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影 苏彤 +2 位作者 林璐 钱韵梅 熊浩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灶未过中线口腔癌的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口腔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口腔癌238例,对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清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 目的:探讨原发灶未过中线口腔癌的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口腔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口腔癌238例,对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部位、CT分期、颈清术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在T3/T4期、中低分化、同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级为口腔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在肿瘤未过中线时,如果T3/T4期、同侧颈淋巴结明确有转移、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等因素中出现两者或以上,为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治愈率,则有必要考虑同期行对侧颈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复发 第二原发癌 对侧颈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口训练增加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张口度 被引量:4
2
作者 谌静 吴颖芳 +1 位作者 彭解英 马立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1-735,共5页
目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张口受限严重影响其进食和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关于改善OSF患者张口度的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张口训练对局部注射治疗OSF患者张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 目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者张口受限严重影响其进食和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关于改善OSF患者张口度的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张口训练对局部注射治疗OSF患者张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20例OSF张口受限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每周1次,8次为一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张口训练2年。比较两组患者局部注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年和2年的张口度。根据开口度大小、黏膜板状结构和条索情况评估疗效。结果:完成治疗全过程的患者197例,其中实验组107例,对照组90例。实验组张口度在局部注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年和2年分别为(36.14±2.62),(39.67±2.67)和(39.80±2.57)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4.71±1.97),(22.82±2.13)和(22.02±2.09)mm(均P<0.05)。局部注射治疗结束2年复诊时,实验组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8%(P<0.05)。结论:张口训练能显著增加局部注射治疗OSF患者的张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张口度 张口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志芳 雷勇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804-807,共4页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与生物力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中三维有限元是口腔正畸领域中生物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正畸力矫治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在矫形力矫治研究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在未来口腔正畸应用中的展望等研究...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与生物力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中三维有限元是口腔正畸领域中生物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正畸力矫治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在矫形力矫治研究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在未来口腔正畸应用中的展望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建模 生物力学 正畸力 矫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喜丽 许春姣 +7 位作者 王璐 吕逢源 刘婷婷 周美璐 徐文华 吴颖芳 方厂云 彭解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wnt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达并探讨其在O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40例OSF中期患者采用曲安奈德+丹参局部封闭治疗4周,治疗前及第5周复诊时记录VAS及张口度,取唾液及龈沟液ELISA检测wnt1表达,实时荧光定... 目的:研究wnt1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达并探讨其在O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40例OSF中期患者采用曲安奈德+丹参局部封闭治疗4周,治疗前及第5周复诊时记录VAS及张口度,取唾液及龈沟液ELISA检测wnt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F病变颊黏膜中wnt1 mRNA表达。结果:治疗前OSF组wnt1表达[颊黏膜定量PCR(36.89±10.40)×10^(-5),唾液浓度(61.61±4.45)ng/L,龈沟液浓度(56.20±3.65)ng/L]均高于正常组[颊黏膜定量PCR(4.63±1.53)×10^(-5),唾液浓度(40.26±3.00)ng/L,龈沟液浓度(53.45±1.74)ng/L](P<0.01);OSF组经治疗后,唾液与龈沟液中wnt1表达均降低,且与OSF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wnt1可能参与OSF的发生发展,其在唾液与龈沟液中的实时监测有望成为评价OSF诊疗的无创性检控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 WNT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并存白斑7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璇 吴颖芳 +3 位作者 彭解英 谢迪 李敏 宋学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并存白斑(OLK)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征,探讨其上皮异常增生程度与纤维性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整理74例OSF并存OLK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74例OSF并存OLK患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 目的观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并存白斑(OLK)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征,探讨其上皮异常增生程度与纤维性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整理74例OSF并存OLK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74例OSF并存OLK患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均有咀嚼槟榔史,以20~4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同时具有OSF、OLK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表现为上皮细胞间隙增宽;基底膜增厚、不规则;胶原纤维水肿,变性。结论OSF并存OLK患者的上皮异常增生程度与纤维性变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OSF并存OLK并非两种疾病的单纯叠加,而具有其特征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白斑 并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3、P6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固有层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戴卓 吴颖芳 +3 位作者 朱冰玉 喻晖乔 吴凌云 蒋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研究自噬关键蛋白LC3和P6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中的表达以及自噬在O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早、中、晚期颊黏膜组织各3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固有层中自噬关键蛋白LC3和P62的表达,对... 目的:研究自噬关键蛋白LC3和P6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中的表达以及自噬在OS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早、中、晚期颊黏膜组织各3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固有层中自噬关键蛋白LC3和P62的表达,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F早、中、晚期患者颊黏膜组织固有层和正常颊黏膜组织固有层中均可见LC3和P62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OSF早、中期组织固有层中LC3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晚期LC3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各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蛋白在OSF组织固有层表达强度呈负相关。结论:自噬可能是促进OSF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 LC3 P6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参数Er:YAG激光照射对根面形态及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金焕 阙国鹰 +4 位作者 刘智 邓金霞 李璐 苏达 刘婷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脉冲能量、不同照射时间的Er:YAG激光对牙根面形态、粗糙度的影响,为Er:YAG激光用于牙周治疗提供依据和参数指导。方法:将收集的牙周病患牙在釉牙骨界质根方2 mm切割制备成5 mm×5mm×2mm的牙体组织块共45个,随机... 目的:探讨不同脉冲能量、不同照射时间的Er:YAG激光对牙根面形态、粗糙度的影响,为Er:YAG激光用于牙周治疗提供依据和参数指导。方法:将收集的牙周病患牙在釉牙骨界质根方2 mm切割制备成5 mm×5mm×2mm的牙体组织块共45个,随机分为9组。一组仅进行手工刮治,其余8组在手工刮治后分别接受不同脉冲能量及不同时间的激光照射,表面粗糙度仪测治疗前后粗糙度,扫描电镜观察治疗后根面形态。结果:粗糙度:各组治疗后粗糙度显著降低(P<0.05),单纯手工刮治组的粗糙度最低为(0.58±0.06),手工刮治辅以不同参数激光的粗糙度大于单纯手工刮治组而小于治疗前(P<0.05);相同照射时间,粗糙度200mJ/P>160mJ/P>120mJ/P>80mJ/P,但80mJ/P、120mJ/P、160mJ/P 3组差异不显著;相同脉冲能量,粗糙度60s>30s,差异显著(P<0.05)。根面形态:单纯手工刮治组的根面光滑但有玷污层,手工刮治辅以激光照射的根面表层消融,形成层状或颗粒状粗糙外观,随脉冲能量增大和照射时间延长,表层组织消融增多。结论:手工刮治、手工刮治辅以不同参数Er:YAG激光均可降低牙周病牙根面粗糙度;Er:YAG激光辅助照射通过清除根面玷污层,消融根面表层组织,形成粗糙表面;粗糙度与照射时间呈正相关;脉冲能量小于160mJ/P时,增大脉冲能量对根面粗糙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 激光 根面形态 根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蒂型颈阔肌肌皮瓣在颊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龙 翦新春 +2 位作者 陈新群 苏彤 蒋灿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肌蒂型颈阔肌肌皮瓣(PMF)的主要特点、优点、皮瓣制备的改良措施,并评价其在颊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4月采用经MacFee切口的改良肌蒂型PMF修复因癌前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切除导致的颊黏膜缺损23例... 目的探讨肌蒂型颈阔肌肌皮瓣(PMF)的主要特点、优点、皮瓣制备的改良措施,并评价其在颊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4月采用经MacFee切口的改良肌蒂型PMF修复因癌前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切除导致的颊黏膜缺损23例。掀起皮瓣蒂部皮肤时,将大部分皮下脂肪置于颈阔肌表面;保持面动静脉的连续性;携带颈外静脉在颈阔肌的背面。结果 23例病例中2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部分坏死,另有2例颈部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处理均二期愈合。所有病例经11~43个月随访,受区功能恢复良好,除2例颈部伤口愈合不良病例遗留较大面积瘢痕外,其余病例颈部外形满意,无局部及颈部复发病例。结论和传统PMF比较,肌蒂型PMF可提供更大的皮岛面积,功能美学效果更佳,是修复颊黏膜缺损的一种新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阔肌肌皮瓣 颊癌 MacFee切口 颊黏膜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龋病与唾液CCL28和sIgA抗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智 阙国鹰 +4 位作者 李金焕 邓金霞 李露璐 刘婷婷 苏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唾液中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含量和s Ig A抗体分泌与儿童患龋状况之间的联系。方法: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108名幼儿进行龋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无龋组[龋失补指数(dynamical mean-field theory,DMFT)=0];低龋组(DMF... 目的:探讨儿童唾液中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含量和s Ig A抗体分泌与儿童患龋状况之间的联系。方法: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108名幼儿进行龋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无龋组[龋失补指数(dynamical mean-field theory,DMFT)=0];低龋组(DMFT=1~4);高龋组(DMFT≥5),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唾液中CCL28及s Ig A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名儿童唾液中CCL28的浓度为(121.22±32.63)pg/m L,s Ig A的浓度为(16.49±8.02)μg/m L,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734),且儿童唾液样本中CCL28和s Ig A含量随儿童患龋程度而增加(P<0.05)。结论:儿童龋患能够促进CCL28和s Ig A分泌,且CCL28和s Ig A的分泌量与龋患程度呈正相关;CCL28对唾液中s Ig A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黏膜相关上皮趋化因子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龋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Dickkopf-l水平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晶 吴凯悦 +6 位作者 许春姣 池毓坦 孙晓娟 袁海波 邱喜丽 王宏峰 李冬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检测Dkk1(Dickkopf-l)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KK1在C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P患者30例为试验组,另外选择牙周健康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gingiv... 目的:检测Dkk1(Dickkopf-l)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及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KK1在C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P患者30例为试验组,另外选择牙周健康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CF中Dkk1的质量浓度。结果:CP组GCF中Dkk1质量浓度(8.86±4.0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5±2.05)μg/L(P<0.05)。轻(5.17±1.49)μg/L、中(8.32±1.25)μg/L、重(13.07±1.80)μg/L度CP组的DKK1浓度呈递增趋势(P<0.05),轻度CP组与对照组之间DKK1浓度无明显差异。CP组GCF中Dkk1浓度与牙周袋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呈正相关(r=0.769、0.802,P<0.05)。(2)CP组、牙龈炎组及对照组牙龈组织Dkk1平均光密度分别为(13.40±2.83)×10-2、(7.95±4.52)×10-2、(5.31±1.40)×10-2,CP组显著高于牙龈炎组、对照组(P<0.05);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kk1参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DKK1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蕾 徐飞 +2 位作者 管臻洁 张维丹 王晓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963,共5页
目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3种脱敏剂对新鲜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形貌的影响,评价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方法:16个离体前磨牙样本预备至暴露牙本质后,根据脱敏剂不同分为对照组(n=4)、Hybrid Coat组(n=4)、Prime&Bond NT组(n=4)、脱敏... 目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3种脱敏剂对新鲜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形貌的影响,评价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方法:16个离体前磨牙样本预备至暴露牙本质后,根据脱敏剂不同分为对照组(n=4)、Hybrid Coat组(n=4)、Prime&Bond NT组(n=4)、脱敏牙膏组(n=4)。涂布脱敏剂后,每组选取1/2的样本纵向劈开。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的表面和剖面形貌。结果:Hybrid Coat,Prime&Bond NT,脱敏牙膏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其中Hybrid Coat,Prime&Bond NT几乎能封闭所有的牙本质小管口,而脱敏牙膏涂布后有少量牙本质小管口开放。剖面图显示除对照组外,所有组均可见沉积物。结论:Hybrid Coat和Prime&Bond NT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而脱敏牙膏封闭作用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小管 牙本质脱敏剂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III类患者颞下颌关节三维形态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洁 段余峰 +2 位作者 涂景秋 袁韵仪 雷勇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5-63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方法:纳入46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进行锥形束CT扫描,通过三维分析软件Invivo 5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位置...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方法:纳入46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进行锥形束CT扫描,通过三维分析软件Invivo 5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位置、髁突形态和关节间隙等9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Ⅲ类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三维形态结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角和均角组患者相比,低角组患者关节上间隙更大,关节结节后斜面更陡峭,髁突长轴径更大,关节内间隙更大;与均角和低角组相比,高角组髁突前后径更小。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髁突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应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进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骨性Ⅲ类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对2种牙科常用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蕾 张维丹 张媛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在模拟口腔环境下,探讨氯离子对钴铬合金和纯钛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两种合金在不同NaCl(0.9%,2.0%,3.0%)浓度的中性人工唾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指标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SEM)扫描,观察其表面形貌。结果:钴铬合金和纯钛在三种... 目的:在模拟口腔环境下,探讨氯离子对钴铬合金和纯钛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两种合金在不同NaCl(0.9%,2.0%,3.0%)浓度的中性人工唾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指标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SEM)扫描,观察其表面形貌。结果:钴铬合金和纯钛在三种人工唾液中的自腐蚀电位(Ecorr)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性,但是纯钛的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明显小于钴铬合金。钴铬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破裂电位值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氧化膜阳极破裂前的电位区间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纯钛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随Na Cl浓度的升高基本无变化,并且所有纯钛试件的极化曲线均未出现破裂电位。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氯离子浓度的升高会导致钴铬合金腐蚀加速,而对纯钛的耐腐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铬合金 纯钛 氯离子 腐蚀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A基因在4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家系中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守仪 高清平 +4 位作者 张笑雨 何芳奇 陈韵佳 曾婷雯 余慧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对4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家系的ED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突变的位置、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亲属的基因组DNA,其中患者5人,无症状者12人,另外抽取100名无先天缺牙家族史的正常成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 目的对4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家系的ED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突变的位置、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亲属的基因组DNA,其中患者5人,无症状者12人,另外抽取100名无先天缺牙家族史的正常成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作为对照,设计EDA基因8个外显子的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的方法与正常序列比对。结果 4个家系的患者均存在EDA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分别为c.466C>T、c.663-697缺失、c.587-615缺失、c.878T>G,携带者存在杂合突变,正常对照不存在以上突变。结论 EDA基因的c.466C>T、c.663-697缺失、c.587-615缺失、c.878T>G突变是导致家系先证者及患者出现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的病因。其中,EDA基因的c.663-697缺失、c.587-615缺失、c.878T>G是未报道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 EDA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形根管经往复运动单支锉系统预备后的形态对冲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征 侯本祥 +1 位作者 方厂云 侯晓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比较S形根管经Reciproc和Mtwo两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后的形态对根管冲洗效果的影响。方法:40个S形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为2组(n=20),分别使用Reciproc和Mtwo完成根管预备;使用30G侧方开口冲洗针头结合注射器,定速定量将蓝黑色墨汁注... 目的:比较S形根管经Reciproc和Mtwo两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后的形态对根管冲洗效果的影响。方法:40个S形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为2组(n=20),分别使用Reciproc和Mtwo完成根管预备;使用30G侧方开口冲洗针头结合注射器,定速定量将蓝黑色墨汁注入预备后根管内,记录针头与根尖孔距离和气锁长度;使用25#/0.04锥度牙胶尖扰动方法排除气锁,记录气锁去除时间;抽取生理盐水对完全充盈后根管内的墨汁进行冲洗,记录冲洗后死水区长度。结果:Reciproc组针头与根尖孔距离为(4.276±0.221)mm,显著长于Mtwo组的(3.459±0.205)mm(P<0.05);Reciproc组气锁长度为(4.472±0.230)mm,显著长于Mtwo组的(3.668±0.217)mm(P<0.05)。Reciproc组气锁去除时间显著短于Mtwo组[(10.13±1.79)s对比(15.29±2.15)s,P<0.05]。Reciproc组冲洗后死水区长度亦显著小于Mtwo组[(1.351±0.142)mm对比(2.245±0.206)mm,P<0.05]。结论:Reciproc与Mtwo对S形根管预备后,根管形态上的差异影响根管冲洗的效果,Reciproc预备后的冲洗效果优于M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冲洗 S形根管 Reciproc 气锁 死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一家族三代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秀芳 许春姣 +3 位作者 田地 王苗苗 张文瑞 郭怡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以牙龈组织缓慢、渐进性增生为主要特征。本文对1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家族进行报道及文献回顾。
关键词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基因 牙龈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萘德联合丹参酮液治疗软腭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璨 翦新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1-804,共4页
目的:评价曲安萘德联合丹参酮液注射治疗软腭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方法:对33例中期和后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软腭黏膜下分别注射曲安萘德和丹参酮液各1.5 mL,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0 d。3个疗程后的第12... 目的:评价曲安萘德联合丹参酮液注射治疗软腭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方法:对33例中期和后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软腭黏膜下分别注射曲安萘德和丹参酮液各1.5 mL,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0 d。3个疗程后的第12,24和36个月,对患者的软腭黏膜由灰白变红色及毛细血管增生的数量按Ⅰ-Ⅳ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3例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和24个月的随访;31例患者完成了36个月的随访且疗效明显好于第12个月(P=0.004)。所有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出现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曲安萘德联合丹参酮液注射治疗软腭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萘德 丹参酮液 软腭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干燥方法对壳聚糖微球支架物理性能和载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飞 曹扬 +3 位作者 尹乒 马立为 李继佳 方厂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研究干燥方法对壳聚糖微球支架物理性能和载药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凝集沉淀法制备湿润的壳聚糖微球,然后选用自然干燥法、慢速冻干法、快速冻干法进行干燥,检测微球的物理性能。最后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检测药物在壳... 目的研究干燥方法对壳聚糖微球支架物理性能和载药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凝集沉淀法制备湿润的壳聚糖微球,然后选用自然干燥法、慢速冻干法、快速冻干法进行干燥,检测微球的物理性能。最后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检测药物在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封率和释放曲线。结果与冻干微球比较,自然干燥微球的直径小,孔隙率低,溶胀小,降解慢。冻干温度也能够对支架的性能产生明显影响;与慢速冻干微球比较,快速冻干微球的直径更大,孔隙率更高,比表面积更大。载药实验表明自然干燥微球的包封率最低,释放速度最慢;快速冻干微球的包封率较高,释放速度最快,但存在最明显的突释效应;慢速冻干微球包封率与快速冻干微球类似,释放速度居中。结论干燥方法会影响支架的物理性能,进一步影响BSA的装载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干燥方法 物理性能 载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诱导上皮细胞cyclinD1表达下调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明 彭解英 +1 位作者 周中苏 张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槟榔碱抑制上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RT-PCR、报告基因、Western blot、免疫沉淀等方法,研究槟榔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理。结果:槟榔碱处理上皮细胞Hacat 24h后,细胞增殖抑制,cyclinD1的转录抑制... 目的:探讨槟榔碱抑制上皮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RT-PCR、报告基因、Western blot、免疫沉淀等方法,研究槟榔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理。结果:槟榔碱处理上皮细胞Hacat 24h后,细胞增殖抑制,cyclinD1的转录抑制、启动子活性下调、蛋白表达降低及泛素化降解上调。结论:cyclinD1转录抑制和蛋白降解是槟榔碱抑制上皮细胞增殖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槟榔碱 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脱敏剂对黏结剂黏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蕾 徐飞 管臻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多功能纳米黏结剂(Prime&Bond NT)、脱敏牙膏对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聚羧酸锌水门汀(polycarboxylat cement,PCC)和树脂黏结剂(resin cement,RC)的黏结剪切强度的影... 目的:研究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多功能纳米黏结剂(Prime&Bond NT)、脱敏牙膏对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聚羧酸锌水门汀(polycarboxylat cement,PCC)和树脂黏结剂(resin cement,RC)的黏结剪切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96个离体前磨牙样本预备至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GIC组、PCC组和RC组,每组根据脱敏剂不同又分为对照组、Hybrid Coat组、Prime&Bond NT组、脱敏牙膏组,共12组,每组8个样本,将钴铬合金黏结接头黏结到经脱敏剂处理的样本表面,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样本的黏结剪切强度并记录离断类型。所得剪切强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Prime&Bond NT组、脱敏牙膏组比较,Hybrid Coat组能显著增加GIC的黏结力(P<0.05);与对照组、脱敏牙膏组相比较,Prime&Bond NT组能显著降低PCC的黏结剪切强度(P<0.05);与对照组、Hybrid Coat组、Prime&Bond NT组相比较,脱敏牙膏组显著增加了PCC和RC的黏结剪切强度(P<0.05)。结论:用GIC黏结修复体,宜选用Hybrid Coat脱敏处理;用PCC黏结修复体,应避免与Prime&Bond NT配伍;用RC黏结修复体,可选用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本实验选用的三种黏结剂中,GIC的黏结剪切强度最低,RC的黏结剪切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脱敏剂 水门汀 黏结剂 黏结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