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性与主体性:考察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的一种角度
1
作者 李迎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7,共8页
在中国社会学诞生百年前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进程的特点,不少学者在自己的著述中进行了各具见地的总结。有学者将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主体性、实用性、开放性、曲折性和不成熟性等五个。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学的百年... 在中国社会学诞生百年前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进程的特点,不少学者在自己的著述中进行了各具见地的总结。有学者将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主体性、实用性、开放性、曲折性和不成熟性等五个。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即为国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性;基于传统哲学观点的应用性;研究工作的群体性;社会学知识和观点的扩散性与普及性;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科学性、创造性。而本文则认为中国社会学的特征主要有主体性格、实用性格、群体性格和开放性格等,为此我们将就此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 主体性 中国社会学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状况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路路 王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本文是基于CGSS2003数据,对中国中间阶层社会存在状况进行"确认"分析系列的一部分。本文从居住模式、社会交往、婚姻匹配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中间阶层的社会生活状况,"确认"在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中... 本文是基于CGSS2003数据,对中国中间阶层社会存在状况进行"确认"分析系列的一部分。本文从居住模式、社会交往、婚姻匹配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中间阶层的社会生活状况,"确认"在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中间阶层并未显现出特定的阶层特征;在社会交往和婚姻匹配两个方面,中间阶层已经形成了显著的阶层特征。中国社会转型的连续性、市场取向和急速性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中间阶层 社会存在 生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洪大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6,共6页
本文集中讨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变迁对于社会学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个体或小群体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可持续性;是兼顾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相对意... 本文集中讨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变迁对于社会学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个体或小群体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可持续性;是兼顾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可持续性。认识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需要用辨证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应当避免结构主义倾向,不能把中国与世界割裂开来。当前中国社会中同时并存着不可持续因素与可持续性因素,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政府追求可持续性的新战略。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中国社会学深入反思其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位置,反思社会学者与其所研究的对象——社会之间的关系,拓展对于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同时要求中国社会学者保持理论自觉,致力于发展出整合的社会学,不断创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可持续性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笔谈”主持辞
4
作者 洪大用 杨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体制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 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社会科学》 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7
5
作者 郭星华 王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7,共7页
关于中国法治进程的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并且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我们曾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走向法治化的中国社会》一文。本文的实证调查则是以我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这就成了姊妹篇。本文... 关于中国法治进程的模式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并且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我们曾以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在《江苏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走向法治化的中国社会》一文。本文的实证调查则是以我国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这就成了姊妹篇。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发生纠纷的现状与类型,指出了产生纠纷之后有三种解决途径:社会网络、政府部门和司法机构。人们在选择纠纷解决途径时既有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有理性的考量。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农村,大传统、小传统和国家法律这三种规范还是共同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法律意识 法律行为 法律纠纷 解决途径 一元化视角 多元化视角 国家法律 司法机构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革:从“决定性”到“交易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路路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0,共7页
关键词 社会分层结构 变革 交易性 决定性 社会不平等 阶层结构 社会分层研究 社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分层结构:机制变革与阶层相互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路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8,共8页
本文讨论了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的变革。以韦伯关于“依仗命令”和“依仗利益”的两种统治权力的理想类型为概念工具,本文区分了强制性命令权力和交易性权力两种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 本文讨论了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的变革。以韦伯关于“依仗命令”和“依仗利益”的两种统治权力的理想类型为概念工具,本文区分了强制性命令权力和交易性权力两种阶层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结构整合机制,并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转型为基础,分析了上述转变的社会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机制变革 社会结构 阶层关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职业群体的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少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4,共7页
目前主要通过社区治理而展开的城市社会治理,因其不能有效地把职业群体的社会活动纳入治理范围,而难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职业群体是城市社会的主体群体,他们展开了城市... 目前主要通过社区治理而展开的城市社会治理,因其不能有效地把职业群体的社会活动纳入治理范围,而难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职业群体是城市社会的主体群体,他们展开了城市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和复杂内容,不仅为城市社会发展创造了财富和输送了活力,而且也因其中发生的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冲突影响了社会秩序。特别是社会生活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致面对职业群体的社会治理更为重要。因为职业群体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群体,他们在网络空间的缺场交往、传递经验和信息权力,既为社会生活增添了活力,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大量不确定性,进而引发难以预测的社会风险。因此,应当动员企事业单位各方力量,对职业群体的社会活动开展积极的社会治理,从而实现突破传统社会管理方式的社会治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群体 社会治理 边缘化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理论与问题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路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2,共6页
文章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主要涉及二个主题———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及规律和社会不平等的变化及规律。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关注的是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此,本文就结合有关的中西方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 文章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讨论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主要涉及二个主题———社会分层模式的变化及规律和社会不平等的变化及规律。然而,由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关注的是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此,本文就结合有关的中西方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所发生社会分层结构变迁问题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分层 社会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领群体生活方式的一项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夏建中 姚志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生活方式与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但是相对来讲,生活方式与消费方面的研究在我国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新出现的白领群体生活方式,虽然传媒的报道不少,真正采取规范的社会学调查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依据社会学有关研究的理论,... 生活方式与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但是相对来讲,生活方式与消费方面的研究在我国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新出现的白领群体生活方式,虽然传媒的报道不少,真正采取规范的社会学调查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依据社会学有关研究的理论,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白领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描述,展现了城市白领群体的一些特征以及该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白领 高新技术企业 消费 生活方式 中产阶层 中国 社会学研究 抽样调查 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究竟如何看待“价值中立”?——回应《为“价值中立”辩护》一文对我观点的批评 被引量:46
11
作者 郑杭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4-102,共9页
“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来源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是一个在总体上包含根本缺陷但又有局部合理性的西方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是一个在国外学术界有严重分歧、毁誉参半、仍难一致的争论问题 ,是一个在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相左但又有部分一致的... “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来源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是一个在总体上包含根本缺陷但又有局部合理性的西方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是一个在国外学术界有严重分歧、毁誉参半、仍难一致的争论问题 ,是一个在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相左但又有部分一致的理论命题 ,因此 ,对它极有必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中立 马克思主义 矛盾性 实事求是
全文增补中
台湾中部的移民和家庭变迁 被引量:1
12
作者 埃尔登.斯皮尔 杨春宇 胡鸿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17-133,共17页
在20世纪50和60年代,尽管扩展家庭作为传统理想家庭仍然在台湾受到广泛的推崇,但城市里更多的经济机会吸引了台湾中部的移民从农村涌向城市。虽然移民比以前有更多的机会生活在扩展家庭中,但是他们比非移民更倾向于携妻挈子早些离开出... 在20世纪50和60年代,尽管扩展家庭作为传统理想家庭仍然在台湾受到广泛的推崇,但城市里更多的经济机会吸引了台湾中部的移民从农村涌向城市。虽然移民比以前有更多的机会生活在扩展家庭中,但是他们比非移民更倾向于携妻挈子早些离开出生家庭,而且趋向于认为兄弟关系不如夫妻关系来得重要。数据显示,一个男性移民的兄弟人数、排行、家庭经济背景等都影响着他迁往城市的机率,而且迁移并未完全阻断移民与移出家庭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移民 家庭变迁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