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室成形术后术耳全频骨导听力下降6例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刘衡 梅凌云 +3 位作者 贺楚峰 蔡鑫章 吴学文 蒋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后术耳全频骨导听力下降的可能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鼓室成形术后术耳发生全频骨导听力下降患者的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鼓室成形术中使用的稀释肾上腺素、术中控制性降压、明...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后术耳全频骨导听力下降的可能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鼓室成形术后术耳发生全频骨导听力下降患者的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鼓室成形术中使用的稀释肾上腺素、术中控制性降压、明胶海绵中的环氧乙烷以及术后产生的过量促炎因子可能与术后术耳全频骨导听力下降有关。本组6例患者主要首发症状为头晕,不伴视物旋转,且未观察到眼震;治疗无效2例,有效1例,治愈3例;4例及时用药治疗者中3例治疗有效。结论鼓室成形术后术耳全频骨导听力下降与多种因素相关,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及时行纯音听阈测试确诊并按突聋治疗方案治疗,常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 骨导听力 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HrP促进RANKL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淑敏 金丽 +4 位作者 符金凤 袁秋林 殷团芳 任基浩 刘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6,共12页
目的:骨质进行性吸收破坏是中耳胆脂瘤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而目前中耳胆脂瘤骨破坏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 目的:骨质进行性吸收破坏是中耳胆脂瘤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而目前中耳胆脂瘤骨破坏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的机制。方法:收集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25例胆脂瘤标本和13例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THr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检测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中是否存在TRAP阳性多核巨噬细胞。选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进行干预,分为RANKL干预组和PTHrP+RANKL共同干预组,采用TRAP染色法检测2组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干预后2组破骨细胞相关基因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 cytoplasmic 1,NFATc1)的mRNA表达水平,骨吸收陷窝实验检测2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THrP和RANKL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增高,OPG表达降低(均P<0.05),且PTHrP的表达与RANKL、RANKL/OPG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与OPG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385、r=0.417、r=-0.316,均P<0.05)。同时,PTHrP、RANKL的表达水平与中耳胆脂瘤的骨破坏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413、r=0.505,均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上皮周围基质中有大量TRAP阳性细胞,并存在细胞核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RANKL或PTHrP+RANKL联合干预5 d后,与RANKL干预组相比,PTHrP+RANKL联合干预组的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且破骨细胞相关基因TRAP、CTSK和NFATc1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骨吸收陷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RANKL干预组、PTHrP+RANKL联合干预组的骨片表面均形成骨吸收陷窝;与RANKL干预组相比,PTHrP+RANKL联合干预组的骨片表面骨吸收陷窝数量显著增加(P<0.05),面积也更大。结论:PTHrP可能通过促进RANKL诱导胆脂瘤组织周围基质中的巨噬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参与中耳胆脂瘤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中耳胆脂瘤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参与鼻咽癌发生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左思程 王丹 +5 位作者 莫勇真 刘宇航 蔡姣迪 郭灿 熊芳 陈国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9-821,共13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因其具有高稳定性、进化保守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circRNA参与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因其具有高稳定性、进化保守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circRNA参与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上皮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高发,发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放疗和化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表明,circRNA作为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鼻咽癌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鼻咽癌中表达异常的circRNA,包括EB病毒编码的circRNA,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circRNA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以及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环状RNA EB病毒 发病机制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岳静 易宜芳 +2 位作者 何艳 任小莉 陈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Up To Date等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中关于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自...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Up To Date等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中关于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6月19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同时提取和汇总相关证据。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最终形成5个方面的最佳证据。结论总结了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形成具体的推荐意见,可为临床工作者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源性眩晕 前庭康复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金丽 袁秋林 +3 位作者 符金凤 任基浩 谢淑敏 刘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4,共5页
中耳胆脂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是致聋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过度增殖性、迁移侵袭性、复发性等临床特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仍然是唯一可行的治疗策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种本身不翻译为蛋白质... 中耳胆脂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是致聋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过度增殖性、迁移侵袭性、复发性等临床特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仍然是唯一可行的治疗策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种本身不翻译为蛋白质但可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RNA,参与了发育、器官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cRNA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我们针对ncRNA在中耳胆脂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局部炎症反应及骨质破坏等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耳胆脂瘤非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胆脂瘤 微小RNA 环状RNA 长链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耳内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中上鼓室隔分区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静 蔡鑫章 +2 位作者 冯永 贺楚峰 梅凌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0-894,共5页
目的通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手术中上鼓室隔分区比较研究,探讨以上鼓室隔为界的中耳分区方法对耳内镜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科就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69名(69耳)。所有的患者... 目的通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手术中上鼓室隔分区比较研究,探讨以上鼓室隔为界的中耳分区方法对耳内镜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科就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69名(69耳)。所有的患者均进行术前听力学、颞骨HRCT检查,并根据患者术前颞骨HRCT分为中耳腔有阴影组和无阴影组,并对有阴影组的患耳病变区CT值进行测量。所有的患者均在耳内镜下手术。术中分别于以上鼓室隔为界的前下部分和后上部分取0.2×0.2cm^2的粘膜标本,术后对收取的粘膜标本进行P物质(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阴影组和无阴影组术前气骨导差、手术方式、前下部分和后上部分SP表达量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前颞骨HRCT、耳内镜手术中所见以及对术后不同分区粘膜SP免疫组化的病理学研究发现:以上鼓室隔为界的中耳前下和后上两部分无论是在CT、手术发现还是病理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为上鼓室隔分区方法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耳炎 上鼓室隔 耳内镜手术 HRCT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基锡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进涛 丁大连 +2 位作者 孙虹 殷善开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7,共6页
有机锡化合物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众多有机锡化合物中三甲基锡(TMT)对人体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TMT神经毒性可选择性破坏大脑边缘结构尤其是海马神经元以及听神经系统的神经元。TMT之所以选择性损害某些敏感神经元... 有机锡化合物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众多有机锡化合物中三甲基锡(TMT)对人体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TMT神经毒性可选择性破坏大脑边缘结构尤其是海马神经元以及听神经系统的神经元。TMT之所以选择性损害某些敏感神经元,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神经元富含一种被称为Stannin的蛋白质,而Stannin蛋白正是TMT攻击的特异性靶目标。由于这种蛋白同样存在于线粒体,因此富含线粒体的细胞比线粒体贫乏的细胞更容易遭受有机锡化合物的攻击。TMT与Stannin产生不可逆性结合之后进而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线粒体损害,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TMT耳毒性主要表现在用药后迅速发生的高频听力损失,其最早期功能改变表现为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阈升高,随后逐渐出现耳蜗微音器电位振幅的降低。因此,TMT对听觉系统的急性损伤部位很可能最早是发生在从内毛细胞到I型螺旋神经节的听神经末梢及其神经纤维,随着用药后时间的延长才会逐渐累及外毛细胞。TMT对周边听觉系统的损害作用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破坏,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等多重损害机制,因此TMT模型可能有助于模拟和研究听神经病的多重损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性 三甲基锡 耳毒性 细胞色素C释放 有机锡化合物 线粒体损害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易星 谢邵兵 +2 位作者 吴学文 唐瑶云 冯永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治疗的67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组(并发... 目的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并发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治疗的67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分为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组(并发OME组)319例和未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组(未并发OME组)35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是否合并鼻塞流脓涕、是否合并扁桃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病史、哮喘病史、既往腺样体切除手术史等进行分析,以筛选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并将筛选出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是否合并鼻塞流脓涕及既往腺样体切除手术史、是否合并扁桃体肥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在是否合并变应性鼻炎病史、性别及哮喘病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保护因素,而合并鼻塞流脓涕、既往腺样体切除手术史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鼻塞流脓涕、既往有腺样体切除手术史是腺样体肥大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腺样体肥大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综合征型耳聋的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亚兰 张华 冯永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1-1144,共14页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困难。以SOX10和PAX3为中心的基因作用网络引起的神经嵴细胞功能异常与WS、小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等表型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实该基因网络参与WS的发病机制。文章针对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相关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并归纳了与综合征型耳聋发病相关的神经嵴发育异常基因互作网络,以期为系统地研究常见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发病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型耳聋 神经嵴 基因突变 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紫杉醇的神经毒性和耳毒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董杨 施建蓉 +1 位作者 Richard Salvi 丁大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01)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47H51N014。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的太平洋杉的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紫杉醇粗提物,在筛选实验中...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01)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47H51N014。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的太平洋杉的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紫杉醇粗提物,在筛选实验中发现其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1971年分离出紫杉醇单体成分、确定其化学结构,并正式命名为紫杉醇。从1989到1990年在完成了紫杉醇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神经毒性 耳毒性 抗癌药 二萜类化合物 红豆杉属植物 抗肿瘤活性 红豆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X连锁隐性遗传耳聋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牛志杰 冯永 +7 位作者 梅凌云 孙捷 陈红胜 贺楚峰 刘亚兰 王雪萍 文杰 蒋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分析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规律。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并进行听力学检测、专科检查及全面体查,对临床听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绘制遗传图谱,并对先证者进行GJB2、GJB3以及线粒体全序列进... 目的分析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规律。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并进行听力学检测、专科检查及全面体查,对临床听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绘制遗传图谱,并对先证者进行GJB2、GJB3以及线粒体全序列进行筛查。结果家系成员共28人,其中男性患者5人,分布于第二、三及四代,耳聋发生于0~5岁,迅速进展为双侧对称性中高频下降的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典型听力图表现为特征性的‘U’型或陡降型。4例为语后聋,1例语前聋患儿未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根据系谱图分析,该家系均为男性患病,双亲正常,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同时先证者耳聋基因筛查亦为阴性。结论本家系的临床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分析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进一步将通过外显子测序探索该家系耳聋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X连锁隐性遗传 表型 遗传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口咽部症状护理临床实践指南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珍 周梦娟 +4 位作者 刘靓晔 雷倍美 戴美玲 罗爱红 岳丽青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0,共4页
目的检索鼻咽癌患者口咽部症状护理相关指南,并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头颈部肿瘤相关学会、数据库等,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2年3月1日。采用临床指南研究和评价系统(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 目的检索鼻咽癌患者口咽部症状护理相关指南,并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指南网、头颈部肿瘤相关学会、数据库等,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2年3月1日。采用临床指南研究和评价系统(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evaluation instrument,AGREE II)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4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1篇A级、3篇B级,专家共识真实性较好。提取6个方面内容:放射性口腔干燥症的应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感染的管理、放射性龋齿的护理、张口受限的训练、吞咽障碍的干预、随访管理,共23条推荐意见。结论纳入的鼻咽癌口咽部症状护理相关的指南总体质量中等,其指南开发的参与人员、严谨性、应用性和独立性领域均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尚缺乏高质量的鼻咽癌患者口咽部症状护理相关实践指南,整合的推荐意见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建议在借鉴国外高质量指南的基础上制定本土化循证指南,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口腔干燥 口腔黏膜炎 吞咽障碍 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FR、P-ERK和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晓丽 谢淑敏 +4 位作者 王月辉 刘伟 殷团芳 彭安全 任基浩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研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GFR/ERK/NF-κB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 目的研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GFR/ERK/NF-κB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WB)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15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P-EGFR、P-ERK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1)P-EGFR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P<0.05);P-ERK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20%(P<0.05);NF-κB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胆脂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明显高于正常耳道皮肤组的13.3%(P<0.05)。在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中,P-EGFR、P-ERK和NF-κB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2)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中耳胆脂瘤组中P-EGFR、P-ERK和NF-κ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的表达量。结论 P-EGFR、P-ERK和NF-κB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表达增强,EGFR/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中耳胆脂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胆脂瘤 P-EGFR P-ERK NF-ΚB EGFR/ERK/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鼠内耳单个器官培养步骤及分类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进涛 丁大连 +4 位作者 李鹏 高可雷 蒋海燕 孙虹 Richard J.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0,共7页
内耳离体培养在研究内耳细胞功能、内耳组织发育再生、细胞损伤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内耳的组织结构微小复杂,其取材和培养具有较大难度,使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在简要点评不同内耳离体培养方法优劣的基础上... 内耳离体培养在研究内耳细胞功能、内耳组织发育再生、细胞损伤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内耳的组织结构微小复杂,其取材和培养具有较大难度,使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在简要点评不同内耳离体培养方法优劣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新生大鼠各个内耳终器取材及培养的具体步骤。从解剖迷路到分离终器,从凝胶制备到标本铺放,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本文还针对各环节中的技术动作和关键事项进行了具体探讨并配以指导图例,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弥补以往文献中抽象简略的条款式步骤所造成的实验困难,为开展内耳器官培养研究的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器官培养 大鼠 耳蜗 前庭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中毒及其耳毒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洪 孙虹 +1 位作者 Richard Salvi 丁大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1镉污染概述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即密度大于每立方厘米4.5克的金属。重金属的种类有45种,这些重金属属于过渡元素,所谓过渡金属的概念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镉便是其中一种毒性较高的过渡金属。
关键词 耳毒性 镉中毒 金属元素 过渡金属 重金属 元素周期表 镉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反复耳出血为临床表现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帅 蒋璐 +2 位作者 蔡鑫章 吴丽莎 梅凌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8-720,共3页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颈部外伤、真菌感染、肿瘤侵袭、化疗、放疗或医源性损伤等^([1,2])。颈内动脉PSA多表现为反复鼻-鼻咽...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颈部外伤、真菌感染、肿瘤侵袭、化疗、放疗或医源性损伤等^([1,2])。颈内动脉PSA多表现为反复鼻-鼻咽部突发性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耳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最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并行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成功止血。跟踪随访6个月,未再出血,且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出血 假性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大鼠面神经管引导耳蜗生物电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进涛 丁大连 +1 位作者 孙虹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耳蜗生物电包括耳蜗内淋巴直流电位(EP),耳蜗微音器电位(CM),总和电位(SP),及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这些不同的电位成份分别起源于耳蜗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除了EP是反映血管纹功能状态的静息电位之外,其它耳蜗生物电位都是声刺激诱发... 耳蜗生物电包括耳蜗内淋巴直流电位(EP),耳蜗微音器电位(CM),总和电位(SP),及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这些不同的电位成份分别起源于耳蜗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除了EP是反映血管纹功能状态的静息电位之外,其它耳蜗生物电位都是声刺激诱发的耳蜗内不同组织细胞的电反应。因此,记录耳蜗生物电是直接反映耳蜗功能的最佳观察指标。许多传统的耳蜗生物电引导方法由于把电极置放到中耳腔内难免损伤中耳组织和结构而大都仅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动物实验却不利于开展慢性实验的长期记录和观察。尤其在大鼠目前还缺少一种稳定可靠的长时期观察耳蜗生物电的引导方法。本实验将银丝电极经大鼠茎乳孔插入到面神经管水平段,由于面神经管水平段与耳蜗仅以很薄的骨壁相隔,因此可以从近距离引导出良好的耳蜗生物电反应。同时,由于电极埋藏在面神经管内而无需打开中耳腔,因此也避免了中耳粘膜或听骨链损伤以及因此而可能发生的术后中耳感染。我们在电极植入到同一动物测试耳面神经管水平段后不同时间测试的CAP和CM以及SP波形清晰并具有可靠的重复性,但是在不同动物之间的耳蜗生物电振幅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本方法引导的耳蜗生物电更适合于对同一测试耳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和观察。经面神经管这一天然骨性管道把引导耳蜗生物电的电极巧妙地植入到耳蜗隔壁,为更有效直接观察耳蜗各个组织器官对声刺激的反应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经验。本文还就各种耳蜗生物电反应的特点及其相互内在联系以及与ABR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大鼠 耳蜗微音器电位 总和电位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胆脂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丽 谢淑敏 +2 位作者 刘伟 任基浩 谢鼎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1-435,共5页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且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中耳胆脂瘤。动物模型是研究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重要工具。常见的胆脂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有外耳道结扎方法、咽鼓管封闭方法、中耳化学试剂注射模型、...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且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中耳胆脂瘤。动物模型是研究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的重要工具。常见的胆脂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有外耳道结扎方法、咽鼓管封闭方法、中耳化学试剂注射模型、自体皮肤鼓室移植+绿脓杆菌注射模型和活体电穿孔基因转染法等,本文对上述5种胆脂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内陷囊袋学说、上皮移行学说、基底细胞层过度增生学说)及防治方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A小鼠内耳感觉上皮的参考数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洪 丁大连 +2 位作者 孙虹 蒋海燕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测量成年CBA小鼠耳蜗和前庭的有关数据,为内耳感受器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只出生后3个月左右的成年CBA小鼠(12耳)的耳蜗和前庭各终器取出并制备成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和全前庭终器铺片。测量全耳蜗基底膜的总长度,以及基底膜... 目的测量成年CBA小鼠耳蜗和前庭的有关数据,为内耳感受器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只出生后3个月左右的成年CBA小鼠(12耳)的耳蜗和前庭各终器取出并制备成全耳蜗基底膜铺片和全前庭终器铺片。测量全耳蜗基底膜的总长度,以及基底膜和Corti器在耳蜗不同部位的宽度。观察并记录全耳蜗毛细胞的总数和基底膜上不同区间的毛细胞密度。观察并记录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毛细胞的总数及其微纹区和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记录壶腹嵴上的毛细胞密度。结果正常成年CBA小鼠的耳蜗基底膜长度为(5.76±0.196)毫米(平均数±标准差,下同),基底膜的宽度在耳蜗底部距起始端约1.5毫米处为(339.1±9.87)微米,在耳蜗中部距起始端约3毫米处为(304.5±11.82)微米,在耳蜗顶部距起始端约5毫米处为(300.1±7.22)微米,说明小鼠耳蜗基底膜的宽度从底回到顶回逐渐变窄。Corti器的宽度在耳蜗底部距起始端1.5毫米处为(37.80±2.24)微米,在耳蜗中部距起始端约3毫米处为(45.00±2.67)微米,在耳蜗顶部距起始端约5毫米处为(52.20±3.16)微米,可见Corti器的宽度从底回到顶回逐渐变宽。CBA小鼠全耳蜗毛细胞的总数为(3116.41±151.91)个,其中内毛细胞总数为(680.67±17.50)个,而外毛细胞的总数是(2435.8±143.46)个。耳蜗内、外毛细胞的平均密度为(541.1±9.36)个/毫米,其中内毛细胞的平均密度为(118.3±2.68)个/毫米,外毛细胞的平均密度为(422.8±11.87)个/毫米,耳蜗毛细胞在耳蜗基底膜上不同区间的毛细胞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小鼠椭圆囊斑上的毛细胞总数为(3300±177.51)个,球囊斑上的毛细胞总数为(3045±361.57)个。前庭球囊斑和椭圆囊斑微纹区和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基本相同(P>0.05),两个囊斑微纹区的平均毛细胞密度为(40.2±6.59)个/0.0025mm2,两个囊斑周边区的平均毛细胞密度为(53.2±7.18)个/0.0025mm2,可见囊斑微纹区的毛细胞密度低于周边区。尽管小鼠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壶腹嵴的毛细胞区被位于嵴中央的上皮细胞分隔为两个区域,但三个壶腹嵴上的毛细胞密度基本相同,其平均密度为(44.7±7.15)个/0.0025mm2。结论本实验所得CBA小鼠耳蜗和前庭测量数据,为进一步定量观察CBA小鼠内耳病理学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耳蜗 前庭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噪声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家系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捷 贺楚峰 +3 位作者 牛志杰 文杰 冯永 陈红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与噪声接触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制定致聋基因鉴定策略。方法对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查,绘制该耳聋家系的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点。... 目的分析一个与噪声接触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制定致聋基因鉴定策略。方法对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问卷调查,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查,绘制该耳聋家系的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结果该家系共5代,进行听力学检测者为13人,听力下降者6人,其中3人有明显的噪声接触史。听力学表现为双侧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先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随后逐渐加重累及全频听力下降,听力开始下降年龄在16-37岁之间。起病后3年症状明显加重。应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候选基因鉴定,未发现致聋突变位点。结论这个家系成员为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特点,且怀疑有噪声易感因素。计划下一步通过对家系的表型分析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希望鉴定出该家系的致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表型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