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门小众专业本科生培养改革与实践——以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蕴薇 杨富裕 王克华 《草学》 2020年第S01期1-3,共3页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而本科生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小众专业、冷门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存在各种不尽如人意。本文以典型的冷门小众专业——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交流过去几年的改革举措和效果,总结经验,并进一步思考,为我国同样的...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而本科生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小众专业、冷门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存在各种不尽如人意。本文以典型的冷门小众专业——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交流过去几年的改革举措和效果,总结经验,并进一步思考,为我国同样的冷门小众专业在新的学科建设中的提高和成长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门专业 小众专业 本科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大棉花种植区域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及推荐施钾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志伟 孙洪仁 +3 位作者 张吉萍 吕玉才 程文忠 董伟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7,共9页
为给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的钾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反正弦-对数矫正模型”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上述三大棉区棉花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 为给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的钾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反正弦-对数矫正模型”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上述三大棉区棉花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三大棉区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均可划分出5级,西北内陆棉区第1~5级丰缺指标为≥418、166~418、111~166、80~111和<80 mg/kg;长江流域棉区第1~5级丰缺指标为≥357、128~357、81~128、56~81和<56 mg/kg;黄河流域棉区第1~5级丰缺指标为≥213、129~213、102~129、85~102和<85 mg/kg。三大棉区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分别为166.0、127.2和128.4 mg/kg。当钾肥当季利用率为50%,籽棉(皮棉)目标产量为2.5~9.0(1.0~3.6)t/hm^(2)时,第1~5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依次为0、30~108、60~216、90~324和120~43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测土施肥 临界值 速效钾 丰缺指标 施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产品加工学BOPPPS模式的教学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铁军 李富翠 +4 位作者 杨珏婕 郭旭生 吴哲 申玉华 董世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06-1714,共9页
新农科建设对草业科学等涉农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草产品加工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BOPPPS模式是一种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型,其... 新农科建设对草业科学等涉农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草产品加工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BOPPPS模式是一种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型,其重要特点在于教学互动。在新农科背景下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笔者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草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中,调整教学学时、重新编写教案、改革考核方式,构建了本课程的BOPPPS教学体系。在BOPPPS模块设计过程中,笔者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小型测验、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部分学生自学章节的辅助工具。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本教学设计与实践也为国内高校开展草产品加工学教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草业科学 草产品加工学 BOPPPS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退耕还草的土壤碳固持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奕成 胡振华 +4 位作者 向仰州 张金鑫 钱永强 王迎新 许丰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基于检索1950-2016年发表在中国知网、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文章,筛选出关于我国退耕还草工程与土壤有机碳的文献123篇(126个研究地点)。基于筛选文献,提取了农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恢复时间和气候等数据735条,旨在探究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农田恢复为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时间拐点约为第6年),整体上退耕还草工程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9.8%。2)土壤有机碳的正响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且深度超过1 m时其正响应不明显。3)土壤有效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土壤有效磷和植物功能群对其影响不大。4)沿着增加的水分梯度,土壤有机碳的恢复效果由负变正,转变阈值为25.15 (干旱指数)。总体而言,我国退耕还草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正效应,此效应受环境梯度和恢复时间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能够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库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工程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效氮 土壤有效磷 水分梯度 土地利用变化 恢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添加对中国草地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黎鹏宇 何奕成 +1 位作者 纪宝明 田大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5-3343,共9页
探究叶片养分重吸收率对土壤氮、磷养分及其交互作用响应的空间格局及控制因素对理解植物养分利用策略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并全面搜集和整合分析已有的叶片养分重吸收率与氮磷添加控制实验方面的文献数据。结果显示... 探究叶片养分重吸收率对土壤氮、磷养分及其交互作用响应的空间格局及控制因素对理解植物养分利用策略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并全面搜集和整合分析已有的叶片养分重吸收率与氮磷添加控制实验方面的文献数据。结果显示,氮磷添加显著促进绿叶和凋落叶养分含量(26.52%~54.99%),但是降低了叶片氮重吸收率(-11.37%)。此外,我们发现氮添加提升了禾草和杂类草叶片的氮磷重吸收率。尽管氮添加促进非豆科植物的氮磷重吸收率,但不影响豆科植物。磷添加促进了豆科植物的氮磷重吸收率,同时也提升了非豆科植物的氮重吸收率。进一步,我们发现叶片养分重吸收率的响应格局主要受养分添加水平、实验时间、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共同调控。总之,这些新的发现有助于深化理解草地植物养分内循环过程机制以及高效养分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重吸收率 养分添加 中国草地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番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
6
作者 米春娇 孙洪仁 +2 位作者 张吉萍 王尚波 张砚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8-953,共6页
为了给中国番茄测土施氮提供有效参考,使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进行中国番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番茄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3.1、189.5~303.1、11... 为了给中国番茄测土施氮提供有效参考,使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进行中国番茄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番茄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3.1、189.5~303.1、118.5~189.5、74.1~118.5、46.3~74.1、29.0~46.3和<29.0 mg/kg;土壤全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2.0~3.0、1.3~2.0、0.8~1.3、0.6~0.8、0.4~0.6和<0.4 g/kg;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77.3、36.6~77.3、17.4~36.6、8.2~17.4、3.9~8.2和<3.9 g/kg,其中,露地番茄土壤有机质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5.3、32.8~55.3、19.4~32.8、11.5~19.4、6.8~11.5、4.1~6.8和<4.1 g/kg,设施番茄土壤有机质第1~4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3.4、14.6~43.4、4.9~14.6和<4.9 g/kg。当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0%、番茄目标产量为120 t/hm^(2)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级的推荐施氮量依次为0、81、162、243、324、405和48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测土施肥 土壤养分 氮素 丰缺指标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氮磷添加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燕麦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黄晶 刘克思 +6 位作者 洪逸楠 高茜 苏颖佳 杜金山 钟小兰 蒲俊宇 王堃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5-1362,共8页
本研究基于盆栽试验,以采自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原位土为供试土样,通过不同处理方式(一是水分和氮磷添加使其达到未退化草地的水分和氮磷状态,二是保持原有水分和氮磷状态而不进行添加)分析不同水分和氮磷水平对燕麦(Avena sativa)株高... 本研究基于盆栽试验,以采自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原位土为供试土样,通过不同处理方式(一是水分和氮磷添加使其达到未退化草地的水分和氮磷状态,二是保持原有水分和氮磷状态而不进行添加)分析不同水分和氮磷水平对燕麦(Avena sativa)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叶片厚度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和氮磷添加显著提高了轻度退化草地燕麦的株高(P<0.05),且水分的影响效应更大;水分和氮磷添加显著提高了中、重度退化草地的燕麦株高、地上生物量和NDVI(P<0.05),水分对中、重度退化草地燕麦植被高度和NDVI的影响大于氮磷添加,而氮磷添加对其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大于水分处理;氮磷添加显著提高了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燕麦地下生物量(P<0.05)。本研究揭示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优质牧草种植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退化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种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为草地生产力的提升提供参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燕麦 水分 养分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NF-YB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8
作者 王之杰 张万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6-695,共10页
研究发现异源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QQS基因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而MsNF-YB5是其发挥功能的关键内源基因。为探究MsNF-YB5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并完成了MsNF-YB5的生物信... 研究发现异源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QQS基因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而MsNF-YB5是其发挥功能的关键内源基因。为探究MsNF-YB5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并完成了MsNF-YB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自激活检测及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MsNF-YB5 cDNA编码156个氨基酸,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MtNF-YB5相似度最高,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参与茉莉酸甲酯、脱落酸、防御与胁迫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具有细胞核定位,截短N端后具有酵母转录自激活活性。MsNF-YB5受盐胁迫、渗透胁迫、低氮胁迫、冷胁迫及脱落酸处理诱导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sNF-YB5功能以提高紫花苜蓿抗逆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MsNF-YB5 亚细胞定位 自激活活性 胁迫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葡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适宜施钾量研究
9
作者 孙洪仁 朱凯迪 +3 位作者 王彦 张吉萍 王尚波 王志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0-620,共11页
【目的】钾是保证葡萄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营养元素。我们整合近几十年全国各地的葡萄施钾试验结果,研究了葡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以期为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葡萄”、“施肥”、“... 【目的】钾是保证葡萄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营养元素。我们整合近几十年全国各地的葡萄施钾试验结果,研究了葡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以期为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葡萄”、“施肥”、“钾”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建立我国葡萄缺钾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回归方程。采用“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对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分级。采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计算不同目标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情形下各个丰缺级别土壤的葡萄适宜施钾量。【结果】共检索到葡萄施钾论文52篇,获得80组包含不施钾和施钾处理葡萄产量数据,及对应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数据,建立我国葡萄缺钾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回归方程为:y=13.686 ln(x)+20.225。我国葡萄土壤速效钾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40、164~340、79~164、38~79、19~38和<19 mg/kg。当葡萄目标产量15~60 t/hm^(2)、钾肥利用率40%~60%、土壤速效钾丰缺级别1~6级时,第1~6级土壤适宜施钾量分别为0、14~83、28~165、41~248、55~330和69~413 kg/hm^(2);钾肥利用率为60%、55%、50%、45%和40%的适宜施钾量范围分别为0~275、0~300、0~330、0~367和0~413 kg/hm^(2);目标产量为15、22.5、30、37.5、45、52.5和60 t/hm^(2)的适宜施钾量范围分别为0~103、0~155、0~206、0~258、0~309、0~361和0~413 kg/hm^(2)。【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葡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推荐施钾系统,可为我国葡萄测土施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测土施肥 Meta分析 土壤速效钾 丰缺指标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巢鼠属3个种的分布地点
10
作者 陈燕 张一真 +5 位作者 白智江 尹文书 龙向祥 刘毅 王海蓉 王登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8,共12页
巢鼠属Micromys的巢鼠M.minutus、红耳巢鼠M.erythrotis和高原巢鼠M.pygmaeus随着近年捕获样本的增多及系统发育研究的深入才被分类厘定,属内物种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存在与否及分布地点等信息不明确。本研究在贵州省4个县(市)捕获到9只巢... 巢鼠属Micromys的巢鼠M.minutus、红耳巢鼠M.erythrotis和高原巢鼠M.pygmaeus随着近年捕获样本的增多及系统发育研究的深入才被分类厘定,属内物种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存在与否及分布地点等信息不明确。本研究在贵州省4个县(市)捕获到9只巢鼠属动物,通过cyt b基因序列比对确定为巢鼠和红耳巢鼠,测量其外形、毛色和头骨指标并进行对比;同时,从GenBank下载了全国82只巢鼠、红耳巢鼠和高原巢鼠cyt b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并综合这些鼠的采集点信息归纳3种鼠在贵州省的分布地点。结果显示,捕获的9只鼠包含5只巢鼠和4只红耳巢鼠,分别聚类于91只巢鼠属动物系统发育树3个支系中的2个。巢鼠的体长和尾长显著长于红耳巢鼠。从分布地点看,巢鼠、红耳巢鼠和高原巢鼠在贵州省的采集点分布表现为自东向西、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变化,一些地区存在2种巢鼠同域分布的情况。研究结果填补了贵州省巢鼠属3个种的分化特征和分布地点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鼠属 贵州省 分布地点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草甸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的影响
11
作者 肖红 戎郁萍 +4 位作者 王昀 马凯 刘鹏飞 王强鹏 韩淑萍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139,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输入增加会改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群落生产力。然而,目前关于氮磷养分添加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2018-2020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采用... 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输入增加会改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群落生产力。然而,目前关于氮磷养分添加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2018-2020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氮添加[0 g·(m^(-2)·a)^(-1)(N_(0))、1.55 g·(m^(-2)·a)^(-1)(N_(1))、13.95 g·(m^(-2)·a)^(-1)(N_(2))]和磷添加[0 g·(m^(-2)·a)^(-1)(P0)、5.24 g·(m^(-2)·a)^(-1)(P1)]及其交互添加对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Fe、Mn、Cu和Zn)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可显著降低禾本科植物Fe含量、Fe꞉Cu和Mn꞉Cu(P<0.05),N_(2)P_(0)处理下禾本科植物Fe含量、Fe꞉Cu和Mn꞉Cu较N_(0)P_(0)处理分别降低了52.46%、61.84%和47.39%;与N_(0)P_(0)相比,N_(2)P_(0)处理下豆科植物Fe含量增加了33.30%。磷添加可显著降低菊科植物Fe含量,进而降低了Fe꞉Cu和Fe꞉Zn。此外,菊科植物Mn含量、豆科植物Cu含量和Zn含量受到氮磷添加交互作用的影响。与N_(0)P_(0)相比,高氮添加处理(N2P0)显著增加了豆科植物Cu含量和Zn含量,以及菊科植物Mn含量,而与N_(2)P_(0)相比,高氮处理下添加磷(N2P1)显著降低了豆科植物Cu含量和Zn含量,以及菊科植物Mn含量。氮添加显著增加禾本科植物相对生物量,其变化量与Fe、Mn、Zn含量、Fe꞉Cu、Fe꞉Zn、Mn꞉Cu和Mn꞉Z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不同功能群植物对微量元素利用策略不同,不同功能群植物微量元素内稳态受到氮磷养分添加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磷添加 植物功能群 微量元素含量 化学计量比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苜蓿斑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12
作者 王颖 周文琪 +3 位作者 魏淑花 张蓉 班丽萍 尹学伟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为明确苜蓿斑蚜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探讨苜蓿斑蚜和寄主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称重法就干旱胁迫对苜蓿斑蚜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苜蓿幼苗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苜蓿斑蚜在中度... 为明确苜蓿斑蚜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探讨苜蓿斑蚜和寄主与干旱胁迫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称重法就干旱胁迫对苜蓿斑蚜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苜蓿幼苗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苜蓿斑蚜在中度干旱胁迫下能够维持甚至促进斑蚜繁殖,产蚜量为5.60头;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能够维持并促进苜蓿斑蚜种群数量的增长,净生殖率为9.42。苜蓿斑蚜种群数量随着干旱胁迫天数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苜蓿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根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AM曲线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苜蓿斑蚜产蚜量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对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有较强的适应性。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苜蓿叶长、叶宽、株高和根长显著降低。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不利于苜蓿的生长,但适度的干旱胁迫对苜蓿斑蚜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种群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为今后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苜蓿-斑蚜-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奠定了基础,为苜蓿斑蚜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苜蓿斑蚜 生长发育 繁殖 种群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草坪业面临挑战与发展浅析
13
作者 孙彦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1期50-61,共12页
草坪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绿化美化、生态环保、体育竞技、休闲娱乐等功能,草坪的发展随着世界和国家经济及生态的发展而发展。本文阐述了当今全球草坪所面临诸如自然资源匮乏与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乃至国际环境法规的日益完善、... 草坪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绿化美化、生态环保、体育竞技、休闲娱乐等功能,草坪的发展随着世界和国家经济及生态的发展而发展。本文阐述了当今全球草坪所面临诸如自然资源匮乏与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乃至国际环境法规的日益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逐步丧失、草坪综合精准养护管理需求的加大等挑战及其应对措施。阐述了我国当今草坪业除了面临全球层面的挑战外,还存在自身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草坪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浅析了草坪业的发展趋势,草坪业向大数据的统一收集与共享发展,向环保、低污染、低养护的方向发展,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发展,向生产标准化、行业规范化、产业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向跨学科合作、协调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挑战 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甜菜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
14
作者 孙洪仁 张吉萍 +2 位作者 冮丽华 王尚波 王志栋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71-83,共13页
【目的】为建立我国甜菜测土推荐施氮系统。【方法】采用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研究了我国甜菜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结果】我国甜菜土壤有机质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64、37~64、22~37、13~22、7~13... 【目的】为建立我国甜菜测土推荐施氮系统。【方法】采用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研究了我国甜菜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结果】我国甜菜土壤有机质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64、37~64、22~37、13~22、7~13、4~7、2.5~4和<2.5 g/kg;土壤全氮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4、2.6~4.4、1.5~2.6、0.9~1.5、0.6~0.9、0.4~0.6、0.2~0.4和<0.2 g/kg;土壤碱解氮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20、170~320、91~170、48~91、26~48、14~26、8~14和<8 mg/kg。当目标产量30~120 t/hm^(2)、氮肥利用率30%~50%时,甜菜第1~8级土壤适宜施氮量分别为0、27~180、54~360、81~540、108~720、135~900、162~1080和189~1260 kg/hm^(2)。【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我国甜菜基于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的推荐施氮系统,为我国甜菜测土施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甜菜 测土施肥 丰缺指标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雨嘉 吉方财 +5 位作者 秦子旸 郝迎辰 王召明 王磊 孙志强 玉柱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63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探究宁夏中部地区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试验将全株玉米与大豆分别按鲜重比为10∶0(R0)、8∶2(R1)、6∶4(R2)、4∶6(R3)、2∶8(R4)和0∶10(S0)的比...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探究宁夏中部地区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试验将全株玉米与大豆分别按鲜重比为10∶0(R0)、8∶2(R1)、6∶4(R2)、4∶6(R3)、2∶8(R4)和0∶10(S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发酵120 d调制成青贮饲料,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消化特性,然后使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大豆单独青贮感官评价等级为中等;而混合青贮能改善色泽、气味,综合感官评价等级为优等。2)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降低,青贮饲料pH及丙酸和氨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乳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4)R3处理青贮饲料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显著高于R1、R2和R4处理(P<0.05)。随着大豆所占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5)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为4∶6时青贮饲料品质综合评价排序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与大豆混合比例为4∶6时青贮品质最优,体外消化率高,综合评价最好,可作为宁夏地区调制全株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料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大豆 混合青贮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评价添加剂对高寒地区不同品种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子旸 张洪瑞 +6 位作者 王召明 李雨嘉 郝迎辰 王磊 安宅一夫 孙志强 玉柱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647,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白燕11”“黑玫克”和“凯撒”3个品种的燕麦作为试验对象,设计4种添加剂处理,即空白对照(CK)、植物乳杆菌(LP,接种量为1×10^(5) CFU/g FW)、布氏乳杆菌(LB,接种量为1... 为探究不同品种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白燕11”“黑玫克”和“凯撒”3个品种的燕麦作为试验对象,设计4种添加剂处理,即空白对照(CK)、植物乳杆菌(LP,接种量为1×10^(5) CFU/g FW)、布氏乳杆菌(LB,接种量为1×10^(5) CFU/g FW)和苯甲酸钠(SB,添加量为1.5%FW),在青贮45 d后,对燕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与“白燕11”燕麦青贮饲料相比,“黑玫克”燕麦青贮饲料的pH显著降低(P<0.05),乙酸(AA)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CK相比,添加LP、LB和SB均显著降低了燕麦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NH 3-N)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乳酸(LA)含量(P<0.05),并且以LB的表现最为突出。2)在品种方面,“黑玫克”燕麦青贮饲料的干物质(DM)含量最低,“凯撒”燕麦青贮饲料的DM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最高,其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在添加剂方面,与CK相比,添加LP、LB和SB均显著降低了燕麦青贮饲料的NDF和ADF含量(P<0.05)。3)在品种方面,“黑玫克”燕麦青贮饲料CNCPS的蛋白质组分中非蛋白氮(PA)含量较低,快速降解蛋白质(PB1)、慢速降解蛋白质(PB3)含量较高,结合蛋白质(P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在添加剂方面,与CK相比,添加LP、LB和SB均显著提高了燕麦青贮饲料CNCPS的蛋白质组分中PB1和中速降解蛋白质(PB2)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PA和PC含量(P<0.05),并且以LB的表现最为突出。4)“黑玫克”燕麦青贮饲料的碳水化合物(CHO)含量最高,“凯撒”燕麦青贮饲料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糖类(C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可利用纤维(CB2)和不可利用纤维(C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与CK相比,添加LP、LB和SB均显著提高了燕麦青贮饲料的CA、淀粉和果胶(CB1)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CB2和CC含量(P<0.05),并且以LB的表现最为突出。综上所述,添加LB有利于提高燕麦青贮饲料品质,青贮发酵后品质较好的燕麦品种为“黑玫克”,且“黑玫克”燕麦青贮饲料的蛋白质组分最优,“凯撒”燕麦青贮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组分最优。因此,“黑玫克”是适用于三江源地区调制青贮的优质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添加剂 青贮品质 CNC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结壳包衣对蒙古冰草萌发期抗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长然 刘婧禹 +1 位作者 李若鸿 毛培胜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0-967,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炭结壳包衣技术提升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的抗旱性能,解决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出苗率、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试验材料为蒙古冰草种子,设置砂床含水量2%为干旱条件,在每20 g蒙古冰草种子中设计...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炭结壳包衣技术提升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的抗旱性能,解决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子出苗率、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试验材料为蒙古冰草种子,设置砂床含水量2%为干旱条件,在每20 g蒙古冰草种子中设计添加生物炭1.4 g,2.0 g,4.0 g和6.6 g(分别记为BC_(1-15),BC_(1-10),BC_(1-5)和BC_(1-3))4种结壳包衣配方,以裸种子和基础结壳包衣为对照。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的种子出苗特性、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发现生物炭结壳包衣能显著提高种子的抗旱能力(P<0.05),其中BC_(1-10)处理效果最佳,显著提高了出苗率、出苗速度指数、幼苗生长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P<0.05)。盆栽试验也证实了BC_(1-10)处理能显著提高蒙古冰草种子的出苗率(P<0.05)。因此,生物炭结壳包衣技术应用于蒙古冰草种子,对提高种子出苗率、幼苗成活率具有显著效果,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与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结壳包衣 蒙古冰草 种子萌发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青贮玉米混作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木林 陈莉莉 +3 位作者 杨靓 岳丽楠 刘笑玮 荆晶莹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2,共10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混作和施肥均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而有机肥对玉米混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了不同基因型玉米的单作和混作处理,探究有机肥对混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作相比,混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且... 不同基因型玉米混作和施肥均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而有机肥对玉米混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了不同基因型玉米的单作和混作处理,探究有机肥对混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作相比,混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且施加有机肥在单作和混作中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并使混作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单作(P<0.05)。多基因型混作的净效应和互补效应均为正,有机肥的施用未显著改变互补效应,表明高产效应主要来自基因型的互补作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单作和混作下的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1),其中混作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综上所述,基因型混作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和品质,而有机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增强了混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这项研究为青贮玉米的高产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混作 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与糖蜜对花生秧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生物胺含量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开 许艺 +6 位作者 王学梅 柴欢 黄帅 王坚 郇树乾 玉柱 王目森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58,共13页
花生秧青贮过程中真蛋白发生大量降解,游离氨基酸可在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下进一步脱羧形成生物胺。为降低花生秧青贮饲料生物胺含量,本试验设置以下处理:蒸馏水(对照),2%糖蜜,植物乳植杆菌(1×10^(6)菌落形成单位),2%糖蜜和植物乳植... 花生秧青贮过程中真蛋白发生大量降解,游离氨基酸可在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下进一步脱羧形成生物胺。为降低花生秧青贮饲料生物胺含量,本试验设置以下处理:蒸馏水(对照),2%糖蜜,植物乳植杆菌(1×10^(6)菌落形成单位),2%糖蜜和植物乳植杆菌复合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青贮28 d并分析样品发酵品质、生物胺含量及细菌群落。结果表明,花生秧自然青贮发酵品质差,主要生物胺是酪胺(1338.36 mg·kg^(-1)干物质)和尸胺(417.58 mg·kg^(-1)干物质);糖蜜与糖蜜和菌复合处理可显著改善发酵品质(P<0.001),降低酪胺、尸胺及总生物胺含量(P<0.05)。花生秧原料主要细菌是猪副杆菌(17.51%)、蝙蝠假单胞菌(13.06%)、分散泛菌(5.63%)及柠檬色短小杆菌(5.53%);自然青贮后细菌种类复杂,以类肠膜魏斯氏菌(22.71%)、植物乳植杆菌(10.67%)、发酵粘液乳杆菌(10.38%)、坎氏魏斯氏菌(9.27%)、戊糖片球菌(8.34%)、蝙蝠假单胞菌(8.07%)、格氏乳球菌(6.74%)及人参皂苷伴生乳杆菌(5.10%)为主。与对照组相比,糖蜜提高了植物乳植杆菌和类肠膜魏斯氏菌相对丰度,降低了戊糖片球菌和坎氏魏斯氏菌丰度;糖蜜和菌复合处理增加了植物乳植杆菌和桥粘液乳杆菌丰度,优化了细菌群落结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酪胺和尸胺与pH、丁酸、氨态氮、猪副杆菌、人参皂苷伴生乳杆菌及坎氏魏斯氏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生物胺含量,糖蜜与糖蜜和菌复合处理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秧 发酵品质 细菌群落 生物胺 青贮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苗期抗盐性评价
20
作者 李春燕 张然然 +4 位作者 祝海燕 尤冬梅 胡海燕 李宗珍 戎郁萍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523,共8页
苗期耐盐性鉴定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耐盐品种选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Daye’)、‘甘农三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Algonquin’)3个紫花苜... 苗期耐盐性鉴定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耐盐品种选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Daye’)、‘甘农三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Algonquin’)3个紫花苜蓿品种为实验材料,以NaCl含量为0,0.3%,0.6%和1.0%等浓度的营养液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各苜蓿幼苗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耐盐性差异,旨在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耐盐性选育及盐碱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3种紫花苜蓿幼苗的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均随盐胁迫的增加而增加。0.6%~1.0%盐浓度的营养液用于鉴定紫花苜蓿幼苗耐盐性较为合理。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3个苜蓿品种苗期耐盐性的综合评价表明‘大叶苜蓿’的耐盐性最强,其次是‘阿尔冈金’,最后是‘甘农三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苜蓿品种 幼苗 生理特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