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颖 李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1至2017-06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衰但无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1至2017-06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衰但无心肌梗死病史患者(对照组),均为高血压性慢性心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中,有47例患者为LVEF下降性慢性心衰(LVEF≤40%者),有61例患者为LVEF保留性慢性心衰(LVEF>40%者),两者半乳糖凝集素3、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LVEDD及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其心功能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对临床评估该类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兔左心室三层心肌间Cx43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美霞 刘亚军 +5 位作者 陆士娟 孙定军 吴淼 张伟 黄康 钟江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0-916,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兔左心室三层心肌间跨室壁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分布的差异,探讨CHF易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蛋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n=12)和CHF组(n=12)。CHF组通过腹主动脉缩...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兔左心室三层心肌间跨室壁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分布的差异,探讨CHF易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蛋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n=12)和CHF组(n=12)。CHF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建立CHF模型,Sham组开腹未结扎,术后同等条件饲养8周。在体检查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体血流动力学检查比较两组外周血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最大上升速度和最大下降速度(±dp/dtmax)等参数。将兔处死后制作左心室心肌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分别切取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Endo)、中层心肌(Mid)、心外膜下心肌(Epi),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层心肌间Cx43蛋白(Cx43-pro)和mRNA(Cx43-Cq)的表达,计算三层心肌间最大Cx43-pro与最小Cx43-pro之差(ΔCx43-pro)以及最大Cx43-Cq与最小Cx43-Cq之差(ΔCx43-Cq)。结果与Sham组相比,CHF组SBP、DBP、MAP、±dp/dtmax、LVEF明显降低,LVEDD、LVESD明显升高(P<0.05),而IVS、LVPW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三层心肌的Cx43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Sham组(P<0.05);两组中层心肌的Cx43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心肌组织,但CHF组的ΔCx43-pro和ΔCx43-Cq明显高于较Sham组(P<0.05)。结论CHF兔左心室三层心肌的Cx43蛋白发生重构,含量明显减少,跨室壁Cx43表达的异质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层心肌 跨室壁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强 陆士娟 +4 位作者 钟江华 黄康 羊慧君 何雅歌 钟赞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92-3497,共6页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CYP2C19、ABCB1、CES1A2、PON1等基因多态)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差异的影响。方法纳入1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其中男110例(76.9%),女33例...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CYP2C19、ABCB1、CES1A2、PON1等基因多态)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差异的影响。方法纳入1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其中男110例(76.9%),女33例(23.1%),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均值为(46.91%±21.284%)。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以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衡量血小板反应;采用基因芯片法对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ABCB1 C3435T、PON1 Q192R、CES1A2 A(-816)C、GAWS位点:rs342293进行基因分型。收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行统计分析。结果 CYP2C19*2对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有显著影响,野生型个体(GG型)PRI平均值(41.6%±23.8%)最低,突变杂合子(AG型)PRI平均值(48.4%±18.0%)次之,突变纯合子(AA型)PRI平均值最高(59.5%±18.9%)。进一步行CYP2C19*2不同基因型内的两两比较,野生型个体GG型的PRI值仍显著低于突变纯合子AA型个体(P=0.02)。其他基因多态对PRI值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 CYP2C19*2(rs4244285)是冠心病PCI术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发生血小板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反应指数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