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研究
1
作者 YU Steven 周昊 +3 位作者 蒋娟 胡新月 李窕 李园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71,共11页
目的总结与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肠道菌群特征及组成变化,并进一步探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肠道特征与重症肺炎病原学之间的潜在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教学医院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中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65岁... 目的总结与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肠道菌群特征及组成变化,并进一步探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肠道特征与重症肺炎病原学之间的潜在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教学医院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中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65岁为老年重症肺炎组,<65岁为非老年重症肺炎组。通过临床特征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将老年重症肺炎组进一步分为肺部细菌感染组与肺部真菌感染组,肺部细菌感染组根据革兰染色结果细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集其入院后24 h内的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测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差异,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组患者临床特征与两组差异菌群丰度的相关性。随后,分析感染不同类型病原体的老年重症肺炎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结果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提示,老年重症肺炎组与非老年重症肺炎组患者肠道微生物α和β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判别分析(LEFSe)结果发现,与非老年重症肺炎组患者相比,老年重症肺炎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机会性致病菌假单胞菌目、莫拉氏菌科以及不动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高(均P<0.05);两组患者部分肠道差异菌群与老年重症肺炎组患者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均P<0.05)。β多样性分析(主坐标分析)结合Anosim分析发现,老年重症肺炎组患者中,真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患者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49,P=0.02);相比于真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患者中疣微菌目、柯林斯菌属以及阿克曼菌属等益生菌及机会致病菌克雷伯菌属的丰度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与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相比,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处于失调状态,肠道内致病菌丰度增加。两组患者肠道差异菌群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部分感染指标以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老年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与老年重症真菌性肺炎患者相比,肠道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肠道益生菌丰度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老年患者 肠道菌群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汉扬 陈圆 +2 位作者 张星 卢敬梅 王卫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 深入探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体验。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3年4-6月对17例行俯卧位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通过对质性数据的总结和分析,... 目的 深入探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体验。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3年4-6月对17例行俯卧位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通过对质性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共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治疗动机和期望、患者体验和感受、俯卧位依从性的促进因素、俯卧位依从性的障碍因素。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体验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对于需行清醒俯卧位通气的患者,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强患者治疗动机和期望、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以及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努力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清醒俯卧位通气 促进因素 障碍因素 依从性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静 黎杨芬 +8 位作者 雷光华 王庆红 黄燕 全俊 李春辉 李敏 李园园 王爱民 李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如何快速、有序、系统、优质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综合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既往经验,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出台有力的防控举措,实现了一线医务人员零感染,医院内疫情零播散,确诊患者医院内零死亡的目标。本文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实践与体会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综合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决策的医学伦理学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彭博 李京霞 +2 位作者 李园园 杨华平 胡成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应给予其临终关怀。医生不仅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人性化的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实现艺术的告知病情,也要在专业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量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决策,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耐受条件、经济状况等...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应给予其临终关怀。医生不仅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人性化的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实现艺术的告知病情,也要在专业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量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决策,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耐受条件、经济状况等实现人性化、个体化治疗;同时亟需组建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和机构,从基础疾病、心理健康、社会角度多方面提供充分全面的护理,才能更好地帮助肺癌患者缓解身心痛苦,尽可能改善患者临终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治疗决策 医学伦理学 临终关怀 知情同意 保护性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现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丽 蒋玲 +3 位作者 曾玉婷 陈熙 李映兰 范学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2-732,共11页
目的:调查护士压力性损伤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规范压力性损伤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2017年12月1日至30日期间选取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39名有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经历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 目的:调查护士压力性损伤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规范压力性损伤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2017年12月1日至30日期间选取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039名有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经历的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护士的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和科室等一般资料;应用自行设计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问卷调查护士的压力性损伤行为现状;应用压力性损伤知识测试问卷和压力性损伤态度问卷调查护士的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水平和对压力性损伤护理的态度。比较不同背景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对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态度与行为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得分为155.96±17.29;5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风险评估(4.42±0.49)、预防措施(4.40±0.50)、风险知晓(4.35±0.52)、伤口评估与处理(4.27±0.55)、健康教育(4.25±0.63)。不同年龄、工龄、学历及培训次数护士群体之间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与护理行为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606);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态度与护理行为呈正相关(r=0.307,P<0.001);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与护理态度呈正相关(r=0.212,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护士工龄(≤5年)、培训次数(1~2次)、学历(大专及其以下)、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得分、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态度得分是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长沙市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有较高的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水平,对压力性损伤护理有较好责任心和信心,但个人胜任力不足,仍有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护理管理者应着重优化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护理态度和压力性损伤护理培训方案,增加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护理经验和水平,调动高学历护理人员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积极性和成就感,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压力性损伤 护理行为 知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硬化症并多学科讨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思涵 施为 +8 位作者 蔡燚 唐勇军 刘卫平 尹乒 陈晨 孟莉 董慧茜 黄俊栋 刘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3-980,共8页
报告1例以面部血管纤维瘤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硬化症病例并进行多学科讨论。患者为年轻女性,以皮肤美容为目的就诊于皮肤科。完善辅助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全身多器官受累,其中包括巨大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压迫肝脏。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 报告1例以面部血管纤维瘤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硬化症病例并进行多学科讨论。患者为年轻女性,以皮肤美容为目的就诊于皮肤科。完善辅助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全身多器官受累,其中包括巨大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压迫肝脏。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结节性硬化症多学科团队会诊后,给予患者口服依维莫司治疗,并定期随访。皮肤科医师需要关注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全身各器官受累的情况,以早期治疗内脏病变,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学科协作对该病进行终身的疾病管理是提高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血管纤维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多学科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2058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龙冰清 熊曾 +3 位作者 刘书林 程远大 李敏 廖伟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5,共9页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生存率低,与癌症预防政策和人口构成相关的因素会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和诊疗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特征,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19年在...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生存率低,与癌症预防政策和人口构成相关的因素会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和诊疗方式。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特征,以期为肺癌的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1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进行肺癌手术的20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信息、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的变化。结果:从2016年到2019年,每年患者数分别为280、376、524和878例;腺癌是最常见(68.1%)的病理类型,占比从2016年的55.5%增加至2019年的74.1%;ⅠA期肺癌占比从2016年的38.9%上升至2019年的62.3%;亚肺叶切除手术占比由2016年的1.8%增加至2019年的8.6%。2019年的淋巴结采样比例增加。与2016年相比,2019年术前CT发现的直径≤1 cm的结节发现率明显提高(2.0%vs 18.2%),直径>3 cm的肿块发现率降低(34.7%vs 18.3%);CT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及部分实性密度的病变比例由2.0%和16.6%上升至20.0%和37.3%,实性密度比例由81.4%下降至42.7%。结论:肺癌手术患者数量逐年增加,CT发现的纯磨玻璃密度及部分实性密度病变的比例增高,腺癌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早期肺癌的比例越来越高,发现的肺癌更小、临床分期更早,从而使手术方式更趋向于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结节 病理类型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 刘东 +3 位作者 庄锦炀 黎忠大 李毅 申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2-919,共8页
目的探索单宁酸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Sham+TA组)、实验组(IRI组)和治疗组(IRI+TA组),每组20只。观察肾脏IRI术后48 h小鼠生存情况。IRI 24 h后留... 目的探索单宁酸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Sham+TA组)、实验组(IRI组)和治疗组(IRI+TA组),每组20只。观察肾脏IRI术后48 h小鼠生存情况。IRI 24 h后留取小鼠血清和肾组织标本(每组各5只),检测小鼠血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水平。检测肾组织炎症因子及铁死亡相关指标水平;评估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肾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4(ACSL4)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分子对接软件探究单宁酸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结合活性,并验证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结果与IRI组相比,IRI+TA组小鼠术后生存率较高(0比60%),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下降,肾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下降,肾组织损伤改善,肾组织丙二醛、亚铁离子水平降低,谷胱甘肽水平升高,GPX4表达增多,ACSL4表达减少(均为P<0.05)。单宁酸可与Nrf2形成合适的空间互补,其结合能为−8.7 kcal/mol,单宁酸与Nrf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IRI+TA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HO-1蛋白水平上调。结论单宁酸可能与Nrf2蛋白结合,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铁死亡,改善小鼠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炎症因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支气管炎症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9
9
作者 夏清 潘频华 +2 位作者 王展 陆蓉莉 胡成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中的变化情况及与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中的变化情况及与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21例为急性发作期、12例为非急性发作期、24例为非支气管哮喘)、38例COPD患者(25例为急性加重期、13例为稳定期)、2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FeNO,FEV1,FEV1/FV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中,若FeNO以20.15 PPb为切点,57例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阳性预测值94.1%,阴性预测值95.7%,灵敏度97.0%,特异度91.7%;33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与26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较急性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和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水平与FEV1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r=-0.186,-0.236,均P>0.05);38例COPD患者的FeNO,FEV1,FEV1/FVC与26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FeNO,FEV1,FEV1/FVC与13例COPD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COPD稳定期患者FeNO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FeNO水平与FEV1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r=-0.167,-0.285,均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水平显著升高,在用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中,若FeNO以20.15 PPb为切点,则FeNO诊断该疾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急性发作期FeNO较非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程度。COPD患者FeNO在急性加重期升高,稳定期无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风险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丽 钱招昕 +4 位作者 潘频华 黄燕 王青霞 邓桂元 曾玉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6-61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强烈的冲击。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因素。如何做好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使之有信心、有能力为患者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强烈的冲击。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因素。如何做好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使之有信心、有能力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成为医疗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武汉疫区工作经验,本文对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降阶梯式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模式,设立个人防护用品指导岗位,制定职业暴露及躯体不适时的应急预案,旨在保障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消除恐惧,增强工作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隔离病区 医务人员 职业风险 防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熙 肖锏 +2 位作者 李园园 陈琼 胡成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73,共9页
中性粒细胞募集/浸润是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是肺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被刺激后可形成一种以DNA为骨架并镶嵌有大量活性蛋白质的网状物质——中性... 中性粒细胞募集/浸润是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是肺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被刺激后可形成一种以DNA为骨架并镶嵌有大量活性蛋白质的网状物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这种特殊形式的生物结构能捕获并杀灭病原微生物.尽管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而言,其对肺部炎症性疾病应该是有益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Ts对肺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可能促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系统地了解NETs与肺部相关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本综述首先简述了NETs的结构、功能和形成过程,然后分别叙述了NETs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囊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流感病毒感染和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最后总结、展望了NETs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研究方向和针对性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肺部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型与进展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艳 苏晓丽 +3 位作者 李园园 贺若曦 胡成平 潘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5-1351,共7页
目的:比较肺型与进展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组织胞浆菌病住院患者12例,其中肺型4例,进展播散型8例。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确诊途径及预后等... 目的:比较肺型与进展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组织胞浆菌病住院患者12例,其中肺型4例,进展播散型8例。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确诊途径及预后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肺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轻微,干咳多见。进展播散型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极易出现反复高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合并咳嗽、腹痛、关节痛、皮肤改变等。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1例肺型患者给予了左下肺切除术,其余3例肺型及6例进展播散型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氟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好转出院,1例播散型确诊后暂未治疗即出院,1例播散型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少见,极易漏诊或误诊,依靠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明确病原学是目前确诊的主要依据,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及伊曲康唑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毅 崔艳慧 +1 位作者 潘频华 郑智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5-950,共6页
目前,尚未有确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与疫苗预防手段。结合以往冠状病毒治疗的循证证据及临床一线治疗经验制定治疗方案,现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从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药... 目前,尚未有确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与疫苗预防手段。结合以往冠状病毒治疗的循证证据及临床一线治疗经验制定治疗方案,现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从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以及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海涛 潘频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8-191,共4页
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于医院环境并在患者多部位定植,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由于其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及克隆传播能力,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全球流行并呈高度耐药的常见致病菌。在我... 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于医院环境并在患者多部位定植,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由于其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及克隆传播能力,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全球流行并呈高度耐药的常见致病菌。在我国,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2012年我国9省市15所教学医院临床检出的革兰阴性菌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达15.05%,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疫苗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流行情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弈韬 曾慧卉 +4 位作者 王颖 肖巨雄 杨威 周高峰 廖伟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2020年1月21日至3月14日期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湖南省各城市COVID-19疫情的流行情况。方法:从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获取全湖南省各城市的COV...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2020年1月21日至3月14日期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湖南省各城市COVID-19疫情的流行情况。方法:从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获取全湖南省各城市的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湖南省各城市疾病流行情况,并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湖南省各城市确诊患者数及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地图,并将部分指标与全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湖南省1月21日出现首例确诊患者,于2月17日前后达到增长平台期。截至2020年3月14日,湖南省累计发病患者为1018例,累计发病率为0.48/10万,累计重症患者150例,累计死亡患者4例。湖南省COVID-19病死率(0.39%)显著低于全国(湖北省除外)平均病死率(0.90%),治愈率(99.6%)高于全国(湖北省除外)平均治愈率(96.2%)。确诊患者数排前3位的城市依次为长沙、岳阳和邵阳;发病率最高的前3位城市依次为长沙、岳阳和株洲。结论:湖南省COVID-19疫情进展相对平稳。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落实防控政策,基本将疫情稳定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空间分布 湖南省 流行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红球菌肺部感染及血流感染1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智 潘频华 +2 位作者 安健 胡成平 方露琴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6-308,共3页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属红球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需氧菌,是人类较少见的机会致病菌,多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马红球菌同样可发生在HIV阴性患者,例如无免疫缺陷人群,以及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免疫功能...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属红球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需氧菌,是人类较少见的机会致病菌,多见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马红球菌同样可发生在HIV阴性患者,例如无免疫缺陷人群,以及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本文通过回顾1例在我科诊治的HIV阴性感染马红球菌患者的病例特点,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该病的病例特点、诊断与治疗、易感因素及免疫状况,以期在临床上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红球菌 血流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宇斌 何荣伶 +1 位作者 邹丽君 孟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2-1064,F0003,共4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以成纤维细胞灶进行性积聚和肺泡结构破坏为特点的慢性间质性肺炎。由于发病和进展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和治愈方法,患者总体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2~4年。近年,多篇研究证实数十种参与IPF发展过程...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以成纤维细胞灶进行性积聚和肺泡结构破坏为特点的慢性间质性肺炎。由于发病和进展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和治愈方法,患者总体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2~4年。近年,多篇研究证实数十种参与IPF发展过程的分子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在IPF的早期诊断(如SP-D、MMP-7、骨桥蛋白)、判断预后(如端粒酶长度、KL-6、mtDNA、HSP-70、LOXL2、CXCL13、miRNA、ICAM-1、CCL18)、指导治疗(如TOLLIP rs3750920基因型、SAMS评分、SP-D)、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如TERT、TERC、RTEC、PARN)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生物标志物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放射基因组学预测非小细胞癌患者的KRAS和EGFR基因突变
18
作者 林佳宁 闫志航 +2 位作者 贺龙宇 张昊 谢明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较差,且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EGFR和KRAS基因突变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期。组织活检虽是检测基因突变的金标准,但存...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较差,且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EGFR和KRAS基因突变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期。组织活检虽是检测基因突变的金标准,但存在侵入性强、肿瘤异质性导致的取样误差及重复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基于放射基因组学特征构建预测NSCLC患者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机器学习模型,以期为临床肿瘤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美国癌症影像档案(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TCIA)公开数据集中的Lung-PET-CT-Dx数据,纳入符合条件的NSCLC患者影像学及基因突变信息。采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提取影像学特征。使用LightGBM算法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建模,并分别构建预测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分类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的性能,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性能验证。结果: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有效预测NSCLC患者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其中预测EGFR突变的AUC为0.95,KRAS突变的AUC为0.90。同时,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EGFR为89.66%;KRAS为87.10%)、敏感度(EGFR为93.33%;KRAS为87.50%)和特异度(EGFR为85.71%;KRAS为86.67%),均优于既往模型。结论:基于放射基因组学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可作为非侵入性的工具,用于预测NSCLC患者的EGFR与KRAS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基因组学 影像学 靶向治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