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凤荣 王印传 齐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3,82,共5页
该文构建耕地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包括反映耕地生产力方面的指标 ,生产稳定性方面的指标 ,反映耕地利用对水土资源保护方面的指标 。
关键词 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耕地资源 水土资源 耕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物元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76
2
作者 张虹波 刘黎明 +1 位作者 张军连 朱战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29,共8页
针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特点,基于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和可拓理论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评判模型,并以宁夏南部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1... 针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特点,基于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和可拓理论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评判模型,并以宁夏南部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1986年—2004年近20年以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有改善的趋势,但是整体水平并不容乐观,目前仍处于临界安全水平.②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物元模型克服了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参评因子的量化处理,实现了评价精度的提高,应用物元模型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可行、客观,可作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一种新方法.③物元模型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数学工具,无论在理论体系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目前可供选择的关联度函数较少,因此物元模型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土地资源 物元模型 黄土丘陵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5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预测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黎明 张凤荣 赵英伟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6-83,共8页
分析了中国草地资源的面积变化动态和生产力现状及主要问题 ,探讨了未来 5 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至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增长趋势和潜力空间... 分析了中国草地资源的面积变化动态和生产力现状及主要问题 ,探讨了未来 5 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至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草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增长趋势和潜力空间及其地域分布状况 ,并简要论述了中国草地畜牧业在未来 5 0年国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综合生产能力 载畜量 预测 生态建设 中国 2000年 2050年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黎明 谢花林 赵英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43-46,42,共5页
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出发 ,分析了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基本框架 。
关键词 草地 可持续利用 评价 指标体系 草地资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43
5
作者 钱海滨 薛永森 田彦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14-19,共6页
对国内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不同评价方法和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未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以及不同尺度的指标转换和指标量化... 对国内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不同评价方法和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未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以及不同尺度的指标转换和指标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合理利用 评价 指标体系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化改造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新波 郝晋珉 +2 位作者 丁忠义 李宇 路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154,200,共4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曲周县统计资料和地下水资料,分析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盐渍化改造区以农业为主的曲周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快且土地用途转移主要是耕地...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曲周县统计资料和地下水资料,分析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盐渍化改造区以农业为主的曲周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快且土地用途转移主要是耕地转变为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耕地灌溉率、复种指数、耕地灌溉面积、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和蔬菜产量对地下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是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标准,曲周县浅层地下水开采区是基本平衡区,深层开采区属于中度超采区。为实现盐渍化改造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降低土地利用集约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改造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产函数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中的农业水资源经济价值核算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秋平 郝晋珉 白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水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是科学管理水资源、制定合理水价和形成灌区有序水市场的基础。目前国内尚无关于水资源经济价值统一而权威的核算方法,更不必说针对粮食生产中的农业水资源经济价值核算的研究。该文... 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水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是科学管理水资源、制定合理水价和形成灌区有序水市场的基础。目前国内尚无关于水资源经济价值统一而权威的核算方法,更不必说针对粮食生产中的农业水资源经济价值核算的研究。该文依据收益还原法基本原理,采用C-D生产函数理论构建了粮食生产中的农业水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方法体系,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主要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的水资源纯收益最高,玉米次之,小麦最低;黄淮海地区农业水资源的平均经济价值为1.02元/m3,各省(市)之间略有差别;当前,在实际的粮食生产过程中,农业水资源经济价值被严重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经济价值 粮食生产 黄淮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开发 被引量:24
8
作者 关欣 张凤荣 李巧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101,共7页
分析新疆土地资源的现状表明 ,土地利用中存在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 ,玉米、苜蓿面积过小 ;森林过伐 ,质量下降 ;绿洲人口扩张 ,耕地退化 ;土地质量下降 ,沙漠化等问题严重 ;提出了重点保护和建设山地森林生态区 ;保... 分析新疆土地资源的现状表明 ,土地利用中存在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 ,玉米、苜蓿面积过小 ;森林过伐 ,质量下降 ;绿洲人口扩张 ,耕地退化 ;土地质量下降 ,沙漠化等问题严重 ;提出了重点保护和建设山地森林生态区 ;保护草原生态 ,有计划地开发绿洲——荒漠过渡带和荒漠草原带 ,发展畜牧业 ;保护和恢复荒漠植被 ,防治土地沙漠化 ;调整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 ,发挥资源优势 ;扩大绿洲规模 ,加快城市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持续利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初探 被引量:42
9
作者 艾东 朱道林 赫晓霞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7-263,共7页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总称,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或容量是有限的,当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或环境容量时,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生...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总称,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或容量是有限的,当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或环境容量时,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切旨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的总称,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土地整理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主要根据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的分析框架,运用综合分析法,探讨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的土地整理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为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整理提供基本分析框架。文章提出我国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整理战略措施,建议要积极采取建立健全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土地整理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等措施,发挥和完善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建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永华 张凤荣 +1 位作者 林秀梅 李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3-67,70,共6页
加入WTO以后,我国大城市郊区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对现阶段我国大城市郊区农业资源利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面临困境两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应当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产业... 加入WTO以后,我国大城市郊区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对现阶段我国大城市郊区农业资源利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面临困境两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城市郊区农业应当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突出郊区农业对大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发展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最后提出了实现土地合理流转、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进行农产品市场培育是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农业资源利用 WTO 北京市平谷区 观光休闲农业 出口创汇农业 农业科技进步 中国 成功经验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齐伟 张凤荣 东野光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3,共4页
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结构和原则,并且以农用土地为侧重点,系统提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以整个区域农用土地为对象,以土地质量指标为主体,构建了5个方面的评价... 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结构和原则,并且以农用土地为侧重点,系统提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以整个区域农用土地为对象,以土地质量指标为主体,构建了5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即土地质量维持或提高、土地资源的供应与当前及未来需求目标的平衡、非再生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非生产功能得到兼顾、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支持。并分别建议了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评价指标 土地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州市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来元 郝晋珉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64-67,共4页
分析了高州市低山丘陵区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高州市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包括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规划、指导 。
关键词 高州市 低山区丘陵区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4
13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秦静 张琳 宫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92,共8页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但其分布变化则更多地与农用地距城镇的距离和交通条件紧密相关。该文还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分布变化 GIS 景观指数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79
14
作者 林瑞瑞 朱道林 +1 位作者 刘晶 周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为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省级层面及城市层面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表明,集体(农民)、政府和开发商所得增值平均比例分别为3.70∶2...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为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省级层面及城市层面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表明,集体(农民)、政府和开发商所得增值平均比例分别为3.70∶22.32∶73.98和4.21∶26.01∶69.78,三者差异悬殊;从区域间关系看,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增值高"的特征。研究结论: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导致由征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环节引起的土地增值收益差异巨大,应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征地,发挥政府"行政人"职能;采取征税手段,缩小开发商的过度利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收益分配 土地增值 征地制度 土地出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 被引量:73
15
作者 谢俊奇 蔡玉梅 +1 位作者 郑振源 林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31-37,共7页
研究目的发展适合于中国的农业生态区(AEZ)方法,并应用于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的实践。研究方法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结果在2000年投入水平下的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为食用粮58984.28万吨,油料3017.76万吨,糖料9744.46万吨。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发展适合于中国的农业生态区(AEZ)方法,并应用于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的实践。研究方法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结果在2000年投入水平下的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为食用粮58984.28万吨,油料3017.76万吨,糖料9744.46万吨。研究结论AEZ是宏观尺度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有效方法。受基础数据精度、评价参数适用性等影响,评价的结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区法 AEZ 中国 耕地粮食生产潜力 土地评价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基本农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征收价格构成与土地增值的关系 被引量:25
16
作者 高延娜 朱道林 +1 位作者 王霞 郑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共6页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土地增值空间。研究结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地为对象,不考虑“经济人”特点确定的农地征收价格是不完整的;(2)农地社会保障价格是农地征收价格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土地增值;(3)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正在逐渐还原农地征收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地 农地征收价格 土地增值 产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利用系数的探讨 被引量:51
17
作者 张凤荣 孔祥斌 +2 位作者 安萍莉 李超 陨文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计算方法,很可能使土地利用系数失真,并由此造成人为的土地等级差异。科学概念的土地利用系数应是指当地正常投入水平下作物实际产量与当地该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即土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之比。为保证农用地... 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计算方法,很可能使土地利用系数失真,并由此造成人为的土地等级差异。科学概念的土地利用系数应是指当地正常投入水平下作物实际产量与当地该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即土地的光温水土生产力之比。为保证农用地赋税公平合理,鼓励土地投资和集约化经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科学、公正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利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分等定级 土地利用系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 被引量:51
18
作者 沈飞 朱道林 毕继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运用产权经济学分析解决中国土地征用中的政府制度性寻租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政府介入经济关系的强制性破坏土地市场经济关系,政府制度性租金相对值约为17倍。研究结论政府应该利用竞... 研究目的运用产权经济学分析解决中国土地征用中的政府制度性寻租问题。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政府介入经济关系的强制性破坏土地市场经济关系,政府制度性租金相对值约为17倍。研究结论政府应该利用竞争机制消散制度性租金,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 制度性寻租 中国 土地征用制度 实证分析 产权经济学 征地补偿标准 农村集体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圆桌论坛(2014)观点综述 被引量:36
19
作者 朱道林 王健 林瑞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4,共6页
研究目的:归纳总结"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圆桌论坛(2014)"的典型观点,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综述分析。研究结果: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理论上尚存争议,但实践已在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 研究目的:归纳总结"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圆桌论坛(2014)"的典型观点,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综述分析。研究结果: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理论上尚存争议,但实践已在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权能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予以法律界定;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过度追求土地收益、非农非粮利用倾向。研究结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是改革的必然选择,需要进一步细化三权的权利内涵,探索三权的权能关系和实现形式;农村土地市场化的目标是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应防止过度资本化和非农非粮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政策与法律 农地改革 农地经营权 农村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玮 郝晋珉 +2 位作者 张秋平 余宝林 朱雅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确定生态退耕布局和规模的准则和依据。针对目前生态退耕规划仅从改善生态环境的单一目标出发,而忽视生态退耕对区域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影响的情况,该文以河北省为例,根据整体性、... 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确定生态退耕布局和规模的准则和依据。针对目前生态退耕规划仅从改善生态环境的单一目标出发,而忽视生态退耕对区域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影响的情况,该文以河北省为例,根据整体性、综合协调、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生态退耕规划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下辖11个行政市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河北省生态退耕区域评价;应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确定生态退耕规模。根据评价单元各因素和综合得分情况,河北省可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生态退耕区。预计到2020年河北省生态退耕总规模约为61.09×104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耕 规划标准 指标体系 构建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