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顿晓熠 刘志英 吴勤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17-3621,共5页
目的探讨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6年3月临床疑似VTE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305例,其中确诊VTE组176例,未发生VTE... 目的探讨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6年3月临床疑似VTE的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305例,其中确诊VTE组176例,未发生VTE组12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比较Padua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两者联合时对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诊断价值。结果确诊VTE组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adua评分、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发生VTE组,而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未发生VTE组,确诊VTE组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及既往VTE病史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VTE组(P<0.05)。Padua评分诊断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最佳切点为4分,≥4分时灵敏度为53.41%,特异度为89.15%,约登指数为0.4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95%CI(0.655,0.771)];D-二聚体最佳切点为0.5 mg/L,≥0.5 mg/L时灵敏度为84.12%,特异度为51.94%,约登指数为0.361,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95%CI(0.618,0.743)];Padua评分≥4分联合D-二聚体≥0.5 mg/L时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51.94%,约登指数为0.457,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48,0.852)]。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诊断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与单独使用Padua评分或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68,P<0.001;Z=5.624,P<0.001);而Padua评分与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2,P>0.05)。结论 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诊断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发生VTE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风险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VTE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静脉血栓栓塞 Padua评分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在体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对豚鼠糖尿病膀胱中IC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浩 钱彪 +4 位作者 杨立 张思源 沈志远 邵润芃 王勤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究豚鼠糖尿病膀胱病(DCP)在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后所引发的Cajal样间质细胞(ICC)电位活动的改变。方法购买健康雄性豚鼠90只,按照200 mg/kg单次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Z),正常喂养12周后,筛选出符合DCP... 目的探究豚鼠糖尿病膀胱病(DCP)在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后所引发的Cajal样间质细胞(ICC)电位活动的改变。方法购买健康雄性豚鼠90只,按照200 mg/kg单次腹腔注射1%的链脲佐菌素(STZ),正常喂养12周后,筛选出符合DCP模型标准的的豚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经尿道灌注0.2 m L滴度为2×107IU的SCL基因重组慢病毒,阳性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空慢病毒,空白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 PBS液。每组在转染后2、7、14、28 d这4个时间节点每次处死3只豚鼠,迅速摘取膀胱,选择胶原酶V消融法分离提取初代ICC并继续培养。72 h后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ICC自发及ATP诱发电位活动。结果体外通过胶原酶消融法可分离培养DCP豚鼠膀胱中ICC,运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到在无刺激条件下检测不到ICC的内向电流,而在ATP(100μmol/L)条件激发下可检测到ICC的内向电流。实验组2 d时与其他两组内向电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SCL慢病毒转染DCP膀胱7、14、28 d时可检测到ICC内向电流比其他两组高(P<0.05),14 d达到峰值350.0±29.9pA,随后降低。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随着DCP膀胱持续受损,内向电流逐步降低(P<0.05)。结论 SCL基因重组慢病毒经尿道灌注可成功转染豚鼠DCP膀胱,使受损的膀胱ICC电流幅度逐步增高,说明SCL基因对DCP膀胱中受损ICC功能有部分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 糖尿病膀胱病变 重组慢病毒 CAJAL样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树东 贺江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0-24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病变血管支数、靶病变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靶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损伤、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血肿、出血、尿潴留、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2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全因死亡、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损伤及低血糖风险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临床治疗中予以重视,做好相关预防及处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旻 薛梅 +3 位作者 张玉霞 陶应龙 韩晓丽 李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8期2018-2019,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采用医用食品进行营养支持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消化道肿瘤术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7d应用医用食品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进行营养支...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采用医用食品进行营养支持对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消化道肿瘤术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7d应用医用食品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术后采用序性营养支持法;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饮食,术后与试验组采用相同的序贯性营养支持法。[结果]试验组病人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消化道肿瘤病人应用医用食品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术前营养 医用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林国跃 陈朝伦 +2 位作者 吕才模 黎音 平小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Z1期94-96,共3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50例人PHC及其癌旁肝组织用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法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 癌与癌旁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LI)有显著差...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50例人PHC及其癌旁肝组织用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法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果 癌与癌旁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LI)有显著差异,癌的PCNALI平均为331±310,而癌旁为38±53,正常对照肝组织均阴性。癌组织分化越差,PCNALI越高,除Ⅲ与Ⅳ级外,PCNALI在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高表达PCNALI组(≥33%)在肝癌大小、组织学分级、肝硬化中的表达与低表达PCNALI组(<33%)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结论 PCNALI是反映组织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6
作者 包云 陈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2期44-45,共2页
对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辫修复软组织缺损23倒行手术配合。结果2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个月至2年,病人痛、温觉存在,外形及功能满意。提示术前熟悉手术步骤,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手... 对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辫修复软组织缺损23倒行手术配合。结果22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个月至2年,病人痛、温觉存在,外形及功能满意。提示术前熟悉手术步骤,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软组织缺损 逆行筋膜蒂皮辩修复术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