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道德人格构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邓跃玲 李霁 卢宜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年第2期15-16,共2页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医院道德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道德人格所具有的可变性与可塑性 ,使其构建成为可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道德人格的功能以及医院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 。
关键词 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者 道德人格 构建 可能性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温度双功能柔性传感器的构建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白巧巧 周安琪 +2 位作者 李小伟 刘傥 刘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9-2274,共16页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因其在人体运动检测、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备受关注。柔性传感器作为人体和环境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感知外部刺激的能力。外界施加的压力刺激以及人体自身或者环境温度...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因其在人体运动检测、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备受关注。柔性传感器作为人体和环境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感知外部刺激的能力。外界施加的压力刺激以及人体自身或者环境温度的变化都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具有压力-温度双功能传感性能的柔性传感器。本文综述了压力-温度双功能柔性传感器最近的研究进展,包括传感机制、双功能传感器的设计和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通过集成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及设计由多功能材料和微结构构成的单个双功能传感器,可实现对压力和温度的同时检测。文章最后总结了柔性压力-温度双功能传感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双功能 微结构 电子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正常成人右室Tei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章鸣 周启昌 +1 位作者 彭清海 范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测量右室Tei指数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TDI获取 5 9例正常成人三尖瓣环的运动频谱 ,测量舒张期波形终末至下一心动周期舒张期波形起始的间期 (a’)及收缩期波形的起止间期 (b’) ,用 (a’ -b’) /b’计算T...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测量右室Tei指数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TDI获取 5 9例正常成人三尖瓣环的运动频谱 ,测量舒张期波形终末至下一心动周期舒张期波形起始的间期 (a’)及收缩期波形的起止间期 (b’) ,用 (a’ -b’) /b’计算TDI Tei指数 ,并与传统脉冲多普勒显像 (CDFI)所测Te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TDI所测a’、b’及TDI Tei指数与CDFI所测的相应a、b及Tei指数分别呈直线相关。结论 TDI技术可用于测量右室Tei指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TEI指数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闫飞 张湘生 +5 位作者 梁家龙 王忠远 颜斌 黎志宏 唐红书 谈会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 三组患者分别采用关节镜清理、玻璃酸钠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 结果 根据关节痛、关节积液、关节活动程度及行走功能综合评分。随访 2年以上 ,关节镜组 :0 5~ 1年优良率 86 ... 目的 比较三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 三组患者分别采用关节镜清理、玻璃酸钠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 结果 根据关节痛、关节积液、关节活动程度及行走功能综合评分。随访 2年以上 ,关节镜组 :0 5~ 1年优良率 86 7% ,1~ 2年优良率 76 3% ,2年以上优良率 6 6 %。玻璃酸钠组 :0 5~ 1年优良率 80 6 % ,1~ 2年优良率 72 8% ,2年以上优良率 5 6 2 %。联合组 :0 5~ 1年优良率 96 8% ,1~ 2年优良率 87 2 % ,2年以上优良率 78 2 %。 结论 三种方法均有疗效 ,关节镜清理并玻璃酸钠注射疗效最好 ,关节镜清理次之 ,玻璃酸钠注射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镜 玻璃酸钠 膝关节 关节镜清理 玻璃酸钠注射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广顺 司中洲 +2 位作者 李杰群 李亭 齐海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麻醉剖腹,解剖肝门。手术组血供阻断;雷帕霉素组在肝脏缺血前5min经静脉...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麻醉剖腹,解剖肝门。手术组血供阻断;雷帕霉素组在肝脏缺血前5min经静脉缓注5mg/kg雷帕霉素,其余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于再灌注2、6、24h后,取外周血清检测肝脏功能,并取肝脏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不同时段ALT、AST、MDA和TNF-α、IL-1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雷帕霉素组不同时段的ALT、AST、MDA和TNF-α、IL-1均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24h的ALT、AST、MDA和TNF-α、IL-1分别高于2h和6h(P<0.05);6h的ALT、AST、MDA和TNF-α、IL-1分别均高于2h(P<0.05);雷帕霉素组6h和24h的ALT、AST和TNF-α、IL-1均高于2h(P<0.05)。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的SOD活性均低于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6h和24h的SOD分别为(51.42±5.19)IU/L、(49.11±5.07)IU/L和(59.17±5.62)、(58.34±5.20)IU/L,均高于2h(P<0.05)。结论 RAPA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大鼠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功能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俊辉 李洋 +2 位作者 杨怀才 海健 胡铁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VEGFR-3染色标记89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VEGFR-3染色标记89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R-3 淋巴管生成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正常胎儿房室环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章鸣 周启昌 +2 位作者 彭清海 范萍 高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检测胎儿房室环的运动特征及其随孕龄变化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TDI技术的彩色二维和脉冲方式观察 6 7例正常胎儿四腔心切面的二、三尖瓣环运动 ,测量其收缩、舒张期运动的峰值速度 ;用传统多普勒显...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检测胎儿房室环的运动特征及其随孕龄变化情况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TDI技术的彩色二维和脉冲方式观察 6 7例正常胎儿四腔心切面的二、三尖瓣环运动 ,测量其收缩、舒张期运动的峰值速度 ;用传统多普勒显像测量舒张期二、三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 ,并与舒张期房室环的运动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二、三尖瓣环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均随孕龄显著增大 ,舒张早、晚期房室环运动峰值速度之比 (Ea/Aa)亦随孕龄显著增大 ,舒张晚期二、三尖瓣环峰值速度随孕龄增加的幅度较小 ;二尖瓣环的峰值速度明显小于三尖瓣环 (P <0 .0 1) ;Ea/Aa与瓣口血流峰值速度之比E/A相关性较好。结论 TDI可用于检测胎儿二、三尖瓣环的运动及其随孕龄的变化 ,并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胎儿心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胎儿 房室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与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陈婕 羊志辉 +3 位作者 陈森林 周世权 莫晔 施小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检测HER-2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用于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5例结直肠腺瘤、123例结直肠癌及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和K-RA... 目的检测HER-2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结直肠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用于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5例结直肠腺瘤、123例结直肠癌及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和K-RAS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和K-RAS的高表达率在结直肠癌分别为67.5%和51.2%,在结直肠腺瘤分别为80.0%和33.3%,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则分别为33.3%和0。HER-2和K-RAS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的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但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结直肠癌中,HER-2和K-RAS的联合高表达率为36.3%。胞膜HER-2高表达率为38.2%,与浸润深度相关。K-RAS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在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和K-RAS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458,P<0.05)。HER-2和K-RAS的高表达与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ER-2和K-RAS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在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HER-2胞膜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性有关。HER-2和K-RAS的高表达与预后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结直肠 基因 HER-2 基因 K-RAS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3 位作者 刘军 谭泽兵 李代强 孙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21,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PI后,切除肿瘤标本53个,以免疫组化法评价癌(28个)、良性实质肿瘤(25个)、癌旁无浸润腺体(26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 目的探讨乳腺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8例乳腺实质肿瘤患者行PI后,切除肿瘤标本53个,以免疫组化法评价癌(28个)、良性实质肿瘤(25个)、癌旁无浸润腺体(26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实质肿瘤的MVD与VEGF呈正相关(r=0.82,P<0.05),且时间-密度曲线(TDC)为流出型和平台型的MVD高于流入型和平坦型(F=6.47,P<0.01),乳腺癌的MVD高于良性实质肿瘤及癌旁正常腺体(t=17.67、15.99,P<0.05)。乳腺癌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增强平均值(AV)、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与MVD呈正相关(r=0.44、0.46、0.50、0.49、0.52、0.47,P<0.05)。结论 MSCTPI是一种可以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活检定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10
作者 蒋文贤 罗世林 +3 位作者 王英 王磊 张晓琦 叶文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4-301,共8页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UV、IR、MS、NMR等现代谱学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L色氨酸(1)、L-酪氨酸(2)、N-乙酰多巴胺(3...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UV、IR、MS、NMR等现代谱学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L色氨酸(1)、L-酪氨酸(2)、N-乙酰多巴胺(3)、N-乙酰基酪胺(4)、4-羟基-苯丙酸(5)、苯丙酸(6)、苯乙酸(7)、(S)-2,3-二羟基丙基棕榈酸酯(8)、3,4-二氢-2(1H)-喹啉酮(9)和3,4-二氢-8-羟基-2(1H)-喹啉酮(10).化合物3~10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春宏 周立强 刘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1-503,513,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B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同期国内文献共134例报告,运用SPSS软件包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15例PBL均为术后明确诊断。中位年龄42岁,全部为NHL,其中D... 目的:总结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B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同期国内文献共134例报告,运用SPSS软件包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15例PBL均为术后明确诊断。中位年龄42岁,全部为NHL,其中DLCL型占53.33%,10例右乳首发,文献统计分析显示右乳多发(59%,且乳房肿块大小和治疗模式是重要的预后因素,而与年龄、左或右乳首发分组其生存期无显著差别。结论:PBL以NHL占绝大多数,右乳首发多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宜选择手术联合放疗或(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乳腺淋巴瘤 预后 PBL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土三七诱导的肝小静脉闭塞病小鼠肝组织P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哲 霍继荣 +1 位作者 朱洪怡 杨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土三七诱导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小鼠肝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11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土三七组(A组,30只)、低剂量川芎嗪干预组(B组,30只)、高剂量川芎嗪干预组(C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土三七诱导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小鼠肝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11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土三七组(A组,30只)、低剂量川芎嗪干预组(B组,30只)、高剂量川芎嗪干预组(C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D组,25只)。A组给予土三七浓缩煎液灌胃(30 g.kg-1.d-1),B组给予土三七浓缩煎液(30 g.kg-1.d-1)+川芎嗪(100 mg.kg-.1d-1)灌胃,C组给予土三七浓缩煎液(30 g.kg-.1d-1)+川芎嗪(200 mg.kg-1.d-1)灌胃,D组给予PBS(30 mL.kg-1.d-1)灌胃,30 d后处死小鼠。留取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并检测血清中ALT、AST、ALB、TBIL、DBIL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有24只小鼠成模,其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B)较D组有明显异常(P<0.05),PA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不同剂量川芎嗪干预组小鼠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B)较A组均有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其中C组改善较为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干预能有效防治HVOD,以高剂量(200 mg.kg-.1d-1)疗效更为确切。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PAI-1表达,阻止凝血系统活化,从而有效防治HV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小静脉闭塞病 川芎嗪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癌及癌前病变PCNA、p16、p21、p53表达及细胞凋亡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代强 谢季 李美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 :观察肺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的改变 ,分析它们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并探讨其调控基因的作用。方法 :收集 86例支气管黏膜活检标本 ,采用免疫酶标法对各组病例进行PCNA、p5 3、p2 1、p16蛋白表达检测 ,用 3′ OH末... 目的 :观察肺癌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的改变 ,分析它们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并探讨其调控基因的作用。方法 :收集 86例支气管黏膜活检标本 ,采用免疫酶标法对各组病例进行PCNA、p5 3、p2 1、p16蛋白表达检测 ,用 3′ 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 :在正常与鳞化组 ,PCNA只在极个别细胞中表达 ,p2 1、p5 3未见表达 ,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93 3% ,凋亡细胞阳性率为 (2 9± 5 6 ) %、(2 4± 4 7) %。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组 ,PCNA也只在少数细胞中表达 ,p2 1、p5 3没有表达或极少数细胞表达 ,p16表达率分别为 91 7%、83 3% ,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 (2 2 0± 4 3) %和 (18 5± 3 7) %。在重度非典型增生与高分化鳞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显著增加 ,而凋亡细胞阳性率却明显减少 ,p2 1、p5 3表达增加 ,p16显著下降。结论 :支气管黏膜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而中到重度非典型增生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性阶段 ,不仅增殖活性增加 ,而且凋亡活性下降 ,它们的调控基因p16、p2 1、p5 3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癌前病变 PCNA P16 P21 p53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4
作者 舒畅 汪忠镐 +3 位作者 李全明 姜晓华 宫毅 黎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合并有内脏动脉缺血等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双球管定位下经锁骨上动脉到股动脉交换导丝以确保真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对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的患者采取真腔内加压推进以通过导丝,... 目的 探讨复杂主动脉病变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合并有内脏动脉缺血等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双球管定位下经锁骨上动脉到股动脉交换导丝以确保真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对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的患者采取真腔内加压推进以通过导丝,用超长带膜支架来封堵大破口治疗夹层合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对夹层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采取血管腔内技术联合开腹手术等方法。结果 术后内漏3例,其中2例7 d后停止,1例漏血持续存在。3例主动脉创伤术后完全康复,余18例复杂主动脉夹层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18例中6例合并肠管缺血,3例合并肾动脉缺血,3例肠管缺血、肾动脉缺血,2例腹主动脉真腔完全被假腔压迫,以及2例合并下肢缺血术后均逐渐恢复,无脏器及肢体缺血坏死发生。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夹层行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口后行开腹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16例随访5~36个月,平均22.3月,1例内漏持续存在,但假腔未继续加大,其余患者存活良好。结论 对复杂的主动脉病变的治疗,通过对腔内血管外科技术进行改进,并适当结合传统手术方法,使某些过去被认为不能够治疗的复杂主动脉病变可得以成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腔内血管治疗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酶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波 姜德咏 +2 位作者 郭小健 唐朝珍 刘湘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1U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 )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情况。方法 以 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 ,所有右眼内注入 1U纤溶酶 ,按设定的 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 4组 ,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 (E... 目的 观察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 1U纤维蛋白溶酶 (纤溶酶 )后诱导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PVD )的情况。方法 以 16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 ,所有右眼内注入 1U纤溶酶 ,按设定的 4个观察时间点随机分为 4组 ,通过临床肉眼观察、视网膜电图 (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考察药物注入后诱导形成PVD的情况以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入 1U纤溶酶后 15min~ 3d ,药物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第 1d组开始有PVD发生 ,第 3d组效果更佳。结论  1U纤溶酶可以用作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内注药 纤维蛋白溶酶 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电图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气腹下早期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对癌细胞种植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符淳 李光仪 刘凤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的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对肿瘤种植和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的宫颈癌20例和同期行开腹手术10例(FIGO临床分期Ⅰa2~Ⅱa)。腹腔镜手术采用全自动气腹机形成CO2气...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的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对肿瘤种植和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的宫颈癌20例和同期行开腹手术10例(FIGO临床分期Ⅰa2~Ⅱa)。腹腔镜手术采用全自动气腹机形成CO2气腹,每充气流量设定4~6L/min,腹腔内CO2气腹压力均维持在13mmHg。收集20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和结束前的腹腔冲洗液、术中CO2气体滤过液和器械冲洗液行肿瘤细胞学检查。DAKOEnVision二步法检测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癌组织的E-cadherin、β-catenin、P-selectin、MMP-2、VEGF和CD44v6蛋白表达。结果:20例腹腔镜手术开始时和结束前的腹腔冲洗液、CO2气体滤过液和器械冲洗液的肿瘤细胞学检查均未见癌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两种指标的异常表达变化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比较两种术式手术前、后MMP-2、P-selectin、VEGF和CD44v6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四种指标的表达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随访15~27个月(24.85±3.53),无复发;开腹组随访15~27个月(24.20±4.47),1例阴道残端复发。结论:20例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未影响E-cadherin、β-catenin、P-selectin、MMP-2、VEGF和CD44v6的表达,未找到其促进宫颈癌组织种植和转移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气腹 人工 腹腔镜外科手术 种植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与EP/CE方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进安 蒋莹 +2 位作者 胡春宏 郭凯平 何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15-517,共3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PET(Paclitaxel135mg/m2d1,VP-1675mg/m2d1-3,DDP80mg/m2overd1-3)与EP/CE方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68例初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7例行PET化疗,41例行EP/CE方案化疗,3周重复,共4~6周...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PET(Paclitaxel135mg/m2d1,VP-1675mg/m2d1-3,DDP80mg/m2overd1-3)与EP/CE方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68例初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7例行PET化疗,41例行EP/CE方案化疗,3周重复,共4~6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PET方案组总有效率81.5%,CR29.6%,PR51.9%,中位生存期10.5个月,1年生存率44.4%,2年生存率29.6%。EP/CE方案组总缓解率58.5%,CR22.0%,PR36.6%,中位生存期8.9个月,1年生存率39.0%,2年生存率24.4%。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PET方案与EP/CE方案化疗治疗初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生存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广泛期 PET EP/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手术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任振虎 吴汉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舌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浸润性较强,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目前舌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但手术方式较多。本文对舌癌根治手术的原发灶的切缘、下颌骨等肿瘤周边组织的处理、颈清扫术的选择等方面进... 舌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浸润性较强,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目前舌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但手术方式较多。本文对舌癌根治手术的原发灶的切缘、下颌骨等肿瘤周边组织的处理、颈清扫术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切缘 下颌骨 肩胛舌骨上 改良 颈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分期的PET/CT表现与血清VEGF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正平 张阳德 +3 位作者 梁赵玉 谢爱民 何庆 杨树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TNM分期的PET/CT成像表现特点与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53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对其进行PET/CT检查,再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肺癌的T分期和转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PET/CT表现特征与血... 目的:探讨肺癌TNM分期的PET/CT成像表现特点与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53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对其进行PET/CT检查,再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肺癌的T分期和转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PET/CT表现特征与血清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经PET/CT成像分析,其中T111例、T29例、T318例、T41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2例,9例患者有远处转移。肺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的平均水平为(378.02±180.79)ng/L,与正常健康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低T分期(T1与T2)患者中,血清VEGF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低T分期(T1与T2)患者与高T分期(T3与T4)患者中的血清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为(561.50±104.55)ng/L,与非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P<0.05);远处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为(614.11±158.81)ng/L,血清VEGF的表达明显与远处转移相关(t=5.30,P<0.05)。结论:1)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呈高表达;2)肺癌患者VEGF的表达水平与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3)随着肺癌TNM分期增加,血清VEGF蛋白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成像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分期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晨虹 涂新枝 +3 位作者 张铨富 余艳红 龚时鹏 胡冬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孕兔的治疗效果。方法:15只孕兔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传统液体复苏组(TFR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FR组),分别于实验0分钟、30分钟、90分钟、180分钟、4...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孕兔的治疗效果。方法:15只孕兔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传统液体复苏组(TFR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FR组),分别于实验0分钟、30分钟、90分钟、180分钟、4小时检测和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和碱缺失(BD)水平,并比较各组72小时孕兔的存活率。结果:急性失血后各组PT、APTT、Fbg未发生明显改变。给予液体复苏后,LFR组实验90分钟、180分钟、4小时时PT、APTT较TFR组明显缩短(P<0.05),但较P组明显延长(P<0.05)。两个治疗组Fbg含量从实验90分钟开始下降,然而LFR组实验180分钟后开始上升(P<0.05)。急性失血后,两个治疗组BD持续增加(负值升高),实验90分钟后,两个治疗组BD程度开始减轻,尤以LFR组下降明显(P<0.05)。P组5只孕兔全部存活超过72小时,LFR组为4只,TFR组为3只。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减轻凝血功能障碍,减少出血量,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代谢,减轻酸中毒,可能是临床上重度产科失血性休克理想的复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