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羚牛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于三科 潘广林 +3 位作者 马清义 林青 宋军科 孙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所饲养的20余头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进行了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所获寄生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1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2种、线虫4种、原虫1种、硬蜱1种、毛虱1种,包括印度槽盘吸虫(Ogmaco... 近年来,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所饲养的20余头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进行了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所获寄生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1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2种、线虫4种、原虫1种、硬蜱1种、毛虱1种,包括印度槽盘吸虫(Ogmacotyle indica),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lanceatum),贝氏莫尼茨绦虫(Moniezia benedeni),细颈嚢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原圆线虫(Prot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sp.),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艾美耳球虫(Eimeriaspp.),血蜱(Haemaphysalis sp.),毛虱(Trichodecte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寄生虫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产衣原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志君 周继章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属于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衣原体属(Chlamydia),系一类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原核型微生物。流产衣原体导致羊的流产、死胎,严重威胁养羊业。流产衣原体不仅可以感染羊,还可以感染怀孕妇女。在病原的... 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属于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衣原体属(Chlamydia),系一类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原核型微生物。流产衣原体导致羊的流产、死胎,严重威胁养羊业。流产衣原体不仅可以感染羊,还可以感染怀孕妇女。在病原的诊断方面,分子生物学技术因其快速与相对灵敏性的优点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细胞分离培养仍然是鉴定流产衣原体的"金标准"。在防治方面,疫苗免疫是预防流产衣原体的理想措施,在我国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并可以为羊提供有效地免疫保护。疫苗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为羊群提供很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衣原体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ELISA试剂盒检测感染猪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效果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莉 刘华南 +6 位作者 卢炳州 赵俊皓 徐守兴 胡永浩 郑海学 张克山 刘湘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更准确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猪非结构蛋白抗体变化规律,选取3种不同的试剂盒,分别检测接种O型口蹄疫病毒猪FMDV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试验数据表明,人工感染O型口蹄疫病毒猪最早在感染后第5天检测到非结构蛋白抗体,至第7天3ABC抗... 为更准确研究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猪非结构蛋白抗体变化规律,选取3种不同的试剂盒,分别检测接种O型口蹄疫病毒猪FMDV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试验数据表明,人工感染O型口蹄疫病毒猪最早在感染后第5天检测到非结构蛋白抗体,至第7天3ABC抗体全部转为阳性;3种试剂盒检测最早3ABC抗体与症状对应关系有差异,每两种商业试剂盒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A试剂盒显示出最大的灵敏度,而B试剂盒显示最高的特异性,C试剂盒的敏感性依可疑样品的处理方式而变化,因此对3种试剂盒进行比较,发现A试剂盒更稳定,更适合于猪FMDV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3ABC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琳萱 陈思敏 +1 位作者 张印红 孙东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对中国口蹄疫病毒Asia1/JS/2005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的基因组全长为8 174 nt,其中5’UTR为1 092 nt;ORF为6 990 nt;3’UTR为92 nt。利用DNAstar软件对该毒株和Asia1型其他24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 对中国口蹄疫病毒Asia1/JS/2005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的基因组全长为8 174 nt,其中5’UTR为1 092 nt;ORF为6 990 nt;3’UTR为92 nt。利用DNAstar软件对该毒株和Asia1型其他24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的非结构蛋白和5’UTR比较保守。研究还发现了可能与生物学功能相关的新的保守和变异区域。系统树分析表明Asia1/JS/2005,Asia1/1/YZ/2006,Asia1/WHN/2006,Asia1/HN/2006和Asia1/YS/2005属于同一分支,表明这些毒株间有着紧密的遗传关系,其中与其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sia1/YS/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Asia1 JS 2005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氨基酸突变对病毒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雅 李平花 +7 位作者 马雪青 寻广谨 白兴文 孙普 袁红 卢曾军 刘在新 李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共8页
口蹄疫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种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它对热比较敏感,当温度高于30℃时,病毒衣壳容易解离为五聚体亚单位而影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因此,改善病毒的热稳定性,制备热稳定优良的口蹄疫疫苗... 口蹄疫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种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它对热比较敏感,当温度高于30℃时,病毒衣壳容易解离为五聚体亚单位而影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因此,改善病毒的热稳定性,制备热稳定优良的口蹄疫疫苗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在实验室建立的口蹄疫病毒型内嵌和全长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在结构蛋白引入1个或2个氨基酸突变,分别构建了2种基因修饰的口蹄疫病毒全长重组质粒。全长质粒经NotⅠ线化后分别转染表达T7RNA聚合酶的BSR/T7细胞以拯救重组病毒。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分析表明,成功拯救到2株口蹄疫重组病毒。重组病毒经RT-PCR和序列测定证实只有1株重组病毒所含的耐热突变可以稳定遗传。热失活试验显示,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的耐热特性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在结构蛋白上引入V2090A-S2093F-H30568R的突变,并对口蹄疫病毒的热稳定性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为未来发展热稳定的口蹄疫疫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热稳定性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环形泰勒虫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李霞 李志 +5 位作者 曹天行 殷宏 罗建勋 关贵全 刘军龙 赵洪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35-3545,共11页
环形泰勒虫感染宿主淋巴细胞可使其获得类似肿瘤细胞样的无限增殖能力,而细胞转化现象会伴随虫体的消失而终止,该寄生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形泰勒虫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本研究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形... 环形泰勒虫感染宿主淋巴细胞可使其获得类似肿瘤细胞样的无限增殖能力,而细胞转化现象会伴随虫体的消失而终止,该寄生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形泰勒虫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本研究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形泰勒虫感染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转化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布帕伐醌(buparvaquone,BW720c)药物处理组、DMSO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处理对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并在72 h时收集细胞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样品进行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检测,再运用能量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变量进行化合物种类鉴别,使用最小判别二乘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对转化细胞的药物试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h内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从36 h开始试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72 h时两组间的活细胞数量相差最大。PLS-DA分析发现,代谢物变量可将药物处理组及DMSO对照组之间聚类区分,并筛选到21种组间差异的代谢物,药物处理组中有8个代谢物上调,13个代谢物下调。经富集分析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酰胺、L-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异柠檬酸等。同时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后发现,谷氨酰胺、L-乳酸及丙酮酸的含量在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与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的结果一致。本试验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说明环形泰勒虫感染可显著影响感染细胞的能量代谢,为进步阐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 靶向代谢组学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波形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对口蹄疫病毒浸染PK-15细胞的作用
7
作者 令瑛 马雪青 +7 位作者 李平花 张婧 李坤 付元芳 冯若飞 马忠仁 卢曾军 刘在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研究波形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原核表达猪波形蛋白与病毒互感后检测其复制能力。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波形蛋白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PK-15细胞中扩增波形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 为研究波形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原核表达猪波形蛋白与病毒互感后检测其复制能力。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波形蛋白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PK-15细胞中扩增波形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及复性,并利用病毒抑制试验,检测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了猪波形蛋白基因,并克隆至pET-28a(+)载体,经诱导后高效表达,经纯化复性获得的波形蛋白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侵染Marc-145细胞,然而并不抑制口蹄疫(FMDV)侵染PK-15细胞。随后借助细胞流式术检测PK-15细胞中波形蛋白的分布,显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内的基质中。猪源波形蛋白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猪源波形蛋白与口蹄疫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波形蛋白 原核表达 口蹄疫病毒 PK-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远县包虫病基因型测定及防控技术研究
8
作者 刘俊石 付宝权 +1 位作者 李斌 贾万忠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2期6-7,共2页
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尤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多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靖远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表明该县屠宰羊肝、肺棘... 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尤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多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靖远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表明该县屠宰羊肝、肺棘球蚴病平均感染率为8%、羊血清包虫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3%、犬新鲜粪便细粒棘球绦虫抗原检测阳性率为7.5%,综合分析以上监测数据表明,靖远县棘球蚴病感染率相对较高。鉴于此种情况,在继续做好“犬犬驱虫、月月驱虫”的前提下,对全县棘球蚴病包囊或病灶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 基因型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西海固地区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许阳阳 刘聪暖 +5 位作者 尹媛婕 娄忠子 李燕兵 李正直 贾万忠 杨玉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130,共5页
为了解宁夏西吉、海原和原州区(简称西海固地区)的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用PCR方法检测犬粪中棘球绦虫DNA,用ELISA法检测B超筛查阴性的青少年儿童血清中抗棘球绦虫特异抗体(反映周围环境棘球绦虫卵的污染)。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资料,2... 为了解宁夏西吉、海原和原州区(简称西海固地区)的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用PCR方法检测犬粪中棘球绦虫DNA,用ELISA法检测B超筛查阴性的青少年儿童血清中抗棘球绦虫特异抗体(反映周围环境棘球绦虫卵的污染)。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资料,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显示,西海固地区,在检查的2 175份犬粪中,细粒棘球绦虫(E.g-DNA)阳性率分别为9.87%、6.10%、7.00%;多房棘球绦虫(E.m-DNA)阳性率分别为6.40%、1.52%、3.37%。在检查的5 706份人血清中,抗E.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46%、36.23%、42.18%,抗E.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8%、7.03%、20.48%。从终末宿主(狗)感染率和人血清抗体阳性率(非生活史中间宿主)可以证明两型棘球绦虫在该地区的传播流行非常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绦虫 流行病学 少年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两种基因型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勤 何博 +4 位作者 欧云文 刘俐君 杨磊 潘琴 张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9,共6页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BVDV-1(AF091605.1、KF501393.1、MK204904.1、MN513404.1和MG923683.1)和BVDV-2(AF502399.1、MG436782.1、AF145969.1、KC176777.1和MN513411.1)流行毒株5′-UTR保守序列设计2对...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BVDV-1(AF091605.1、KF501393.1、MK204904.1、MN513404.1和MG923683.1)和BVDV-2(AF502399.1、MG436782.1、AF145969.1、KC176777.1和MN513411.1)流行毒株5′-UTR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可同时检测BVDV-1和BVDV-2的双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分别检测出BVDV-1和BVDV-2核酸,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猪瘟病毒(CSFV)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量为1×103拷贝/μL和1×102拷贝/μL;对达州及周边地区的33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BVDV-1阳性率为7.83%,BVDV-2阳性率为0.90%,未检出BVDV-1和BVDV-2混合感染的临床样品。综上所述,建立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适用性,可用于BVDV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 双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的基因表达及转录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丽 龚振兴 +6 位作者 马雪婷 曲自刚 韩政岚 刘保红 袁如意 杨孝朴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3-2180,共8页
蛋白质翻译后O-糖基化修饰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olypeptide: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 2,ppGalNAc-T2)是O-糖基化反应的限速酶。基因组数据分析揭示艾美耳球虫具有O-糖基化反应途... 蛋白质翻译后O-糖基化修饰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olypeptide: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 2,ppGalNAc-T2)是O-糖基化反应的限速酶。基因组数据分析揭示艾美耳球虫具有O-糖基化反应途径。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蛋白质翻译后糖基化修饰及其关键酶的药靶效用,对Et ppGalNAc-T2基因进行了克隆,并检测其在E.tenella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动态。根据EuPathDB中所预测Et ppGalNAc-T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获得Et ppGalNAc-T2的ORF,插入酶切位点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进行诱导表达。提取E.tenella广东株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7h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和第二代裂殖子5个发育阶段的总RNA,以qRT-PCR法检测Et ppGalNAc-T2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Et ppGalNAc-T2的全长ORF为1 983bp,编码660个氨基酸,在E.coli Transetta(DE3)可溶性表达。qRT-PCR结果显示,Et ppGalNAc-T2转录水平随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子孢子阶段表达水平最高、而在孢子化卵囊则几近不能检出。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tppGalNAc-T2的功能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ppGalNAc-T2 基因克隆 表达差异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羊巴贝斯虫trap基因结构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欣 刘军龙 +6 位作者 刘爱红 王锦明 牛庆丽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关贵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32-1341,共10页
本研究拟解析我国羊巴贝斯虫trap基因的结构特征,并以其为分子标志开展遗传进化分析,为理清我国羊巴贝斯虫的分类关系提供数据。用公布的巴贝斯虫trap基因序列BLAST两个羊巴贝斯虫全基因组本地数据库,以获得的保守序列片段为模板,设计PC... 本研究拟解析我国羊巴贝斯虫trap基因的结构特征,并以其为分子标志开展遗传进化分析,为理清我国羊巴贝斯虫的分类关系提供数据。用公布的巴贝斯虫trap基因序列BLAST两个羊巴贝斯虫全基因组本地数据库,以获得的保守序列片段为模板,设计PCR引物;克隆我国分离的6株羊巴贝斯虫trap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比对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克隆获得6株羊巴贝斯虫trap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3、4、5个内含子的三种内含子数目,预测的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1 944、2 100/2 142和2 286bp;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都具有TRAP蛋白家族特征性的vWFA、TSR、跨膜域和CTD结构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感染我国羊的巴贝斯虫被分成3组,组内序列相似性为99.8%~100%,而组间为43.6%~74.6%。系统发生树上6株羊巴贝斯虫被分到两大枝,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和莫氏巴贝斯虫,而且莫氏巴贝斯虫又被分成两小枝。6株羊巴贝斯虫trap基因结构存在差异,但其蛋白特征性的结构域较为保守;我国分离的羊巴贝斯虫为两个种,但莫氏巴贝斯虫中可能存在两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巴贝斯虫 trap基因 基因结构 系统发生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尾线虫线粒体rrnL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和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悦文 徐颖 +2 位作者 王燕 朱兴全 刘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探明中国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广东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的部分序列(prrnL)的遗传变异情况,用prrnL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尾线虫的进化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羊毛尾线虫虫株的prrnL,将所获得的序列用Clusta... 为探明中国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广东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的部分序列(prrnL)的遗传变异情况,用prrnL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尾线虫的进化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羊毛尾线虫虫株的prrnL,将所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 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所获得的prrnL序列长度为849~850 bp,种内变异在0~0.8%;13个羊毛尾线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羊毛尾线虫prrnL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33.4%~36.1%),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尾线虫 线粒体DNA rrnL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欧云文 马小元 +3 位作者 王俊 丁耀忠 张永光 张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抗原性,为开发PCV2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以PCV2CAU0673毒株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702bp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入pET30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30a-PCV2-ORF2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37℃... 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抗原性,为开发PCV2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以PCV2CAU0673毒株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702bp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入pET30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30a-PCV2-ORF2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37℃以1mmol/L IPTG诱导表达6h;采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用不同浓度的尿素对纯化蛋白进行复性。SDSPAGE分析表明,该ORF2编码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表达,蛋白大小约为34ku;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Cap蛋白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NA-PRRSV和PPV1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成功构建了PCV2-ORF2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纯化后的复性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为猪圆环病毒2型检测方法建立或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2基因 原核表达 反应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边境地区蜱携带梨形虫种类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仇晓飞 林汉亮 +18 位作者 罗金 马力克·艾则孜 康逢义 倪军 罗毅 刘文阁 马站 任巧云 曹润来 谭阳春 张高峰 刁沛文 王奇林 刘佩雯 关贵全 罗建勋 殷宏 徐庚全 刘光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调查新疆边境地区梨形虫在当地蜱中的携带情况,对采集于2019年4月份和5月份的新疆边境地区共25个县(市)的蜱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DNA,利用梨形虫套式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并采用IQ-Tree软件的ML法构建不同地理株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 为了调查新疆边境地区梨形虫在当地蜱中的携带情况,对采集于2019年4月份和5月份的新疆边境地区共25个县(市)的蜱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DNA,利用梨形虫套式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并采用IQ-Tree软件的ML法构建不同地理株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516只蜱包括4个属9个种,分别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草原革蜱(D.nuttalli)、胫距革蜱(D.pavlovskyi)、边缘革蜱(D.marginatus)、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麻点璃眼蜱(H.rufipes)、小亚璃眼蜱(H.anatolicum)、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和刻点血蜱(Haemaphysalis punctate);对上述蜱种携带梨形虫种类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3种泰勒虫和6种巴贝斯虫,分别为绵羊泰勒虫(Theileria ovis)、马泰勒虫(T.equi)、泰勒虫未定种(Theileria sp.)、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粗糙巴贝斯虫(B.crassa)、隐藏巴贝斯虫(B.occultans)、犬巴贝斯虫(B.canis canis)、莫氏巴贝斯虫(B.motasi)及巴贝斯虫未定种(Babesia sp.)。结果表明,蜱中梨形虫的平均携带率为27.77%,且新疆边境不同地区的蜱梨形虫的携带率不同。研究结果为梨形虫病的进一步防控以及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羔羊断奶后应激腹泻对肠道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尚振华 吴锦艳 +2 位作者 王有祥 张勇 尚佑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67,共5页
旨在研究羔羊在断奶应激期对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肠道上皮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咬合蛋白(Occluding)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十二指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的影响。为... 旨在研究羔羊在断奶应激期对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肠道上皮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咬合蛋白(Occluding)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十二指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的影响。为探索羔羊断奶应激腹泻肠道屏障的调节机制,随机采集45日龄断奶5 d内的羔羊,并分为腹泻组G0和健康组G3,每组5个样本。结果表明,肠道组织中G3健康组与G0腹泻组相比,肠道组织中sIgA的浓度显著增加(P<0.01);G3健康组与G0腹泻组相比,ZO-1和Occludin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而两组的IL-1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十二指肠绒毛和隐窝HE染色测量中,G0腹泻组与G3健康组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也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羔羊在断奶应激期肠道屏障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腹泻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为后续羔羊应激性腹泻分子调控机理及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断奶 应激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在鸡巨噬细胞中的培养及子孢子感染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保余 王文青 +5 位作者 曲自刚 肖星星 杨顺利 刘保红 曾巧英 蔡建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40,共8页
以鸡巨噬细胞(HD11)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的宿主细胞,将E.tenella子孢子体外接种HD11细胞,观察其入侵细胞、发育及诱导细胞抗感染免疫情况。用荧光探针和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NO和ROS的含量和E.tenella感染相关... 以鸡巨噬细胞(HD11)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的宿主细胞,将E.tenella子孢子体外接种HD11细胞,观察其入侵细胞、发育及诱导细胞抗感染免疫情况。用荧光探针和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NO和ROS的含量和E.tenella感染相关的8种宿主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2p40、IFN-γ、TNF-α、iNOS和IRF7)mRNA水平。结果显示,E.tenella子孢子成功入侵HD11细胞,但并没有发育迹象。与不刺激组相比,活子孢子刺激后HD11细胞内NO含量在4 hpi显著升高,8 hpi达到最高并且随时间变化不再降低,而ROS含量在2 hpi显著升高,6 hpi达到最高并且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与不刺激组相比,活子孢子刺激HD11细胞IL-1β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在6 hpi显著增加(P<0.05),IL-6、IL-10、IL-12p40、IFN-γ、TNF-α、iNOS和IRF7在10 hpi显著增加(P<0.05)。与不刺激组相比,热灭活子孢子刺激后HD11细胞IL-6和IFN-γmRNA表达水平在4 hpi显著增加(P<0.05),IL-1、TNF-α和iNOS在6 hpi显著增加(P<0.05),而IL-10、IL-12和IRF7在10 hpi显著增加(P<0.05)。表明巨噬细胞抗球虫的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的显著上调可能与机体抑制球虫发育增殖或清除球虫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鸡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一氧化氮 活性氧 抗感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夏柏特线虫线粒体p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雷 江海海 +3 位作者 赵光辉 刘国华 朱兴全 钱爱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9-542,共4页
以从陕西省泾阳县山羊大肠中采集的5条绵羊夏柏特线虫为研究对象,用通用引物JB3及JB4.5扩增绵羊夏柏特线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将测序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并用PAUP程序MP法构... 以从陕西省泾阳县山羊大肠中采集的5条绵羊夏柏特线虫为研究对象,用通用引物JB3及JB4.5扩增绵羊夏柏特线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将测序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并用PAUP程序MP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绵羊夏柏特线虫样品pcox1序列长度均为393 bp;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绵羊夏柏特线虫5个样品位于同一分支,且绵羊夏柏特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0.5%~2.0%),种间变异显著(9.4%~18.8%),pcox1序列可作为种间变异研究的可靠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夏柏特线虫 线粒体DNA pcox1基因 种系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羊场和田羊与策勒黑羊无浆体季节性感染PCR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勇 赵爱云 +5 位作者 李姚旭 蒋维东 石长青 张宽宽 关贵全 齐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为了解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无浆体季节动态感染情况,分别于2015年冬至、2016年春分、夏至和秋分,在策勒县某牧业合作社采集和田羊和策勒黑羊血液样本共120份,应用PCR对无浆体的MSP4基因和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发现,检测绵羊的无浆体... 为了解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无浆体季节动态感染情况,分别于2015年冬至、2016年春分、夏至和秋分,在策勒县某牧业合作社采集和田羊和策勒黑羊血液样本共120份,应用PCR对无浆体的MSP4基因和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发现,检测绵羊的无浆体总阳性率为99.2%(119/120),以绵羊无浆体(Anaplasma ovis)和嗜吞噬无浆体(A.phagocytophilum)混合感染为主,占阳性样本比例为61.3%(73/119),A.ovis和A.phagocytophilum占阳性样本比例分别为31.1%(37/119)和7.6%(9/119)。在不同季节,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无浆体均普遍感染,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新疆策勒县某羊场绵羊的无浆体病全年均可流行,应引起人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浆体 绵羊 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C株疫苗诱导PBMCs中SLA等位基因差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守杰 贾怀杰 +3 位作者 成温玉 王春燕 金启旺 景志忠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LA)广泛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与调节,具有重要的免疫学研究意义。在转录水平上对猪瘟C株疫苗免疫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L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猪瘟C株疫苗免疫试验猪后,在0、3、5、9d分别采集4头...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LA)广泛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与调节,具有重要的免疫学研究意义。在转录水平上对猪瘟C株疫苗免疫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L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猪瘟C株疫苗免疫试验猪后,在0、3、5、9d分别采集4头猪的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SLA进行转录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并对试验猪SLA上调表达明显的cDNA模板进行了SLAⅡ类分子的克隆、测序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猪瘟C株疫苗免疫后,PBMCs中SLAⅠ、SLAⅡ类分子在短时间内均出现上调表达,一段时间后发生回降;测序分析发现,上调表达的SLA-DRA、SLA-DRB分子中存在高频表达序列。结果提示,猪瘟C株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猪瘟病毒相关的免疫应答,并存在SLA等位基因优势选用现象,这种优势选用可为猪瘟表位肽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猪瘟C株疫苗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