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林学科方向预测及其技术路线图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晓风 李新岗 +1 位作者 李建安 曹福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经济林学科是我国创立的林学分支学科。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林树种的组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异种质发掘与良种选育、栽培生理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预... 经济林学科是我国创立的林学分支学科。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林树种的组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异种质发掘与良种选育、栽培生理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预测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趋势,凝练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与重点技术,制定了我国经济林学科的中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绘制了未来经济林学科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林学科发展的7大研究任务,即经济林产量、品质、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经济林优异种质挖掘、评价及高效育种,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及良种工程化技术,特色经济林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特色经济林机械化、轻简化和智能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经济林产品(原料)规模化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与高值化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学科发展方向 预测 技术路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油茶品种高接换冠砧穗愈合及结果比较
2
作者 龚玉子 南佳慧 +7 位作者 徐文彬 张婷 王浩宇 曹中宇 陈隆升 张震 谭晓风 李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28,共10页
【目的】旨在探讨油茶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后的砧穗愈合情况及嫁接后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华金’‘华鑫’‘华硕’‘湘林210’油茶良种为接穗,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 【目的】旨在探讨油茶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后的砧穗愈合情况及嫁接后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油茶低产林品种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华金’‘华鑫’‘华硕’‘湘林210’油茶良种为接穗,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对低产林油茶树体进行高接换冠,观察、比较嫁接芽萌发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对嫁接后第1年、第2年和第3年的树体冠幅、新梢长度和基部粗度进行测量,并连续测定嫁接后第2年和第3年的单株产量。【结果】1)与5月中旬相比,在6月中旬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能缩短嫁接芽的解袋时间,且去遮阳网时的嫁接芽生长高度更高,分枝数也更多。2)于6月中旬嫁接后第60天,以‘华金’和‘华硕’作为接穗的树体砧穗之间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并在砧木顶部形成一圈密实的隆起结构。嫁接后第75天,以‘湘林210’‘华金’和‘华硕’作为接穗的树体砧穗之间均形成隔离层,嫁接伤口基本愈合。3)嫁接后第75天,以‘华金’作为接穗的树体大量分枝,叶片变大、变厚,其次为‘湘林210’和‘华鑫’,利用‘华金’油茶作为穗条进行高接换冠的当年嫁接芽生长情况最佳。4)嫁接2年后,4个油茶品种砧穗之间结合更为紧密,愈伤组织面积不断扩增,嫁接芽开始抽出新芽,基部直径明显增粗,‘华金’和‘华鑫’嫁接伤口愈合较好。5)不同油茶品种接穗嫁接后的油茶生长量有所差异,其中‘华金’的3年生新梢基部粗度和树高均最大。【结论】采用插皮接改良技术对油茶低产林进行高接换冠的最佳时间是6月中旬。以‘华金’和‘华鑫’作为接穗嫁接后在砧穗愈合方面效果好,‘华金’在新梢基部粗度和树高生长方面优势明显;以‘华鑫’和‘华硕’为接穗嫁接后在前3年提高油茶产果量数值上相对较高,整体增产效果明显;4个品种嫁接后3年平均单株产果量达8.2 kg,其中‘湘林210’‘华鑫’‘华硕’单株产果量均在7.5 kg以上,‘华金’接近7.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接换冠 砧穗 愈合 生长情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油滤饼中多酚和磷脂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机制
3
作者 张鹏 钟海雁 +2 位作者 熊颖 周波 龙奇志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1-330,共10页
为探究茶油滤饼多酚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该研究采用四氰基醌二甲烷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磷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评估滤饼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氢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LOOH)的影响,结合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 为探究茶油滤饼多酚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该研究采用四氰基醌二甲烷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磷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评估滤饼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氢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LOOH)的影响,结合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滤饼中10种酚类化合物的前沿分子轨道、静电势和平均局部离子化能。结果表明,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在纯化茶油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409.2、462.4μmol/L,添加500μmol/L的PE、PS及0.02%多酚提取物可以协同抑制茶油LOOH的产生。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奈酚是滤饼多酚中的关键活性成分,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能隙值(3.822、3.914 eV)和静电势极小值(-2.43、-2.53 eV),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电子供给能力,磷脂通过与酚类成分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减少LOOH产生,延缓茶油氧化。因此,磷脂对茶油的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开发基于茶油加工副产物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多酚提取物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协同抑制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符泽华 段伟华 +1 位作者 渠心静 黄丽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7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高接换冠效果,以4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华鑫’和‘湘林XLC15’作为接穗,测定了高接换冠后油茶成活率、新稍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个...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高接换冠效果,以4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华鑫’和‘湘林XLC15’作为接穗,测定了高接换冠后油茶成活率、新稍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个不同品种接穗嫁接后成活率达80%以上,其中以油茶良种‘华鑫’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1%);新稍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华金’>‘华硕’>‘湘林XLC15’>‘华鑫’,新稍粗度大小依次为:‘华硕’>‘华金’>‘湘林XLC15’>‘华鑫’;4个接穗品种中‘华硕’的单果质量最大,其质量分别是‘华金’、‘华鑫’、‘湘林XLC15’的1.15、1.04和1.84倍;平均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华鑫’为5.94 kg。其次是‘华硕’为5.87 kg;出籽率最高的是‘华鑫’,含油率最高的是‘华金’;单株产量与果径、果高、干出籽率以及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果形、出籽率、单果重是判定油茶产量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采用上述4个品种进行高接换冠后,显著提高了油茶产量和果实品质,可促进油茶效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高接换冠 产量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溶磷菌促进油茶养分吸收的机制
5
作者 潘忠飞 尹倩 +3 位作者 马容 熊欢 董文统 邹锋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2-302,共11页
【目的】探究外源接种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与泛菌(Pantoea sp.)等溶磷菌株对田间油茶根际环境与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红壤地区油茶菌肥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大田栽植的‘长林40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单接伯... 【目的】探究外源接种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与泛菌(Pantoea sp.)等溶磷菌株对田间油茶根际环境与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红壤地区油茶菌肥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大田栽植的‘长林40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单接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 HS5、单接泛菌(Pantoea sp.) CL37、混接Burkholderia sp. HS5+Pantoea sp. CL37、添加等量无菌水对照(CK) 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茶叶片养分、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有效性磷组分、磷酸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等指标,并对测定指标进行冗余分析和Mantel分析。【结果】与CK处理相比,外源接种溶磷菌显著提高了油茶养分吸收。HS5+CL37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AP)、磷素活化系数(PAC)、N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增幅分别为129.11%、227.30%、54.53%和8.82%。外源接种溶磷菌显著增加了氯化钙磷(CaCl2-P)、柠檬酸磷(Citrate-P)和酶磷(Enzyme-P),但降低了盐酸磷(HCl-P)的含量,且HS5+CL37处理对Citrate-P和Enzyme-P提升最显著。外源接种溶磷菌对油茶根际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部分优势门和属类的丰度。Mantel分析表明,Methylomirabilota与uncultured_Acidobacteria_bacterium显著正向影响油茶对氮磷的吸收。【结论】外源接种溶磷菌通过调节油茶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增强土壤磷酸酶活性促进土壤磷素活化,从而提高磷素有效性,促进油茶养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溶磷菌 生物有效性磷组分 土壤磷酸酶活性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锥栗品种与‘檀桥’板栗种间杂交亲和性及果实品质分析
6
作者 吴俊涛 胡英杰 +7 位作者 刘兴慧 邹锋 袁德义 李子昱 侯思璐 沈阳 李国豪 范晓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3,共9页
【目的】开展锥栗和板栗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克服板栗和锥栗花期不遇的障碍,为创制栗属特异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栗1号’‘华栗2号’‘华栗4号’和‘德栗1号’4个锥栗品种为母本,以‘檀桥’板栗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授粉,以... 【目的】开展锥栗和板栗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克服板栗和锥栗花期不遇的障碍,为创制栗属特异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栗1号’‘华栗2号’‘华栗4号’和‘德栗1号’4个锥栗品种为母本,以‘檀桥’板栗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授粉,以4个锥栗品种自然授粉为对照,比较分析其亲和性及果实品质。【结果】4个锥栗品种与‘檀桥’板栗的亲和情况,依次为:‘德栗1号’>‘华栗4号’>‘华栗1号’>‘华栗2号’,最高结实率为42.41%,最低结实率为28.93%;杂种果实与自然授粉的果实生长趋势均表现为慢—快—慢,果实的生长变化趋势不受种间杂交的影响;4个种间杂交组合的果实的成熟期均受到父本‘檀桥’板栗的影响。利用‘檀桥’板栗授粉显著提高了坚果的单粒质量,同时显著提升了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黄酮含量,其中单粒质量可提升4.07%~27.92%,淀粉含量提升5.21%~21.21%,维生素C含量提升6.37%~116.49%,总黄酮含量提升9.80%~95.50%。利用综合直接评价法和平均隶属度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檀桥’板栗对‘华栗1号’的坚果品质提升最显著。【结论】锥栗与板栗的种间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不同的母本品种,亲和性不同;杂种的成熟期、坚果大小、坚果质量、单个球苞中的坚果数量受父本的影响较大。锥栗与板栗进行种间杂交,是一种提高单个刺苞坚果数量和果实品质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檀桥’板栗 种间杂交 亲和性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在苹果上的应用
7
作者 许洪楠 张琦 +4 位作者 王景文 唐亚福 杨越超 程冬冬 王淳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6-1615,共10页
【目的】探究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对苹果生长状况、光合效率、产量品质等的影响,为大颗粒肥料在果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红富士果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不同施肥处理,每个处理重复8次:1... 【目的】探究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对苹果生长状况、光合效率、产量品质等的影响,为大颗粒肥料在果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红富士果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不同施肥处理,每个处理重复8次:10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LAF1)、80%施用量(LAF2)、50%施用量(LAF3)、100%施用量的粉末状缓释肥(PAF1)、80%施用量(PAF2)、50%施用量(PAF3)、普通肥料(CCF),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集果实、叶片样品测定叶片SPAD值、株高、茎粗、果实品质(果肉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酸度)、产量、土壤养分(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指标。【结果】与CCF相比,LAF1和LAF2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维持土壤肥力;长期施用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LAF2处理的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相较CK处理分别提升17.47%、18.47%、32.94%;LAF1和LAF2能显著增加苹果叶片的光合指标和SPAD值;LAF1和LAF2的苹果产量比CCF显著提高41.70%和31.64%,说明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处理能显著增加苹果产量。【结论】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苹果叶片的光合特性,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提升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肥料 缓释肥 腐植酸 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杂交子代叶片光合特性与形态结构
8
作者 郭财源 李艳民 +2 位作者 胡观兴 袁德义 范晓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9-70,共12页
【目的】探究油茶杂交子代叶片光合特性与形态结构,为选育高光效油茶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攸杂2’与‘华鑫’的子代群体中筛选出35株子代为试材,对其叶片光合特性和形态结构进行测定,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 【目的】探究油茶杂交子代叶片光合特性与形态结构,为选育高光效油茶种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攸杂2’与‘华鑫’的子代群体中筛选出35株子代为试材,对其叶片光合特性和形态结构进行测定,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片光合特性与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1)子代个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大,4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20%;子代个体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均高于10%。2)叶片面积、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海比等指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5.36%~19.66%,其中栅海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66%。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光合特性的10个指标均具有相关性,其中,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相关性较强,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相关性较强,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较强;栅栏组织厚度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呈正相关。4)K-mean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第Ⅰ类群水分利用率高,但光能利用效率与光合潜力低;第Ⅱ类群叶片厚度最大,叶片各类组织结构排名较高,水分保持能力和抗病性较强;第Ⅲ类群叶片单位面积气孔数量多,气体交换能力强;第Ⅳ类群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潜力高。5)光合特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5株油茶杂交子代中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油茶杂交子代单株为YX-63、YX-47、YX-115,YX-63的综合得分最高,光合性能最优。【结论】油茶杂交子代之间叶片光合特性与形态结构变异丰富。YX-63、YX-47、YX-115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潜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杂交子代 光合特性 叶片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壮素和多效唑处理对油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周志军 杨宇元 +3 位作者 王浩 米小琴 郭宇翔 曾艳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4,共12页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后油桐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其对苗木生长及抗逆性能的影响,为后期油桐矮化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桐3号’家系幼苗为供试材料,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油桐幼苗进行...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后油桐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其对苗木生长及抗逆性能的影响,为后期油桐矮化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桐3号’家系幼苗为供试材料,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油桐幼苗进行处理,设置600、1200 mg·L^(-1)两个梯度,并以未加任何处理作为对照(CK),测定油桐苗高、地径、光合参数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矮壮素和多效唑处理对油桐幼苗生长及生理都存在显著影响,处理组苗高增长量相比对照组均显著下降,第一次喷施30 d后苗高净生长量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6.67%、21.32%、14.73%和16.67%,第二次喷施30 d后苗高净生长量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65.83%、61.31%、33.17%和32.16%;第一次喷施30 d后地径粗度在低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处理情况下效果并不明显,但高浓度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分别增加了19.35%和23.65%,第二次喷施30 d后各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的作用效果均很明显,各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地径分别增粗了80%、145%、26.25%和150%;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和矮壮素对油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作用,而处理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植物延缓剂浓度较高情况下则呈显著降低趋势。【结论】喷施多效唑比矮壮素更能延缓油桐幼苗长高,但是喷施1200 mg·L^(-1)矮壮素可在延缓油桐增高的同时提高其抗逆性能,可为后期油桐矮化丰产栽培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多效唑 矮壮素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接穗对砧木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张晓淇 张晓院 +3 位作者 刘莹 覃澳 洪展雄 龙洪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共9页
【目的】油桐属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是一种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树种。目前油桐嫁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嫁接方法、愈合过程等方面,针对油桐嫁接砧穗互作尚无系统深入研究。开展油桐砧木与接穗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科学选择砧穗组... 【目的】油桐属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是一种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树种。目前油桐嫁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嫁接方法、愈合过程等方面,针对油桐嫁接砧穗互作尚无系统深入研究。开展油桐砧木与接穗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科学选择砧穗组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1年生千年桐实生苗为砧木,三年桐和千年桐分别为接穗,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试验做2组处理:处理1为千年桐/千年桐的砧穗组合(VM/VM);处理2为三年桐/千年桐的砧穗组合(VF/VM);以千年桐实生苗做对照组(CK)。【结果】嫁接会提高千年桐砧木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内源激素含量,且在VM/VM组合中的含量比在VF/VM组合中高。嫁接会提高砧木的SOD酶活性,VM/VM中砧木SOD酶活性比VF/VM高。2组接穗对砧木地上部分的POD酶活性的影响不同,VM/VM中砧木POD酶活性比VF/VM低。2组接穗对千年桐砧木地上部分的CAT酶活性的影响呈现上下波动变化。嫁接使砧木根系的表皮厚度、皮层厚度、根系直径和导管直径增加。嫁接32 d,VF/VM组合千年桐砧木根系的表皮厚度、根系直径和导管直径比VM/VM组合高出38.76%、6.93%和23.79%;VM/VM组合中砧木根系皮层厚度比VF/VM组合高59.95%。【结论】油桐嫁接使砧木的生理指标及根系结构发生变化,千年桐作接穗比三年桐作接穗对千年桐砧木生理指标的变化影响大,三年桐作接穗比千年桐作接穗对千年桐砧木根系结构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嫁接 生理特性 根系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科技示范观光园规划设计——以江西星火油茶科技示范园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敏 孙颖 +2 位作者 雷小林 李建安 熊利 《南方林业科学》 2015年第2期62-65,共4页
林业科技示范园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有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本规划园利用项目地现有的优势条件将园区打造成以"油茶"为主题的专类科技示范观光园,园区共有油茶生态景观文化、茶园休闲娱乐、油茶科技实验示范等3... 林业科技示范园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有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本规划园利用项目地现有的优势条件将园区打造成以"油茶"为主题的专类科技示范观光园,园区共有油茶生态景观文化、茶园休闲娱乐、油茶科技实验示范等3个分区,将园区建成景观、文化、科技、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油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油茶文化的传播,为全省乃至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科技 文化 观光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基钙镁缓释肥料对小白菜的应用效果研究
12
作者 王景文 杨效家 +5 位作者 张琦 许洪楠 朱燕君 李明江 唐亚福 肖雪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6-1623,共8页
【目的】针对我国南方土壤钙镁缺乏严重影响小白菜品质和产量的现状,通过在南方酸性土壤上对小白菜施用磷尾矿基钙镁缓释肥料,给小白菜及土壤有效补充钙镁养分,以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小白菜生长指标、品质与产量。【方法】以磷尾矿为主... 【目的】针对我国南方土壤钙镁缺乏严重影响小白菜品质和产量的现状,通过在南方酸性土壤上对小白菜施用磷尾矿基钙镁缓释肥料,给小白菜及土壤有效补充钙镁养分,以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小白菜生长指标、品质与产量。【方法】以磷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磷尾矿基钙镁缓释肥料,实现“以废促农”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淋溶试验及田间试验设计不同施肥处理进行养分释放特性及农艺效果评价。【结果】通过淋溶养分释放时间结合浸出液p H、钙镁累积量来看,CP处理浸出液pH呈逐渐升高趋势,从5.04提升至6.65,提高1.61个单位。50 d结束时,CP处理钙镁累积量在FMP、PT处理之间,钙镁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27.0 mg和67.0 m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南方酸性土壤上,与不施中量元素肥料相比,施用磷尾矿基钙镁缓释肥料可使小白菜株高显著提高1.44倍、小白菜叶球宽度增长33.0%、显著提高小白菜植株的钙镁含量及吸收量,施用磷尾矿基钙镁缓释肥料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提高1.05、1.21倍。【结论】基于磷尾矿制备钙镁缓释肥料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可显著改善小白菜的生长指标,促进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提高土壤有效钙、镁的含量,提升小白菜的品质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 钙镁 缓释肥 小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及解剖结构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泽 马芳芳 +6 位作者 张慧 骆承睿 刘烨瑶 米小琴 李乐生 舒含玉 谭晓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2,共13页
【目的】研究油桐芽苗砧嫁接繁育新技术,建立油桐芽苗砧嫁接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为油桐良种无性化育苗提供新途径。【方法】以千年桐和三年桐种子培育的芽苗为砧木,以‘华桐1号’家系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接穗,连续2年研究不同砧木物... 【目的】研究油桐芽苗砧嫁接繁育新技术,建立油桐芽苗砧嫁接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为油桐良种无性化育苗提供新途径。【方法】以千年桐和三年桐种子培育的芽苗为砧木,以‘华桐1号’家系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接穗,连续2年研究不同砧木物种、嫁接方法、嫁接膜类型、嫁接时期、苗床及移栽高度等因素对油桐芽苗砧嫁接成活的影响,并观察嫁接后伤口愈合的显微解剖结构。【结果】1)在其他外界因素较优的条件下,以三年桐和千年桐为砧木,油桐嫁接成活率均可达89.0%以上,前期生长无显著差异。以千年桐为砧木,采用劈接法用塑料膜绑扎的成活率比铝箔片高184.0%,差异显著(P<0.05);用塑料膜绑扎劈接的成活率比合接高58.7%,差异显著(P<0.05)。2)适宜油桐芽苗砧嫁接的接穗腋芽上、下部和叶柄长度分别为1.0、3.0和0.5 cm,适宜的砧木劈接切口长1.5 cm、移栽苗床高度15 cm、遮荫网透光率为25%、移栽时嫁接口高于地面。3)不同嫁接时期对油桐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影响显著,6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比5月中旬高51.5%,差异显著(P<0.05),且6月上旬嫁接的油桐苗后期长势较好。4)观察腋芽的生长过程及嫁接口的愈伤组织解剖结构发现,嫁接10天后伤口部分愈合,腋芽开始膨大,20天后腋芽萌发长出新叶,70天后接穗和砧木的伤口愈合度高,解开嫁接膜有利于后期嫁接苗生长。【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油桐芽苗砧嫁接无性繁殖技术体系,6月大田大量育苗的嫁接成活率整体达70.0%以上,可为今后油桐良种无性化育苗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嫁接 砧木 下胚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根际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其解磷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镒 罗敦 +2 位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邓小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4,共11页
【目的】从油茶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细菌,研究其解磷特性及对油茶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进行解磷菌的筛选,观察其性状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菌株生长最佳时间;利用功能性选择培养基测定... 【目的】从油茶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细菌,研究其解磷特性及对油茶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进行解磷菌的筛选,观察其性状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菌株生长最佳时间;利用功能性选择培养基测定菌株的固氮、解钾、解蛋白酶、解纤维素酶、解淀粉酶、产铁载体能力,并测定其分泌IAA的含量,将其与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研究其是否具有抗病能力;确定菌株耐盐性、最适生长的氮、碳源以及磷酸钙添加量;将解磷菌发酵液通过灌根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处理盆栽油茶,测定解磷菌对油茶叶片PAL、PPO、POD酶活性、土壤脲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高效解磷菌株CSUFT-GXP-084,其D/d值为3.67,溶磷量为60.35 mg/L,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territorii,该菌株具有固氮、解蛋白酶、产铁载体能力,分泌IAA的含量为4.42 mg/L,对油茶炭疽病的5种病原菌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菌株CSUFT-GXP-084盐耐受范围在0~5%,最适菌株CSUFT-GXP-084发挥解磷能力的氮、碳源分别为硫酸铵和蔗糖,最适磷酸钙添加量为2 g/L。CSUFT-GXP-084菌液叶面喷施对油茶叶片的PAL、PPO、POD活性影响较大,灌根对土壤中的脲酶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菌液灌根和叶片喷施处理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较CK提升了1.58倍、1.70倍。【结论】菌株CSUFT-GXP-084具有高效解磷能力,能够提高油茶叶片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可应用于微生物菌肥以及菌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解磷特性 油茶 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 有效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滤饼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鹏 周波 钟海雁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5,共6页
本研究以热风烘干和自然晒干处理的油茶籽压榨所得茶油过滤滤饼(H-CFC、NH-CFC)为材料,分别采用甲醇提取、酸水解和碱水解等方法对滤饼的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直接添加质量分数1%H-CFC可以显著增加热风烘干油茶籽... 本研究以热风烘干和自然晒干处理的油茶籽压榨所得茶油过滤滤饼(H-CFC、NH-CFC)为材料,分别采用甲醇提取、酸水解和碱水解等方法对滤饼的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直接添加质量分数1%H-CFC可以显著增加热风烘干油茶籽过滤油(H-CSO)的氧化诱导时间,直接添加NH-CFC对自然晒干油茶籽过滤油(NH-CSO)的氧化诱导时间无显著影响。H-CFC和NH-CFC的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分别是油中的339.5倍和234.5倍。H-CFC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NH-CFC的1.45倍、1.75倍、1.19倍、1.97倍。酸水解H-CFC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碱水解样品的1.27倍、4.91倍、2.93倍和5.67倍;酸水解NH-CFC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碱水解的1.67倍、2.61倍、11.50倍和3.47倍。油茶籽油滤饼可以考虑作为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热处理 滤饼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枝条嫁接繁育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承睿 米小琴 +6 位作者 曹中宇 舒含玉 李乐生 张慧 刘烨瑶 黄会猛 李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3,共10页
【目的】由于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不成熟,目前主要靠播种实生育苗,导致油桐不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研究不同因素对油桐枝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探究最适合油桐枝接的嫁接组合,为完善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提供参考,对于油桐产业提质增... 【目的】由于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不成熟,目前主要靠播种实生育苗,导致油桐不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研究不同因素对油桐枝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探究最适合油桐枝接的嫁接组合,为完善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提供参考,对于油桐产业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以‘华桐1号’家系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接穗,以千年桐优良单株家系实生苗为砧木,探究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和接穗类型对油桐枝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待嫁接苗萌发后调查其成活率、外形生长指标、嫁接口愈合情况及最佳解膜方法。【结果】最佳的嫁接时期是夏至,最高成活率为91.67%,分别比立春、立秋和冬至最高成活率高10%、10%和4.77%,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比春分、立夏、秋分和立冬最高成活率高25.71%、388.91%、25.71%和25.01%,差异显著(P<0.05);夏至时期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方法是劈接法,成活率为87.50%,比切接法高9.09%,差异不显著(P>0.05),比合接法高33.32%,差异显著(P<0.05);在春分、立夏、夏至和立秋4个时期最佳的接穗类型为腋芽,分别比同时期嫁接顶芽的成活率高118.51%、100%、15.38%和19.33%,差异显著(P<0.05);在立春、秋分、立冬和冬至4个时期最佳的接穗类型为顶芽,分别比同时期嫁接腋芽的成活率高940.63%、113.61%、899.74%和323.85%,差异显著(P<0.05)。最佳解膜方式为在砧木侧轻划开嫁接膜。8个时期的嫁接苗在萌发60 d后嫁接口均已基本愈合。【结论】适宜油桐枝接的最佳季节是夏至,接穗类型为腋芽,虽然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方法是劈接法,但综合考虑嫁接成本和嫁接效率适宜的嫁接方法为切接法,切接操作简单,每人每天可以嫁接800株以上,为油桐良种无性化育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无性繁殖 砧木 接穗 隔离层 形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作模式下施氮对花椒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扬 谷战英 +4 位作者 冯楠可 熊荟璇 邓黎明 卢雨析 罗彪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目的】为花椒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九叶青花椒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花椒-大豆、花椒-辣椒、花椒单作)和3个水平的施氮量(0、1.5、2.5 g/株),测定不同混作模式和施氮... 【目的】为花椒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九叶青花椒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花椒-大豆、花椒-辣椒、花椒单作)和3个水平的施氮量(0、1.5、2.5 g/株),测定不同混作模式和施氮水平下花椒的干物质质量、光合指标及矿质养分含量。【结果】在3种种植模式中,施氮均能增加花椒干物质质量,在每株1.5 g施氮水平下,花椒-大豆混作能提高花椒的干物质质量。2种混作模式均会提高花椒的净光合速率,减少胞间CO_(2)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在不施氮处理下,花椒-大豆混作模式和花椒-辣椒混作模式的花椒净光合速率比花椒单作分别增加了70.69%、59.28%。在每株0、1.5 g施氮水平下2种混作模式均降低了花椒胞间CO_(2)浓度。在3种氮素施用水平下,混作模式对花椒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无显著影响。在每株2.5 g施氮水平下,花椒-大豆混作模式和花椒-辣椒混作模式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花椒单作模式高了34.39%、42.81%。在花椒单作和花椒-大豆混作模式中,氮素水平对花椒总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在花椒-辣椒混作模式中,每株2.5 g施氮水平的花椒总氮含量比不施氮处理增加了12.28%。在3种种植模式中,各氮素施用水平的总含磷量无显著差异。在单作模式中,氮素施用水平对总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在花椒-大豆混作模式和花椒-辣椒混作模式中,施氮显著降低了花椒总钾含量。【结论】混作和施氮对花椒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花椒-大豆混作且每株施氮1.5 g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混作 施氮 光合特性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资源肥料化利用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效家 漆增连 +3 位作者 李志兵 姚彬 唐亚福 黄成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32-1936,共5页
介绍了磷尾矿的来源、组成与传统利用方法,重点综述了磷尾矿资源在磷镁肥、钙镁磷肥、含磷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和复合肥等方面的利用途径和研究现状,强调磷尾矿资源中养分的植物有效性,以期为磷尾矿资源肥料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矿产... 介绍了磷尾矿的来源、组成与传统利用方法,重点综述了磷尾矿资源在磷镁肥、钙镁磷肥、含磷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和复合肥等方面的利用途径和研究现状,强调磷尾矿资源中养分的植物有效性,以期为磷尾矿资源肥料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化利用,促进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尾矿资源 肥料化利用 养分全量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处理对油茶采后种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玮琦 陈怡汀 +1 位作者 张嘉锡 马晓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3,共5页
为开发对油茶籽进行大规模处理以促进其后熟的方法,以‘华硕’油茶鲜果为试验材料,去皮后得到油茶籽,并用1.5g/L乙烯利溶液浸泡处理,分析处理后0、3、6、9、12d和15d的油茶种仁含油率、可溶性糖、蔗糖、内源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 为开发对油茶籽进行大规模处理以促进其后熟的方法,以‘华硕’油茶鲜果为试验材料,去皮后得到油茶籽,并用1.5g/L乙烯利溶液浸泡处理,分析处理后0、3、6、9、12d和15d的油茶种仁含油率、可溶性糖、蔗糖、内源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及其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考察乙烯利处理对油茶采后种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g/L乙烯利溶液浸泡处理油茶籽,显著提高了种仁含油率(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在处理后9d达到峰值,处理组比对照组高15.64%)、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在处理后12d达到峰值,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高16.41%和36.49%)及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处理组在处理后3d达到峰值,对照组在处理后6d达到峰值,处理组比对照组高0.28%),并改变了油茶种仁内源ACC含量的变化趋势,使原本的双峰型变为单峰型。综上,采用乙烯利浸泡处理有利于提高油茶采后种仁的品质,减少收贮不当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乙烯利 种仁含油率 不饱和脂肪酸 可溶性糖 蔗糖 1-氨基-环丙烷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山苍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20
作者 冯楠可 谷战英 +6 位作者 龚佳亮 熊荟璇 李扬 邓黎明 卢雨析 罗彪 缪嘉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氮素肥料,为山苍子苗期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家系1年生山苍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结束3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生长量、地上部生... 【目的】筛选适宜的氮素肥料,为山苍子苗期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家系1年生山苍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结束3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生长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参数和叶片养分含量指标,分析山苍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不同形态氮肥的响应。【结果】与不施肥的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山苍子幼苗生长,增大了其生物量,以酰胺态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仅酰胺态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不同形态氮肥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所有氮肥处理均提高了净光合速率,酰胺态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气孔导度,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显著降低了蒸腾速率且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酰胺态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最大净光合速率、铵态氮显著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各处理中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所有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片氮含量,硝铵态氮、酰胺态氮处理降低了叶片磷含量,除氨基酸态氮处理外其余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钾含量。【结论】不同形态氮肥对山苍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按照肥效由优到劣排序依次为酰胺态氮、硝铵态氮、铵态氮、氨基酸态氮、硝态氮、对照,酰胺态氮更有利于促进山苍子幼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形态氮肥 山苍子 生长量 光合特性 叶片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