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5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现代潮广场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孟祥彬 于滨 《风景园林》 2007年第1期78-81,共4页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的现代潮广场景观设计,以“潮”为表现特征,采用“S”型构图和丰富的空间层次,使广场显得气势如宏,充分体现现代一流大学的风貌,既有城市的公共性,又有校园的特殊性,在校园景观营造达到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广场 规划设计 校园 “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实笃定开新路 衣被天下细从头--深切缅怀中国农业大学徐楚年先生
2
作者 董合忠 马欣荣 +2 位作者 李海燕 孙振元 杨佑明 《中国棉花》 2021年第12期40-41,共2页
徐楚年先生是我国较早系统研究棉花纤维发育与品质建成的老一辈科学家,其主要科研和教学成果:一是将棉纤维发育时期由原来的3个修订为4个,深化了对棉纤维形成过程的认知;二是发现了纤维品质与产量形成在细胞学上的同步性,为协同提高纤... 徐楚年先生是我国较早系统研究棉花纤维发育与品质建成的老一辈科学家,其主要科研和教学成果:一是将棉纤维发育时期由原来的3个修订为4个,深化了对棉纤维形成过程的认知;二是发现了纤维品质与产量形成在细胞学上的同步性,为协同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建立“人工棉纤维”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为棉纤维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此外,徐先生还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回顾总结徐楚年先生的成果和贡献,旨在激励后人,为中国棉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楚年 棉花 纤维发育 产量形成 棉纤维离体培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技术特征量化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源泉 隋鹏 +1 位作者 高旺盛 李媛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7,共7页
对中国5个主要农业区的28种典型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总体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度"(Cd),具有"少裸露"、"少动土"、"高保蓄"和"... 对中国5个主要农业区的28种典型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总体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度"(Cd),具有"少裸露"、"少动土"、"高保蓄"和"高效益"特点,但是"少污染"特征总体表现较差;各区域模式的技术特征表现不一,但基本上都与区域实际需求相吻合;东北平原保护性耕作主要表现为高保蓄和少动土,但是化肥农药使用增加;黄土高原主要表现为少裸露,但经济效益却低于传统耕作;农牧交错带主要表现为少裸露和高效益;长江流域主要表现为高效益和高劳动力消耗;华北平原地区的部分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蓄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减少土壤扰动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不明显。根据评价结果,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要继续突出不同区域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进一步通过共性关键技术与配套技术的有效组合,形成区域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理区域 含水量 保护性耕作 技术特征 评价指标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云 原雅玲 刘青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59,共4页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 ,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种质资源 育种目标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种资源全生育期田间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5
作者 张亚格 刘伟 +7 位作者 魏昭然 唐力琼 林尤珍 周畋波 张洪亮 孙兴明 王效宁 李自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5,共4页
抗旱性是作物与干旱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数量性状,准确的抗旱表型鉴定是挖掘抗旱基因和开展抗旱遗传研究的基础,对于水稻节水抗旱育种至关重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表型鉴定的方法一直是抗旱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技术难... 抗旱性是作物与干旱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数量性状,准确的抗旱表型鉴定是挖掘抗旱基因和开展抗旱遗传研究的基础,对于水稻节水抗旱育种至关重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表型鉴定的方法一直是抗旱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多年田间稻种资源抗旱性鉴定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抗旱性鉴定体系进行探索优化,总结制定了稻种资源全生育期田间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程,其内容包括一般要求、整地、种植方式、水分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抗旱性评价等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以期为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提供技术参考。该技术规程适用于海南省三亚市每年冬季(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的田间种植的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全生育期 抗旱鉴定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对有机农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0
6
作者 王利利 董民 +1 位作者 张璐 杜相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3-1077,共5页
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品质。碳氮比是影响有机肥肥效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以无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4个有机肥碳氮比处理(20︰1、15︰1、10︰1、5︰1),在温室中进行茄子盆栽试验,定期采集土壤样品,用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 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品质。碳氮比是影响有机肥肥效的重要因素。本试验以无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4个有机肥碳氮比处理(20︰1、15︰1、10︰1、5︰1),在温室中进行茄子盆栽试验,定期采集土壤样品,用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氮(SMBN),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碳氮比有机肥料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比的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的SMBC和SMBN含量,具体表现为SMBC:20︰1>10︰1≈15︰1>5︰1>CK,SMBN:15︰1>10︰1>20︰1>5︰1>CK。SMBC/SMBN的比率反映土壤氮素生物活性,其值越低,生物活性越大,氮素损失越少,本试验SMBC/SMBN表现为:15︰1<10︰1<20︰1≈5︰1<CK。因此,有机肥的碳氮比为15︰1和10︰1时,土壤氮素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氮素利用率高。碳氮比较高时(20︰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高,但是土壤氮素活性低;碳氮比较低时(5︰1),土壤微生物量低。该研究为有机农业科学施用有机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碳氮比 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估测冬小麦冠层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单成钢 廖树华 +2 位作者 龚宇 梁振兴 王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用数字图像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冠层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表明用一行小麦图像比多行小麦图像估测小麦生物量能更好地满足线性回归关系,估测效果更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分层像素数估测小麦冠层分层现存生物量和有效生物量的方法。利用分... 用数字图像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冠层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表明用一行小麦图像比多行小麦图像估测小麦生物量能更好地满足线性回归关系,估测效果更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分层像素数估测小麦冠层分层现存生物量和有效生物量的方法。利用分层绿色像素数(LGPN)指标定性分析了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群体有效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动态变化,并确定了基于图像特征的可用于定量分析的小麦群体垂直分布指数(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冬小麦冠层 生物量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循环农业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韩玉 龙攀 +2 位作者 陈源泉 隋鹏 顾时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9-1048,共10页
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中国农业领域的热点,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研究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现有循... 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中国农业领域的热点,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研究的概况,重点分析了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现有循环农业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宏观层面针对国家和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循环农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或循环农业的有效性,此类研究占绝大部分;另一类是针对工业园区和企业或具体产业模式、农场,采用系统动力学、能值、生命周期评价等系统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模式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其对环境影响,目前这类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综合分析认为,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在进一步明确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原理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不同的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其服务的对象及目标不同,其构成也有所不同。针对评价对象,在国家、区域层面和园区/企业层面的评价重点应该有所区别,同时对于微观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层面,其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应该区别于宏观层面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构建适于不同层面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菜秸秆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蓓蓓 马颖 +3 位作者 耿维 崔建宇 慕康国 胡林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4,共9页
文章利用中国各省(市)的农作物种植数据,估算长江流域油菜优势种植区域的冬闲土地面积,并评估油菜秸秆的产量和能源产品的生产潜力。研究发现:中国长江流域冬闲土地面积为1 64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494万hm2;2013年中国油菜秸秆和冬闲土... 文章利用中国各省(市)的农作物种植数据,估算长江流域油菜优势种植区域的冬闲土地面积,并评估油菜秸秆的产量和能源产品的生产潜力。研究发现:中国长江流域冬闲土地面积为1 64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494万hm2;2013年中国油菜秸秆和冬闲土地油菜秸秆的可收集量分别为3 817万t和2 483万t,总量可达6 300万t;油菜秸秆生物炭或生物油的总生产潜力分别为2 079万t或2 646万t,折合标准煤量为1 746万t或1 826万t;在利用50%油菜秸秆资源的情况下,生物油替代能源消费量的潜力达到913万t标准煤。中国的油菜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集中,其能源化利用具有规模优势,值得重视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冬闲田 生物炭 生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棉花副产品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潜力评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蓓蓓 耿维 +3 位作者 崔建宇 慕康国 马颖 胡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91,共8页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 中国每年产生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包括棉秆和棉籽。棉秆和棉籽壳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高,棉籽仁含油量高,是适宜的生物质能源原料。从1980年到2014年,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的新疆扩展,而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缩小,主要原因是植棉比较效益大幅下降。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是既缓解中国能源压力又提高植棉效益的1个新途径。利用1980―2014年中国各省棉花种植数据,分析30多年来棉花种植的区域变化,估算棉花副产品的产量和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2014年棉花副产品的理论产量为3244万t,其中棉秆2236万t,棉籽1008万t。利用棉秆和棉籽壳可以生产1084万t生物炭或1355万t生物油,棉籽仁经生物质能源转化后可生产152万t生物柴油。利用棉花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生物油和生物柴油),其能源潜力可达1000万t标准煤。在利用30%和50%的情况下,能源潜力分别达到300万t和500万t标准煤。棉花副产品的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还能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棉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副产品 生物炭 生物油 生物柴油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技术 被引量:21
11
作者 沈文君 沈佐锐 李志红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概述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必要性、生物学基础和一般程序 ;论述了生态气候图、农业气候相似距库、生态气候评价的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估算相结合的数学模型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概述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必要性、生物学基础和一般程序 ;论述了生态气候图、农业气候相似距库、生态气候评价的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估算相结合的数学模型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认为应用网络技术 ,建立基于分布式计算的全球入侵物种风险评价数据体系 ,可有效提高风险评价的速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生态气候图 农业气候相似距库 地理信息系统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业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孔四新 崔旭盛 李海奎 《农学学报》 2013年第11期14-19,共6页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地球正遭受着过度开发带来的灾难,生态问题正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追溯生态文...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地球正遭受着过度开发带来的灾难,生态问题正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追溯生态文明起源和历史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主要问题,如:农业政策和体制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水污染、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问题,生物质能源、能源植物开发相关生态和社会问题。提出了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途径和对策:建立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一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二要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政策体系,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三要保护自然资源、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四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系统整合创新;五是改革现有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农业。可持续的循环农业及多元农业是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农业则是农业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业问题 多元化农业 景观农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害虫远程自动识别诊断系统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慧勇 高灵旺 +5 位作者 牛国飞 乔建 刘伟 邢鲲 王鑫 李捷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40-42,65,共4页
运用昆虫图像处理及分析系统(BugVisux)对害虫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获取图像的数字化特征值,建立主要农业害虫的数字化特征库;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和数据库端的3层结构,可通过CCD摄像头自动获取图像视频,经过远程传送到服务器端,由... 运用昆虫图像处理及分析系统(BugVisux)对害虫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获取图像的数字化特征值,建立主要农业害虫的数字化特征库;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和数据库端的3层结构,可通过CCD摄像头自动获取图像视频,经过远程传送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进行图像分析与处理,最终达到能够对昆虫进行识别、诊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识别 诊断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抗病毒育种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文静 王富荣 +1 位作者 石秀清 李怀方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76-79,共4页
概述了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抗病毒育种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有外壳蛋白介导的抗性、利用缺损的复制酶、干扰运动蛋白、RNA介导的抗性、卫星RNA介导的抗性、反义RNA介导的抗性。
关键词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植物抗病毒育种 作用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业技术发展史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向东 郭天财 高旺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运用分类比较和系统分析的方法,从自然及社会环境、农业结构、典型农具、农学思想及文化和畜牧养殖、林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河南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总结了河南古代农业技术的历程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 运用分类比较和系统分析的方法,从自然及社会环境、农业结构、典型农具、农学思想及文化和畜牧养殖、林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河南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总结了河南古代农业技术的历程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今后河南农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传统农业 技术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有机农业发展比较及中国有机农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解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孔四新 李海奎 +1 位作者 Shuya K 崔建平 《农学学报》 2016年第8期64-69,共6页
中国的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整体水平较低。存在问题有:有机产品单元规模小、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较低;单纯强调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而忽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实践;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除草技术研究和推广滞... 中国的有机农业认证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整体水平较低。存在问题有:有机产品单元规模小、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较低;单纯强调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而忽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的理念和实践;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除草技术研究和推广滞后,不能满足有机农业规模发展的要求,生产成本高;山区有机农业基地的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土壤和大气污染对有机农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国内有机认证尚未与国际接轨,缺乏国际竞争力。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将有机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国家对有机农业项目重点扶持;开展国家层面的特色有机农业规模基地规划;完善有机食品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职业规范,建立有机农业诚信体系;各大院所、有机农业相关机构和生产企业应加强合作,促进有机农业产学研结合,延长有机农业产业链;重视山区有机农业的水土保持问题,加强对区域有机农业基地土壤和大气污染的防控和预警;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切实可行的有机农业标准体系,推动国际间有机证书的互认,提高中国有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玉 隋鹏 +1 位作者 顾时贵 陈源泉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999-1002,共4页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华北平原 循环农业 技术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无花果产业看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会勤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第2期32-33,共2页
无花果起源于波斯、小亚细亚一带,人类栽培无花果的历史长达数千年。我国的无花果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引进的,属于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明成果,已有10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但是时至今日,无花果几乎从不出现在果树学教科书中。这是因为... 无花果起源于波斯、小亚细亚一带,人类栽培无花果的历史长达数千年。我国的无花果是古代通过丝绸之路引进的,属于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明成果,已有10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但是时至今日,无花果几乎从不出现在果树学教科书中。这是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产业,它大多时候还只是人们房前屋后的庭院植被,可能就是给别人邻居分一分,尝一尝,创造不了真正的价值,还没有形成商品属性。那么如何使无花果从庭院走向产业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 商品属性 中国特色 大宗水果 果树学 蓝莓 新丝绸之路 城市经济 投资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与技术创新需求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6期9-10,13,共3页
随着杂交种、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大型机械及人工灌溉等现代农业要素的广泛应用,构建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体系被提上议事日程。文章论述了现代有机旱作农业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现代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重要和现代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创新方向,... 随着杂交种、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大型机械及人工灌溉等现代农业要素的广泛应用,构建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体系被提上议事日程。文章论述了现代有机旱作农业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现代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重要和现代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创新方向,建议制定技术整合和整体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现代有机旱作农业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评价——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杰 徐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60-63,共4页
根据校园环境景观的特点与功能要求,运用属性层次模型(Attribute Hierachical Model,AHM)法构建校园评价体系。通过AHM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应用,对校园评价对象进行指标得分评价,以获取校园景观环境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用AHM方法评价校园... 根据校园环境景观的特点与功能要求,运用属性层次模型(Attribute Hierachical Model,AHM)法构建校园评价体系。通过AHM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应用,对校园评价对象进行指标得分评价,以获取校园景观环境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用AHM方法评价校园景观环境是科学准确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景观环境总体质量评价结果为57.15分,评价等级为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观 AHM 使用后评价 层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