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YAG激光对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斌 梁倩倩 +4 位作者 吕岩 付敏 陈媛媛 袁一芳 李颖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经Er: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并与不伴全身疾病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1例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的13对患牙(26个位点)作为试验组,分别进行Er:YAG激光治疗和超声治... 目的动态观察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经Er: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并与不伴全身疾病的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1例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的13对患牙(26个位点)作为试验组,分别进行Er:YAG激光治疗和超声治疗,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龈下菌斑;同时收集11例牙周状况相近的不伴全身疾病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3个位点的龈下菌斑作为对照组,分析试验组是否有菌群种类变化。提取龈下菌斑DNA,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及条带回收测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牙龈下菌斑的优势致病菌存在差异,分别为中间普雷沃菌和福赛斯坦纳菌。激光组治疗前后龈下菌群构成也发生改变,治疗后1个月,有的条带表达减弱或消失,并有新条带出现;测序结果表明,新出现的条带为放线菌的一种,减弱、消失的为福赛斯坦纳菌。结论 Er:YAG激光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构成发生变化,治疗后1个月是关键时期;治疗后3个月,激光治疗在阻止细菌再定植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 YAG激光 2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龈下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定向诱导分化实验 被引量:9
2
作者 贺慧霞 刘洪臣 +3 位作者 王东胜 曹均凯 张海钟 鄂玲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潜能,分析其分化过程中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PDLSCs,用成脂诱导液连续诱导21d,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诱导...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潜能,分析其分化过程中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PDLSCs,用成脂诱导液连续诱导21d,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诱导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分析其表面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低密度脂蛋白(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时相及表达量,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分泌情况。结果诱导21d,诱导细胞呈脂肪细胞样圆形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胞浆中大量脂肪细胞特征性脂滴。流式分析结果显示,有96.54%的PDLSCs向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表达脂肪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LPLmRNA和PPAR-γmRNA及PPAR-γ蛋白,且随诱导时间延长PPAR-γ蛋白表达量增加。诱导细胞产生油红O阳性染色的脂滴。结论人PDLSCs在适当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样细胞,并具有脂肪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具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诱导 分化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炎症微环境作用下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聂嘉 张博 +1 位作者 顾斌 刘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慢性牙周炎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微环境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因治疗需要拔除的无龋前磨牙及...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慢性牙周炎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微环境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因治疗需要拔除的无龋前磨牙及慢性牙周炎牙齿,培养正常及炎症微环境下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P-PDLS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分泌及基因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p38在细胞内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种细胞成骨诱导7 d后p38及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使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干扰后体外成骨诱导7 d,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成骨关键基因Runx2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基因表达水平,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PDLSCs的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P-PDLSCs的TNF-α和IL-1β分泌量均显著高于H-PDLSCs(68.80±6.70比34.10±3.07,P=0.001;57.10±4.23比26.90±2.58,P=0.000)。P-PDLSCs中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较H-PDLSCs上升1.4倍(P=0.011),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也上升1.7倍(P=0.009)。P-PDLSCs的p38表达量高于H-PDLSCs;成骨诱导后两种PDLSCs中的p-p38表达均升高,但p38表达水平有所降低。SB-203580干扰后PDLSCs的Runx2和AL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PDLSCs:P=0.044、0.036;P-PDLSCs:P=0.017、0.004),矿化结节形成数量减少。结论在慢性炎症微环境中,p38 MAPK参与细胞的炎性反应,抑制p38后炎症微环境作用下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也被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炎症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鄂玲玲 刘洪臣 王东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济、高效的原代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将新生24hSD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碱性磷酸... 目的探讨经济、高效的原代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将新生24hSD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培养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染色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MTT实验显示接种后1~3d内细胞增殖缓慢,为细胞生长适应期,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所培养的细胞能形成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结论改良的贴壁组织块反复消化法可获得大量且纯的新生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一涵 赵喜聪 +2 位作者 张勇杰 刘洪臣 朱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体系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膜片的构建以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eveloping apical complex,DAC)细胞,隔天更换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并过滤冻存(DAC...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体系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膜片的构建以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eveloping apical complex,DAC)细胞,隔天更换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并过滤冻存(DAC条件培养液)。分离培养人PDLSCs,并扩增构建PDLSCs细胞膜片,利用DAC条件培养液和成骨诱导液分别诱导PDLSCs膜片5、10、15 d。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检测经过诱导的人PDLSCs细胞膜片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结果:与成骨诱导相比,DAC诱导后膜片含有丰富短棒状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膜片ALP和periostin表达丰富,体外成骨基因表达更高。结论:与成骨诱导体系相比,DAC诱导体系更适合PDLSCs膜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膜片 发育期根端复合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一涵 刘洪臣 刘文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 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10-8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破骨样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观察高糖环境对大鼠下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博 刘娜 +4 位作者 顾斌 吴昊 高羽萱 王东胜 刘洪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大鼠下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结合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初步探讨高糖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下颌骨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糖浓度(5.5和16.5 mmol/L)干预,采用噻唑蓝法观...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大鼠下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结合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初步探讨高糖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下颌骨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糖浓度(5.5和16.5 mmol/L)干预,采用噻唑蓝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1、3、5、7 d时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高糖干预5 d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5 d时β-链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淋巴增强因子-1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mRNA表达。结果噻唑蓝法检测结果显示,1 d骨髓基质细胞在两种糖浓度中的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3、5、7 d时16.5 mmol/L组的细胞光密度值显著低于5.5 mmol/L组(P=0.006,P=0.002,P=0.003)。5 d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5.5 mmol/L组细胞相比,16.5 mmol/L组细胞可以抑制细胞从G1期向S期转化,16.5 mmol/L组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低于5.5 mmol/L组(P=0.014)。与5.5 mmol/L组相比,16.5 mmol/L组细胞明显抑制β-链蛋白的表达,同时Wnt/β-链蛋白通路中淋巴增强因子-1 mRNA及下游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结论高糖环境可以通过抑制Wnt/β-链蛋白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β-链蛋白、淋巴增强因子-1及下游与细胞增殖相关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进而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骨髓基质细胞 增殖 W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韩雪 刘洪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数量较少,它们表达骨髓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大部分表面标记物,具有多样复杂的基因表达特征。虽然它们的起源和生理病理机制不清,但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存在使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争... 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数量较少,它们表达骨髓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大部分表面标记物,具有多样复杂的基因表达特征。虽然它们的起源和生理病理机制不清,但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存在使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争议和关注。本文就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成纤维样集落形成单位 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与人恒牙牙髓干细胞成骨分化及破骨能力的差异 被引量:14
9
作者 路博闻 刘娜 +3 位作者 徐璐璐 石海刚 张洋 张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比较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和恒牙牙髓干细胞(DPSCs)的成骨分化及破骨能力,探讨两者在成骨和破骨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与恒牙... 目的比较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和恒牙牙髓干细胞(DPSCs)的成骨分化及破骨能力,探讨两者在成骨和破骨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处于生理性根吸收时期的自然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与恒牙牙髓干细胞;两种干细胞在成骨诱导14 d和21 d,分别进行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SHED和DPSCs矿化诱导后的成骨与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HED和DPSCs形态均为长梭形;两种干细胞经矿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见SHED的矿化结节计数多于DPSCs(P<0.05),SHED的ALP活性亦强于DPSCs(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经矿化诱导后两种干细胞均表达成骨与破骨相关基因Runx2、OCN、ALP、OPG和RANKL,但DPSCs的Runx2、OCN和AL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HED(P<0.05),且SHED反应细胞破骨/成骨能力的RANKL/OPG的比值显著高于DPSCs(P<0.05)。结论与DPSCs相比,SHED不仅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还兼有较强的破骨能力,为SHED参与生理性根吸收骨改建的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根吸收 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 恒牙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第3届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班通知
10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4-254,共1页
微创种植技术是人工种植牙的发展方向,老年人工种植牙由于全身与局部因素较为复杂而成为种植的难点,针对临床上老年人工种植牙的特点以及微创种植技术的操作要点,将于2015年8月5日—8日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口腔种植科举办第3届老... 微创种植技术是人工种植牙的发展方向,老年人工种植牙由于全身与局部因素较为复杂而成为种植的难点,针对临床上老年人工种植牙的特点以及微创种植技术的操作要点,将于2015年8月5日—8日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口腔种植科举办第3届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8-05-023(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种植牙 口腔种植 种植技术 局部因素 宿玉成 口腔医学专家 理论授课 发展方向 刘洪臣 操作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