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疗效 被引量:31
1
作者 吴颖芳 彭解英 +2 位作者 阙国鹰 许春姣 尹晓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8-364,共7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丹参与泼尼松龙两者合用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初诊患者中、晚期各60例,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丹参联合泼尼松龙(第1组)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第2组)治疗3个月,... 目的:观察并比较丹参与泼尼松龙两者合用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初诊患者中、晚期各60例,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丹参联合泼尼松龙(第1组)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第2组)治疗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病损面积、张口度和疼痛指数的变化,比较两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第1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期和晚期患者的灰白色病损面积分别由(10.37±3.40)cm2和(19.60±3.27)cm2减少为(5.90±4.10)cm2和(16.33±4.02)cm2,中晚各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口度分别由(3.41±0.77)cm和(1.98±0.39)cm增加为(3.87±0.67)cm和(2.26±0.46)cm,中晚各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治疗后中期患者的灰白色病损面积由(10.87±3.18)cm2减少为(6.70±3.75)cm2,张口度由(3.57±0.75)cm增加为(3.97±0.69)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治疗前后比较,其灰白色病损面积和张口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中期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效率分别为86.66%和7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种方法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晚期的有效率分别为70%和1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丹参与泼尼松龙联合用药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还可减少泼尼松龙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治疗 丹参 泼尼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诱导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义军 凌天牖 +2 位作者 尹晓敏 李霞 黄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了解槟榔碱(arecoline)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槟榔碱以及在不同时间处理体外培养的K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KC凋亡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百分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 目的:了解槟榔碱(arecoline)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槟榔碱以及在不同时间处理体外培养的K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KC凋亡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百分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改变。结果:1)槟榔碱能以一定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诱导培养的KC发生凋亡,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2)槟榔碱作用KC,其Caspase-3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槟榔碱可诱导KC凋亡,Caspase-3可能参与了这一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KC凋亡异常可能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CASPASE-3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VEGF和TSP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静 朱娟芳 +2 位作者 彭解英 邢泉 曹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在OS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OSF患者...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在OS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OSF患者,其中早、中、晚期各10例,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每例研究对象口腔颊黏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TSP的蛋白表达。结果:VEGF在OSF早期较正常口腔黏膜中表达增高,中、晚期逐渐下降,其中早期组与正常组、中期组、晚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SP在OSF早、中期表达持续增高,晚期稍下降,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变组织黏膜下层中VEGF与TSP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VEGF和TSP的异常表达可能是OSF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口腔挥发性硫化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义军 凌天牖 尹晓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2-493,共2页
关键词 口臭 吸烟者 口腔微生物 挥发性硫化物 含量 口腔异味 口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u-PA和PAI-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厂云 夏宇 +2 位作者 张雪梅 李辉莉 苏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剂(PAI-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法,对OSF早、中、晚期各10例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u-PA及PAI-1的表达及分布进行分...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剂(PAI-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法,对OSF早、中、晚期各10例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u-PA及PAI-1的表达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OSF病变组织中u-PA和PAI-1有异常表达,其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固有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的胞质,PAI-1各期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u-PA早期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中晚期则逐渐降低(与正常组比P>0.05)。结论:u-PA、PAI-1在OSF病变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OS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牙周状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春姣 赵晶 +6 位作者 李全 李芬莲 李娟 张雷 郭峰 高清平 吴颖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4-918,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的临床牙周状况,为OSF患者及嚼食槟榔者的口腔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OSF组选择临床和病理确诊为OSF的患者50名,对照组选择与OSF组年龄匹配、吸烟情况及生活环境相...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的临床牙周状况,为OSF患者及嚼食槟榔者的口腔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OSF组选择临床和病理确诊为OSF的患者50名,对照组选择与OSF组年龄匹配、吸烟情况及生活环境相当且不嚼食槟榔的健康志愿者50名。采集并分析其菌斑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数5个临床牙周指标。结果:OSF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分别为2.14±0.64和1.7±0.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F组和对照组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5.57±2.39)mm和(1.98±0.70)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附着丧失、牙龈指数、探诊出血牙数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F患者牙齿易于菌斑堆积,加重牙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嚼食槟榔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洪珍珍 唐瞻贵 +1 位作者 李金茂 俞志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mRNA的表达。方法:将30名患者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3组:疣状癌组(n=10)、高分化鳞癌组(n=15)和中低分化鳞癌组(n=5)。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组患者的癌组...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中mRNA的表达。方法:将30名患者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3组:疣状癌组(n=10)、高分化鳞癌组(n=15)和中低分化鳞癌组(n=5)。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3组患者的癌组织、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疣状癌组癌组织、配对正常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分化鳞癌组和中低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正常组织(P<0.05)。其中,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癌组织Stat3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鳞癌组(P<0.05);而疣状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的癌组织Stat3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基因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有增高,在疣状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增高。在中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疣状癌和高分化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口腔疣状癌 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小鼠牙胚同种异体移植至口腔黏膜下成牙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恒 阙国鹰 张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观察近交系BALB/C小鼠牙胚移植至口腔黏膜下的成牙能力,为组织工程化牙齿的培养寻找有利的体内环境。方法:将出生后4 d BALB/C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植入BALB/C成年雄鼠的口腔黏膜下,分别于植入后1,2,3,6周取材,HE染色,观察牙胚... 目的:观察近交系BALB/C小鼠牙胚移植至口腔黏膜下的成牙能力,为组织工程化牙齿的培养寻找有利的体内环境。方法:将出生后4 d BALB/C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植入BALB/C成年雄鼠的口腔黏膜下,分别于植入后1,2,3,6周取材,HE染色,观察牙胚发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牙胚在口腔黏膜下生长良好,釉质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继续发育,牙本质小管结构清晰可见。结论:BALB/C小鼠牙胚移植至BALB/C成年雄鼠口腔黏膜下能够进一步发育矿化,可为组织工程化牙齿的构建提供简便合适的发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小鼠 牙胚 移植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_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厂云 夏宇 +3 位作者 苏征 张雪梅 李辉莉 曹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整合素α1的表达与分布,及槟榔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FB)表达整合素α1mRNA的影响,探讨整合素α1在OSF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整合素α1在10...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整合素α1的表达与分布,及槟榔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FB)表达整合素α1mRNA的影响,探讨整合素α1在OSF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整合素α1在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OSF早、中、晚期各20例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并采用半定量方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组和OSF各组FB上整合素α1的表达强度。②采用RT-PCR法检测体外培养FB分别在0、10、20、40μg/ml浓度组别槟榔碱刺激下,整合素α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α1表达低,主要分布于上皮基底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胞膜或胞质阳性,FB极少见阳性表达;而OSF病变组织中,除表皮基底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外,FB细胞膜及胞质内均见整合素α1的大量表达,炎症细胞上亦可见少量表达。OSF各期FB表达整合素α1均强于正常组(P<0.05),早中期组表达增高,晚期组表达降低,与中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整合素α1mRNA表达量低,在槟榔碱10、20μg/ml浓度组表达逐渐升高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μg/ml组出现下降与10μg/m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槟榔碱通过刺激口腔黏膜FB表达与分泌整合素α1,进而诱导胶原合成增多,可能是OSF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成纤维细胞 整合素Α1 胶原 槟榔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静 彭解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81-582,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易感性 流行病学调查 口腔黏膜病 黏膜固有层 东南亚地区 癌变倾向 组织萎缩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中ET-1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解英 邢泉 王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中mRNA的表达,探讨ET-1与OSF(oral submucous fibrosis)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OSF患者,其中早、中、晚期组各10例,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例研究对象取其... 目的:通过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中mRNA的表达,探讨ET-1与OSF(oral submucous fibrosis)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OSF患者,其中早、中、晚期组各10例,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例研究对象取其口腔颊粘膜,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ET-1在OSF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T-1的mRNA在OSF各期中的表达均较正常口腔粘膜高(P<0.05);ET-1mRNA在OSF早期的表达均明显低于中、晚期(P<0.05),其中期的表达与晚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各种调节因素在基因转录水平对ET-1表达的上调以及由此造成的ET-1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OSF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内皮素-1 M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K15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建芬 唐艳萍 +1 位作者 李健 唐瞻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erine/Threonine kinase 15,STK15)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探讨其在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口腔疣状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erine/Threonine kinase 15,STK15)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探讨其在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口腔疣状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上述标本STK15基因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口腔疣状癌组织STK15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正常组织,其差异显著(t=2.333,P<0.05);口腔鳞癌组织STK15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正常组织,其差异显著(t=2.498,P<0.05);STK15基因mRNA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口腔鳞癌(t=2.199,P<0.05)。结论:STK15基因可能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STK15基因在疣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在口腔鳞癌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疣状癌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 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多发性癌前病损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晓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癌前病损 多发性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斑 口腔红斑 同时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组织中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彭解英 邢泉 +2 位作者 王静 张凯 张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内皮素A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A,ETA)和内皮素B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B,ETB)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mRNA的表达,探讨ETA、ETB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0... 目的:通过研究内皮素A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A,ETA)和内皮素B型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 B,ETB)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mRNA的表达,探讨ETA、ETB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OSF患者,其中早、中、晚期组各10例,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例研究对象取其口腔颊黏膜,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ETA、ETB在OSF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TA mRNA和ETB mRNA在OSF各期中的表达均较正常口腔黏膜高(P<0.05);ETA mRNA在OSF早期的表达明显低于中、晚期(P<0.05),其中期的表达与晚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ETB mRNA在OSF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咀嚼槟榔等理化因素导致的ETA、ETB在基因转录水平的高表达以及由此所介导的缩血管效应可能是OSF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内皮素-1 内皮素受体 M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100蛋白表达
15
作者 谢晓莉 唐瞻贵 +1 位作者 姚志刚 蒋海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S10 0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的比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1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10例上皮异常增生、8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S10 0蛋白表达水平 ,并作对...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S10 0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上皮的比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1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10例上皮异常增生、8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S10 0蛋白表达水平 ,并作对比研究。结果 :S10 0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无表达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上皮中和异常增生上皮中S10 0的阳性表达率为 5 0 %,后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上皮 (P <0 .0 5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与异常增生上皮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生发展与S10 0蛋白过表达密切相关 ,S10 0蛋白表达强度与异常增生上皮表达强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S100蛋白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学法在口腔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亮 阙国鹰 +1 位作者 姚珏琦 何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引导式教学法 口腔医学 实践教学 医学临床实习 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7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前后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学龙 魏高星 +2 位作者 吴颖芳 彭解英 刘庚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治疗前后的颊黏膜和正常颊黏膜中S100A7的表达。方法收集1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和10例OSF患者经丹参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前后的颊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S100A7的表达,比较并分...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治疗前后的颊黏膜和正常颊黏膜中S100A7的表达。方法收集1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和10例OSF患者经丹参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前后的颊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S100A7的表达,比较并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1)治疗后OSF患者S100A7的阳性率为30%,表达量计分为(2.30±0.8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阳性率(90%)和表达量计分值(4.20±1.1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OSF患者和正常黏膜的S100A7阳性率分别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SF治疗后S100A7的表达量计分值(2.30±0.82)分,高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计分(0.6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小剂量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OSF能下调S100A7的表达,且S100A7可作为评价OSF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7 口腔黏膜纤维性变 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微丝骨架及胶原吞噬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辉莉 方厂云 苏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oral mucous fibroblasts,OMFbs)胶原吞噬能力及微丝骨架(filament action,F-actin)的影响,探讨槟榔碱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槟榔碱(0、5、10...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oral mucous fibroblasts,OMFbs)胶原吞噬能力及微丝骨架(filament action,F-actin)的影响,探讨槟榔碱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槟榔碱(0、5、10、20、40、80μg/ml)培养基孵育OMFbs 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胶原吞噬率的变化,同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槟榔碱对各组细胞吞噬胶原时F-actin形态变化。结果:5μg/ml和10μg/ml的槟榔碱促进OMFbs的胶原吞噬功能及F-actin聚合;20、40、80μg/ml的槟榔碱抑制OMFbs的胶原吞噬功能,F-actin解聚明显。结论:槟榔碱通过影响OMFbs、F-actin的形态及分布,从而导致成纤维细胞胶原吞噬能力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微丝 吞噬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3和RASSF1A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金华 高义军 尹晓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研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初步探讨二者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5例OSF组织、10例OS... 目的:研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初步探讨二者在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5例OSF组织、10例OSF癌变组织中RUNX3、RASSF1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RUNX3在正常口腔黏膜组阳性表达率为90.00%(9/10),OSF组为85.71%(30/35),OSF癌变组为30.00%(3/10),正常对照组与OSF组无统计学差异,OSF癌变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OSF组(P<0.05)。RASSF1A在正常口腔黏膜组阳性表达率为80.00%(8/10),OSF组为62.86%(22/35),OSF癌变组为20.00%(2/10),正常对照组与OSF组无统计学差异,OSF癌变组织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OSF组(P<0.05)。结论:RUNX3和RASSF1A表达下调或缺失与OSF癌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癌变 RUNX3 RASSF1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许春姣 翦新春 +1 位作者 成洪泉 郭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9-491,共3页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增殖 黄芪 成骨细胞分化 贫血 小鼠 补中益气 BMSC 分泌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