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灸科普推广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科普工作概况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立剑 李素云 刘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957-960,共4页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开展针灸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的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国际...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开展针灸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的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国际交流馆"的建设,完成"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的建设,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医针灸"科普资源项目建设;第二、举办大型针灸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针灸申遗·法国巴黎科普展,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大型科普活动;第三、编撰出版优秀针灸科普读物——《图说中医针灸》《艾灸保健完全图解》《针灸史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科普 针灸研究所 思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病多维路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霞 曾慧琳 刘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从中医经典及传统理论视角,探讨脑病的针灸治疗路径,为构建符合中医特色的脑病针灸诊疗体系提供参考。首先梳理了历代医家对脑与脑病的认识,并对现代中医脑病包括的病症进行分类,确定中医脑病范畴;基于中医经典及古今医家的理论与实践,... 从中医经典及传统理论视角,探讨脑病的针灸治疗路径,为构建符合中医特色的脑病针灸诊疗体系提供参考。首先梳理了历代医家对脑与脑病的认识,并对现代中医脑病包括的病症进行分类,确定中医脑病范畴;基于中医经典及古今医家的理论与实践,详细阐释针灸治疗脑病的经脉路径、脏腑路径及身形路径等,包括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论治,从心、肾、肠等与脑相关的脏腑论治,以及从颅脑相关和脑窍相通的身形特点论治;最后,强调了这些路径对于丰富针灸临床治疗脑病方法选择的意义,并指出了构建符合针灸特色的脑病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针灸 治疗路径 经脉路径 肾脑相关 肠脑相关 心脑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干预白癜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逸轩 杜炎远 +3 位作者 俞天辰 杨佼 樊竹 崔炳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1-1937,共7页
白癜风是一种影响外观和心理健康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0.5%~2%,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黑色素细胞有关。目前主流治疗方法包括激素和光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重效应,能够减少自由基生... 白癜风是一种影响外观和心理健康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0.5%~2%,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黑色素细胞有关。目前主流治疗方法包括激素和光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重效应,能够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细胞凋亡等,包括三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黄烷醇类、黄烷酮类、异黄酮类。因其天然活性成分在白癜风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可通过抗氧化、抗炎、调节细胞凋亡及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对白癜风产生积极干预作用。本文对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干预白癜风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疗效明确且作用机制更加清楚的中药黄酮类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酮类化合物 天然产物 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效应的始动因素:C类多模态伤害感受器
4
作者 陈汇霖 朱兵 王舒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581,共6页
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与热灸等体表刺激在镇痛与调节内脏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治疗效应。随着现代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编辑技术等快速发展,研究者可通过不同生物标记技术探究既往无法区分的细胞亚型,为以分... 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与热灸等体表刺激在镇痛与调节内脏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治疗效应。随着现代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编辑技术等快速发展,研究者可通过不同生物标记技术探究既往无法区分的细胞亚型,为以分子标记物为切入点探究体表不同类型感受器介导针灸调节效应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然而,针对上述研究进展的系统归纳目前尚且缺如。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离子通道家族、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 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MRGPR)家族等分子标记的C类多模态伤害感受器(C-polymodal nociceptor,CPN)在针灸镇痛及内脏调节中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探讨,以期为针灸传入相关始动因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研究提供思路,亦为传统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提供潜在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热灸 C类多模态伤害感受器 背根神经节 始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亮 王莹莹 杨金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在临床上中医外治疗法广泛用于治疗腰痛,对近十年来中医外治疗法如针刺、灸法、推拿、刮痧、拔罐、外敷、小针刀、埋线等疗法治疗腰痛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腰痛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在临床研究上仍然存在疗效评价标准不... 在临床上中医外治疗法广泛用于治疗腰痛,对近十年来中医外治疗法如针刺、灸法、推拿、刮痧、拔罐、外敷、小针刀、埋线等疗法治疗腰痛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腰痛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在临床研究上仍然存在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等情况。今后临床研究应采用严谨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使疗效客观化,从而推广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中医外治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经络与脑相关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亮 李少源 荣培晶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经络是中医针灸的核心理论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占居重要地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经络实质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地探索。随着脑科学领域及先进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针灸(穴位)的整体调节效应、靶器官效应... 经络是中医针灸的核心理论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占居重要地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经络实质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地探索。随着脑科学领域及先进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针灸(穴位)的整体调节效应、靶器官效应和局部效应机制日趋完善,经络效应和大脑之间的联系也逐渐被重视。系统回顾经络研究的历程和成就,梳理经络与脑科学前沿进展,并对中医脑科学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针灸调控效应对脑科学及脑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经络 神经调控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在美国的立法进程及现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苏敏 杨金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美国是最早对针灸学进行立法规管的国家之一。针灸学在美国的立法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尤其在立法初期。对针灸学进行立法规管可以有效保障针灸的生存和健康有序发展,保护针灸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美国50个州1个特区中已有44个州和... 美国是最早对针灸学进行立法规管的国家之一。针灸学在美国的立法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尤其在立法初期。对针灸学进行立法规管可以有效保障针灸的生存和健康有序发展,保护针灸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美国50个州1个特区中已有44个州和1个特区对针灸学进行立法规管。美国对针灸学的立法规管具有鲜明特点,已日臻成熟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立法 现状研究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经典文献研究的诠释学向度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峰 赵京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71,共2页
中医经典文献的解释可分为语言文字、概念术语、思想文化观念三个层面,历代医家对其作了大量的注解,这与西方诠释学传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历代医家的注解尚存不足,而诠释学则能为我们提供富于启发性的见解与思路。通过"是动、所... 中医经典文献的解释可分为语言文字、概念术语、思想文化观念三个层面,历代医家对其作了大量的注解,这与西方诠释学传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历代医家的注解尚存不足,而诠释学则能为我们提供富于启发性的见解与思路。通过"是动、所生"诠释历史的回顾,认为经典中医文献研究具有强烈的诠释学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文献研究 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被引量:12
9
作者 荣培晶 陈瑜 +2 位作者 王瑜 赵亚楠 张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84-2888,共5页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预示着对我国医疗模式的探索已处在新旧转化的重要时期。目前,随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学科交叉需求的不断增加,中...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预示着对我国医疗模式的探索已处在新旧转化的重要时期。目前,随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学科交叉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医学正在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以针灸为例,其作为中国医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试从学科交叉助力针灸发展的角度展开讨论,以期探索针灸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 学科交叉 针灸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专利文献二次研究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俊文 高宏杰 +2 位作者 赵英凯 焦宏官 董国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80-1782,共3页
本文对59篇中医药专利文献的二次研究进行了调查,统计年度论文量、作者、机构、发文期刊、研究内容等指标,发现在中医药领域以专利文献为对象的二次研究数量正在增加,并且中药专利受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其它文献,该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医... 本文对59篇中医药专利文献的二次研究进行了调查,统计年度论文量、作者、机构、发文期刊、研究内容等指标,发现在中医药领域以专利文献为对象的二次研究数量正在增加,并且中药专利受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其它文献,该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医药专利文献的现状及把握其发展趋势,而且能在研究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专利文献 二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与韩国刮痧疗法的研究简况及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贤俏 杨金生 李基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649-653,共5页
探讨刮痧疗法在韩国的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韩国刮痧疗法的发展简况、理论基础、临床运用、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刮痧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韩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中国... 探讨刮痧疗法在韩国的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韩国刮痧疗法的发展简况、理论基础、临床运用、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刮痧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韩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基础与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中国的刮痧疗法目前已成为中医特色治疗项目,但在韩国,刮痧疗法在医学界尚未得到公认,普及范围还不是很广,更多的只是在皮肤美容店、民间诊所中运用。现将其研究简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疗法 韩国刮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针灸理论演变中的西医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素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尤其是西医影响下,我国医家开始参合西医知识,运用解剖、实证等方法解读、研究针灸理论。清中晚期中西汇通医家就开始参合动静脉血管解释经络形质,用血液循环及肺呼吸换气解释经脉营卫运行。发展至民国,受日本针灸...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尤其是西医影响下,我国医家开始参合西医知识,运用解剖、实证等方法解读、研究针灸理论。清中晚期中西汇通医家就开始参合动静脉血管解释经络形质,用血液循环及肺呼吸换气解释经脉营卫运行。发展至民国,受日本针灸医学近代化发展的影响,针灸理论中融入的西医知识增多,直接用神经生理阐释经络实质及其作用机理,在腧穴定位中增加西医解剖内容。可见,从最初对西医的参合发展至后来的直接融合,近代针灸理论及人们对其认识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针灸学 理论 西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文化,创新医术——“中医针灸”成功申遗一周年之感想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莹莹 杨金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9,共2页
中医学融合了广博的实证内涵而且浸透了传统的文化气息,实现了文化、理论、技术三个层面的包容。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灵魂,需要传承,是医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医术是医学实用技能,需要创新,医术的创新是中医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 中医学融合了广博的实证内涵而且浸透了传统的文化气息,实现了文化、理论、技术三个层面的包容。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灵魂,需要传承,是医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医术是医学实用技能,需要创新,医术的创新是中医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中渗透着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医术和文化互通互用,是中医学健康发展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遗 中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络研究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广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32-535,共4页
近年来,经络研究文章大量涌现,说明经络研究逐渐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已经成为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意义的科学命题。从论文发表的期刊来看,中国仍然是开展经络研究的主要国家,但是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科研成果,所以中国经络研究的总体... 近年来,经络研究文章大量涌现,说明经络研究逐渐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已经成为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意义的科学命题。从论文发表的期刊来看,中国仍然是开展经络研究的主要国家,但是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科研成果,所以中国经络研究的总体科研环境和研究氛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笔者认为经络研究应包括中医学领域的经络研究、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经络研究以及生物学领域的经络研究。当务之急是根据学科的不同,理清研究内容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ISI-MEDLINE数据库 SCI-EXPANDED/SSCI/IC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显超 李娜 +8 位作者 黄静 史培峥 钟晓敏 张新江 王哈林 魏小勇 肖珊珊 叶小卫 杨巧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84-3393,共10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2020年1月-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35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分化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探讨胃癌患者的中...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2020年1月-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35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分化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探讨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胃癌分化程度与发病节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59例胃癌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69∶1),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117例,32.6%),在此年龄段发病的男性患者(85例,72.6%)亦多于女性患者(32例,27.3%);中医证型占比较高的为气血亏虚证(160例,44.6%)和痰湿凝结证(94例,26.2%);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132例,36.8%),其中小雪(31例,23.5%),大寒(25例,18.9%),大雪(23例,17.4%)和立冬(22例,16.7%)为发病高峰期。胃癌患者气血亏虚证与痰湿凝结证与节气和季节具有相关性(P<0.05)。285例胃癌患者以低分化胃癌为主(175例,61.4%),主要集中在冬季(66例,37.7%)。胃癌转移途径主要经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肝和腹腔转移。结论胃癌患者以气血亏虚证、痰湿凝结证多见,其发病时间多发生在冬季,且证型与发病节气、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证型 节气 气血亏虚证 痰湿凝结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笑雪 韩数 +3 位作者 方烨红 朱兵 高昕妍 马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4-408,共5页
针灸作为体表刺激疗法,主要通过激活支配穴区的神经纤维和末梢起作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也是针灸调节躯体、内脏感觉与功能,包括针刺镇痛的首要部位,因此了解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种... 针灸作为体表刺激疗法,主要通过激活支配穴区的神经纤维和末梢起作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也是针灸调节躯体、内脏感觉与功能,包括针刺镇痛的首要部位,因此了解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种类、性质、相互作用途径及机制,对于理解针灸的传入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研究多局限于离体水平,对说明针灸效应机制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介绍背根神经节在体电生理技术的建立及在神经科学和疼痛研究中应用,并结合针刺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组将该技术用于针灸研究的尝试,探讨其在针灸神经机制研究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研究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在体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紫璇 李少源 +3 位作者 王瑜 王艺霏 赵亚楠 荣培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917,共7页
近年来,脑科学是国际交叉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立足科学前沿及国家需求,脑科学技术也不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脑科学研究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紧密结合。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近年来,脑科学是国际交叉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立足科学前沿及国家需求,脑科学技术也不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脑科学研究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紧密结合。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刺治神”奠定了针刺疗法通过中枢整合体表刺激信息调制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探究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机制十分必要。目前,在针刺研究领域中,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脑科学相关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以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膜片钳、脑微透析、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技术为例,梳理了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总结现有脑科学技术的特点,为脑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探究针刺的中枢效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技术 针刺 应用 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8
作者 孙继飞 王智 +4 位作者 陈丽梅 郭春蕾 何家恺 高德强 方继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475-1480,共6页
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质量。属于中医药学“不寐”“卧不安”等范畴。其常见病机主要包括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五志过极以及脏腑失调等。针灸作为非药物疗法,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系统的调节... 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质量。属于中医药学“不寐”“卧不安”等范畴。其常见病机主要包括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五志过极以及脏腑失调等。针灸作为非药物疗法,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够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和调和阴阳等作用。本研究检索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的国内外临床研究文献,涵盖针刺、电针、艾灸、针药联合等多种疗法,也包含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顽固性失眠、围绝经期失眠、脑卒中后失眠、老年性失眠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失眠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通过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针灸治疗失眠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顽固性失眠 围绝经期失眠 脑卒中后失眠 老年性失眠 继发性失眠 随机对照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的针灸作用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继飞 陈丽梅 +4 位作者 王智 郭春蕾 何家恺 高德强 方继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91-295,共5页
抑郁症是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但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药物依赖以及停药后复... 抑郁症是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但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药物依赖以及停药后复发等不足之处。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与抗抑郁西药相比,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等作用,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焦虑和情绪低落等症状。现通过参阅近5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为出发点,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日趋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其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实验研究 作用机制 临床疗效 文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继飞 王智 +4 位作者 陈丽梅 郭春蕾 何家恺 高德强 方继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59-564,共6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以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容受性受损、内脏敏感性升高以及胃排空延迟等。西药治疗FD为当前主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以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容受性受损、内脏敏感性升高以及胃排空延迟等。西药治疗FD为当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对症治疗,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多、依从性较低等不足之处。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双向、多系统、多靶点调节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涉及了单纯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或以针刺为主联合多种疗法等方案,结果表明针灸可显著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通过对近5年针灸治疗FD的相关国内外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述评,总结针灸治疗FD日趋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针灸治疗FD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研究 文献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