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助力检验医学发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泉 齐素文 +3 位作者 肖斌 李乔亮 孙朝晖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6,F0003,共11页
2017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先后发布了国家级人工智能(AI)战略发展规划,人类历史即将迎来以“智能化”为主旋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医疗检验领域,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爆发也将为医学检验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本文首先... 2017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先后发布了国家级人工智能(AI)战略发展规划,人类历史即将迎来以“智能化”为主旋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医疗检验领域,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爆发也将为医学检验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本文首先从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出发,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要素的前沿进展,进而结合医学检验的关键应用维度,阐述“AI+检验”的结合创新,包括涉及检验标本处理的标本采集机器人、样本稀释机器人和样本传送机器人;检验项目挖掘如肿瘤标志物和药物基因组学;检验细胞形态学、检验数据处理、辅助诊断模型和互联网医学检验等。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推动医学检验从自动化发展到更高阶的智能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检验医学 智能化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0007766作为miR-1972海绵调控HER2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峻秀 朱艺 +5 位作者 宋筱羽 柘钞 肖雨晗 刘云多 李林海 肖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5-930,共16页
背景与目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乳腺癌最重要的转移驱动因子之一,20%~30%的乳腺癌患者为HER2高表达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在多个分子层面受到调控并且决定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背景与目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乳腺癌最重要的转移驱动因子之一,20%~30%的乳腺癌患者为HER2高表达型。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在多个分子层面受到调控并且决定了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潜能,但HER2的表达如何在mRNA水平受到调控仍不清楚。Circ-0007766是源自HER2的编码基因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2,ERBB2)形成的circRNA,circ-0007766能否通过内源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机制调控HER2表达仍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irc-0007766作为miR-1972海绵调控HER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筛选出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特异性高表达的circRNA;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irc-0007766的亚细胞定位;采用microRNA检测原位杂交(BaseScope)实验分析circ-000776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通过体外转染克隆质粒和siRNA构建过表达和敲低circ-0007766的乳腺癌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circ-0007766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测定MDA-MB-231与SK-BR-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用transwell实验评估circ-0007766能否通过miR-1972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circ-0007766能否通过结合miR-1972调控HER2的表达。通过RNA反义纯化(RNA antisense purification,RAP)实验进一步验证circ-0007766和miR-1972是否具有直接相互作用;在MDA-MB-231细胞中进行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检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测定HER2 mRNA的相对3'UTR。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irc-0007766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circ-0007766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并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质。Circ-000776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表达显著升高,且在HER2阳性乳腺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R2阴性样本。在HER2阴性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敲低)circ-0007766能够促进(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Circ-0007766与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miR-1972直接结合,形成ceRNA调控网络,抑制由miR-1972介导的HE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irc-0007766能够上调由miR-1972负调控HER2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CircRNA通过封存miRNA发挥ceRNA的功能,从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最后,我们发现circ-0007766和HER2在乳腺癌细胞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而miR-1972和HER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irc-0007766能特异性靶向miR-1972,从而阻碍miR-1972对HER2表达的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circ-0007766通过miR-1972/HER2信号轴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为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irc-0007766 miR-1972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情况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钟先阳 李静 +2 位作者 张琼鹰 陈建芸 李文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50,共6页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进行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8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占29.03%;其中S/CO值介于1.0~5.0的占98.77%,介于5.0~10.0的占比为1.23%。全部病例经HCV-RNA复核3次,均为阴性。检验科与输血医学科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与报告程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处于灰区范围时多为假阳性,且与抗体检测策略和报告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门诊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血清AFP和IL-3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雷演鹏 袁羞 +1 位作者 梁玉婷 孙朝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419,共8页
目的:探讨MRI参数联合血清AFP和IL-3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HCC、肝内胆管癌及良性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10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58例,良性肝病患者179例(包括肝血管瘤... 目的:探讨MRI参数联合血清AFP和IL-3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HCC、肝内胆管癌及良性肝病患者,其中HCC患者10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58例,良性肝病患者179例(包括肝血管瘤患者59例、肝囊肿患者62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及血清AFP、IL-33水平检测,比较各组患者MRI检查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_(e))及血清AFP、IL-3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K^(trans)、K_(ep)、V_(e)水平均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组血清AFP、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参数K^(trans)、K_(ep)、V_(e)诊断HC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8 mL/min、1.32 mL/min和0.36%;AFP、IL-33诊断HC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52ng/mL和100.81 ng/mL;K^(trans)、K_(ep)、V_(e)、AFP和IL-33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4.58%、74.58%、71.19%、77.12%和77.97%,特异度分别为74.53%、77.36%、73.58%、74.53%和74.53%;K^(trans)、K_(ep)、V_(e)、AFP和IL-33联合检测诊断HCC的AUC为0.959(95%CI:0.936~0.982),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3%和90.57%。结论:K^(trans)、K_(ep)、V_(e)、AFP和IL-33联合检测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能为HCC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RI 甲胎蛋白 IL-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47型和KL64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特征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晴 王露霞 +7 位作者 卓超 郭振辉 陈金辉 孙朝晖 廖扬 肖斌 黄晓燕 吴玉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6,共6页
目的分析KL47型和KL64型荚膜血清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的菌株特点,比较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型和KL64型KPC-KP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216例患者不同部位分... 目的分析KL47型和KL64型荚膜血清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的菌株特点,比较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型和KL64型KPC-KP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216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280株经PCR确认携带blaKPC的KPC-KP菌株。用wzi测序法进行荚膜血清型测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以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80株KPC-KP中168株为患者单一部位分离的菌株,另112株来自48例患者2~5个不同部位分离到菌株。168株荚膜血清分型以KL47型和KL64为主,分别占44.6%(75/168)和38.7%(65/168),其他荚膜血清型(KL10、KL12、KL19、KL27、KL28、KL105、KL110)占14.9%(25/168),3株(1.8%)菌株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112株KPC-KP中82株来自37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均为同一型,另30株来自11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为不同型;KL47型和KL64型分别为54.5%(61/112)和27.7%(31/112),其他荚膜血清型为12.5%(14/112),有6株(5.4%)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KL47型和KL64型两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L47和KL64型患者14 d及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株KL47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95.6%、97.8%和98.5%,MIC_(90)分别为16、2、8 mg/L;96株KL64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88.5%、91.7%和100%,MIC_(90)分别为16、2、4 mg/L。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活性相当(P>0.05),而替加环素对KL47和KL64型KPC-KP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该院KPC-KP荚膜血清型以KL47和KL64型为主。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加环素对KL47具有更好的体外抗菌优势。KL64的高流行率、高耐药率可能带来临床难治愈及高死亡率,亟需感染防控措施的加强及临床流行病学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KPC酶 多黏菌素B 替加环素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伤的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曲璟 肖斌 +1 位作者 李林海 曾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003-2006,2011,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肾损伤实验室特征,及对多指标的联合诊断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南部战区总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57例MM患者,其...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肾损伤实验室特征,及对多指标的联合诊断效能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南部战区总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57例MM患者,其中合并肾损伤的MM患者为30例,非肾损伤患者为127例,比较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MM合并肾损伤危险因素,并对单个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测在MM合并肾损伤中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157例MM患者,其中合并肾损伤的MM患者为30例,非肾损伤患者为127例,研究发现肾损伤组的尿素氮、尿酸、β2-微球蛋白、校正钙离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高于MM未合并肾损伤组(P<0.05)。此外,校正钙离子升高、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NLR升高为MM合并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β2-微球蛋白、校正钙离子及NLR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结论β2-微球蛋白、校正钙离子和NLR是MM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Β2-微球蛋白 校正钙离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定位、生物学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艺 肖斌 +3 位作者 刘嘉慧 黄玲 孙朝晖 李林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9-98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已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最多的癌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型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数的20%,是一种复发转移率高的分子分型。因此,探...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已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最多的癌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型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数的20%,是一种复发转移率高的分子分型。因此,探索HER2阳性型乳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circ-0003910在HER2阳性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定位,阐明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索高表达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芯片筛选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选择显著高表达的circRNA作为研究目标;RN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检测circ-0003910的亚细胞定位;采用BaseScope实验分析circ-000391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通过体外转染克隆质粒和siRNA构建过表达和敲低circ-0003910的乳腺癌细胞;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探索circ-0003910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结果:CircRNA芯片分析显示,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中共筛选出184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fold change≥2,P<0.05),其中上调的circRNA有845个,下调有998个。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倍数为24.39。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实验结果显示,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BaseScope实验结果表明,circ-0003910分布于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但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过表达circ-0003910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敲低circ-0003910抑制SK-BR-3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显示,过表达circ-0003910后,共有197个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其中104个蛋白质上调,93个蛋白质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细胞黏附分子合成和癌症中转录失调等重要生物学进程。结论: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肿瘤转移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irc-0003910 迁移和侵袭 功能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C在各分型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纬玮 肖斌 +3 位作者 陆景润 邓淳 李林海 罗昭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阐明CBL原癌基因C(CBLC)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监测指标,为乳腺癌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指导性理论基础。方法从USCS Xena(https://xenabrowser.net)中的TCGA数据集下载1104例乳腺癌... 目的阐明CBL原癌基因C(CBLC)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监测指标,为乳腺癌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指导性理论基础。方法从USCS Xena(https://xenabrowser.net)中的TCGA数据集下载1104例乳腺癌组织和113例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矩阵,分析CBLC基因在乳腺癌各分子与病理分型、TNM分期与肿瘤阶段中的表达差异及预后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BLC在3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及其邻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CCK-8实验,观察CBLC对其增殖迁移的作用。结果CBLC在乳腺癌组表达量(P=2.31×10^-20)及H-Score评分(P=0.014)均高于癌旁组,在Luminal A分子分型(P=1.68×10^-4)及黏液癌病理分型(P=4.00×10^-5)中表达量最高,在乳腺癌stageⅠ期至stageⅡ期中表达量呈下降趋势(P=0.0494)。以中位数划分,CBLC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4)。CBLC过表达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结论CBLC在乳腺癌各分型分期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其在低恶性的Luminal A分子分型、高分化型的黏液癌组织病理分型、早期乳腺癌中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良好呈正相关,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能是新的乳腺癌分子诊断或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C蛋白 乳腺癌 分型分期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3a技术检测肿瘤驱动基因TP53 R248W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邝振展 肖斌 +3 位作者 孙朝晖 罗镕 何洁雯 李林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TP53 R248W变异体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根据Over-lap PCR技术,以TP53野生型质粒为模板构建TP53 R248W变异体质粒;对TP53R248W变异体扩增产物大小,扩增反应条件及crRNA长度和浓度进行优化,初步建立基于...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TP53 R248W变异体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根据Over-lap PCR技术,以TP53野生型质粒为模板构建TP53 R248W变异体质粒;对TP53R248W变异体扩增产物大小,扩增反应条件及crRNA长度和浓度进行优化,初步建立基于CRISPR/Cas13a的R248W变异体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不同突变率TP53 R248W变异体及模拟血浆ctDNA,评价CRISPR/Cas13a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建立的CRISPR/Cas13a方法成功检测出产物大小为368 bp的TP53R248W片段;在0.05~0.25μmol/L浓度范围内,crRNA浓度越高,检测结果相对荧光值越高;该方法检测TP53 R248W变异体的灵敏度为1×10~4拷贝/μL,最低可以检测出突变率为0.01%的变异体。结论:建立的CRISPR/Cas13a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等优点,为组织和血浆中的TP53 R248W变异体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3a TP53 R248W crRNA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4
10
作者 肖斌 周泉 +2 位作者 雷婷 何咏茵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1-60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宏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病毒检测技术在辅助疾病确诊、监测病毒变异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血清/血浆IgM/Ig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宏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病毒检测技术在辅助疾病确诊、监测病毒变异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血清/血浆IgM/IgG抗体的检测技术是辅助确诊的重要方法;高特异性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核酸定量的数字PCR和灵敏度更高的SHERLOCK技术也极具特色与发展潜力。以上检测技术代表了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QRT-PCR 抗体 数字PCR SHER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预案的制定及疫情后时代应对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杭建峰 孙朝晖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608,共3页
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感染已呈全球扩散之势。结合《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二版)》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 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感染已呈全球扩散之势。结合《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试行第二版)》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我们制定了临床实验室检测新冠感染防控预案并对其执行现状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应对重大疫情时大部分临床实验室(包括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不能达到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无法开展相应的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严重弱化;医院发热门诊检验室的检测能力不足,其功能和地位急需加强;而军队人员聚集程度高,其临床实验室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甚至没有相应的生物安全柜和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无法满足军队遂行多样化及海外重大任务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和现状,我们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供大家参考:临床实验室可以参照P2实验室的标准来规范设计布局和人员管理;而发热门诊检验室的检测能力和人员配备需要加强,有条件时可以配备单独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对于不达标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可按照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进行改建和升级;军队医疗系统的临床实验室除了加强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外,更要保证医疗物资和生物安全装备的供给充足,并尽可能常规配置生物安全柜等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生物安全 核酸 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文库筛选技术的发展及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雷婷 肖斌 +3 位作者 何咏茵 曲璟 孙朝晖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1-1386,共6页
近年兴起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9]技术因其能快速、简便、精准地实现基因敲除、敲入、激活、干扰等编辑功能而成为一种强大的遗传筛选工具,目前已... 近年兴起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Cas)9]技术因其能快速、简便、精准地实现基因敲除、敲入、激活、干扰等编辑功能而成为一种强大的遗传筛选工具,目前已在各类细胞系和小鼠及斑马鱼等多种动物模型中得到大规模运用。利用CRISPR系统构建基因组文库进行高通量筛选,是研究疾病特别是肿瘤靶标基因的主要策略。本文就CRISPR/Cas9文库筛选技术的原理和发展,脱靶效应的改进方案,文库筛选的基本流程以及近年来该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高通量筛选 文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ZNF65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高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婷 肖斌 +2 位作者 何咏茵 孙朝晖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32-1739,共8页
目的揭示锌指蛋白ZNF65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挖掘ZNF652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ZNF652的表达与分子分型、病理类型、TNM分级和临床分期等临床... 目的揭示锌指蛋白ZNF65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挖掘ZNF652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ZNF652的表达与分子分型、病理类型、TNM分级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T-qPCR和Western blot鉴定ZNF652在MCF-7、MDA-MB-231、SK-BR-3、UACC-812和BT-474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系统构建稳定表达ZNF652的乳腺癌细胞株,利用siRNA敲低ZNF652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过表达及敲低ZNF65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以及伤口愈合实验阐明过表达及敲低ZNF652对乳腺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明确ZNF652的亚细胞定位。结果ZNF65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01);对于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ZNF652在TNBC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而在HER2+型、Luminal A型及Luminal B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1或P<0.001);除粘液癌外,ZNF652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高表达ZNF652与乳腺癌远处转移、恶性程度显著相关(P<0.01或P<0.001);ZNF652在5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乳腺细胞(P<0.05或P<0.001);过表达ZNF652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而敲低ZNF652后作用相反;ZNF652定位于细胞核。结论ZNF65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有望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ZNF652 锌指蛋白 促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连接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B细胞相关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斌 李嘉颖 +5 位作者 周梦思 李晓晴 黄晓燕 杭建峰 孙朝晖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56,F0003,共5页
B细胞连接蛋白,是B细胞受体通路的关键接头蛋白。B细胞连接蛋白通过自身的结构特性及蛋白互作网络参与调控PLC-γ的活性和Ras通路激活,在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调控B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信号传导等过程,并与过... B细胞连接蛋白,是B细胞受体通路的关键接头蛋白。B细胞连接蛋白通过自身的结构特性及蛋白互作网络参与调控PLC-γ的活性和Ras通路激活,在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调控B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信号传导等过程,并与过敏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染色体组非整倍体、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B细胞连接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B细胞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B细胞连接蛋白可与多个效应蛋白协作,激活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着B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功能调节;B细胞连接蛋白发生功能性突变,会破坏B细胞稳态并影响B细胞发育成熟,从而导致B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生。全面总结B细胞连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不仅有助于了解B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也有望将B细胞连接蛋白作为相关疾病的治疗靶标提供新思路和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连接蛋白 B细胞受体 信号通路 分化 B细胞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转录因子ERR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嘉慧 黄玲 +1 位作者 孙朝晖 周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7-481,共5页
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Rα)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属于无需与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孤儿受体。ERRα参与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对ERRα的研究发现,其与雌激素依赖... 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related receptorα,ERRα)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属于无需与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孤儿受体。ERRα参与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对ERRα的研究发现,其与雌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调控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等过程。本文综述了ERRα的生理功能以及在多种癌症中的作用,并总结了该领域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核受体 雌激素相关受体α 肿瘤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通过泛素化降解NCK2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16
作者 宋筱羽 肖斌 +5 位作者 陆景润 张文武 李锦潮 竹昕 孙朝晖 李林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94-1603,共10页
目的阐明Casitas B系淋巴瘤(CBL)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NC组、过表达CBL组和siNC组、siCBL组,采用克隆形成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伤口... 目的阐明Casitas B系淋巴瘤(CBL)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NC组、过表达CBL组和siNC组、siCBL组,采用克隆形成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沉默)CB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验证CBL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标志物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观察CBL对细胞丝状伪足数量的影响。采用IP-质谱法筛选CBL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确定NCK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CBL组、NCK2组、CBL+NCK2组,通过免疫共沉淀(IP)和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验证CBL与NCK2蛋白互作情况。通过环己酰亚胺追踪实验和泛素化实验检测CBL对NCK2蛋白稳定性和泛素化的影响。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NCK2对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过表达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沉默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1)。沉默CBL促进MCF7细胞周期G1/S转换(P<0.05)。过表达CBL下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4(P<0.01)、Cyclin A2/B1/D1/D3/E2(P<0.05)、EMT相关蛋白Snail、N-Cadherin、Claudin-1(P<0.05),同时上调E-Cadherin(P<0.05);沉默CBL上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4/6(P<0.05)、Cyclin A2/B1/D1/D3/E2(P<0.05),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Claudin-1(P<0.05),同时下调E-Cadherin(P<0.05)。过表达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丝状伪足数量减少;沉默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丝状伪足数量增加。NCK2与CBL相互作用。过表达CBL抑制NCK2蛋白稳定性(P<0.05),并促进其泛素降解(P<0.01)。过表达NCK2能够逆转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CBL可通过泛素化降解NCK2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酪氨酸激酶非催化区蛋白2 E3连接酶 泛素化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航人员肠道微生态平衡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虹 张佳坷 +2 位作者 张建英 陈丽丹 李理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0-1354,共5页
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进化,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以直接或通过代谢产物间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人员根据肠道微生态与其他脏器间的相互关联,提出了“肠-脑轴”“肠-肺轴”等学说,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 肠道菌群与宿主共同进化,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以直接或通过代谢产物间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人员根据肠道微生态与其他脏器间的相互关联,提出了“肠-脑轴”“肠-肺轴”等学说,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验证。长航人员容易发生肠道菌群紊乱,也经常出现其他健康问题。现阶段需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明确长航人员肠道菌群紊乱与健康状态的关系,探索合理的干预措施,以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长航人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航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态平衡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