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1
作者 牛鹏 吕洋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眼部表面由多种组织构成,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祖细胞(LSCs)对于维护眼表的稳定状态至关重要。一旦LSCs发生病变,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眼表上皮细胞将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转分化和去分化等过程改变其细胞身份。细胞分化受到遗传程序的... 眼部表面由多种组织构成,其中角膜缘干细胞/祖细胞(LSCs)对于维护眼表的稳定状态至关重要。一旦LSCs发生病变,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眼表上皮细胞将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转分化和去分化等过程改变其细胞身份。细胞分化受到遗传程序的严格控制,在细胞状态的转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使得上皮细胞展现出间充质细胞的特征,在角膜疾病中可能引起上皮下纤维化,并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转分化是指一种分化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细胞的现象,在眼表应激反应中,结膜上皮可能转变为角膜上皮,非眼表细胞亦有可能转化为角膜上皮细胞,但这一过程面临伦理和细胞稳定性等挑战。去分化则是指分化细胞恢复其分裂和分化的能力,眼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也会经历去分化,可能参与眼表的修复过程。对这些细胞变化的深入研究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微环境信号在这一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时必须谨慎,以避免引发其他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细胞 分化 上皮-间质转化 转分化 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胃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康殷楠 石嘉琪 +4 位作者 王俊科 李斌 李初谊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87-2294,共8页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 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低表达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7 位作者 邢国静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阐述其在AIH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骨形态发生蛋白ⅠA型受体调控骨代谢研究
4
作者 庞永杰 高玉海 +4 位作者 安梓栋 武艺 王立强 唐汉琴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骨形态发生Ⅰ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A,BMPRⅠA)在骨代谢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BMP受体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配体结合传递信号,介导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参与骨发育、重塑等骨代谢过程。中药... 骨形态发生ⅠA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A,BMPRⅠA)在骨代谢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BMP受体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配体结合传递信号,介导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参与骨发育、重塑等骨代谢过程。中药在防治骨代谢疾病方面历史悠久,对骨量、骨质量的促进作用显著。本文综述了BMPRⅠA与骨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总结干预BMPRⅠA及其信号通路调节骨代谢的中药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的药物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ⅠA 骨代谢疾病 信号通路 骨形成 骨吸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在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席成敏 吕洋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炎症等多种因素。炎症是人体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是由人体对有害刺激或损伤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是机体的...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炎症等多种因素。炎症是人体最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之一,是由人体对有害刺激或损伤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是机体的一种抗病反应。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在DM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DM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对炎症在DME发病中的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炎症 炎症性疾病 炎症细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性黄斑劈裂治疗方法最新研究进展
6
作者 席成敏 吕洋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499,共5页
近年来,黄斑劈裂(MF)已成为高度近视个体的普遍并发症。MF主要是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向内牵引和后巩膜葡萄肿对视网膜施加的向外牵引相结合所导致。近视性MF是病理性近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对于伴有MF的高度近视患者... 近年来,黄斑劈裂(MF)已成为高度近视个体的普遍并发症。MF主要是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向内牵引和后巩膜葡萄肿对视网膜施加的向外牵引相结合所导致。近视性MF是病理性近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对于伴有MF的高度近视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是玻璃体切割术、黄斑扣带术和后巩膜加固术。但是否进行内界膜剥膜充气存在争议。除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也在探索中,多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作用,进而改善视功能。本文综述了目前近视性MF患者的多种治疗方式,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黄斑劈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玻璃体切割术 黄斑扣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包云丽 汪哲 +5 位作者 唐海茹 李娜 郑英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81-4586,共6页
背景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调查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 背景炎症性肠病近年来发病率高,具有病程迁延、疾病负担重等特点,但目前缺乏中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的数据,这可能会阻碍此疾病的医疗保健规划和资源分配。目的调查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年龄、性别和时期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1990—2019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数据;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炎症性肠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变化趋势及特征,利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从1.47/10万上升到3.01/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5%〔95%CI(2.4%,2.6%)〕,标化死亡率从0.86/10万下降到0.35/10万,AAPC为-1.6%〔95%CI(-3.8%,-3.4%)〕,标化DALY率从24.47/10万下降到16.31/10万,AAPC为-2.2%〔95%CI(-2.3%,-2.0%)〕,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而标化DALY率在1995年之前女性高于男性,1995—2001年男性与女性基本一致,2001年之后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度各年龄段炎症性肠病标化发病率AAPC呈整体平稳上升趋势(P<0.05);各年龄段标化死亡率AAPC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下降趋势变缓(P<0.05)。结论1990—2019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性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高龄人群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问题值得重点关注,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的负担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疾病负担 患病代价 变化趋势 Joinpoi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康殷楠 陈顺 +4 位作者 解有成 郑英 何昱静 李初谊 于晓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0-800,共11页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和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预后极差。全身治疗是目前晚期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和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预后极差。全身治疗是目前晚期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HER2阳性胃癌的重要治疗靶点。随着HER2靶向药物和治疗方式的不断优化,一些胃癌患者已从中获益。但是耐药发生率高、不良反应严重仍是限制HER2靶向药物应用的瓶颈。因此,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对改善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新型、高效的抗肿瘤药物,由特异性靶向单克隆抗体、化学接头和小分子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组成,强大的治疗效果和适度的组织毒性是其主要优势。近年来,ADC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领域进展颇丰。首先,经过多年发展,包括DS-8201、RC48等在内的多种ADC已用于胃癌的二线及后线治疗。其次,随着ADC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包括高药物抗体比例、可切割型连接子、能引发旁观者效应的毒性载荷等,使新型ADC能够在针对特定靶点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中一些ADC还具备多靶向性,能针对多个特异性靶点发挥抗癌功效。同时,ADC的研发已到达第三阶段,新一代ADC通过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其均质单一性更高,细胞毒性载荷更高效,精准度更高,非靶向毒性作用更低。此外,ADC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组成的“靶免联合”治疗可能是晚期胃癌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ADC联合ICI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中的治疗前景和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晚期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防性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雪 吕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4-571,共8页
随着全球近视患病率的增加,近视已成为全球极其关注的健康问题。近视的发展已被证明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及其他因素有关。另外,近视后期发展的病理后果,包括近视性黄斑病变、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 随着全球近视患病率的增加,近视已成为全球极其关注的健康问题。近视的发展已被证明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及其他因素有关。另外,近视后期发展的病理后果,包括近视性黄斑病变、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巩膜葡萄肿等,目前是不可逆性失明的常见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策略来降低近视的患病率和进展为高度近视的概率,虽然有一系列近视管理和控制策略可以治疗这种疾病,但很明显,了解延缓近视发作和减缓其进展的因素将是减缓其全球患病率迅速上升的关键。本文旨在总结近视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和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预防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鉴峰 杨凌齐 吕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8-662,共5页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在长期的高糖刺激下易引起氧化损伤、炎症、自噬受损,使得血-视网膜屏障遭到破坏,继而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褪黑素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视网膜也可少量分泌。它除了具有抗氧化活性外,还具...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在长期的高糖刺激下易引起氧化损伤、炎症、自噬受损,使得血-视网膜屏障遭到破坏,继而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褪黑素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视网膜也可少量分泌。它除了具有抗氧化活性外,还具有抗炎、抗癌、免疫调节、调节自噬和神经保护作用。褪黑素在控制血糖方面有着良好作用,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褪黑素通过调节内皮祖细胞的自噬和miRNA的表达,从而保护线粒体,减少神经元损伤,发挥抗炎和抗癌作用,影响新生血管。本综述总结了褪黑素在DR中的作用,并且阐明了褪黑素调控DR的相关因素,为DR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炎症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ⅠA型受体在骨代谢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庞永杰 高玉海 +4 位作者 魏振龙 武艺 安梓栋 王立强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867-1872,共6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平衡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全身多个器官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BMPs家族抑制或促进骨代谢相关疾病的信号通路,调控骨发育、重塑,作为BMP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Ⅰ型受体,骨形态发生蛋...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平衡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全身多个器官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BMPs家族抑制或促进骨代谢相关疾病的信号通路,调控骨发育、重塑,作为BMP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Ⅰ型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ⅠA型受体(BMPRⅠA)的缺失与否对整个BMP信号通路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综述BMPRⅠA在骨代谢调控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BMPRⅠA和骨代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BMPRⅠA 骨代谢 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