害议题谈判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谈判 损失与危害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玉娥 马欣 +3 位作者 高清竹 万运帆 刘硕 秦晓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综述了近两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关于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进展,分析了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各利益集团的立场,结合《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在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谈判对策... 综述了近两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关于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进展,分析了适应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及各利益集团的立场,结合《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在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谈判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谈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应委员会职能谈判焦点解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欣 李玉娥 +2 位作者 仲平 王文涛 刘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建立适应委员会是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公约》下现有机构的职能分析和已开展的适应行动的回顾,提出适应委员会需赋予适应规划、政策制定...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建立适应委员会是当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公约》下现有机构的职能分析和已开展的适应行动的回顾,提出适应委员会需赋予适应规划、政策制定、资金需求评估、项目实施、协调区域中心等关键职能。针对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坚持以下三点:将适应委员会建立在《公约》之下,提高适应委员会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适应委员会中占多数席位;适应委员会与资金和技术机制直接联系,落实开展具体适应活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谈判 适应委员会 焦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排放(REDD)的各方观点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3
6
作者 毕欣欣 李玉娥 +2 位作者 高清竹 万运帆 秦晓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议题。从该公约的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1)以来,各缔约国就此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除在方法学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外,在激励机制和毁林纳入清洁...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议题。从该公约的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1)以来,各缔约国就此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除在方法学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外,在激励机制和毁林纳入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否上也存在分歧,巴西、中美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基金的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却更倾向于CDM市场机制。结合中国森林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在此议题上可能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谈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少毁林及森林退化排放(REDD) 激励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 方法学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佳波 曾希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06-211,共6页
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能够溶解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尽管目前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中DOM的研究尚不完善,对其性质、组成和分类方法等问题的看法还没有达成一致,但现有研究结果已经表明DOM是一种十分活跃的重要... 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能够溶解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尽管目前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中DOM的研究尚不完善,对其性质、组成和分类方法等问题的看法还没有达成一致,但现有研究结果已经表明DOM是一种十分活跃的重要化学组分。DOM进入土壤后将发生吸附、解吸、迁移、转化等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而对土壤及环境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一方面,DOM可以与土壤胶体结合,形成有机无机结合体,从而改善土壤性质,DOM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分解产生养分离子,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DOM也可能亲合土壤中原来与土壤胶体结合的养分,使之与DOM一起进入土壤溶液,从而增加土壤中养分离子被淋失的风险,并造成土壤养分的损失以及水体的富营养化,DOM还有可能活化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并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向地下水迁移。由于其对土壤和环境的多种效应,水溶性有机物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化学行为 环境影响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土壤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全年观测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石生伟 李玉娥 +4 位作者 李明德 万运帆 高清竹 彭华 秦晓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720,共14页
选取湖南典型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化肥(NPK)、新鲜稻草与化肥配施(RS+NPK1)、菌渣与化肥配施(MR+NPK1)、新鲜牛粪与化肥配施(CD+NPK2)和沼渣与化肥配施(BD+NPK2)等6个处理的CH4和N2... 选取湖南典型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化肥(NPK)、新鲜稻草与化肥配施(RS+NPK1)、菌渣与化肥配施(MR+NPK1)、新鲜牛粪与化肥配施(CD+NPK2)和沼渣与化肥配施(BD+NPK2)等6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早稻、晚稻和休闲期),研究排放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CH4排放均表现出"早稻生长期少,晚稻生长期多,休闲期弱"的特点,而N2O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内(78%以上),休闲期内排放较少。NPK的CH4排放比CK增加了35%,差异不显著(P>0.05,P是拒绝原假设的犯错概率)。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中,RS+NPK1和CD+NPK2的CH4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是MR+NPK1和BD+NPK2的2.44和2.45倍(P<0.05),但后者的N2O全年累计排放量分别比前者提高了59%和102%(P>0.05)。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使稻田氮肥N2O-N直接排放系数降低45%~80%。相关环境因素分析表明,水、热变化是驱动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未发现水分变化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且CH4和N2O在排放时间上不存在消长关系。CH4和N2O的整体温室效应表明,CH4是当地双季稻田的主要温室气体。采用腐熟后的菌渣和沼渣代替新鲜的稻草和牛粪还田可以使稻田CH4排放量降低约60%,CH4和N2O的整体温室效应降低约50%,而稻谷产量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CH4 N2O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秆处理方式下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侯晓莉 李玉娥 +2 位作者 万运帆 石生伟 李明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3-809,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稻秆处理方式下(常规处理(移出稻田+NPK),直接还田(RS)+NPK,原位焚烧还田(BIS)+NPK)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处理,RS+NPK处理显著增加CH4排放与减少N2O排放,BIS+NPK处理降低水稻生长季稻田CH4;RS+...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稻秆处理方式下(常规处理(移出稻田+NPK),直接还田(RS)+NPK,原位焚烧还田(BIS)+NPK)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处理,RS+NPK处理显著增加CH4排放与减少N2O排放,BIS+NPK处理降低水稻生长季稻田CH4;RS+NPK和BIS+NPK处理稻田N2O排放差异并不显著(P>0.05);早、晚稻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CH4与焚烧处理田间CH4排放相当,焚烧过程产生的N2O分别为BIS+NPK处理早、晚稻生长季N2O排放总量的90.1%和53.4%,贡献极大.不同处理温室效应表现为RS+NPK>NPK>BIS+NPK,单位产量的温室效应表现为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最高,秸秆原位焚烧处理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处理 双季稻 CH4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适应议题焦点解析及后续中国应对措施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硕 李玉娥 +2 位作者 秦晓波 高清竹 万运帆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6-444,共9页
适应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重要谈判内容。2018 年12 月举行的第24 次缔约方大会(COP24)就适应议题后续实施方案达成了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如何借助新成果推... 适应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重要谈判内容。2018 年12 月举行的第24 次缔约方大会(COP24)就适应议题后续实施方案达成了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如何借助新成果推动国内适应工作稳步发展,积极发挥中国作用,是新形势下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适应议题的焦点问题、各集团和缔约方的立场观点,展望了2019-2025 年适应相关议题主要工作安排,并对此提出了中国未来适应领域完成相关工作需要考虑的应对措施建议,包括:(1)深入分析国际信息报告体系与国内信息的联系,梳理国内适应工作亮点,为构建高质量报告奠定基础;(2)构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搜集与完善,有效提高数据和信息统计功能;(3)强化气候变化适应技术、规范、标准等科学研究的作用,为制定政策规定时纳入相应技术要求、提高政策规定等需求提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 全球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 实施细则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肉鸡不同季节CH4和CO2排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忠凯 董红敏 +1 位作者 朱志平 陈永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10-1916,共7页
为研究规模化肉鸡场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给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选择减排技术提供依据,选择山东某商业化肉鸡养殖场,对肉鸡生产过程中CO2和CH4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多功能气体分析仪对肉鸡舍CH4和CO2的浓度进行测定,肉鸡舍... 为研究规模化肉鸡场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给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选择减排技术提供依据,选择山东某商业化肉鸡养殖场,对肉鸡生产过程中CO2和CH4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多功能气体分析仪对肉鸡舍CH4和CO2的浓度进行测定,肉鸡舍通风量测定则采用风机风量现场测定系统,根据不同季节连续5d测试结果计算提出肉鸡的CH4和CO2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肉鸡在36~42d龄间的CH4和CO2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276±0.19)g·d-1·bird-1(58.9±37.2g·d-1·AU-1),154.4±45.7g·d-1·bird-1(33.5±8.0kg·d-1·AU-1),不同季节CH4排放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最高为0.552g·d-1·bird-1,冬季最低为0.111g·d-1·bird-1,春季和秋季分别为0.187g·d-1·bird-1和0.254g·d-1·bird-1;CO2排放因子夏秋季节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86.8g·d-1·bird-1和179.8g·d-1·bird-1,但显著高于春季(163.4g·d-1·bird-1)和冬季(87.4g·d-1·bird-1);分析表明,鸡舍通风量与CH4排放因子呈现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以CO2形式损失的碳(C)占总饲料碳(C)投入的56.1%,是碳(C)损失的主要部分,仅有占饲料碳(C)投入0.27%的碳以CH4形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肉鸡 CH_4 CO_2 排放因子 碳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管理下内蒙古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文蓉 胡国铮 高清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8-1597,共10页
为探究草地生态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科学评估草地生态建设成效及草地碳循环,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基于IPCC Tier 2碳收支清单方法,分析2001—2015年内蒙古各管理草地面积变化动态,并估算不同管理措施(禁牧、休牧、轮牧... 为探究草地生态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科学评估草地生态建设成效及草地碳循环,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基于IPCC Tier 2碳收支清单方法,分析2001—2015年内蒙古各管理草地面积变化动态,并估算不同管理措施(禁牧、休牧、轮牧、围栏、改良和人工种草)下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地(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和温带荒漠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1)2001—2015年内蒙古各管理草地面积变化不一致,活动面积整体随时间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2)不同草地管理措施下土壤固碳速率变化不同。禁牧和休牧措施下的土壤固碳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草地管理措施促进土壤固碳;(3)2001—2015年内蒙古草地总体表现为碳汇,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得到不同草地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确定区间,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平均为(473.70±53.93)万t·a-1(以C计);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固碳速率均增加,其中典型草原的年变化量最大,平均为(174.22±74.70)万t·a-1(以C计)。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在未来全球碳平衡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草地生态管理提升了土壤有机碳汇速率,不仅有利于北方草地的生态保护,也为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措施 内蒙古草地 有机碳储量 整合分析(Meta-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设施菜地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张仲新 李玉娥 +2 位作者 华珞 万运帆 姜宁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9-275,共7页
为明确北京地区设施菜地的N2O排放特征,寻求既能减少N2O排放又使蔬菜增产或保持原有产量的切实有效措施,该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北京地区设施菜地的黄瓜进行了全生长季N2O排放通量的观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N2O排放量、蔬菜产... 为明确北京地区设施菜地的N2O排放特征,寻求既能减少N2O排放又使蔬菜增产或保持原有产量的切实有效措施,该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北京地区设施菜地的黄瓜进行了全生长季N2O排放通量的观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N2O排放量、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如下: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时间变异性,试验初期受基肥的影响,N2O排放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N2O排放量有所减少并保持稳定;试验后期由于追肥,出现一次排放高峰,且持续时间较长。各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的次序是:T4(常规施肥量+鸡粪)>T3(3/4常规施肥量+鸡粪)>T1(1/4常规施肥量+鸡粪)>T2(1/2常规施肥量+鸡粪)>Tn(鸡粪)>T0(无肥处理),各处理之间N2O排放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施肥量、N2O排放量和黄瓜产量,研究认为T3(3/4常规施肥量+鸡粪)的施肥量比较合理,可以为合理施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以及估算中国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排放控制 温室气体 设施菜地 排放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谷子生长发育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郝兴宇 李萍 +4 位作者 林而达 仝乘风 魏强 巫国栋 董小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9-593,633,共6页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谷子的影响,有助于人们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后,谷子生产的变化,以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本研究利用FACE(FreeAirCO2Enrichment)系统首次在大田条件进行了谷子生长发育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谷子的影响,有助于人们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后,谷子生产的变化,以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本研究利用FACE(FreeAirCO2Enrichment)系统首次在大田条件进行了谷子生长发育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谷子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在相同CO2浓度下,抽穗期FACE圈内谷子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与环境CO2浓度的比值(Ci/Ca)会下降,叶片光合能力有所下降,出现光适应,但水分利用效率(WUE)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CO2浓度升高 FACE 气候变化 生长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夏大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郝兴宇 林而达 +5 位作者 杨锦忠 居辉 马占云 韩雪 王贺然 杨万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595-4603,共9页
IPCC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大气CO2浓度将比目前的浓度增加50%。CO2浓度升高将影响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关大气CO2浓度对大豆影响的研究大多在温室或开顶式气室中进行的,利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对大豆生长发育受CO2... IPCC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期全球大气CO2浓度将比目前的浓度增加50%。CO2浓度升高将影响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关大气CO2浓度对大豆影响的研究大多在温室或开顶式气室中进行的,利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对大豆生长发育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首次在中国进行,FACE圈中心的CO2浓度维持在(550±60)μmol·mol-1,对照浓度(389±40)μmo·lmol-1。这是继美国SoyFACE之后世界第二个利用FACE系统对大豆生长发育进行的研究,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提高了两个大豆品种全生育期的叶、茎、荚重及地上部分总重,收获后地上部分总干重平均提高52.30%;大豆叶面积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存在品种差异,中黄35促进叶面积增加而中黄13抑制叶面积的增加。CO2浓度升高使鼓粒期大豆比叶重增加,中黄35比叶重增加23.08%到达显著水平。CO2浓度升高使大豆节数、分枝数、茎粗提高,特别是茎粗收获期中黄35增加7.18%,中黄13增加26.33%,均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升高使两个品种产量平均增加30.93%,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大豆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各器官占地上部分重量的比例影响不明显,对大豆收获指数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影响品种差异明显。结论与美国SoyFACE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FACE系统下大豆生物量、产量都较对照增高,但变化幅度较SoyFACE的结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CO2浓度升高 FACE 气候变化 生物量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N_2O排放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惠 杨正礼 +5 位作者 罗良国 张晴雯 易军 杨世琦 陈媛媛 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606-6615,共10页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高产区过量施肥现象十分突出,氮肥过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盈余,导致N2O排放量增大,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引起广泛关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黄河上游灌区稻田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特征。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包括常...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高产区过量施肥现象十分突出,氮肥过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盈余,导致N2O排放量增大,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引起广泛关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黄河上游灌区稻田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特征。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包括常规氮肥30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300和N300-OM代表;优化氮肥24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240和N240-OM代表;对照不施氮肥用N0代表。试验结果得出,灌区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前及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稻田氮肥施用、灌水及土壤温度的变化对N2O排放通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水稻各生育阶段N2O累积排放量与稻田土壤耕层NO-3-N含量动态变化显著相关。稻田N2O排放不是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但灌区稻田N2O排放的增温潜势较大;稻田氮肥过量施用会显著增加N2O排放量,在相同氮素水平下,有机肥配施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2O的排放量(P<0.01)。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灌区稻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稻田不同处理的水稻整个生长季土壤N2 O排放总量为2.69—3.87 kg/hm2,肥料氮通过N2 O排放损失的百分率仅为0.43%—0.64%。在灌区习惯灌水和高氮肥300 kg/hm2时,N300-OM处理的稻田N2 O排放量达3.87 kg/hm2,在100 a时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GWPs)为20.76×107 kg CO2/hm2;优化施氮240 kg/hm2水平下,N240和N240-OM处理的N2O累计排放量较N300-OM处理,分别降低了1.18 kg/hm2和0.57 kg/hm2,在100 a尺度上每年由稻田N2 O排放引起的GWPs分别降低了6.33×107 kgCO2/hm2和3.06×107 kg CO2/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灌区 稻田 氮肥施用 N2O排放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沼气工程CDM项目的减排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玉娥 董红敏 +2 位作者 万运帆 秦晓波 高清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80-2583,共4页
以新疆阿克苏某养猪场为案例,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方法(ASMIII.D),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计算消耗电能的CO2排放因子参数,分析了利用沼气工程处理猪场粪便及污水和沼气发电替代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以新疆阿克苏某养猪场为案例,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方法(ASMIII.D),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计算消耗电能的CO2排放因子参数,分析了利用沼气工程处理猪场粪便及污水和沼气发电替代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结果表明,项目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49193tCO2当量,其中改变粪便管理方式减少甲烷排量占项目活动减排总量的89%,沼气发电能源替代避免的CO2排放量占减排总量的11%。项目的实施可使养殖企业每年从减排温室气体中获益502万元,使项目的投资收回年限由原来的11.5a缩短为5a。因此,如果将此类型项目开发为CDM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规模化养殖企业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并改善养殖企业的周边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场 CDM项目 减排潜力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养鸡场CDM项目减排及经济效益估算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玉娥 董红敏 +3 位作者 万运帆 秦晓波 高清竹 华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4-198,共5页
该文以山东民和集约化养鸡场为案例,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理事会批准的方法(ACM0010),分析了沼气池处理鸡场粪便及污水、利用沼气发电替代以燃煤为主的电网电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项目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为8466... 该文以山东民和集约化养鸡场为案例,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理事会批准的方法(ACM0010),分析了沼气池处理鸡场粪便及污水、利用沼气发电替代以燃煤为主的电网电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项目每年可减排温室气体为84666t CO2-e。公司每年售电获利767万元,减排获益593万元。由于有CDM项目的额外收入,使项目的投资年限由原来的19.7a缩短为6.0a。因此,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并利用沼气发电,不仅减少粪便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获得额外的减排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场 CDM项目管理 减排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对藏北高寒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干珠扎布 段敏杰 +6 位作者 郭亚奇 张伟娜 梁艳 高清竹 旦久罗布 白玛玉珍 西绕卓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85-7493,共9页
通过3a(2008—2010年)的藏北高寒草地喷灌试验,研究了不同喷灌量对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灌溉对藏北高寒草地的影响较小;而在相对干旱年份灌溉对高寒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喷灌条件下高寒草地... 通过3a(2008—2010年)的藏北高寒草地喷灌试验,研究了不同喷灌量对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灌溉对藏北高寒草地的影响较小;而在相对干旱年份灌溉对高寒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喷灌条件下高寒草地生物量显著提高,最高增幅出现在高水(GS)样地中,达到116%。喷灌明显促进物种重要值提高,其中灌木和阔叶杂草比例增加趋势更为明显。不同喷灌条件下优势物种相对重要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高水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物种多样性方面,喷灌措施能够明显促进高寒草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增加(P<0.05),E.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Shannon-weiner指数与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未来降水增多的气候条件可以减少干旱对高寒草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维持草地物种多样性,促进高寒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高寒草地 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晚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石生伟 李玉娥 +2 位作者 秦晓波 万运帆 纪雄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选取不同施肥处理的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CH4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T1)相比,各施肥处理CH4排放通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秸秆还田+化肥处理(T5)CH4平均排放通量为9.96mg.m-2.h-1,比... 选取不同施肥处理的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CH4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T1)相比,各施肥处理CH4排放通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秸秆还田+化肥处理(T5)CH4平均排放通量为9.96mg.m-2.h-1,比增氮磷施肥处理(T4)和对照分别增加26.1%和120.0%;平衡施肥处理(T2)和减氮磷施肥处理(T3)CH4平均排放通量比对照增加20%左右。说明施化肥可能提高水稻植株运输能力,进而增加CH4排放,但并未发现施化肥处理(T1、T2、T3和T4)之间CH4排放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相关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各处理CH4排放通量与土壤5cm深处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并与田间水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考虑温室效应和稻谷产量,认为T2为推荐施肥方式,即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80、90和135kg.hm-2,在插秧前1d施入占总N量70%的碳铵和全部磷肥、钾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为基肥,并在分蘖期(2008年7月19日)追施占总N量30%的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田 施肥 CH4 全球增温潜势(GWP)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