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
作者 齐学斌 黄仲冬 +3 位作者 乔冬梅 张现超 李平 Mathias N Andersen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5,共9页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灌区水资源配置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实用性不强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建议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政策与机制、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理论与评价新方法、水文生态调控技术、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与智能化管理技术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耦合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水循环 优化模型 水文生态 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灌区机井规划布局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嘉星 齐学斌 乔冬梅 《农学学报》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农业灌区机井的合理布局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灌区机井规划布局的基础理论研究、规划布局的方法、机井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3个方面概括了机井布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下... 农业灌区机井的合理布局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灌区机井规划布局的基础理论研究、规划布局的方法、机井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3个方面概括了机井布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重点给出了建议:加强井渠结合灌区机井规划研究,强化机井空间布局及其适宜性评价方法探讨,重视GIS技术、地下水模拟软件和各种现代启发式算法等新技术在机井空间布局优化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机井布局 井流理论 启发式算法 GIS技术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中阳 齐学斌 +4 位作者 樊向阳 吴海卿 杜臻杰 李平 吕谋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探讨生物质炭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形态的影响,该文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不同施用水平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根形态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冬小麦茎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P〈0... 为了探讨生物质炭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形态的影响,该文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不同施用水平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根形态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冬小麦茎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P〈0.05),与对照相比,其增加比例范围分别为1.6%~4.9%、0.7%~1.5%、1.0%~5.9%。冬小麦耗水量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水分利用效率由对照的17.06 kg/(hm2·mm)提高到17.69~19.57 kg/(hm2·mm)。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冬小麦根系总根长和总表面积(P〈0.05),在0~20和≥20~40 cm范围内,总根长的增加比例范围分别为2.8%~14.6%、8.4%~21.2%;总表面积增加比例范围分别为5.6%~19.5%、1.9%~13.6%。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与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各处理中以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的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该研究可为科学施用生物质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 土壤 生物质炭 产量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番茄根层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平 胡超 +3 位作者 樊向阳 赵志娟 樊涛 齐学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2-979,共8页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减量追氮对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行性,以期确定再生水灌溉设施番茄合理氮肥追施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再生水灌溉不同氮肥追施水平根层土壤氮素残留、番茄生物量、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及表观氮素损失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减量追氮对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行性,以期确定再生水灌溉设施番茄合理氮肥追施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再生水灌溉不同氮肥追施水平根层土壤氮素残留、番茄生物量、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及表观氮素损失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施番茄土壤矿质氮的消耗主要集中在30 cm以上根层土壤;与常规氮肥追施处理相比,减量追氮处理,可协调番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番茄产量增加明显,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番茄收获后,减量追氮处理的表观氮素损失量显著低于常规氮肥追施处理。因此,减少氮肥追施量辅以再生水灌溉可以实现番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追氮 再生水灌溉 设施番茄 矿质氮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废水灌溉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杜臻杰 齐学斌 +3 位作者 樊向阳 李平 乔冬梅 朱东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为了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状况,通过小区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肥与不同灌溉量、不同灌溉次数的猪场废水配施条件下夏玉米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探讨了水肥耦合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 为了缓解农业水资源紧缺的状况,通过小区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肥与不同灌溉量、不同灌溉次数的猪场废水配施条件下夏玉米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探讨了水肥耦合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以期为制定合理的猪场废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时,株高、叶面积指数表现为养殖废水高灌>低灌>对照处理,拔节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收获后养殖废水高灌处理的产量和淀粉含量也显著高于低灌和对照处理。相同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株高、叶面积指数以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低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要显著高于高灌处理;综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来看,猪场废水高灌(900 m3/hm2)、低水平施肥(30 kg/hm2)处理不仅节约肥料,而且能够保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夏玉米 生长指标 产量 淀粉 粗蛋白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值、酶活性和Cd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陆红飞 乔冬梅 +5 位作者 齐学斌 胡超 赵志娟 白芳芳 赵宇龙 韩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为了筛选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适宜的外源有机酸,采用盆栽试验,在温室内以油菜为试验材料,在模拟重度Cd污染的土壤(原土Cd含量为0.838 mg·kg^-1,人工喷洒CdCl2水溶液,制备成Cd含量为4.838 mg·kg^-1的试验土)中加入5种有机酸:乙... 为了筛选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适宜的外源有机酸,采用盆栽试验,在温室内以油菜为试验材料,在模拟重度Cd污染的土壤(原土Cd含量为0.838 mg·kg^-1,人工喷洒CdCl2水溶液,制备成Cd含量为4.838 mg·kg^-1的试验土)中加入5种有机酸: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设置6个浓度:1、2、3、4、5、6 mmol·kg^-1,以不加有机酸为对照(CK),测定了油菜收获时的土壤pH值、酶活性和油菜干物质量以及Cd累积量,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Cd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5、6 mmol·kg^-1乙酸处理,4、5、6 mmol·kg^-1柠檬酸处理,3 mmol·kg^-1苹果酸处理,3、6 mmol·kg^-1酒石酸处理可显著增大土壤pH值(P<0.05),草酸处理pH值与CK差异不显著;但施加有机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1、4、6 mmol·kg^-1乙酸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1、6 mmol·kg^-1乙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增加了1倍以上,差异显著(P<0.05),4、6 mmol·kg^-1苹果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显著增加了77.13%和88.30%(P<0.05),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1 mmol·kg^-1乙酸处理地上部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51.52%,2 mmol·kg^-1草酸处理根系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1.58倍,1 mmol·kg^-1柠檬酸处理地上部+根系Cd吸收总量高于CK,差异均显著(P<0.05);增加苹果酸量有利于提高根系Cd吸收总量,1、2 mmol·kg^-1酒石酸处理也提高了根系Cd累积量,但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施加乙酸时,土壤pH值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土壤总Cd显著负相关,施加柠檬酸时,土壤pH值与碳酸盐结合态Cd和试验结束时土壤中的总Cd量显著正相关,施加苹果酸时土壤pH值与可交换态Cd显著正相关,其余处理土壤pH值与Cd形态相关性不显著。在碱性土上种植油菜,施加5种有机酸均会增大收获时土壤的pH值,且不同有机酸施加量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不同。5种有机酸中乙酸最有利于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油菜Cd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PH值 土壤酶活性 CD形态 干物质量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草分泌有机酸的生物特性对铅污染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乔冬梅 庞鸿宾 +5 位作者 齐学斌 胡超 赵志娟 杜臻杰 高青 樊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为了揭示根系分泌有机酸对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该文采用液培试验研究根系分泌有机酸对黑麦草生理特性及重金属Pb2+吸收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根系分泌有机酸为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冰乙酸和柠檬酸。0.1~1mmol/L的丙二酸和2~3m... 为了揭示根系分泌有机酸对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该文采用液培试验研究根系分泌有机酸对黑麦草生理特性及重金属Pb2+吸收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根系分泌有机酸为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冰乙酸和柠檬酸。0.1~1mmol/L的丙二酸和2~3mmol/L冰乙酸有利于黑麦草地上和根系干质量的增加。0.1mmol/L的酒石酸、0.5~1mmol/L的丙二酸、2~3mmol/L的冰乙酸促进耐性指数的增加。1~3mmol/L的丙二酸,酒石酸对地上部分Pb2+质量浓度起促进作用,1~3mmol/L的冰乙酸有利于黑麦草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根系重金属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生物量 重金属 耐性指数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境条件下硅肥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春成 李中阳 +10 位作者 胡超 曾智 吴海卿 崔丙健 樊向阳 刘源 马欢欢 马天 崔二苹 樊涛 高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硅(Si)元素被认为是N、P、K之后的第四大元素。硅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为了给硅肥利用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逆境条件下硅肥对低温胁迫的调控作用、对植株病害的防效、对水分胁迫的调控作... 硅(Si)元素被认为是N、P、K之后的第四大元素。硅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为了给硅肥利用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逆境条件下硅肥对低温胁迫的调控作用、对植株病害的防效、对水分胁迫的调控作用以及对重金属胁迫的缓解效应。综合现有研究结果,认为增施硅肥具有提高植株的耐盐胁迫、耐重金属胁迫、抗低温、抗病害等能力。此外,不同硅肥的调控效果不同,而且配施其他肥料或者农艺措施等效果更佳。最后,对今后硅肥利用研究方面提出一些建议:(1)加强硅肥的相关机理研究,如硅是如何改善土壤微环境的,纳米硅材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积累及其对植物抗逆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2)开展硅肥与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的耦合研究,如何利用硅肥的特性来解决微咸水灌溉和再生水灌溉及其二者耦合灌溉的问题;(3)加强硅肥的提质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盐胁迫 重金属胁迫 土壤 水分胁迫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再生水灌溉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中阳 樊向阳 +3 位作者 齐学斌 乔冬梅 李平 赵志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2-107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城市污水再生水的农业利用价值,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黑麦草,以自来水(clean water,CW)灌溉为对照,分别进行全再生水(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RW)和混合再生水(自来水+再生水,CW+RW,1∶1)灌溉处理,... 为了进一步明确城市污水再生水的农业利用价值,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种植黑麦草,以自来水(clean water,CW)灌溉为对照,分别进行全再生水(reclaimed municipal wastewater,RW)和混合再生水(自来水+再生水,CW+RW,1∶1)灌溉处理,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黑麦草生长和土壤磷素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了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CW+RW处理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在播种55 d后分别较对照(CW)增加18.92%和6.42%,RW处理分别增加26.79%和10.55%;黑麦草地上部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8%和10.93%。再生水灌溉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并有减少趋势,但土壤速效磷含量CW+RW和RW处理分别较对照(CW)增加29.15%和43.80%;CW+RW和RW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磷组分中的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与对照CW相比,其中活性有机磷增幅分别为50.30%和81.57%,中活性有机磷增幅分别为7.66%和13.68%;也显著增加了无机磷组分中的Ca2-P和Ca8-P,CW+RW和RW处理Ca2-P含量由对照的12.90 mg·kg-1分别增加到16.42 mg·kg-1和15.49 mg·kg-1,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27.29%和19.38%,Ca8-P增幅分别为19.94%和16.03%。再生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pH并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这可能是增加土壤磷活性的原因之一。再生水灌溉对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黑麦草 速效磷 有机磷 无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井用水比对灌区降水响应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平 齐学斌 +3 位作者 Magzum Nurolla 黄仲冬 梁志杰 乔冬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渠井结合灌区适宜渠井用水比例关系灌区地下水环境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集合了灌区1954-2014年农业用水量及降水量、研究区域2008-2014年渠井用水比、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地下... 渠井结合灌区适宜渠井用水比例关系灌区地下水环境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集合了灌区1954-2014年农业用水量及降水量、研究区域2008-2014年渠井用水比、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地下水动态特征与渠井用水比例的相关性,以期探明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对降雨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与年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渠系上游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下游更为剧烈,在用水水平、用水方式一致条件下,渠井用水比例越大,地下水埋深超过11 m区域增幅越小,较大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上游地下水位下降减缓效果明显;平水期、枯水期,由于渠井用水比例不合理,地下水无序开采且超采严重,区域地下水碱化趋势明显;受气候变化影响,近5 a渠灌水量仅为多年均值的75.52%,未来区域降水量具有减小趋势,这势必进一步加剧农业水资源紧缺的形式。为了满足农业的正常生产,增加灌区地下水开采成为唯一解决途径,这势必加剧地下水的碱化趋势及地下水超采区的扩大。因此,确定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灌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降雨 地下水 渠井结合灌区 渠井用水比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盐分累积及冬小麦产量品质的井渠结合灌溉模式优选 被引量:7
11
作者 乔冬梅 韩洋 +3 位作者 齐学斌 黄仲冬 李平 梁志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78-85,共8页
为探究井渠结合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适时适量灌溉模式,以田间小区为研究尺度,探索不同渠井灌水比例(0、33%、67%、100%)、不同灌水定额(600、900、1200m^3/hm^2)对2013-2016年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根层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井渠结合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适时适量灌溉模式,以田间小区为研究尺度,探索不同渠井灌水比例(0、33%、67%、100%)、不同灌水定额(600、900、1200m^3/hm^2)对2013-2016年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根层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定额对纯渠水灌溉模式下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较纯井水灌溉模式大。高定额纯渠水(灌水定额为1200m^3/hm^2,渠井灌水比例为100%)灌溉模式下的冬小麦产量最大,2015年为9195kg/hm^2。2)增大灌水定额有利于冬小麦容重、湿面筋和稳定时间的增加,而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井水有利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和稳定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弱化度的降低。在地表水资源相对充足且追求产量最大化的情况下,可选择高定额纯渠水灌溉模式;在地表水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中、高定额“井水+渠水+渠水”灌溉模式。3)连续4a年灌溉后冬小麦根层土壤盐分有小幅增加趋势,纯渠水灌溉模式下冬小麦根层土壤盐分增量最小,其次是井水+渠水+渠水灌溉模式,纯井水灌溉模式下冬小麦根层土壤盐分增量最大。在地表水量相对充足且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的情况下,可选取高定额纯渠水灌溉模式。地表水资源不充足的地区,可选择高定额“井水+渠水+渠水”灌溉模式,而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可选择中定额“井水+渠水+渠水”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地下水 盐分 冬小麦 渠井灌水比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废水灌溉下施用生物质炭和果胶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源 崔二苹 +3 位作者 李中阳 杜臻杰 高峰 樊向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434,共11页
【目的】养殖废水中含有丰富的养分,但也含有一定的重金属。本文研究了生物质炭和果胶对养殖废水灌溉下的土壤–植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迁移规律的影响,以利用养殖废水中的养分,并对其重金属进行调控。【方法】选取新乡市郊区农田土壤为... 【目的】养殖废水中含有丰富的养分,但也含有一定的重金属。本文研究了生物质炭和果胶对养殖废水灌溉下的土壤–植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迁移规律的影响,以利用养殖废水中的养分,并对其重金属进行调控。【方法】选取新乡市郊区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箱试验方法种植玉米。设置根箱土壤中添加1%的生物质炭和果胶,分别灌溉蒸馏水和养殖废水发酵产生的沼液。测定了土壤中养分和重金属的含量,探讨了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规律。【结果】沼液灌溉的植株地上部生长与蒸馏水灌溉无显著差异。果胶相比于生物质炭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沼液灌溉时,果胶处理的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38%和31.21%。沼液灌溉普遍降低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 H,生物质炭处理和果胶处理与对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 H均无显著差异。沼液灌溉增加了非根际土壤的电导,生物质炭相比于果胶增加了土壤的电导。沼液灌溉增加了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果胶根际土壤的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效Fe、有效Mn均高于生物质炭处理,生物质炭处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果胶处理。沼液灌溉相比于蒸馏水灌溉,增加了植株根、茎中N含量和Ca含量。生物质炭处理植株根茎叶N含量、根茎P含量、茎K含量、根茎叶Ca含量、根茎Mg含量高于果胶处理,但果胶处理养分的转运系数较高。养殖废水灌溉增加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有效Cu和Zn尤其是Zn的含量。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降低了根际土壤Cu、Pb、Ni的含量,而果胶增加了它们的含量。沼液灌溉增加了植株根茎叶中Cu、Zn、Pb含量,果胶处理植株根系Cu、Zn、Pb、Cd、Ni含量最高,但向地上部转运较少。【结论】在北方碱性土壤灌溉养殖废水发酵产生的沼液时,施用生物质炭和果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植株养分含量,生物质炭通过减少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以减少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累积,果胶虽然增加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但可以降低其向地上部的转运,避免了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果胶 养殖废水沼液 养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值对重金属Pb^(2+)形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乔冬梅 齐学斌 +5 位作者 庞鸿宾 樊涛 杜臻杰 胡超 樊向阳 黄仲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3-176,共4页
采用Tissier同步提取法分析大pH值跨度范围内,不同pH值变化对重金属Pb2+存在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值3~5,浓度小于200 mg/L的范围内,重金属Pb2+向易吸收的形态转变,生物有效性系数较大。随土壤重金属Pb2+浓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性系数... 采用Tissier同步提取法分析大pH值跨度范围内,不同pH值变化对重金属Pb2+存在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值3~5,浓度小于200 mg/L的范围内,重金属Pb2+向易吸收的形态转变,生物有效性系数较大。随土壤重金属Pb2+浓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小于200 mg/L的浓度范围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最大,重金属Pb2+的生物有效性系数较大。在200~1 000 mg/L浓度范围内,残渣态含量远远大于其他形态,生物有效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Pb2+形态 生物有效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魏 齐学斌 +1 位作者 李中阳 李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315,319,共6页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和氮素施用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种植小白菜,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在5种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分布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学性状方面,再生水灌溉提高了土壤盐分...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和氮素施用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种植小白菜,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在5种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分布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学性状方面,再生水灌溉提高了土壤盐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氮素含量,降低了蔗糖酶活性;相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处理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清水处理。在微生物数量方面,在低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真菌起促进作用,对氨化细菌无明显影响;在高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促进土壤细菌和氨化细菌增长,抑制土壤真菌生长。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总数与总氮和硝态氮(NO3--N)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机质(OM)含量和pH呈负相关;氨化细菌总数与硝态氮、温度、细菌总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微生物种类与土壤化学性质的CCA典范对应分析表明,NO3--N、总磷对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影响较大,pH和OM含量对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影响较大。再生水灌溉下120mg/kg氮素处理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生物活性的提高,提升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氮素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区系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再生水灌溉对设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媛 李平 +1 位作者 郭魏 齐学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8-273,共6页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和氮肥施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清水不施氮肥和再生水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4种氮素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及生育期土壤矿质氮、全氮的盈...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和氮肥施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清水不施氮肥和再生水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4种氮素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及生育期土壤矿质氮、全氮的盈亏状况。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提高了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土壤脲酶活性、高氮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低氮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番茄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清水灌溉处理;相同灌水水质下,再生水灌溉施肥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对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清水灌溉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对淀粉酶和过氧化氢活性有抑制作用;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变化量较清水灌溉显著提高,而再生水灌溉下施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矿质氮变化量。因此,适量减氮并辅以再生水灌溉处理能够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和自净能力,增强土壤解毒能力并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再生水的排放和氮肥用量;不同施氮水平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矿质氮含量、全氮含量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灌溉 设施土壤 脲酶 蔗糖酶 淀粉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仲冬 齐学斌 +2 位作者 樊向阳 乔冬梅 梁志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6,共6页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与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的定量关系,将作物实际腾发量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建立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 为探讨土壤水分有效性及其与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的定量关系,将作物实际腾发量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建立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的计算模型,分析大气、土壤和作物因素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和降水分布均对土壤水分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在总降水量小于150mm的干旱条件下,凋萎系数小于0.3的土壤质地更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在总降水量小于50mm的极端干旱和总降水量大于750mm的极端湿润条件下,由于降水影响强烈,弱化了潜在蒸发蒸腾量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作用;当总降水量接近300mm时,潜在蒸发蒸腾量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明显。在不同的环境中,土壤水分有效性对降水和作物参数的敏感度不一致。以作物实际腾发量为指标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与大气条件、土壤质地和作物类型的动态关系,与动力学方法相比,建立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基础上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系数解析模型便于分析输入参数与模型结果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有效性 蒸发蒸腾 降水 土壤质地 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镉累积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亚涛 吴海卿 +4 位作者 李中阳 樊向阳 朱东海 吴大付 任秀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6-280,286,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镉吸收的差异性及其与根系形态的关系,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处理下籽粒镉含量较高的新麦9817(XM)和籽粒镉含量较低的洛优9909(LY)2个小麦品种吸收、累积镉的差异及其根系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镉... 为了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对镉吸收的差异性及其与根系形态的关系,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处理下籽粒镉含量较高的新麦9817(XM)和籽粒镉含量较低的洛优9909(LY)2个小麦品种吸收、累积镉的差异及其根系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镉浓度下,LY的生物量高于XM,且单株镉累积量高于XM,其对镉胁迫有更好的适应性。中高浓度镉(50,100μmol/L)处理下,LY根系中Cd含量高于XM,而Cd迁移系数低于XM。植株体内镉迁移系数低是造成小麦籽粒中Cd含量低的主要原因。低浓度镉(10μmol/L)胁迫对LY的粗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有促进作用,XM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中高浓度镉(50,100μmol/L)处理,对XM和LY根系均为抑制作用。XM植株体内镉累积量与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864,-0.838,均为极显著负相关;LY镉累积量与根系总长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均为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33,-0.875。根系直径与镉累积量不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累积 低累积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对不同类型土壤磷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中阳 樊向阳 +6 位作者 齐学斌 吕谋超 王和洲 胡超 黄仲冬 赵志娟 李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235,258,共5页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4类典型土壤上种植小白菜,以自来水灌溉作为对照,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小白菜生长、土壤磷形态转化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再生水灌溉:①显著增加红壤、潮土、塿土小白菜生物量,分别为9...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4类典型土壤上种植小白菜,以自来水灌溉作为对照,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小白菜生长、土壤磷形态转化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土壤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全再生水灌溉:①显著增加红壤、潮土、塿土小白菜生物量,分别为9.1%,16.1%,9.9%;黑土小白菜生物量增加不显著;②显著增加4类土壤小白菜地上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红壤、潮土、塿土和黑土的小白菜地上部磷含量分别增加17.6%,20.0%,18.8%和15.8%,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6.7%,32.2%,34.4%,16.8%;③显著增加红壤、潮土、塿土的活性有机磷和无机磷组分中活性较高的Ca2-P,黑土的Ca2-P含量显著增加,但其活性有机磷含量变化不大。再生水灌溉能促进土壤稳性较高的有机、无机磷组分向活性较高的组分转化,但不同类型土壤间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不同类型土壤 小白菜 土壤速效磷 有机磷 无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中阳 樊向阳 +2 位作者 齐学斌 杜臻杰 朱东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共4页
再生水灌溉作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其水源中含有的重金属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回顾了国内外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分布、积累规律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在归纳分析... 再生水灌溉作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其水源中含有的重金属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回顾了国内外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分布、积累规律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短期再生水灌溉一般不会增加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再生水灌溉显著增加植物生物量对重金属所形成的"稀释效应"可能是其原因之一;不同的植物品种对不同重金属在植物、土壤中运移、分布和积累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再生水短期灌溉往往不会降低土壤的环境质量,但长期灌溉再生水有可能会使土壤质量恶化,造成地下水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重金属 植物 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和果胶对再生水灌溉下玉米生长及养分、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源 崔二苹 +3 位作者 李中阳 杜臻杰 高峰 樊向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248,271,共8页
利用根箱试验方法比较了生物质炭和果胶对再生水灌溉下土壤—植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迁移特征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果胶和生物质炭两个处理相比,虽然植株生长无显著差异,但果胶处理植株的生长状况优于生... 利用根箱试验方法比较了生物质炭和果胶对再生水灌溉下土壤—植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迁移特征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果胶和生物质炭两个处理相比,虽然植株生长无显著差异,但果胶处理植株的生长状况优于生物质炭处理;再生水灌溉时,果胶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增加了59.32%。与蒸馏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增加了根际土壤pH;灌溉水源相同时,果胶处理根际土壤pH略低于生物质炭处理。生物质炭和果胶都增加了土壤养分的含量,果胶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增加效果优于生物质炭,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钾的增加幅度大于果胶。生物质炭增加了植株的养分含量,果胶提高了养分的转运能力。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有效态Fe、Mn、Cu、Ni的含量,果胶增加了土壤有效态Fe、Mn、Cu、Pb、Ni的含量。果胶处理植株根系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生物质炭处理,如蒸馏水灌溉下果胶处理根系Fe、Mn、Cu、Zn、Pb、Cd、Ni含量分别比生物质炭处理增加了165.29%,113.01%,21.16%,92.74%,14.61%,26.86%和53.43%,但Cu、Zn、Pb、Cd、Ni等元素在果胶处理的转运系数最低。该研究可为再生水灌溉下生物质炭和果胶在北方碱性土壤的农业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生物质炭 果胶 植物生长 养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