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外科医疗实践中的过度医疗
1
作者 郭峰 翦新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共2页
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几种常见疾病的具体诊疗行为进行分析 ,从医疗技术本身探讨过度医疗的原因 ,认为评价一种医疗行为是否过度需要客观、全面、动态的标准 ,科学的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客观规律并获得最优疗效的诊疗方案是避免过度医疗发生... 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几种常见疾病的具体诊疗行为进行分析 ,从医疗技术本身探讨过度医疗的原因 ,认为评价一种医疗行为是否过度需要客观、全面、动态的标准 ,科学的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客观规律并获得最优疗效的诊疗方案是避免过度医疗发生的可靠保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医疗 外科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与颌面缺损个性化修复
2
作者 蒋灿华 付馨瑶 朱非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既有颅颌面骨、牙齿等硬组织,也有唇、颊、舌、软腭、口底等软组织,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采用个性化的修复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重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个性化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口面裂的分级分类诊疗专家共识
3
作者 李承浩 安阳 +11 位作者 段小红 郭应坤 刘珊玲 罗红 马端 任芸芸 王旭东 吴晓珊 谢红宁 朱洪平 朱军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先天口面裂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预后根据畸形的病因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非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的畸形程度较轻且治愈效果好,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常因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异常而致使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本共... 先天口面裂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预后根据畸形的病因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非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的畸形程度较轻且治愈效果好,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常因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异常而致使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本共识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口面裂进行详细的分级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指南,为患者家庭应对产前筛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对我国预防和控制严重出生缺陷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口面裂 分级分类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俞志维 唐瞻贵 +3 位作者 翦新春 陈新群 苏彤 粟红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复习10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情况。结果:5例行B超检查,无确诊病例;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确诊;6例行CT检查,3例确诊;3例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颈动脉体瘤;2例行MR...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复习10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情况。结果:5例行B超检查,无确诊病例;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确诊;6例行CT检查,3例确诊;3例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颈动脉体瘤;2例行MRI检查,1例确诊。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于术后第4天死于脑梗死。7例术后病理报告均证实为颈动脉体瘤。结论:综合性检测有利于术前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造影意义重大;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术中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外科治疗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冷冻治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粟红兵 刘蜀藩 欧新荣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 :观察翻瓣后冷冻治疗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 4只家兔面神经进行冷冻 ,然后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对 12例确诊的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手术翻瓣暴露病灶 ,直接冷冻 ,观察其术后效果。结... 目的 :观察翻瓣后冷冻治疗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 4只家兔面神经进行冷冻 ,然后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对 12例确诊的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手术翻瓣暴露病灶 ,直接冷冻 ,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 :家兔面神经功能 6~ 8周恢复 ;12例患者经过 3~ 5年临床观察 ,仅 1例复发 ,面神经功能均在 6~ 8周恢复。结论 :翻瓣后冷冻治疗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好 ,对面神经损伤小 ,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外科 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颌面部蜂窝织炎为首发症状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6
作者 雷荣昌 谢正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颌面部蜂窝织炎 首发症状 机体免疫缺陷 恶性肿瘤 淋巴组织 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淋巴结 脾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颌面锥形束CT与曲面体层X线检查对颌骨牙骨质瘤样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龙卫平 谭跃展 +1 位作者 翦新春 钟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30-431,435,共3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CBCT与曲面体层对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发生于上下颌骨中的牙骨质瘤患者,分别选用曲面体层和CB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3例上下颌骨内牙骨质瘤病变,在...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CBCT与曲面体层对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例发生于上下颌骨中的牙骨质瘤患者,分别选用曲面体层和CB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相互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3例上下颌骨内牙骨质瘤病变,在曲面体层上均有显示,但CBCT检查可以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面上以多个层面准确地反映病变的位置及骨质破坏的情况。结论:CBCT在对上下颌骨牙骨质瘤的诊断较曲面体层更为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牙骨质瘤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性缺损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洁 蒋灿华 +3 位作者 闵安杰 任辉 高政阳 翦新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在下颌骨复合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与优缺点。方法 2014年3—7月应用DCIAPF游离移植一期修复6例下颌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的旋髂深动脉皮肤穿支设计并逆行切取皮岛,随后于腹股沟区顺行解剖血管蒂并切取髂骨瓣,继续解剖旋髂深血管直至终末段与皮岛相续。完成DCIAPF切取后供区分层严密关闭以预防腹疝。结果 6例患者所制备的髂骨瓣长5.0~11.0 cm,皮岛3.5 cm×5.0 cm^7.0 cm×10.0 cm,供区均一期关闭未行植皮。1例皮岛穿支来自旋髂浅血管需另行吻合,其余5例成功制备为DCIAPF。移植的髂骨皮瓣均成活,仅1例因行皮岛修薄处理出现表皮剥脱和少量边缘坏死,经修剪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牙槽嵴高度恢复满意,供区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DCIAPF血运丰富可靠,能提供足够的骨量供下颌骨重建并恢复牙槽嵴高度,为后期义齿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其皮肤穿支解剖较为恒定,携带皮岛组织量大,摆放灵活,供区隐蔽,是下颌骨复合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穿支嵌合皮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唇裂/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临床分类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翦新春 粟红兵 +1 位作者 尹乒 黄立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 :对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临床分类研究。方法 :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鼻部、唇部、牙合/颌骨畸形等 19项内容 ,它们分别是 :鼻尖低平、鼻翼塌陷、... 目的 :对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临床分类研究。方法 :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 5 0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鼻部、唇部、牙合/颌骨畸形等 19项内容 ,它们分别是 :鼻尖低平、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鼻堤缺失、鼻小柱短小 ;上唇过紧、上唇过松、人中及唇峰不显、唇珠缺如、口哨畸形、红唇不显 ;前牙反牙合、3|3移位或缺失、牙槽嵴裂、牙弓小、牙列不齐、前牙槽嵴缺失和上颌后缩。结果 :5 0例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后畸形患者均有鼻尖低平、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鼻堤缺失、鼻小柱短小、人中不显、唇峰不显、唇珠缺如。 5 0例患者中 ,4 2例有牙槽嵴裂和牙列不齐 ;33例行加长法Ⅱ期修复双侧唇裂者均有前牙反牙合、牙列不齐和上颌后缩 ;2 8例有口哨畸形存在。结论 :双侧唇裂 /唇腭裂Ⅰ期修复后仍有鼻、唇及牙合或颌畸形存在 ,对这些畸形必须进行Ⅱ期整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唇腭裂术 继发畸形 临床分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IT和MDM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晓敏 温春燕 +2 位作者 韩玉玲 高义军 唐瞻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原癌基因MDM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OSF组织、15例OSF癌变组织及10例正常口... 目的:初步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原癌基因MDM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OSF组织、15例OSF癌变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FHIT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强阳性表达,在OSF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OSF组及OSF癌变组织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SF癌变组织组显著低于OSF组(P<0.05)。MDM2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OSF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OSF组及OSF癌变组织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OSF癌变组织组显著高于OSF组(P<0.05)。结论:FHIT表达下调和缺失,以及MDM2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癌变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MDM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舌鳞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超 杨丹 +4 位作者 石芳琼 李跃辉 陈新群 翦新春 蒋灿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构建人类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舌鳞癌脑高转移Tca8113-Tb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MICA基因的口腔鳞癌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pCMV-SPORT6-MICA中编码MICA基因的cDNA序列,重组至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真... 目的构建人类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舌鳞癌脑高转移Tca8113-Tb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MICA基因的口腔鳞癌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pCMV-SPORT6-MICA中编码MICA基因的cDNA序列,重组至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最终的表达载体pEGFP-N1-MICA,脂质体法转染Tca8113-Tb细胞,G418筛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有限稀释法建立稳定过表达MICA基因的Tca8113-Tb细胞系,RT-PCR、real time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ICA在该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PCR技术获取了MICA基因并成功克隆入载体,测序鉴定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相同。转染的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real time 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目的基因MICA在转染细胞中为过表达。结论 pEGFP-N1-MICA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与稳定转染Tca8113-Tb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 Tca8113-Tb细胞系 质粒构建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婷婷 蒋灿华 +3 位作者 陈洁 吴立萌 张瑞璞 翦新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纳米炭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纳米炭组患者于术前12 h在距离肿块边缘0.5 cm...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纳米炭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纳米炭组患者于术前12 h在距离肿块边缘0.5 cm处黏膜下多点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每个注射点0.1 mL,共计3-4个注射点)。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行肩胛舌骨肌上(Ⅰ-Ⅲ区)或全颈(Ⅰ-Ⅴ区)淋巴清扫术。标本离体后解剖、分离所有淋巴结,并行病理学检查,记录检获的淋巴结数目、大小、部位、病理结果。将试验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1137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43.79±19.23)枚,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2±8.77)枚(P=0.019),两组均以Ⅲ区检出的淋巴结数最多,但纳米炭组Ⅱ区检出的淋巴结数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65例全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3938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为(66.67±20.02)枚,对照组为(53.03±20.98)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在各区(Ⅰ-Ⅴ区)检出淋巴结数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4)。两种颈淋巴清扫术式中,纳米炭组检出微小淋巴结的比例和检获淋巴结的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纳米炭组中染色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率高于未染色的淋巴结(P=0.000)。结论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可以显著提高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淋巴结特别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颈淋巴清扫术的彻底性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清扫术 纳米炭 淋巴结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晌辉 李力力 +2 位作者 郭峰 贺智晶 翦新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5-628,632,共5页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及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的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正常口腔粘膜、40例OSF(早期10例,中、晚期各15例)及4...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及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的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正常口腔粘膜、40例OSF(早期10例,中、晚期各15例)及42例OSF癌变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口腔粘膜、OSF及其癌变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并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Survivin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OSF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无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OSF组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47.5%(19/40),其中早期阳性率为30.0%(3/10),中期阳性率为46.7%(7/15),晚期阳性率为60.0%(9/15);42例OSF癌变组织中40例有阳性表达,阳性率高达95.2%。Survivin mRNA在OSF癌变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OSF组(P<0.01);而OSF早、中、晚期三组间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虽逐渐增高,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中无Survivin蛋白表达,OSF早、中、晚三期上皮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在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最强。这与Survivin 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SurvivinmRNA的表达与OSF癌变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临床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望成为OSF癌变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癌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新群 成洪泉 +1 位作者 郭峰 粟红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1年收治的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下列临床独特点:男性、女性、青少年和中老... 目的:探讨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1年收治的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下列临床独特点:男性、女性、青少年和中老年均可发生;大多以上颌骨或下颌骨局部疼痛,牙痛、牙齿松动,面部麻木、肿胀就诊。X线表现为受累颌骨中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溶骨性凿孔状缺损或硬化斑,周围无骨膜反应;均未伴发全身其它症状和体征; 6个病例术前均未确诊,但经单纯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和术后放疗联合治疗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表现常不足以明确诊断,需病检予以确诊,单纯行颌骨切除或病灶扩大切除或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孤立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晌辉 王颖 +4 位作者 蒋海鹰 粟红兵 姚志刚 黄立勋 翦新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SF组织和42例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SF组织和42例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上皮中无Survivin阳性表达,OSF癌变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95.2%)显著高于OSF组(47.5%)(P<0.01),而早、中、晚期OSF3组间Survivin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过度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有望成为OSF癌变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癌变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龙 翦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咀嚼槟榔引起口腔癌缘于槟榔中的槟榔碱(ARC)、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ASNA)和活性氧(ROS)等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ARC可诱导口腔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程序... 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咀嚼槟榔引起口腔癌缘于槟榔中的槟榔碱(ARC)、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ASNA)和活性氧(ROS)等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ARC可诱导口腔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槟榔鞣质有否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至今仍有争议,不同类型的短期筛选试验结果差异很大,但含鞣质的槟榔多酚是槟榔的主要致癌成分。3-甲基亚硝氨基内醛可诱发人颊黏膜角质形成细胞的DNA链断裂和DNA蛋白交联。3-甲基亚硝氨基丙腈为强致癌剂,可诱发试验动物肿瘤,靶器官包括鼻腔、食管、舌等。槟榔咀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ROS,造成DNA氧化性损伤和激活癌基因的方式促使癌症的发生。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4-10.0×10^4的槟榔提取物组分中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聚糖通过增加胞内ROS水平及一系列信号级联放大,上调口腔癌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d的表达,最终诱导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有利于保护癌细胞免遭ARC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促进口腔癌的发展。槟榔提取物还可能通过ROS增强舌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株刺激血小板聚集的效应,从而促进舌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口腔癌 槟榔碱 鞣质 槟榔特异性亚硝胺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部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贺智晶 翦新春 +1 位作者 吴晓珊 黄慧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7-568,570,共3页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是临床上少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寄生于左颊部软组织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患者。患者男性,25岁,因左颊部肿块6个月收治入院。在左颊部肿块摘除术中发现,肿块中有一白色...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是临床上少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寄生于左颊部软组织内的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患者。患者男性,25岁,因左颊部肿块6个月收治入院。在左颊部肿块摘除术中发现,肿块中有一白色带状物,为一活虫体。患者血清的曼氏裂头蚴免疫试验快速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为阳性。白色带状物虫体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该患者的感染途径为食用感染过裂头蚴的生蛙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 寄生虫 左颊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海绵与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成洪泉 翦新春 许春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索胶原海绵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以 1× 10 7mL的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上进行体外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原海绵上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 1d... 目的 :探索胶原海绵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以 1× 10 7mL的密度接种于胶原海绵上进行体外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胶原海绵上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 1d后 ,成骨细胞即开始粘附于胶原海绵上 ,培养 7d后 ,分布于胶原海绵上的细胞增殖并分泌ECM。结论 :胶原海绵可作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海绵 体外培养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复合培养 联合培养 实验研究 人骨髓 扫描电镜观察 分泌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及其受体TGFβ RI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峰 翦新春 +4 位作者 程瑞雪 姚志刚 沈明 冯德云 周建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研究TGFβ1 及其TGFβRI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TGFβ1 和TGFβRI的蛋白表达 ,并与正常唾液腺及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作定量比较。结果 :①TGFβ1 和TGFβRI蛋白在正常唾液腺组织... 目的 :研究TGFβ1 及其TGFβRI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唾液腺腺样囊腺癌中TGFβ1 和TGFβRI的蛋白表达 ,并与正常唾液腺及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作定量比较。结果 :①TGFβ1 和TGFβRI蛋白在正常唾液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中 ,腺泡细胞无表达 ;②TGFβ1和TGFβRI蛋白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呈腺管状、条索状及团块状排列的肿瘤上皮细胞中 ,其表达水平与正常唾液腺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唾液腺腺样囊腺癌组织中TGFβ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TGFβR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TGFβRI蛋白的低表达在唾液腺腺样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腺样囊腺癌独特的不良生物学行为可能与TGFβ1 蛋白的过度表达以及TGFβRI蛋白的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I 唾液腺腺样囊腺癌 免疫组化S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基因蛋白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瞻贵 邹萍 +2 位作者 谢晓莉 姚志刚 蒋海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研究E 钙粘素 (E 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与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 2例口腔疣状癌、2 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E 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 ,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口腔疣状癌中的E cadherin基... 目的 :研究E 钙粘素 (E 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与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 2例口腔疣状癌、2 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E 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 ,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口腔疣状癌中的E cadherin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83.3% ,明显高于口腔低分化鳞癌 (37.5 % ;P <0 .0 5 ) ;其阴性表达率介于高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之间。结论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基因蛋白 口腔 疣状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