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与人地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谭峻 叶剑平 +1 位作者 伍德业 严金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分析法。研究结果:在梳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小城镇土地产权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负面效应,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 研究目的: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分析法。研究结果:在梳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小城镇土地产权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负面效应,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思路,从制度政策评估的角度考察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设想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直接产生影响,而且对小城镇发展的市场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小城镇 人地关系 产权结构 产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74
2
作者 夏春云 严金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研究目的:为科学地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系... 研究目的:为科学地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系统地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政策执行评价指标(控制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评价指标(非控制指标)体系、规划方案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实施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实施 规划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62
3
作者 张占录 李永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开发区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不同时期开发区的供地政策和增长方式。研究方法:将土地要素引入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扩张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土地要素是开发...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开发区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不同时期开发区的供地政策和增长方式。研究方法:将土地要素引入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扩张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土地要素是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但土地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功能是在变化的,其经济增长源泉功能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弱化,技术和制度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研究结论:开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于土地内涵式扩张的基础之上,其特征是提高土地集约度和减弱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途径是提高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扩张 经济增长 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边界分析的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技术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方舟 严金明 徐一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0,共7页
研究目的: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对中国各省级区域在2002—2012年间引入土地要素前后的技术效率进行估计,分析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为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随机边界相结合。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 研究目的: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对中国各省级区域在2002—2012年间引入土地要素前后的技术效率进行估计,分析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为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随机边界相结合。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是显著的,引入土地要素后技术效率有所提高(0.0835);(2)不同区域土地要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从-0.0743到0.1930不等,呈阶梯状分布),经济落后越大的地区对技术效率影响也越大;(3)土地要素在对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影响中体现出最大作用(0.1175),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较高(0.8558),但土地要素对其技术效率影响最小(0.0454)。研究结论:土地宏观调控对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且当前仍然是可持续的,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时制宜地调整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并针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依据土地要素对技术效率影响差异制定相应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随机边界分析 技术效率 差别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以来中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特点、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27
5
作者 丰雷 孔维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3,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土地宏观调控的特点、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新一轮宏观调控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尝试采用土地政策、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治标"兼&... 研究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土地宏观调控的特点、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新一轮宏观调控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尝试采用土地政策、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治标"兼"治本"以及调控及时,力度得当等特点。(2)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紧缩的供地政策对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范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起到了一定作用。(3)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政策的运用并非积极主动的;某些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很多政策以短期措施为主,并且强调集中控制;政策的时滞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经验的总结表明,土地政策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工具,但是具体如何使用还应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一个基于修正的IS-LM模型的理论诠证 被引量:10
6
作者 刁琳琳 严金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8-56,共9页
研究目的:将土地供应要素纳入国民生产研究的总体框架,并对传统IS-LM模型进行修正。系统分析土地变量变化如何影响资本在中国国民生产总供给和总需求构成中的配比,正确建立土地要素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机制,综合探讨应用土地、财... 研究目的:将土地供应要素纳入国民生产研究的总体框架,并对传统IS-LM模型进行修正。系统分析土地变量变化如何影响资本在中国国民生产总供给和总需求构成中的配比,正确建立土地要素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机制,综合探讨应用土地、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机理。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法,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供求均衡条件下,引入土地要素的IS-LM扩展模型构建了土地政策通过货币资本调节宏观经济变量的传导机制;(2)土地供给弹性和价格影响土地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强度,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土地供给弹性特征;(3)引入土地要素的IS-LM均衡需要财政、货币和土地政策协同作用实现。研究结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推升了土地价格;经济转型或衰退期,适当紧缩供地规模有利于抑衰退、稳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政策 IS-LM模型 宏观调控 土地供给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立运行还是有序互动?——试论中国商品房与保障房关系的政策取向 被引量:5
7
作者 吕萍 陈泓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1-67,共7页
基于住房市场多方博弈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商品房与保障房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住房市场状况下各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的博弈均衡;商品房与保障房之间存在"价格引致"、"存量过滤"等互动关系;遵循住... 基于住房市场多方博弈的视角,讨论了中国商品房与保障房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住房市场状况下各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的博弈均衡;商品房与保障房之间存在"价格引致"、"存量过滤"等互动关系;遵循住房过滤规律,建立互动机制比分立运行下的住房市场更加有效。住房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商品房与保障房形成有机互动,住房政策应遵循住房过滤过程,建立存量商品房与保障房互动机制,推进住房保障共有产权制度建设、促进住房市场良性运作,提高住房保障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房与保障房 多方博弈 住房过滤 作用机理 互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立法与《土地管理法》修订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严金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土地立法的基本思路,探讨《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和方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立法存在土地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层次偏低,立法主体多元化,土地私...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土地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土地立法的基本思路,探讨《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和方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立法存在土地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层次偏低,立法主体多元化,土地私法关系的立法被忽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内容相对匮乏等问题。应该尽快制定土地基本法,健全土地立法体系,循序渐进逐步推出各具体职能法规、规章,设立专门的中性的常设“立法机构”,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于土地立法工作之中,借鉴国外土地立法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法学的研究。在《土地管理法》修订方面,废除按“土地原用途”计算补助费用的规定,改按市场价格向农民支付征地费,“土地征用”改为“土地征购”和“土地征收”应是《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点,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分享应是《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立法 土地管理法 修订 中国 土地征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估价信息系统(LAIS) 被引量:6
9
作者 曲卫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24-29,共6页
介绍了联邦德国的土地估价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和发展现状。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估价信息系统LAIS(Land Appraisal Information System)。该系统包括数据调查、管理和评价、产品的生产和表达三个部分。最后对估价... 介绍了联邦德国的土地估价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和发展现状。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估价信息系统LAIS(Land Appraisal Information System)。该系统包括数据调查、管理和评价、产品的生产和表达三个部分。最后对估价信息系统在中国的实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德国 土地估价信息系统 LAIS 功能设计 流程设计 中国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乃康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5-48,70,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为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量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生态效益,以此判断研究区当前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否可持续。研究方法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环境经济学方法、灰色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4年间,由... 本研究的目的为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量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生态效益,以此判断研究区当前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否可持续。研究方法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环境经济学方法、灰色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4年间,由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内江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损失4335.26万元;同时,在假设内江市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方式、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10年,内江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比2004年再减少96829.18万元。研究结论:内江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衰减主要由人工生态系统的扩张引起,因此编订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结构 内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管理应有理性思维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金明 《人民论坛》 2005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理性思维 土地管理 社会经济发展 人均国民收入 城市化过程 土地非农化 必然趋势 世界银行 农村人口 农地保护 工业化 起飞 城镇 统计 美元 转移 加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中国土地科学》主要论文观点评述与2009年展望
12
作者 张清勇 仲济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5,共8页
1基本情况1.1论文刊用率2008年,《中国土地科学》共收到论文(含综述)933篇,其中有效论文586篇,即提交版权授权书的论文,未提交版权授权书的未进入后续流程,希望以后的投稿者重视版权授权书的签定问题。586篇有效论文中国家自然... 1基本情况1.1论文刊用率2008年,《中国土地科学》共收到论文(含综述)933篇,其中有效论文586篇,即提交版权授权书的论文,未提交版权授权书的未进入后续流程,希望以后的投稿者重视版权授权书的签定问题。586篇有效论文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研究基金项目论文共194篇(占收到全部有效论文的33.11%);《中国土地科学》全年出版12期,共发表论文149篇,论文刊用率为2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地科学》 基金项目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展望 社会科学基金 授权书 发表论文 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用地管理学科
13
作者 严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2年第5期21-25,38,共6页
关键词 建设用地 中国 宏观调控 建设用地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几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实施途径探讨 被引量:39
14
作者 周小萍 陈百明 +1 位作者 卢燕霞 张正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把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该文构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生态农业产业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适宜于不同...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把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该文构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生态农业产业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了适宜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实施途径,即要素优化组合的综合发展型、市场导向为主的经济型和资源约束为主的保护型3种实施途径,同时,结合典型案例,重点探讨了各实施途径的适宜范围和实施方案,以期对我国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转型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化 模式 实施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 被引量:79
15
作者 刘新平 严金明 王庆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土地 土地再开发 现实困境 政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50
16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杨华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9,共6页
研究目的:引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机制,探索其方法。研究方法:借鉴比较方法。研究结果: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分析其社会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程序,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 研究目的:引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机制,探索其方法。研究方法:借鉴比较方法。研究结果: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点,分析其社会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程序,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研究结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社会影响评价 土地开发整理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2
17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郭战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37-43,共7页
研究目的: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 研究目的: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界定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研究结论:耕地整理潜力可分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耕地整理自然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耕地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产权关系5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耕地整理现实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待整理土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区位、待整理土地本身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指标体系 自然潜力 现实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完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红 于楠 谭峻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3,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现行征地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4年宪法修正案区分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概念,但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相关的部门法律与实践中仍然存在征地目的不明确、补偿范...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现行征地制度,提出完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4年宪法修正案区分了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概念,但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相关的部门法律与实践中仍然存在征地目的不明确、补偿范围过小、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2)提出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适时、适当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推行征地制度的市场化运作等建议。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制度 土地征收 土地征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出让市场的博弈分析:利益背景与政府行为过程 被引量:29
19
作者 周滔 杨庆媛 丰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3,共6页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出让市场监管博弈模型,分析监管部门和出让部门的混合策略选择,提出完善土地出让市场监管的有效制度安排。研究方法:博弈分析。研究结果:(1)出让部门违规的动因来源于其行为所产生的远超出正常行为的得益以及违规行为...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出让市场监管博弈模型,分析监管部门和出让部门的混合策略选择,提出完善土地出让市场监管的有效制度安排。研究方法:博弈分析。研究结果:(1)出让部门违规的动因来源于其行为所产生的远超出正常行为的得益以及违规行为被查处后所受的损失与其违规收益的机会成本考量;(2)监管部门的监管绩效取决于激励及约束机制的侧重点及其效率。研究结论:完善土地出让市场的着力点在于对监管部门和出让部门的行为空间与利益空间的规制,同时应进行相应的经济及行政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土地出让市场 利益背景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王万茂教授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贤金 周建春 +3 位作者 严金明 欧名豪 王洪卫 吴克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研究结论: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的实践,而且也为今后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样为其他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进一步探索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学科 包容性战略 标准化战略 建制化战略 学科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