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NKG2D多克隆抗体抑制NK和LAK细胞细胞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映霞 胡国龄 +3 位作者 刘敏 何淑雅 谭德明 李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59,265,共4页
目的 :分析抗NKG2D多克隆抗体 ( pAb)对NK和LAK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 10mg/LPHA和 1× 10 6U/LrhIL 2诱导LAK细胞产生 ,再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选NK细胞并进行表型检测。... 目的 :分析抗NKG2D多克隆抗体 ( pAb)对NK和LAK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 10mg/LPHA和 1× 10 6U/LrhIL 2诱导LAK细胞产生 ,再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选NK细胞并进行表型检测。加入抗NKG2DpAb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后 ,用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效应。结果 :经FCM分析证实 ,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NK细胞。抗NKG2DpAb能显著抑制NK和LAK细胞对K5 6 2、HepG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N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82 .9%和 75 .6 % ;LA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别下降了 5 2 .8%和 5 0 .2 %。但抗NKG2DpAb不能显著抑制两种效应细胞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细胞毒效应。结论 :抗NKG2DpAb可通过封闭NK和LAK细胞表面的NKG2D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G2D 抗体 NK细胞 LAK细胞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乙型肝炎与无症状HBsAg携带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映霞 胡国龄 +2 位作者 谭德明 何淑雅 刘双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重型乙型肝炎 (FHB)与无症状HBsAg携带者 (AS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含 8192条人体cDNA的微阵列芯片和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记的cDNA ,分析了 10例重型乙肝和 10例无症状HB...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重型乙型肝炎 (FHB)与无症状HBsAg携带者 (AS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含 8192条人体cDNA的微阵列芯片和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记的cDNA ,分析了 10例重型乙肝和 1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GenePix 4 0 0 0B扫描仪和ImaGene3 0分析软件比较Cy5标记的FHB来源cDNA与Cy3标记的ASC来源cDNA的杂交结果 ,获得个体基因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 :在 8192个基因中 ,初筛出 2 1个(0 2 5 % )表达差异达 2倍以上的免疫相关基因。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机体致慢性重型肝炎过程中 ,全面改变了宿主细胞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基因芯片 免疫 基因表达 乙型肝炎病毒 重型肝炎 外周血单位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5基因5′侧翼区的克隆及调控功能初步研究
3
作者 沙新平 胡国龄 +5 位作者 谢玉桃 陈曦 刘映霞 龚环宇 侯珏 李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 :研究CCR5基因 5′侧翼区的调控序列。方法 :分段构建CCR5基因 5′侧翼区的pCAT报告基因载体 ;分析各片段在Hela细胞中的CAT调节活性。结果 :CCR5基因 5′侧翼区基因 - 1~ - 4 86bp序列的pCAT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能明显表现CAT... 目的 :研究CCR5基因 5′侧翼区的调控序列。方法 :分段构建CCR5基因 5′侧翼区的pCAT报告基因载体 ;分析各片段在Hela细胞中的CAT调节活性。结果 :CCR5基因 5′侧翼区基因 - 1~ - 4 86bp序列的pCAT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能明显表现CAT上调活性 ,其活性比pCATenhancervector的活性高 3倍。结论 :CCR5基因 5′侧翼区基因 - 1~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侧翼区 克隆 调控功能 初步研究 CCR5基因 启动子 增强子 报告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肝纤维化大鼠I、II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萍 胡国龄 +2 位作者 谭德明 刘国珍 汪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γ 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 :17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分成 3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 ,余 2组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 (每周 2次 ,每次 0 .5ml)。γ 干扰素治疗组在造模第 9周每天皮下注射 10万单位的干... 目的 :探讨γ 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 :17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分成 3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 ,余 2组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 (每周 2次 ,每次 0 .5ml)。γ 干扰素治疗组在造模第 9周每天皮下注射 10万单位的干扰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处死大鼠 ,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 ,RT PCR检测肝组织中I、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 ,免疫组化法观察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γ 干扰素显著逆转了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 ,与模型组比较 ,γ 干扰素治疗组能明显降解纤维化大鼠肝中的胶原 (P <0 .0 5 )。PT PCR分析可见I、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在γ 干扰素治疗组均明显减少。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γ 干扰素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 :γ 干扰素能逆转免疫引起的肝纤维化 ,这是由于其能促进肝脏胶原的降解作用 ,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肝纤维化 Ⅰ、Ⅲ型胶原 肝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周华 谭德明 +6 位作者 刘国珍 谢玉桃 李聪智 谢建萍 鲁猛厚 刘征波 沙新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调查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物的疗效,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79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IFI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真菌学特征、抗真菌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 目的:调查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物的疗效,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79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IFI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真菌学特征、抗真菌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抗真菌的疗效。结果:13例(16.5%)患者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40例(50.6%)患者有侵入性操作史,61例(77.2%)使用过1~6种广谱抗生素。73例(92.4%)患者有发热,96.2%的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感染部位以肺部(31.6%)、肠道(26.2%)和口腔(14%)多见。70.9%患者可查到真菌,以白色念珠菌(40.9%)和曲霉菌(21.1%)为主。40%真菌性肺炎患者肺部CT可表现相对特异性的晕轮征和新月征。伏立康唑治疗IFI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康唑(71.4%vs.39.0%,P<0.05)。伏立康唑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12例,有效8例,死亡4例,有效率66.7%。结论:大多数CSH患者并发IFI有高危因素。感染部位以肺部和肠道常见,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最为常见。伏立康唑的疗效好于氟康唑,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并发IFI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侵袭性真菌感染 氟康唑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周华 谭德明 +2 位作者 刘水平 谢玉桃 刘双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TTVDNA ,收集TTVDNA阳性病例 5 2例 ,其中献血员 4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32例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TTVDNA ,收集TTVDNA阳性病例 5 2例 ,其中献血员 4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32例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2 5± 0 .5 0 ,1.6 0± 0 .5 5 ,3.36± 1.36 ,4 .5 9± 1.83;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其他组 (P <0 .0 5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 <0 .0 5 )。结论 :TTV存在基因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输血传播病毒 基因变异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旭雯 谭德明 鲁猛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D-GalN/LPS腹腔联合注射制造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小鼠于造模前4h,2h及造模同时予以G-CSF300μg/kg腹腔注射,观察小鼠24h存活率。造模后6h每组随机选择5只小鼠处死,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TanonGis3.73软件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小鼠24h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6h治疗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P<0.05),肝组织中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CSF对D-GalN/LPS所致的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粒胞集落刺激因子 脂多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对乙肝病毒全S基因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德明 杨永峰 +2 位作者 刘水平 谢玉桃 范学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IL 12对乙型肝炎病毒全S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BABL/c小鼠分为对照组、HBV全S基因表达质粒单独免疫组 (pcDNA3 PS)及pcDNA3 PS联合IL 12表达质粒免疫组 (pcDNA3 PS +IL 12 ) ,免疫后 6周测血清抗HBs,T细胞增殖反... 目的 :探讨IL 12对乙型肝炎病毒全S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BABL/c小鼠分为对照组、HBV全S基因表达质粒单独免疫组 (pcDNA3 PS)及pcDNA3 PS联合IL 12表达质粒免疫组 (pcDNA3 PS +IL 12 ) ,免疫后 6周测血清抗HBs,T细胞增殖反应实验及IL 2和IFN γ水平。结果 :pcDNA3 PS +IL 12组抗HBs滴度、刺激指数 (SI)、细胞因子水平均较pcDNA3 PS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两免疫组抗HBs滴度、SI和细胞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BV全S基因疫苗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疫苗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佐剂 细胞因子 T细胞 保护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萍 陶立坚 +1 位作者 胡国龄 谭德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吡啶酮类化合物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FMP)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MTT法观察FMP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观察FMP对HSC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FMP200、300、400、500、600μg/mL在24、48... 目的:探讨吡啶酮类化合物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FMP)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MTT法观察FMP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观察FMP对HSC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FMP200、300、400、500、600μg/mL在24、48h可抑制HSC增殖,显著强于阳性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FMP在200μg/mL可抑制HSC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论:FMP治疗肝纤维化的原理可能与抑制HSC增殖和HSC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NKG2D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映霞 胡国龄 +3 位作者 刘敏 谭德明 沙新平 何淑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 :构建人NKG2D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并研究其在COS 7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RT PCR ,自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获取NKG2DcDNA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目的基因的T载体克隆后 ,构建含目的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并经酶... 目的 :构建人NKG2D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并研究其在COS 7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RT PCR ,自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获取NKG2DcDNA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目的基因的T载体克隆后 ,构建含目的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并经酶切和测序证实。然后应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OS 7细胞 ,用RT PCR和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转染细胞NKG2D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中插入片段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NKG2D在COS 7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cD NA3.1 NKG2D ,并实现了在COS 7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为研究NKG2D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COS-7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和HCV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水平 谭德明 +1 位作者 侯周华 刘双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和HCV 5′NCR(noncodingregion)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NCRLuc的HCV5′NCR及其调控的荧光素... 目的 :探讨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和HCV 5′NCR(noncodingregion)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NCRLuc的HCV5′NCR及其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亚克隆至报告载体pEGFP C1的GFP基因下游 ,构建含GFP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NCRLuc。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 ,将pGFPNCRLuc转染至肝细胞株QSG770 1。结果 :GFP和荧光素酶基因均得到高效表达 ,其荧光素酶表达强度与pCMVNCRLuc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GFP表达水平与pEGFP C1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成功构建HCV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 ,HCV和荧光素酶基因在肝细胞内得到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素酶 QSG-77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熟型TGF-β_1基因T克隆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环宇 胡国龄 +1 位作者 谭德明 侯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5,10,共4页
目的 构建人成熟型TGF β1基因T克隆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人成熟型TGF β1的原核表达和功能打下基础。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人成熟型TGF β1编码区cDNA基因 (336bp) ,并将其克隆至pUCM T载体 ,经限制性核酸内切... 目的 构建人成熟型TGF β1基因T克隆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人成熟型TGF β1的原核表达和功能打下基础。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人成熟型TGF β1编码区cDNA基因 (336bp) ,并将其克隆至pUCM T载体 ,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HindIII的酶谱分析和DNA测序分析证实。结果 成功构建人TGF β1/T载体 ,可进一步用于基因表达和表达产物的功能研究。结论 人TGF β1/T载体的构建 ,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表达和功能打下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成熟型TGF—β1基因 T克隆载体 构建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基因表达 肝纤维化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IRES调控外分泌性碱性磷酸酶基因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水平 谭德明 +2 位作者 侯周华 刘双虎 文质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构建HCVIRES调控外分泌性碱性磷酸酶 (SEAP)基因表达的细胞模型。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HCV 5′NCR片段 ,定向克隆至表达质粒 pSEAP2 Control的SEAP基因上游 ,构建HCV 5′NCR调控SEAP表达的重组质粒 pdNCRSEAP。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 目的 :构建HCVIRES调控外分泌性碱性磷酸酶 (SEAP)基因表达的细胞模型。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HCV 5′NCR片段 ,定向克隆至表达质粒 pSEAP2 Control的SEAP基因上游 ,构建HCV 5′NCR调控SEAP表达的重组质粒 pdNCRSEAP。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 ,将pdNCRSEAP转染至肝细胞株QSG770 1。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EAP的表达 ,并观察不同浓度反义寡聚核苷酸 (ASODN)对SEAP表达的影响。结果 :重组质粒 pdNCRSEAP表达的发光强度为pSEAP2 Control的 76 %,5 μmol和 10 μmolASODN对pdNCRSEAP发光强度的抑制率分别为2 9.2 %和 44 .6 %,而对 pSEAP2 Control的SEAP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重组质粒 pdNCRSEAP的SEAP表达受HCV 5′NCR调控 ,为以HCV 5′NCR为靶位点的药物评价建立了检测方便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IRES 调控 外分泌性碱性磷酸酶基因 肝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14
作者 侯珏 胡国龄 +3 位作者 刘双虎 谭德明 刘映霞 沙新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获得兔抗人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 1 )多克隆抗体 ,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 :将人MMP 1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法纯化 ,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 ,获得兔抗血清 ,经饱和硫酸铵纯化 ,获得初步纯化的兔抗人MMP 1多克隆抗体。用... 目的 :获得兔抗人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 1 )多克隆抗体 ,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 :将人MMP 1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法纯化 ,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 ,获得兔抗血清 ,经饱和硫酸铵纯化 ,获得初步纯化的兔抗人MMP 1多克隆抗体。用双抗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测定正常对照、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血清MMP 1的OD值。结果 :获得初步纯化的兔抗人MMP 1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该抗体能与人MMP 1起反应。结论:制备的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融合蛋白 纯化 多克隆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